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偏重單一及精英制 ——香港電影扶植之不足及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早前筆者主理的「筆記電影會」舉辦活動,其中有導演表示,現時的提拔措施如「鮮浪潮」、「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對他們不少畢業生沒太大幫助,一來「鮮浪潮」早已取消大專組,讓大專畢業生入圍「鮮浪潮」變得困難;而得益「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人更少,而且大專組得獎者多為碩士畢業,而過百個電影學科學士畢業的呢?卻沒被照料到。

以上的內容,其實反映香港提拔青年影人的一大特色,就是偏重精英制,部份措施偏向精英制是沒有問題的,但只有精英制的措施絕對不足夠,也讓日後的電影業發展容易出現乏力狀態,例如少量得到提拔的精英,因各種原因沒再從事電影的話,那一樣存有青黃不接的問題。

可惜,香港電影扶植措施的規劃,沒有仔細研究上述問題,部份香港影人、甚至院校認為,只要有幾個成大器的青年,已算不錯。的確,過往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有部份計劃十分強調幕後班底有多強,班底多是一些行內資深前輩兼他們的校內教師,以作為他們計劃的賣點。好聽一點,是協助後輩,但事實是,當一部首部劇情電影,除了導演外,其餘大部份都是資深前輩,對扶植青年影人真的有很大幫助嗎?得益的始終只有導演等少數人士,但其他青年影人呢?當大家看到不少首部劇情電影,剪接的都是張叔平、女主角的都是鄧麗欣,是健康的發展嗎?

過於偏重精英制的另一個問題是,提拔方法變得單一,當日的活動有人談及,「鮮浪潮」彷彿變成「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踏腳石,現在入圍「鮮浪潮」的短片也變得工整且保守,以符合強調商業模式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之要求,從而缺乏以前「鮮浪潮」曾有的創新和大膽。現時大部份新晉導演經「鮮浪潮」再到「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使得不經這兩個計劃而拍攝電影的青年導演成為異類,讓青年影人晉升導演的道路過於單一,這是一件好事嗎?當整個電影業幾乎以「鮮浪潮」和「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準則來提拔青年導演,會否握殺本地青年電影的其他可能呢?

鑑於以上問題,筆者就現有的組織及計劃中,提出幾個建議方案:

一・增加學生作品放映機會

增加學生作品放映及比賽機會,是青年影人扶植的重要一步。「鮮浪潮」重設大專組是好事,但相比「鮮浪潮」般短片製作資源較豐富的短片比賽,筆者認為強調獨立的ifva更適合增設大專組。早在幾年前,筆者曾撰文建議ifva可增設大專組,當時不少讀者均認同有關建議。ifva現設青少年組及公開組,參與青少年組的導演須為十八歲以下,公開組參賽者則是十八歲或以上,而公開組入圍作品中,「鮮浪潮」作品佔一定的比例,的確影響了其他短片入圍的機會,如果增設大專組的話,可增加學生作品呈現給觀眾的機會,也讓青少年組和公開組之間,建立一個較好的階梯。

另外,香港缺少針對本地學生作品的電影節,「平地映社」雖曾舉辦學生電影節,但因資助問題令前景未明,如果要增加香港學生得到賞識及展現實力的機會,一個至少達中小型規模的本地學生電影節是需要的,否則本地學生參與本地其他電影節時,與拍攝經驗豐富的創作者競爭入圍資格的話,對學生作品甚為不利。

二・「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增設新人數目要求

現時「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焦點集中於新晉導演一人,但得益的新晉影人只佔極少數,雖然前電影發展局秘書長馮永曾在「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介紹會中,強調該計劃是精英計劃,但精英計劃只集中導演一人,這是否健康呢?而且不是每個青年影人有意擔任導演崗位,那麽現時的扶植計劃,對不同的崗位如攝影、美術,有沒有足夠的幫助呢?

除了導演外,香港電影對不同崗位的支援可謂甚少,提拔仍依賴該崗位的前輩及導演監製的賞識,晉升速度偏慢,如果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增設新人人數的要求,例如至少有一半崗位的人員,須第一次擔任該職位,這樣可增加其他崗位的青年影人之機會。當然有人或質疑一齣電影過多新人,是否會影響質素,但一齣電影最重要的崗位——導演都是新晉影人時,為何其他崗位就不能呢?而且相比劇組內大量前輩,新導演未必有足夠能力駕御,但劇組較多與導演年齡相近的人的話,合作所產生的火花或較大,有利於雙方,過往亦有「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作品如《點五步》多起用新人,所以是可行的事。

