醫武合流論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該圖片由Antonika ChanelPixabay上發布
練武習武,總不免有損傷,損傷則必用藥用術療治,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現在要談的不是這部分,而是指用醫學知識或藥物來協助練功,或將醫理融入武學之中。
這種情況,起源並不太早。所以我認為醫藥和武學早期並不同源,而是後來漸漸合流的。

一、按摩與用藥

現今可考者,以偽託達摩所傳之《易筋經》為最早。此經約造於明末,教人內壯法:「外資於揉、內資於藥」。
這是第一篇強調用藥力來輔佐練功的文獻,對後世武學影響極大。
它的藥,是用茯苓、芍藥、甘草、硃砂、川芎、當歸等,或煉蜜為藥方丸,湯酒下服。這些都是補血氣的藥,用以行氣。此為內服之藥。
另有外用湯洗之藥。用地骨皮、食鹽入水煮沸,乘熱湯水洗之,使血氣融和、皮膚舒暢。
《易筋經》本文所載用藥法之大概僅止於此。但法門既開,傳述者眾,該書後面就逐漸添了許多經驗藥方的附錄。如打虎狀元丹、大力丸等,都是增強筋骨、滋長氣力的。
比較特殊的,是洗手方。
洗手有專門的藥方,是因為《易筋經》教人練一種類似鐵砂掌的功夫。用熱水洗手掌後,以黑豆綠豆拌在盆中,用手去插,慢慢手力便堅強了。
洗手方就是協助人練此功夫的。畢竟,僅用熱水,效力有限,參以藥力,掌力可能更加渾厚。
這些藥方,技擊家各有秘方配製,所以有編者說:「壯筋骨藥方,率皆欲速見效,妄投猛烈藥物,雖氣力日見增長,而致病者頗多。」足證以藥助煉,業已蔚為風氣、形成傳統,而亦出現了不少流弊。
此後《洗髓經》也有藥,內服如十錦丸、五生丸、十全丸,外洗亦各有藥方數種。最特別的,是針對下體的藥洗。說洗後練功,「從丹田運氣至玉莖,努氣至龜頭,中硬如鐵杖」。其次,則是它利用鉛球鉛條來推滾按摩骨節穴脈,也用藥來塗抹這些鉛條鉛球。認為如此,「用以推滾周身,令皮內筋骨俱臻堅勁」。
後世傳少林武術者,皆奉《易筋經》,當然也就傳播了這套藥洗及服藥行功之法。代表作為五臺山靈空禪師所傳《全圖練軟硬功秘訣大全》。
此書來歷不明,所謂「五臺山靈空禪師」大概也是依托,成書年代應為清末。其中第一章第六節述涵虛禪師練功法語,不知與所謂靈空禪師又有何關係。但書中各節所述武功,多與少林之易筋法有關,應可推知當是世俗流傳所謂少林功夫之一脈。
它分武功為內功外功二路,謂「內功練氣、跌坐習靜,與道家之導引術約略相似」。外功主練力,又可分為二路,即軟功與硬功。如硃砂掌、一指禪等,屬於軟功;金鐘罩、蝦蟆功等,屬於硬功。本書即述此軟硬各功之練法者。
這些功夫往往可以隔空傷人,故練之不易。其中也有須用藥洗助其行功者,如琵琶指,其效力宛若武俠小說中之「彈指神通」。練時便須用藥,它也附了藥方。此外,第四章又載了三帖練拳洗手藥方。大約這是練鐵砂掌、硃砂手、一指禪、龍爪功等通用的;琵琶指藥洗方,則為琵琶指專用。
其中,有一帖通用練拳洗手藥,是《易筋經》裡的,另三帖則為後來發展而來。有兩種須加水加本煎熬。
據我練功之經驗,加醋可以清腫去瘀。但也有前輩說以醋練掌,掌力剛硬,但骨質較脆。大概這也就是有些藥方加醋有些卻不加,任人擇用的緣故。
不過,藥方在早期大抵均是尋常之藥,後來逐漸用一些虎掌、鷹爪等難得之藥,而且一用就要一對,藥方的實用性不免大打折扣。
其中有一方,藏紅花就要用六兩;另一個藥方還要用蟒蛇膽一個。此類藥方,縱能配齊,花費亦甚可觀。
以上這類,均可視為少林外功的路數,衍《易筋經》之緒,在武術界通行,流傳甚廣。

