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攬炒,或是香港電影唯一出路

2020/06/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網上圖片
攬炒有玉石俱焚之意,也有先破後立的意思,大家看到這個標題,可能覺得筆者言行偏激,或透過嘩眾取寵的標題博取讀者注意,但仔細想,香港電影業的攬炒,對香港電影未來發展利多於弊,也許是拯救香港電影的最後方法,原因如下:
一・行內人員重新洗牌
香港電影業正處於非常低迷狀態,不少電影工作者停工,如同攬炒,甚至有人認為,現時超過九成香港電影工作者失業,不少人士被迫轉行⋯⋯
過往香港電影工作者未能為電影業帶來復興的可能,他們無力回天,現在不少行內人士轉行,雖然引致大量人才流失,但大專院校人才培訓依然進行,這些課程不會因行業市道變壞而停辦的,而且熱愛電影的青年永遠存在,當中有部份不會因為電影業前途暗淡而放棄電影夢想的,所以日後經濟環境稍為改善後,電影生產開始增加時,反而增加了新人的機會。舊人大批的離去,新血的補上,無論新血在主流工業還是獨立電影圈發展,都為日後電影業帶來新氣象,甚至增加新一股香港電影浪潮的機會,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二・龍頭企業的興衰與變動
行業的攬炒,當中也包括抗爭者的因素,有人主張電影黃色經濟圈,拒絕觀看親共影人的電影,以及拒絕光顧親共的院線。雖然筆者不知成效如何,或者有關的成效不是短期內就能反映出來,但是電影黃色經濟圈真的有所成效的話,這意味著部份過往領導行業的電影公司、院線或會衰落,相反部份公司可能興起。如果大家熟悉香港電影史,都知道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領導行業的電影公司不斷出現變化,例如領導六十年代的,是邵氏的國語宮闈片、武俠片,但七十年代嘉禾帶來李小龍熱潮,到八十年代出現了新藝城喜劇。這樣的洗牌情況,有利行業發展,相反近年對香港電影帶來最大推動的,竟是博納、華誼兄弟等大陸企業,而本地電影公司在這十幾年來變化不大。香港電影業早已給人沉悶的印象,即使電影黃色經濟圈或現今行業低潮未必改變龍頭企業的江湖地位,但至少迫使它們改變以吸引觀眾,也是一件好事。
三・影業從來欠缺自省能力
香港電影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欠缺自省能力。過往香港電影業低迷,行內人士也未能對行業為何衰落作出認真思考,當出現一些新人有不俗成績、或某部港產片成績特別突出時,香港電影工作者表現得過於興奮,說到香港電影從此復興;相反,當行業出現一些問題,例如《點五步》剝削團隊之嫌一事,事件的原因、影響、解決方法等,都欠缺深入討論,或者網上有人提出相關問題時,立即有電影工作者為當事人護航,最後說到「大家只要齊心,香港電影會復興」等所謂香港精神,其實只是一堆廢話而然,問題最後不了了之。當問題沒有解決時,整個行業何來會進步呢?
最近多了一些行內人士如鄭保瑞對香港電影的反省,先不論對方之言是否正確,至少稍為深入討論及反省是好事。「人唔仆街都唔識好好檢討」,行業也是,而且很多電影業問題早應檢討,但行內人士沒有認真看待,現在電影業出現嚴重危機時,才出現一些反省的聲音,令人感到為時已晚,要不是電影業處於幾十年來最大的低潮,恐怕這些認真反省的說話也不會出現。
行動為關鍵一步
攬炒及自省過後,當然要以行動來回應,才有真正的出路。過往香港電影工作者缺乏行動去解決行內問題,加上他們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式,真的不能抱有太大期望。假如攬炒及反省過後是沒有行動的話,那麼香港電影業只會繼續低迷下去,即使有部份新人帶動所謂的浪潮,也會像過往「特區新浪潮」和近年的浪潮般,浪花過後仍是一灘死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