三・增加動畫及紀錄片的支援

近年香港的動畫及紀錄片漸受關注,部份香港動畫在海外獲獎,也有紀錄片受到傳媒以至觀眾的好評,投身香港動畫或紀錄片製作的青年影人也有增加,但是香港電影的支援計劃,往往強調商業及主流,使原屬港產片邊緣位置的動畫及紀錄片,缺少應有的支援。雖然不少人提出金像獎設紀錄片獎,但最終沒有成事,紀錄片和動畫沒得到良好發展,使港產片及青年影人發展路向,看起來也較單一。

因此,相比劇情片,香港更需要支援動畫及紀錄片,筆者建議增設首部動畫電影、首部紀錄電影,既然有首部劇情電影,為何不可以有首部動畫或紀錄電影呢?像紀錄片般,製作成本一般較劇情片低,支援紀錄片不是難題,理應實行支援。

四・「劇本孵化計劃」持續進行

扶植新晉編劇的重要性,其實不下於新晉導演,而香港電影扶植方面最可笑之處,就是一直缺乏對一劇之本——劇本的扶植。「創意香港」助理總監麥聖希曾表示,「劇本孵化計劃」會否持續進行,要看今屆的反應,觀乎今屆報名非常熱列,按道理明年會繼續舉辦。其實即使計劃反應冷淡,也應該持續進行,一來有關計劃像其他扶植計劃一樣,需要持續舉辦才見成效,二來劇本扶植本是一個電影行業內,非常重要的計劃,香港理應早已舉辦有關活動。只有持續進行「劇本孵化計劃」,才會為行業提供不同類型的劇本,也讓具潛質的青年編劇展現實力的機會,當然計劃需要不斷檢討和改善才會行之有效,如果孵化的劇本仍像現時不少港產片般,千偏一律的寫實、人文關懷、人物可憐但故事最後帶點樂觀的話,那就是個失敗計劃。

五・電視製作的援助

香港一直欠缺電視節目的創投會及融資計劃,也欠缺對電視製作的支援,至今仍沒有像台灣金鐘獎般的獎項,對電視的措施可謂欠缺重視和規劃。一直以來,香港電視節目製作由電視台主導,而電影和電視業兩者唇齒相依、密不可分,兩者不能獨善其身,很難出現電影業蓬勃、但電視行業一潭死水的情況。

過往不少香港電影工作者,起初都是從事電視製作,然後轉戰電影業,或者現時不少幕前幕後人員,特別是較年青的影視工作者,都會遊走電視及電影的製作,所以對電視節目、特別是電視劇的支援,是重要一環。早前金馬創投電視項目中,也有年青香港影人參與,所以對電視製作的支援,可以增加新晉影人之經驗,對新晉影人有一定幫助。

六.公開招募人員

年青影人多依靠關係才得到事業發展,但要求一個畢業生有一定的人脈關係,然後得到機會,會否難度太高呢?即使校內教師可以提拔自己的學生,但一個教師能提拔多少人呢?會否為提拔而提拔呢?提拔的學生會否根本不適合呢?

筆者早已提及公開招募的重要性,可是不少人認為,靠關係從而獲得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沒考慮這是行業弊病,讓一些有能力但欠缺人脈、特別是海外回流的畢業生得不到應有的際遇;相反一些能力一般但人脈廣的人,卻容易得到提攜,造成不公平現象。

至於公開招募,至少有個較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一來增加青年影人的機會,而且獲益者人數,或較任何比賽和扶植計劃為高,二來找來的人才較有保證,找到較適合的人才,不像過往香港電影業般,一邊只依靠關係選取青年影人工作,另一邊卻大呼青黃不接,簡直是個笑話!