二、結合道教內丹的內藥

另一條路徑,則不是直接用藥來洗或吞服的,強調的是內藥。
這裡,先介紹一篇文獻:民國十八年張慶霖《練氣行功秘訣內外篇》。
此書於外篇中又分為上中下三篇,其中中篇有〈外藥了命〉〈內藥了性〉兩章。其〈外藥了命〉謂:
丹經所謂外藥者,以其我家真陽,失散於外,不屬於我,寄居他家,故以外名之。世人不察,錯會他「外」字,或猜為御女閨丹、或猜為五金八石、或猜為天地日月、或猜為雲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
殊不知真正大藥,非色非空、非有非無,乃混沌未明之始氣,天地未分之元仁。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道成仙。聖人以法追攝,於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黍珠,號曰陽丹,又曰還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鉛。以此真鉛點一己之陰竅,如貓捕鼠,霎時乾汞,結為聖胎。此外藥之名,所由有也。
……如藥本在外,如何得向內生?藥屬於他,如何得為我有?經云:「五行順生,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氣運用,復成一太極。火功到日,煉成一粒至陽之丹,取而服之。
它這裡所謂外藥,其實仍是內藥,因為此乃用道教內丹家之說。
要人修體內之鉛汞,而非服用草木金石之藥。
外藥既得,則修內藥。它說:「大丹難得者外藥,外藥到手,即是內藥。聖胎有像,陰符之功,即在於此。《參同》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所謂無欲觀妙者此也。(〈內藥了性〉)
說得很玄奧。其實簡單講,就是要人淡泊無為,不被欲望牽引,如此方能養性。外藥養命,內藥養性,即為性命雙修。
像它這樣說藥,徑路就完全與泡洗服食藥物者不同。其所謂內藥外藥,相對於草木金石之藥而言,均為內藥,指體內之血氣及心性修養。
金一明序其書,謂其為少林衣缽,上乘功法。可實際上卻是反少林的,所以說清禪師「不忍目睹少林之衰落,去作天下雲遊」,又說:「設養氣不成,縱練得周身武藝,拳術精通,十八般兵刃詳熟,實等於花拳繡腿,而於宗旨無關。」
這是批評少林外家功夫,而以練氣為上乘。以此號稱少林正宗,正代表著它希望能自繼少林之統,取而代之。而其練氣之法、內藥外藥之說,則援用道教修內丹的法門,非佛教功夫,與《易筋經》所述用藥之法,更是內外迥異、殊途分歧。
這樣一種路數,也有其淵源,起於乾隆年間一些將武術與氣論結合起來談的理論。萇家拳與太極拳,便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部分。

