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做工的人》三~六/文字作品的改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台灣的部落格平台大量從網路消失後,「文字創作」大量的被搬到Facebook上,大多數接收訊息的來源轉到影音、圖片上,「大量且長的文字創作」像是被消失在市場上。讀字的人變少了,寫字的人也很難透過寫字成為職業,大多都是半工半寫完成作品,若是受到市場青睞,便有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可能,讓文字不只是文字,更有能透過影視作品,能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
於是,這種「改編」好的文字作品變成電視電影,就成了「文字創作」進入市場的另一種選擇。
若從植劇場的《花甲男孩》起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魂囚西門》、《俗女養成記》、《做工的人》……大概是這幾年台灣比較廣為人知改編至文字作品的連續劇或單元劇(另《噬罪者》則是改編至《赿界》的劇本)。
如《做工的人》導演鄭芬芬在訪談裡提到的,改編《做工的人》幾乎是「重新建立一個故事」。若是看過楊富閔的《花甲男孩》再去看植劇場的改編,也幾乎是重新在戲劇新創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則是以科幻的形式去改編,或多或少掩去了它改編後的不足,也還算有把每一集的故事表達得精準。
《做工的人》實在在劇本上弱了一點。從阿祈的白日夢起,到中間那些看似苦中作樂的打鬧,到最後的戛然而止,都讓人很難從戲劇本身去感受「做工的人」面對的困難以及在困難外所做的,不論是苦中做樂,還是咬牙苦撐,都很像是在看著「不是做工的人」講著「做工的人」的故事。
台灣想要從「文字創作」在影視方面的可能,好像只要有好作品就能拍出一部好電影跟好電視一樣。但事實上,文字在轉換成影視的過程中,有很多細節需要透過「畫面」去表現,不論你的文字多麼精準地寫出它的情感、它的舖陳,進入戲劇的時候,小到場景的配置、大到演員幾秒裡的表情特寫,都會牽動觀眾的情緒和故事的推進。
在《做工的人》裡,就缺了非常多情緒的轉折、累積,好像就是急著要把故事說完交差了事一樣。比如說:
人要被逼到什麼樣的境界而需要用白日夢想著發大財?得要被錢逼到、缺錢缺到讓人去死的狀態吧?故事裡有一個角色是這樣:先生死去無法工作的外配。也不是說「白日夢」不能做,而是要有動機,更不是說錢夠用的人就不會想著要更有錢,在電視劇裡就是看不到「我想要很有錢」的動機。
最後的結局更詭異了。是什麼理由讓阿欽最後做了那個選擇?你戲裡前面沒有舖陳啊!「不想活了」要有「不想活」的情緒吧!前面花了好幾集在講白日夢,後面用一集在講「不想活」,一來比重就不對,二來情緒還沒到點就死了,還死了兩個,這不是草草結束是?
這則報導裡,製作人表示:「如果不是這樣的結局,透過給觀眾某種重擊,怎麼會回頭去思考、討論關心一些東西?例如長照。看完結局再回頭去看第一集,我們可能就再也笑不出來,因為已經透過故事理解了過去我們從來不理解也不關心的這一群人,知道他們是怎麼活著、如何用生命力在面對一直都存在的困境」。
我心裡打了大大的問號。就好比「長照」這件事,相當多影視作品裡都拍得還不錯,比較輕輕帶過的是《老大人》裡不願意住長照中心、在被照顧上有困難的父親最後選擇自殺;拍得很精采的是《熱帶雨》裡照顧公公的媳婦與公公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多幾顆鏡頭、多幾場戲、多一點舖陳,都會使這些「困境」更立體!但在《做工的人》裡面看不到。「困境」都被寫進白日夢裡,比較像是「白日夢都沒有辦法實現」成了人生最大的困難了。
實際上生活的困境很多啊!尤其是對錢的、對健康的,特別是在做工的人身上,最可怕的就是一日無工作一日無薪水,三天不賺錢老闆就換人,這的確在這部電視劇裡有出現,卻說不到點上!那就更難突顯「做工的人」是怎麼苦中做樂去度過不為人知的困苦!