總結:香港欠缺周全計劃

總括而言,香港電影業對扶植人才方面,欠缺周全的計劃,而且對於扶植方面,也過於單一,著重對少數新晉導演的幫助,沒考慮到其他青年影人以至整個行業的需要。現時所做的措施,只不過是一些很基本的計劃,香港電影所需要的扶植計劃,或較其他地區為多。筆者上述提及的內容,只不過是其中一部份,部份論述或有不足之處,但仍希望各位讀者,就上述內容多加思考及提出見解,畢竟過往香港電影業對自身問題及扶植方面沒太多思考,我們錯失了不少改革良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記電影會:袁廸旗
24會員
49內容數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2025/04/26
最近香港電影業界計劃推出「戲院版」電影,意指該版本僅限戲院放映,而串流平台則提供不同剪輯內容,目的是吸引觀眾重返戲院。不過,對這個做法我抱持保留態度。 最初得知這個構想時,心中不禁感到疑惑。回想從前的 VCD 和 DVD 時代,從未出現過類似措施,那麼為何在串流平台興起後,才突然需要推出所謂的「戲
Thumbnail
2025/04/26
最近香港電影業界計劃推出「戲院版」電影,意指該版本僅限戲院放映,而串流平台則提供不同剪輯內容,目的是吸引觀眾重返戲院。不過,對這個做法我抱持保留態度。 最初得知這個構想時,心中不禁感到疑惑。回想從前的 VCD 和 DVD 時代,從未出現過類似措施,那麼為何在串流平台興起後,才突然需要推出所謂的「戲
Thumbnail
2023/11/05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
Thumbnail
2023/11/05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
Thumbnail
2021/09/14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
Thumbnail
2021/09/14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Thumbnail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Thumbnail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Thumbnail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Thumbnail
  談及台灣電影產業,他開玩笑勸台下的臺大學生運用自己的人脈作發行就好,別淌入電影界這潭混水。然而,他也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正在逐漸完整,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對的海外市場,畢竟台灣觀眾已限縮於高中以上、尚未結婚的少數人之中,需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拓展觀眾群。
Thumbnail
  談及台灣電影產業,他開玩笑勸台下的臺大學生運用自己的人脈作發行就好,別淌入電影界這潭混水。然而,他也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正在逐漸完整,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對的海外市場,畢竟台灣觀眾已限縮於高中以上、尚未結婚的少數人之中,需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拓展觀眾群。
Thumbnail
網上圖片 由於疫情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部份人對今年香港電影發展並不樂觀,加上國安法的實行,香港電影未來數年或出現頗大的變數,筆者嘗試透過現今政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電影業可能發生的困局及疑問:  一.措施推出與疑問  政府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或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以解決行內一些問題。「香港電影工作
Thumbnail
網上圖片 由於疫情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部份人對今年香港電影發展並不樂觀,加上國安法的實行,香港電影未來數年或出現頗大的變數,筆者嘗試透過現今政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電影業可能發生的困局及疑問:  一.措施推出與疑問  政府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或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以解決行內一些問題。「香港電影工作
Thumbnail
網上圖片 早前筆者主理的「筆記電影會」舉辦活動,其中有導演表示,現時的提拔措施如「鮮浪潮」、「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對他們不少畢業生沒太大幫助,一來「鮮浪潮」早已取消大專組,讓大專畢業生入圍「鮮浪潮」變得困難;而得益「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人更少,而且大專組得獎者多為碩士畢業,而過百個電影學科學士畢業的
Thumbnail
網上圖片 早前筆者主理的「筆記電影會」舉辦活動,其中有導演表示,現時的提拔措施如「鮮浪潮」、「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對他們不少畢業生沒太大幫助,一來「鮮浪潮」早已取消大專組,讓大專畢業生入圍「鮮浪潮」變得困難;而得益「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人更少,而且大專組得獎者多為碩士畢業,而過百個電影學科學士畢業的
Thumbnail
【這是在matters 上的寫作計劃第一篇,這個系列是想記錄疫情後,一個編劇試圖重新再站起來的過程,也許如願,也許會跌的更慘,都無所謂,始終相信,凡事的發生,都是往美好的方向進行,謝謝你和我一起見證這個勢必有淚有笑的過程】 想要在娛樂圈生存已經很難,想要敗部復活就更不用說了,但好玩刺激的部份也在此。
Thumbnail
【這是在matters 上的寫作計劃第一篇,這個系列是想記錄疫情後,一個編劇試圖重新再站起來的過程,也許如願,也許會跌的更慘,都無所謂,始終相信,凡事的發生,都是往美好的方向進行,謝謝你和我一起見證這個勢必有淚有笑的過程】 想要在娛樂圈生存已經很難,想要敗部復活就更不用說了,但好玩刺激的部份也在此。
Thumbnail
網上圖片 攬炒有玉石俱焚之意,也有先破後立的意思,大家看到這個標題,可能覺得筆者言行偏激,或透過嘩眾取寵的標題博取讀者注意,但仔細想,香港電影業的攬炒,對香港電影未來發展利多於弊,也許是拯救香港電影的最後方法,原因如下:  一・行內人員重新洗牌  香港電影業正處於非常低迷狀態,不少電影工作者停工,如
Thumbnail
網上圖片 攬炒有玉石俱焚之意,也有先破後立的意思,大家看到這個標題,可能覺得筆者言行偏激,或透過嘩眾取寵的標題博取讀者注意,但仔細想,香港電影業的攬炒,對香港電影未來發展利多於弊,也許是拯救香港電影的最後方法,原因如下:  一・行內人員重新洗牌  香港電影業正處於非常低迷狀態,不少電影工作者停工,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