三、經絡與行氣理論

萇氏拳,乃乾隆時儒生萇乃周所創。萇氏著有《中氣論》《武備參考》等書,近人徐震整理為《萇氏武技書》。其卷一全是氣論,開宗明義則為《中氣論》,說:
中氣者,即仙經所謂元陽,醫者所謂元氣。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備名曰中氣。此氣即先天真己之氣,文煉之則為內丹,武煉之則為外丹。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蓋動靜互根、溫養合法,有結胎還元之妙。俗學不詳中氣根源,惟務手舞足蹈,欲入玄竅,必不能也。
如此論氣,與醫家有關,是很明顯的。所以底下談修煉方法,主要也是參酌著醫家之經絡理論:
吸採天地之氣,呼出五臟之氣。呼自命門而腎、而肝、而脾、而心、而肺。吸自肺而心、而脾、而肝、而腎、而命門。十二經十五絡之流通系焉。經絡者,氣血之道路也。
—— 《梅拳秘譜.中氣論》
手背為陽,膊外為陽。三陽經行於手膊之外也。手太陽經起於手小指之背。手少陽經起於無名指背。手陽明經起於手食指背。皆上循膊外而走也。手心為陰,膊內為陰,三陰經行於手之內。手太陰經止於手大指內側。手厥陰經止於手中指內面,手少陰經止於手小指內面,闢循膊內而行也。足背為陽,腿外為陽。三陽經行於足腿之外。足太陽經止於足小指內之次指背。足少陽經止於足大指內之次指背。足陽明經止於中指內之次指背。三經循腿而止於指背。(《陰陽亂點入扶說》)
氣,在經絡間流走。武者首先應練習,使這個氣流走不滯,然後要懂得運用氣去傷敵:「落點堅硬,猛勇莫敵,賴全身之氣,盡攻一處也。」對敵時,也要懂得打他氣機浮動之虛,或攻其不備,奪人之氣。
同樣寫於乾隆年間的王宗岳《十三勢歌》,雖然也講「氣飢身軀不銷湛」,但未徵引醫學理論來申論此理。
可是,既論氣,後來的發展也就逐漸走上結合醫、道的路子。
如《楊氏傳抄老譜》有《太極文武解》謂:「文武寓有火候之謂。」火候,就是道教煉丹術的術語,文武則取喻於文火武火。
該文又說:「徒知安靜之學,未知用於採戰,差微則亡身。」採戰,也是內丹學的術語,本指陰陽採補。男女性交雙修派,是採陰補陽、採陽補陰;單修者則將身體內部區分出陰性質與陽性質兩部分,然後匹配陰陽,相予採補。
太極拳家運用了這個觀念,說練拳的人不能只知安靜柔軟,更須明白體內氣息之調理。調理須如煉丹,用文武火互煉。
同時又須採戰。採戰之術,見《太極懂勁解》。說:「自己懂勁,接及神明,為之文戰。而後採戰身中之陰七十有二,無時不然。陽得其陰,水火既濟,乾坤交泰,性命葆真。」
這其實仍只是原則,具體讓體內陰陽調和、水火既濟之法,則為《太極陰陽顛倒解》。顛倒,是內丹家之煉丹理論。依五行,腎為水、心為火。但如此一來,火在水上,水火就無法既濟了。所以丹家顛倒陰陽,說腎為真火、心為真水,火在下燒水,才能讓水汽上蒸,再流下來滋潤肺脾,達成水火既濟之效。
如此說顛倒水火、採戰陰陽,適為《練氣行功秘訣》所言內藥之先聲。所以說這是一條結合氣論、經絡理論、內丹理論而成的路子,為醫藥與武術之關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四、穴位、臟腑、三才