台灣這幾年真的很想從文字改編替文字和影劇結合的可能,但是小說語言是小說語言啦,影視又是另一回事啊!劇本寫得好,就讓文字都活了起來,劇本寫不好,很多情緒、故事推進就會不到位,也就很難帶動收視了!
最後,還是要說,不給薛仕凌得個獎,太說不過去了!
《做工的人》Island Nation 2020
導演:鄭芬芬
編劇:鄭芬芬、洪茲盈
演員:柯叔元、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1K會員
79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剖析修】#15:《太陽照常升起》 - 姜文最私心的精細作品假如說《讓子彈飛》代表姜文意圖給大眾帶來爽快和咀嚼的娛樂大作,那麼《太陽照常升起》無疑會是他最放飛自我、任意發揮才能的私密產物!
Thumbnail
avatar
修揪作伙共
2021-09-10
描繪人與人之間細膩情感的群像劇 羅川真里茂《天才寶貝》|《真白之音》作者的出道作品羅川真里茂的《天才寶貝》是一部大約30年前的溫馨取向漫畫作品,其中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描繪的非常細膩,日常向的故事編排也讓作者可以發想任何想畫的題材,所以整部漫畫的故事內容非常豐富,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avatar
過期少年Chris
2021-06-14
從數據中發現文學作品的秘密—《文學大數據》⠀我們都知道大數據、演算法非常厲害,懂得掌握跟運用數據的人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狠角色。數據不僅可以用來分析我們的喜好,沒想到它竟然也可以找出名作家隱藏在作品中的小習慣,以及挖掘出暢銷書的不敗公式!⠀
Thumbnail
avatar
凱妮絲
2021-05-15
環境使人成長也使人絕望,逆境中成長用文字的力量改變世界觀點的小女孩——《安妮日記》在世界上有這麼一本書,一位在二戰期間生活在密室裡小女孩所寫的日記。 安妮出生於富裕的家庭,在一次生日禮物收到了一本紅白相間的日記本,它成為了安妮最好的朋友「吉蒂」,她將自己生活的一切點滴紀錄下來,從青澀單純的文筆到現實成熟的文筆再到更加的深入紀錄,一本日記讓我們進入了這位小女孩的世界裡,一切的轉折是
Thumbnail
avatar
Ryan
2020-12-22
《做工的人》:總有一天,你能喊出自己的名字你知道你每天住的房子,和橋梁高鐵捷運等交通設施,是怎麼來的嗎?《做工的人》劇中所描繪的,就是在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裡,我們可能都未曾留意、卻是在每個方面都跟生活密不可分的:勞工。當然它不可能代表「所有」勞工,因為能被納進這個詞彙的職業太多;但劇中角色的心境和辛酸,肯定是許多勞工的共通之處。
Thumbnail
avatar
凱文的觀影筆記
2020-06-13
詩人專題|《做工的人》Part1:《與惡》團隊新鉅作!前導六大看點解析。台灣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HBO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同名散文,由《聽說》編導鄭芬芬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慕影藝製作,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等人主演。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0-05-09
鄭文堂導演X楊大正談《鏡子森林》—「為台劇做工的人」讀冊講座鄭文堂導演透露一個鏡子森林小故事,第一集楊謹華飾演的高明在訂婚現場還跑出去工作這個情節,其實一度讓導演跟編劇產生合理性的爭辯,這段在現實人生中真的曾發生過的例子,後來決定藉由訂婚與命案現場的兩個對比,以音效、畫面強化了對高明的衝擊,不煽情卻又能引導觀眾感覺高明的內心衝擊,認同著她後來開始轉變的抉擇。
Thumbnail
avatar
結果娛樂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