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不是5月35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今天,在這裏,此時此刻,6月4日依然是6月4日,不是5月35日。

有生以來,第一次,我以自己的方式,去紀念這麼一個日子。

作為香港國民的我,721、831已足够讓我悲痛不過來,六四,那是個甚麼日子呢﹖

曾經不耐煩六四:啊,又是六四啊!

曾經不耐煩泛民,誰不知那是不知民主為何物的民主黨,年年在消費六四,接了他們的單張,去完維園,仍不知六四是甚麼。民主黨,知道自己的皮相有多副鈷名釣譽吧、有多奴顏媚骨吧﹖即使當年年少,也知道你們是趙宅家奴。

真正讓我動容的,不是那已麻木人心的模糊血肉,而是一幀幀當時京城子民一腔熱血的容貎,我竟不知,鄰國人這麼的好看,純樸、充滿五四風骨的鄰國人,這麼的好看;有生命感的鄰國人,這麼好看。

真正讓我感概的,不是廣場的遍野哀鴻,而是學生圖騰以外的人們:京師一帶的軍警抗命不肯鎮壓,是的,軍人抗命拒絕鎮壓,中央不得以從外地調兵遣將,並對這些軍士進行嚴密的消息封鎖,不許他們看新聞、不讓他們知道外面一切,然後告訴他們:京城暴動,子弟兵勤王;

雖然,當時北京巿的工人和巿民不知何為民主,但追求正義之心不亞於任何種族,他們聯合起來,以血肉之軀抵擋軍隊,保護學生。他們的英勇慘烈,被一眾虛偽政棍徹底無視;

的士司機幫香港人出逃、海關人員放行外國記者,並叮囑交待:“把消息帶出去,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知道自己身陷囵囤,但求死得明白。

都說亡國後無義人,六四一役,京城子民以行動告訴世人:“正義並未離去。”

那些政棍沒有提及的人和事,一次又一次,讓我無比動容。

三十年後,整整三十年,香港學生,引發另一次起義。我們的年輕人,緊記六四教訓,時刻警剔,不敢妄為、不敢迷失、不落圈套,以致為世人嘲笑:走走坐坐就像得到民主。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年輕人有多愛香港,不想輕易毀壞它,我們知道,要打要殺都容易,只是,香港百年基業其實很脆弱,一旦催毀,將立即崩塌。所以,2014年的夏天,年青人努力證明,香港人配得上民主。

2019年,不合理的暴力清場,讓年青人知道,和理非行不通了,而更可悲的是,三十年後文明如山倒,國際都巿裏的警察和大半巿民,邪惡地令人髮指,質素遠遠不如三十年前封閉的京城軍民,弱小的年青人,處於孤立無援之地。

誰知我們竟墮落至此。

而且,此時妖君養出妖獸,四處橫行,妖獸的叫囂,也吵得我們聽不見那些被圍困的義人們,我們不得不相信,那個受咀咒的地方,已無人類,我們甚至相信那片土地1949之後已無人類,我們忘了三十年前那群義士,於是我們憤怒而心灰意冷:鄰國的8964,與我何干!

但是,我還是不小心看到了,從夾縫中看到三十年前的光輝,看到三十年後被滅聲的正義之士,有多少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那塊土地,並未完全沉淪。

作為要獨立的國家,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以及鄰居的歷史和政治成分。沒有搞清楚六四,你就無法理解鄰居,沒有看清楚三十年的全相,三十年後的香港,將繼續迷茫。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還有多少沒被發現的拼圖,隠藏在被挑出來的政治樣板後﹖一九八九年六月四之後,又有多少人性和事情,變質了也沒人知道?