醫藥與武學的關係,還有其他的路子嗎?有的!這就是不談藥而僅從醫理上結合武學的形態。
此一形態,始於所謂內家拳。據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說,王征南主要是打穴,「有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法」。
這種打穴、點穴法,古代無之,有之自此始。而所依據的,即是醫學上對穴位的認識。
針穴之法,淵源甚古,但銅人之製則並不太早。唐代辨識穴位,仍以圖,而未製銅人模型。至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三卷,才是根據銅人而繪製的經脈穴位圖。天聖五年(1027年)鑄造了兩具針灸銅人。此時也出現「子午流注針法」,依據一日十二時辰之不同,推算人體血氣周流盛衰開合的情況,而決定治療時取穴的位置。
明代醫家,如徐鳳《針灸大全》、高起《針灸聚英》、楊繼洲《針灸大成》,均對子午流注針法有所闡發。高武並自己鑄造過男、女、兒童銅人各一尊。這些,對王征南之點穴法均有影響。打穴而能讓敵人暈、咳、死、啞,且能計算時間,正是將子午流注理論轉移於武技上的傑作。
除了這個例子以外,醫學結合於武學者,尚有臟腑理論。太極拳《楊氏傳抄老譜》有一篇〈太極四時五氣解圖〉,足以做範例。
沈壽《太極拳譜》認為此圖「當源於中醫著作,如明傅仁宇著《審視瑤函》一書的卷首,就有與之相類的〈五臟所司兼五行所屬〉的解圖,其中亦繪有太極圖。
《審視瑤函》一書中,緊接在〈五臟所司五行所屬〉之後,即為〈動功六字延壽訣〉,說「春噓明目本持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呬定知金肺潤,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嗜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飡。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甚保神丹。」儘管一篇說五氣,一篇說六氣,但其原理卻是一致的。
他的推測甚為正確。太極拳家採醫學之臟腑理論,亦不止此一例,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五臟》也說:
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實為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肺、腎也。心屬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屬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屬土,而有敦厚之勢;肺屬金,而有從革之能;腎屬水,而有潤下之功。此五腑之義,而猶準之於氣,有所配合看。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
「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表明了拳術與臟腑理論結合的程度甚深,已經成為武學之基本內涵了。
武術與醫學的關係,還可一說的,是三才理論。
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四《三部九候第三》曾​​載:黃帝問曰:「何謂三部?」上岐伯對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兩耳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中部地,手陽明;中部人,手少陰。下部天,足厥陰;下部地,足少陰;下部人,足太陰。……此三部者,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為九,九分為九野。」
這是個老說法,源於《內經.三部九候論》,把人體分成上中下三部,配天地人,再分而為九。《內經》倡之,《針灸甲乙經》繼之,體系於焉大備,後世醫家皆沿用之。
此說對武術有何影響呢?武術中一大堆以「三才」為名的拳套、刀械,其實正取義於此。
過去練武的人不曉得個中淵源,以為三才是指天地人,不知用劍使拳與天地何干,此乃人身之天地人,非自然界之天地人也。三才相互配合,講的正是使拳用劍時上中下三盤須相協調、相與配合。形意拳的「三體式」也取義於此。
武學與醫學合流以後,你若光曉得揮舞拳腳而不知醫,或只知醫而不懂武,你就太LOW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論隔離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雞湯文的原型和寫作模板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技術哲學家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何以中國沒有史詩?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光武傳奇:流星之戰】東漢光武帝劉秀一生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戰役,莫過於在昆陽迎戰新莽百萬大軍的「流星之戰」。 什麼是「流星之戰」?昆陽又是什麼地方? 昆陽,就在後來《三國演義》所說的「博望坡」附近。 諸葛亮從這裡出發,「燒」出了千古之名。 劉秀的傳說,也將從這裡,寫下新的篇章……
Thumbnail
avatar
阿前
2021-07-30
台灣醫學交流會:威而鋼新應用方向 現在,讓我們進入如何保持牢固的人際關係的部分。建立牢固的關係後,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維持這種關係。 開放 任何牢固的關係都需要有開放的意願。這意味著可以分享您的想法和對不同主題的感受的能力和渴望。 如果您考慮一下,這確實很有意義。當您開放並願意分享時,它表明您在乎對方。您想通過誠實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和情
Thumbnail
avatar
文采非非
2020-11-04
黃軒醫師說:流感又開始回來了 臺灣最近的9月一開始,「流感黃色警戒」似乎已經開始往上出現了。 依目前台灣所有的流感重症患者資料分析,重症患者多為「重度肥胖」與「懷孕」,尤其是「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者,具有較高風險變成重症。 一旦併發流感重症,死亡率開始往上昇。這不可不注意⚠️ 預防勝於治療 1.戴口罩、落實洗手、
Thumbnail
avatar
黃軒醫師
2020-09-23
如何實現醫療大麻合法化醫藥開放民主化,聽起來有夠激進改革,非常符合台灣這個第一個開放同性婚姻的人物設定。而從頭到尾大麻會被汙名化,都是西方醫學話語霸權所惹的禍,所以我們台灣要領導構造改革啦!!!
Thumbnail
avatar
Fenix
2020-08-01
通過中環健康網預約醫院體檢流程是怎樣的?很多疾病都是從輕微症狀演變而來,但很多人都會忽視這些輕微症狀,等發病時就為時已晚了。因此,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潛藏疾病,並做好預防是很有必要的。現下,中環健康平臺已上線運營,那通過中環健康網預約醫院體檢流程是怎樣的? 登錄官網進行線上預約 我們若直接前往醫院進行體檢,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等候
Thumbnail
avatar
中環健康助手
2020-05-27
劉仲敬訪談 084 @ 20200416 論宋儒的道統建構學與日本公武合體內閣為何失敗既成事實形成、新的利益管道形成以後,原有的舊利益集團的人員被打散了、納入新的利益吸納機制以後,他們會改變原有的看法,反過來認為:他們被動地加入這個新體制,是在他們失去原有的全部既得利益以後,在今後獲得新的利益和保存利益的唯一管道了。因此他們反倒會在政變前後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
avatar
陳易宏
2020-04-30
環球網嗆“勿謂言之不預也” 引起是否動武議論撰寫:陳宗逸 近日,台海局勢嚴峻,在遼寧艦於4月10日出海往南行之際,環球網一篇評論文章,將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提高,引起台灣政軍界的議論。其中,文末結尾關鍵的“勿謂言之不預也”,更是引起注目。因為此語作為中國大陸外交術語,曾經被《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分別於1962、1969和1978年三次宣示使
Thumbnail
avatar
多維TW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