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有「示威之都」的別號,看看數字,香港在2016年有1300宗遊行紀錄[1],即每天有3.5場示威。示威的主題不一定跟政治有關,但幾乎都跟政府管治失效扯上關係。在英治時期,較著名的就有
雙十暴動、
天星小輪加價暴動、
「反貪污、捉葛柏」集會等。及後,香港在八九民運亦扮演重要角色。主權移交後,香港亦有不少大型抗爭,如2003年七一大遊行、反國教運動、雨傘革命和自去年開始,備受國際關注的反送中運動。
本文揀選由八九民運開始,與香港大型抗爭有關的幾首廣東歌。沒有豐富完整的脈胳,只有一個香港人在歷史潮流中跌宕的感慨。
一九八九年,我還未出生。年幼時,父母簡略地告訴我六四是一場屠城慘劇,一些學生和平地在天安門示威,晚上軍隊卻關燈,用坦克車碾過學生。那時候,我對六四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坦克殺學生」的階段,對運動的前因後果完全沒有概念。
中四(高一)那年,我的中文和中史老師開啟了我對這段歷史的興趣。老師自身背景十分特別:他小學在中國唸書,是一個可以敲上課鐘的「紅領巾」;中學時來了香港,入讀親中的「左派學校」;大學時赴台就讀。兩岸三地的生活他都嚐過,早年接受的親中教育沒有把他教成一個紅衛兵,反而對局勢看得更加透徹。
踏入五月,老師開始隨着89年發生的事件,逐步給我們解釋六四的始末。由此,我明白到六四不只是一場血腥屠殺,更是國人民主意識覺醒,然後又歸於更黑的闇淡的經過。
〈自由花〉
曲:鄭智化 詞:周禮茂
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
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
在聽過老師的介紹後,我和同學相約參加六四燭光晚會。集會唱了很多歌,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由花〉。當看到了前輩先賢可以為爭取公義而奉上性命,看到身邊很多人仍沒有忘記這宗慘劇,願意站出來紀念,那時還是十多歲的我,自然而「深深相信始終會變真某年某夕」。
〈抗戰二十年〉 Beyond
曲:黃家駒 詞:黃偉文 編:Beyond
當天空手空臂我們就上街 沒什麼聲勢浩大
但被不安養大 不足養大 哪裡怕表態
2009年是六四事件二十週年。那一年的六四集會,除了〈血染的風采〉、〈自由花〉、〈為自由〉這些傳統歌曲外,還唱了Beyond的〈抗戰二十年〉。這首歌的確很適合在抗爭中演唱,但因為曲風相對較pop(流行),本來應該沉鬱頓挫的集會氣氛,一下子變得歡快起來。加上台上的支聯會成員會互相遞上咪高峰,令人有演唱會或嘉年華之感。
令我開始懷疑集會意義的,還有每次集會完結後,主持人必會說的「下年見!」。要知道,六四集會除了悼念慘劇死難者外,還有「追究屠城責任」、「釋放民運人士」、「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等訴求。如果一早已打算明年再見,豈非早已預計到一年接一年,這些訴求也不能達成?
〈長城〉 Beyond
曲:黃家駒 詞:劉卓輝
矇著耳朵 哪裡哪天不再聽到在呼號的人
矇著眼睛 再見往昔景仰的那樣一道疤痕
然而,我還是年復一年的參與六四集會。雖然心中的懷疑沒有減去,但仍然有一種「能做多少做多少」的想法。但2015年始,除非友人想結伴前往,否則我不再主動出席六四集會。這個轉變,是來自14年的雨傘革命。
雨傘革命佔領了中環、銅鑼灣、旺角等香港主要地區79天。雨傘的(成功與)失敗,令人開始質疑過往社運的效果。香港人明白了,如果示威沒有「威」,那叫做示弱。六四二十多年了,每年在維園和平地靜坐,和平地唱歌,之後和平地散去,第二天像甚麼事都沒有發過那樣上班。我們尋求改變,但一直以來的方法卻無法帶來任何改變。這一次覺醒,啟發了反送中運動層出不窮的抗爭手法,也為集會這些傳統抗爭運動冠上「永續社運」的惡名。
現在流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我不反對繼續用年度集會形式表達訴求。只是我們也同時要發掘更多社運可能,為爭取公義而努力。
本文為文學創作,無意煽動顛覆任何政權。不應將本文視為任何法律證據。
歡迎追蹤: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170907/s00001/1504796366706/%E5%93%AA%E5%80%8B%E5%9F%8E%E5%B8%82%E6%9C%80%E5%A4%9A%E7%A4%BA%E5%A8%81-%E3%80%8A%E8%A1%9B%E5%A0%B1%E3%80%8B-%E5%BE%88%E5%8F%AF%E8%83%BD%E6%98%AF%E9%A6%99%E6%B8%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