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號記錄-台灣星火的起心動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17年的台灣,群魔亂舞,許多原本蟄伏在保護色底下的妖魔鬼怪一一現形。 我為什麼要稱之為【魔】?因為這些人和事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假。也就是其顯露出來的真面目和一般人原本認知的既定印象極端不同。這是一個再也分不出敵友、是非、真假、好壞的時代。這些假人假事所造成的混亂及傷害,不斷地衝擊著台灣社會,而偏偏台灣社會原本就是一個腦弱的體質。這讓每一個事件都連帶激起漣漪效應而且拉長了退燒的時間。最後產生了最壞的結果:台灣人被自己分成了無數個小族群,彼此取暖、相濡以沬,彼此攻訐、不分真假,以孱弱的體質等待被現實的巨槌一擊而散。

我試著綜觀幾個大事件,在腦中搜尋其中的脈絡。脈絡尚未釐清,卻有漸漸有種預感。接下來的這幾年,或許對台灣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日子。就像棋局進入封官時刻一樣,過去台灣人可以用各種阿Q的想法河蟹掉、暫時不去面對的問題,將在未來十年內一一分曉。台灣人將被迫做出決定,榮景和地獄的百分比大概是3:7。如果可以,我真不希望我的孩子生在這個時期。

台灣社會的腦弱,從司法判決的理由可以到多麼荒謬窺見一二。因為整體的腦弱,不公不義不用再找個合理的理由。整個社會是矛盾的,沒有思辨,只剩高潮和崩潰。很難想象用這樣的腦,如何面對一連串詭異的時局。很多現象,看似雜亂分散,但隱隱勾勒出台灣人可悲的性格。 走了八年,以台獨為黨綱的民進黨總統好不容易進入了總統府,在國會也取得絕對優勢。但自政黨輪替的那天起,民進黨成了國民黨,做起了他們以前絕對會罵翻天的勾當。

同志婚議題在今天得到了釋憲保障,挺同婚者歡欣鼓舞。在他們為台灣的人權感到滿足的同時,被中國消失的李明哲的妻子在少數人的支援下孤獨奮戰,無人聞問。

女作家因為走不出少女時期被性侵的陰影而終結了她的人生。數日後被輕易的推入了羅生門。但爆料公社會因為一個媽媽沒有強迫小孩穿外套而公審她。

一例一休被視為最應該調整的法案,因為勞工想要多賺幾分加班費。與此同時兆豐案、永豐超貸案這些坑了人民數十億、上百億的案件無人聞問。財經幫結黨營私、掏空國力的惡形惡狀只剩政經看民視和立委黃國昌在追。人民無感。

以住堅持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民進黨,派出陳菊、徐國勇到民視找郭倍宏董事長關說,要求不要再追打兆豐案。中資買光了台灣的媒體,劍指碩果僅存的民視,除少數人外整體社會一片寂靜。但是當壹電視記者在結稿壓力下追問失態,民眾發起了抵制。

類以的矛盾如果我想,我可以一直寫下去。不知何時,台灣社會變得無法判斷事件的真假、嚴重性和影響力。尤其在優先順序和相關性的理解上非常弱智。在民主體制下,少數人的清醒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人民意志才能造成改變。但當前的台灣卻是一副知覺失調症的狀態。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一步步地開始收攏羅網、加重力道。蔡英文政府在人民的放縱下維持她可笑的維持現狀說法。妨彿不知道台灣處在不進則退的情況,低能到我無法理解她為何要出來選總統。

島嶼天光,還有得等,或許永遠不會來到。

2017年5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星火的沙龍
31會員
162內容數
我在2017年開始記錄台灣政治社會現象,並陳述自己的觀點。這個專題是累積了2020之前,所有我寫過,判斷為具有參考性的文章;並且重新以符合現今(2020年6月)狀況改寫後而成。我期待這個專題的內容可以提供另一種理解台灣的脈絡。同時,贊助這個專題將會幫助我更專注於接下來的意識扭轉計劃,讓星火的光更亮。
台灣星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Thumbnail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Thumbnail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Thumbnail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Thumbnail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Thumbnail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我才兩歲,快要二十年過去了,我想說說我眼中的台灣。
Thumbnail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我才兩歲,快要二十年過去了,我想說說我眼中的台灣。
Thumbnail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Thumbnail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Thumbnail
兩岸統一到底是個甚麼鬼?
Thumbnail
兩岸統一到底是個甚麼鬼?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雖然歸類在「政治推理」,但本書並沒有所謂的政治立場,因為它探討的是「台灣政治上常見的造神現象,」作者說:「同時也透過造神與毀神的過程,去談青春的迷惘。政治推理和青春愛情互為一體兩面,構成全書的主線。」(作者官方臉書)
Thumbnail
  雖然歸類在「政治推理」,但本書並沒有所謂的政治立場,因為它探討的是「台灣政治上常見的造神現象,」作者說:「同時也透過造神與毀神的過程,去談青春的迷惘。政治推理和青春愛情互為一體兩面,構成全書的主線。」(作者官方臉書)
Thumbnail
本來這篇要納入“荒誕人生的生存之道”第四集,但是想說大陸那邊沒有辦法發佈這則時事評論,所以這篇也不納入同系列裡面了。當然可能會有反對者想要炮轟我,但是我無所謂,因為我寫這篇也不是要批評哪個政黨,我只是想到一句話: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會變成跟他一個樣子。
Thumbnail
本來這篇要納入“荒誕人生的生存之道”第四集,但是想說大陸那邊沒有辦法發佈這則時事評論,所以這篇也不納入同系列裡面了。當然可能會有反對者想要炮轟我,但是我無所謂,因為我寫這篇也不是要批評哪個政黨,我只是想到一句話: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會變成跟他一個樣子。
Thumbnail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Thumbnail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Thumbnail
初衷-效法殷海光 散發一點亮 2017年的台灣,群魔亂舞,許多原本蟄伏在保護色底下的妖魔鬼怪一一現形。 我為什麼要稱之為【魔】?因為這些人和事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假。也就是其顯露出來的真面目和一般人原本認知的既定印象極端不同。這是一個再也分不出敵友、是非、真假、好壞的時代。
Thumbnail
初衷-效法殷海光 散發一點亮 2017年的台灣,群魔亂舞,許多原本蟄伏在保護色底下的妖魔鬼怪一一現形。 我為什麼要稱之為【魔】?因為這些人和事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假。也就是其顯露出來的真面目和一般人原本認知的既定印象極端不同。這是一個再也分不出敵友、是非、真假、好壞的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