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的前浪

2020/05/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
蕭邦的夜曲,無人不知、無人超越的經典鋼琴小品。但是,我們真的確定,這是他個人獨有的特色嗎?
「夜曲」(Nocturne; Notturno) ,這個詞是來自拉丁文的「Nox」,是指的「夜神」,意味著發生在夜晚的事情或夜晚的一種氣氛。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中古時期的教會儀式,是日課中清晨禱告的主要元素。所以,夜曲這種音樂形式一開始並不是給樂器演奏而創作的。
到了現代,在音樂術語字典裡,賦予夜曲寫了三種定義:1. 在夜晚中表演而做的小品 2. 適合在夜晚情景演唱的歌劇小品 3. 器樂合奏的小品
由此可知,「夜曲」從給教會儀式用,漸漸演變成在夜晚演奏的音樂小品。而18世紀的室內樂,開始把夜曲使用到器樂作品的標題上。最終,「Nocturne」這個詞一直到19世紀才開始作為浪漫時期器樂作品的標題,並且主要多是指鋼琴的獨奏作品。自此之後,「夜曲」這種形式成為浪漫時期重要的鋼琴特性小品之一。
第一位將 “夜曲” 搬上鋼琴獨奏作品的作曲家——愛爾蘭作曲家費爾德。
「在這些小品中,我總是混發現到的迷人之處,是他們有著豐富的旋律和精緻的和聲,彷彿我早期的童年階段....在其中,風格卓越可相媲美於情感的優美,且充滿如此傑出精緻的裝飾奏和精巧的想法,死呼作者找不到鋼高貴、更好的選擇、更無缺點的方式來寫作這些樸實的線條。」—李斯特
「許多人認為自由不受拘束的優雅是蕭邦作品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可在費爾德的作品中發現,蕭邦的鋼琴技巧、踏板的精細、分散和弦、裝飾性旋律和半音手法,也都早出現在費爾德的夜曲中,可成為蕭邦的典範。」—希拉.安德魯(Hilda Andrew)
費爾德的18首夜曲是在1812-1836年之間,斷斷續續完成的。他的作品是好評不斷,除了舒曼和李斯特兩位大師之外,各個不同時期樂家、學者,都給予過費爾德的夜曲極高的評價。業界一致認為,他的作品在鋼琴音樂的發展進程中是獨特且有歷史地位的。費爾德的作品給浪漫時期的鋼琴小品,開啟一個新方向,對蕭邦夜曲創作有深刻的影響。
夜曲的興起,處是在一個各方面都在轉變的時代:意識的崛起、追求自由平等、音樂家們脫離教會跟貴族的贊助、獲得經濟度獨立與社會地位,“音樂會” 成為社會中的一種文化氣氛,變成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作曲與演奏家也將 “演出” 作為抒發個人的媒介,最後為了拉近和聽眾的距離,作品和演奏也慢慢趨向符合聽眾的品味的音樂為主。
為了符合聽眾的品味,放棄了多樂章的奏鳴曲,演變為單樂章的個性小品,追求簡單自由的形式、優美旋律,重點是能表達個人的情感。這些前提,都跟費爾德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對他來說,高超的技巧並不是很重要,如何將內心的感受傳達出來,才是費爾德一直追尋的目標。
事實上,蕭邦和費爾德兩人的作品有太多相似的的地方,不同的是蕭邦的音樂中,和聲更豐富、情緒的對比強,整體更完美的呈現了個人色彩,相較於蕭邦,費爾德的作品就顯得含蓄、內斂、溫和許多。
在崇尚個人主義的19世紀,蕭邦的作品自帶光芒,卻漸漸忘了費爾德的原創的價值。不可否認,蕭邦把夜曲的風格達到了極致,但許多創意卻不是由他開始,在蕭邦的作品中處處可見費爾德的影子。
Wei🇩🇪
Wei🇩🇪
留學德國的音樂生 記錄德語學習、音樂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