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那些幸災樂禍的人們,從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說台灣不安全的都自己人,有哪國說台灣不安全?」By 莊人祥

「說台灣不安全的都自己人,有哪國說台灣不安全?」By 莊人祥

在一般的人性發展中,人的關懷應該是從自身出發,擴散到你的家庭或群體,再擴散到你生長的土地、民族或是國家乃至於全世界,但在威權心理學中,透過暴力脅迫下的洗腦教育,人的自我消失了,你成為獨裁者或是黨的一部分,你不再為自身、族群或國家考慮,你的功利變得與獨裁者或黨一致

台灣有一代人就是這麼長大的,即使解嚴後,這種教育方式仍留在家庭中傳了下來,許多人在被教育愛這片土地之前,先被教育去恨,從恨日本人、恨共產黨,到現在恨台獨、恨民進黨、恨所有反傳統的價值觀,這種從恨出發的行動正是威權社會的特色之一,是獨裁者用來團結民心最常見的心理動機。

一個健全的社會,行動應該是從愛出發,當你關心這片土地,你才會去理解諸如防疫這種複雜議題;當你關心身邊的人,即使某些價值觀不同,你也會尊重他不同的發展或意見;你會產生責任感,讓你在必要的時刻放棄個人的利益,為你愛的人們做出犧牲。

尊重、理解、責任,當我們說一個人心中充滿愛時,自然就包含了這些元素

但對心中充滿恨的人來說,尊重並不重要,當陳時中強調透過關懷讓有染疫可能的人主動接受疫調時,他們只想著電子手銬腳鐐;理解也不重要,即使指揮中心早已解釋過為何普篩沒有意義,時至今日也已完全找不到重症患者,仍有人認為台灣不是沒有疫情而是沒有篩檢;當然更不用說責任,初期不顧第一線醫護,有口罩就要搶,後期即使沒受疫情影響,根本不符合紓困資格也要盡量騙。

衛福部早已在防疫百日記者會解釋過普篩為何沒有意義

衛福部早已在防疫百日記者會解釋過普篩為何沒有意義

因為是由恨出發而不是由愛出發,他們的重點從來不是如何對台灣好,而是盡量投機、鑽漏洞、傷害施政,所以當日籍女大生染疫的新聞一出,當台灣(在他們所恨的民進黨執政下)陷入危機,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成功」,所以在123位接觸者都驗出陰性時,他們不是鬆一口氣,而是忿忿不平地攻擊政府造假,因為他們的利益是跟黨一致,不是跟台灣人一致,他們不在乎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台灣是好是壞,只在乎是否能夠傷害到他們恨的人,這種恨意強烈到他們寧願活在充滿病毒的社區,也不願見到他們恨的對象有哪怕一丁點的防疫政績

同樣是監督政府,充滿愛的人提出善意的意見想補上漏洞,從防疫一路到最近的健保醫材新制、監察院人事案都是如此,但充滿恨的人,只是反覆跳針那些早已被駁斥過的謬論,消耗能量也製造衝突與亂象,如果說國民黨帶給了台灣什麼長遠影響?大概就是威權遺留的恨意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經過春風得疫的五月天,暖浪一波波來襲,這是感恩的季節。 下午帶老媽打的AZ疫苗來自日本的捐助,今天同時感謝美國捐贈數量令人驚喜的疫苗。老媽打完疫苗後無異狀,問她看了新聞會不會緊張,她毫不在意,嗯,我的頭腦簡單確實有遺傳。
Thumbnail
經過春風得疫的五月天,暖浪一波波來襲,這是感恩的季節。 下午帶老媽打的AZ疫苗來自日本的捐助,今天同時感謝美國捐贈數量令人驚喜的疫苗。老媽打完疫苗後無異狀,問她看了新聞會不會緊張,她毫不在意,嗯,我的頭腦簡單確實有遺傳。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經過一年的COVID-19疫情,終於隨著疫苗的開發完成,世界大國施打疫苗,世界小國或是弱勢小國如印度,台灣、新加坡等,在病毒起伏不定之中,疫情有起起伏伏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經過一年的COVID-19疫情,終於隨著疫苗的開發完成,世界大國施打疫苗,世界小國或是弱勢小國如印度,台灣、新加坡等,在病毒起伏不定之中,疫情有起起伏伏
Thumbnail
疫情下的心病,還要心藥醫,而這心藥,或許,還是人類的精神產物。在我的大專生專題研究〈親親而仁民?華人雙元孝道信念對利他行為的影響:同理心的中介效果〉裡,我曾引用日裔美籍政治學大師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觀點,解釋群體心理、社會文化層面的力量如何幫助台灣獲得突出的防疫成就。
Thumbnail
疫情下的心病,還要心藥醫,而這心藥,或許,還是人類的精神產物。在我的大專生專題研究〈親親而仁民?華人雙元孝道信念對利他行為的影響:同理心的中介效果〉裡,我曾引用日裔美籍政治學大師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觀點,解釋群體心理、社會文化層面的力量如何幫助台灣獲得突出的防疫成就。
Thumbnail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Thumbnail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Thumbnail
初衷-效法殷海光 散發一點亮 2017年的台灣,群魔亂舞,許多原本蟄伏在保護色底下的妖魔鬼怪一一現形。 我為什麼要稱之為【魔】?因為這些人和事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假。也就是其顯露出來的真面目和一般人原本認知的既定印象極端不同。這是一個再也分不出敵友、是非、真假、好壞的時代。
Thumbnail
初衷-效法殷海光 散發一點亮 2017年的台灣,群魔亂舞,許多原本蟄伏在保護色底下的妖魔鬼怪一一現形。 我為什麼要稱之為【魔】?因為這些人和事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假。也就是其顯露出來的真面目和一般人原本認知的既定印象極端不同。這是一個再也分不出敵友、是非、真假、好壞的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