不承認它固然可恥,但消費它,就很光榮﹖放棄它,又如何反思、進步﹖

那些勇敢的人們,不管他們身處何時何地,都值得我們去尊重、想念。

今天,在這裏,此時此刻,六四還可以大聲講出來,而不用被苛責:六月五日前天晚上,你去了哪裏﹖

明年今日呢﹖

香港之死,不止死於妖政,還死於媚妖的偽君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彌的沙龍
2會員
20內容數
每個名字都有獨特的意義,每對情侶都有動人的故事,你或你們是否想過,把名字變成一首詩,讓它成為你們獨特的回憶!
蕭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5/19
人呢,生下來就注定一切啦,你沒做畫家的命,怎麼努力也沒用的。
Thumbnail
2020/05/19
人呢,生下來就注定一切啦,你沒做畫家的命,怎麼努力也沒用的。
Thumbnail
2020/05/17
女神曾說:”女人呢,不一定喜歡好男人,但一定喜歡壞男人為自己變好。” 一語中的。 但其實也不是要壞男人變好,而且變得只對她好。女人都是虛榮的,沒有甚麼比暴君做她的小綿羊更值得虛榮。
Thumbnail
2020/05/17
女神曾說:”女人呢,不一定喜歡好男人,但一定喜歡壞男人為自己變好。” 一語中的。 但其實也不是要壞男人變好,而且變得只對她好。女人都是虛榮的,沒有甚麼比暴君做她的小綿羊更值得虛榮。
Thumbnail
2020/05/17
願望如此簡單,但世界不會成全他們,因為三餐溫飽,不僅僅是依賴命運和自然的賜予,還有必須對文明有反思有進步,對秩序的建立和維護,那種東西叫制度,而制度不止是明君的朝臣的事,是全部人的事。
Thumbnail
2020/05/17
願望如此簡單,但世界不會成全他們,因為三餐溫飽,不僅僅是依賴命運和自然的賜予,還有必須對文明有反思有進步,對秩序的建立和維護,那種東西叫制度,而制度不止是明君的朝臣的事,是全部人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匆匆來到六月,怎麼一下子就來到六月?其實五月的事情還未忙完,例如明明5月31日前要報稅,但一下子就六月,來不及了。時間之快冷不及防,不知道是天爸的時鐘太快,還是歲月本就無情,一直不想面對六月,但六月偏偏以其四季分明的節奏來到,不知道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是否來得及為六月感到悲傷。
Thumbnail
匆匆來到六月,怎麼一下子就來到六月?其實五月的事情還未忙完,例如明明5月31日前要報稅,但一下子就六月,來不及了。時間之快冷不及防,不知道是天爸的時鐘太快,還是歲月本就無情,一直不想面對六月,但六月偏偏以其四季分明的節奏來到,不知道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是否來得及為六月感到悲傷。
Thumbnail
「你想像中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時候的香港......是很自由的。」 󠀠 如果《#時代革命》是將反送中的身影記錄下來,那麼《#憂鬱之島》就是將鏡頭拉得更遠,把各個時代的香港人聚集起來,重現歷史,讓我們看見世代之間的對話。 󠀠󠀠 上一個世代,或被文革肅清,或因六四定罪,他們都為了追求民主
Thumbnail
「你想像中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時候的香港......是很自由的。」 󠀠 如果《#時代革命》是將反送中的身影記錄下來,那麼《#憂鬱之島》就是將鏡頭拉得更遠,把各個時代的香港人聚集起來,重現歷史,讓我們看見世代之間的對話。 󠀠󠀠 上一個世代,或被文革肅清,或因六四定罪,他們都為了追求民主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香港一直有「示威之都」的別號,看看數字,香港在2016年有1300宗遊行紀錄[1],即每天有3.5場示威。示威的主題不一定跟政治有關,但幾乎都跟政府管治失效扯上關係。本文揀選由八九民運開始,與香港大型抗爭有關的幾首廣東歌。沒有豐富完整的脈胳,只有一個香港人在歷史潮流中跌宕的感慨。
Thumbnail
香港一直有「示威之都」的別號,看看數字,香港在2016年有1300宗遊行紀錄[1],即每天有3.5場示威。示威的主題不一定跟政治有關,但幾乎都跟政府管治失效扯上關係。本文揀選由八九民運開始,與香港大型抗爭有關的幾首廣東歌。沒有豐富完整的脈胳,只有一個香港人在歷史潮流中跌宕的感慨。
Thumbnail
這一夜燭光遍地開花,凡有香港人的地方,六月四日這一夜就有燭光。不因燭光太弱而放棄,不因壓逼太強而逃避。這一夜,全球香港人以燭光為記,告訴那些拿着鐵棒打壓自由人的惡犬,自由人的腿不容易跪,自由人的手不容易軟,自由人抬頭昂胸,無懼地直視你!
Thumbnail
這一夜燭光遍地開花,凡有香港人的地方,六月四日這一夜就有燭光。不因燭光太弱而放棄,不因壓逼太強而逃避。這一夜,全球香港人以燭光為記,告訴那些拿着鐵棒打壓自由人的惡犬,自由人的腿不容易跪,自由人的手不容易軟,自由人抬頭昂胸,無懼地直視你!
Thumbnail
我們的年輕人,緊記六四教訓,時刻警剔,不敢妄為、不敢迷失、不落圈套,以致為世人嘲笑:走走坐坐就像得到民主。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年輕人有多愛香港,不想輕易毀壞它,我們知道,要打要殺都容易,只是,香港百年基業其實很脆弱,一旦催毀,將立即崩塌。所以,2014年的夏天,年青人努力證明,香港人配得上民主。
Thumbnail
我們的年輕人,緊記六四教訓,時刻警剔,不敢妄為、不敢迷失、不落圈套,以致為世人嘲笑:走走坐坐就像得到民主。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年輕人有多愛香港,不想輕易毀壞它,我們知道,要打要殺都容易,只是,香港百年基業其實很脆弱,一旦催毀,將立即崩塌。所以,2014年的夏天,年青人努力證明,香港人配得上民主。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