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ing路線:〖冷擎步道〗〖風擎步道〗「冷水坑」「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

Hiking路線:〖冷擎步道〗〖風擎步道〗「冷水坑」「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陽明山大縱走東段三顆小山頭串連的路徑:〖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曾經走過這條路線數次,過去多半都是去欣賞有名的景色,如第一張照片頂山附近的柳杉森林或是第二張石梯嶺大草原。

2018年這一次是為了要探索三月盛開的「大屯尖葉槭」(盛開時節的「大屯尖葉槭」很容易分辨出來)。

  1. 多次訪「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冷擎步道〗〖風擎步道〗)
  2. 路線說明:路線紀錄:〖冷擎步道〗〖風擎步道〗
  3. FB:【好野遊 賞台灣
  4. 〖帶著父母走步道〗:2012.05.12〖風擎步道〗風櫃嘴-擎天崗越嶺
  5. Bike〖風擎步道〗:「民國百年元旦擎天崗越嶺風櫃嘴 +碼五指山呈虛脫狀

雖然是多次來到〖風擎步道:擎天崗-風櫃嘴〗這一段路,只是過去都不曾在三月走過,所以一直沒有注意到〖石梯嶺-頂山〗這一段路茂密的「大屯尖葉槭」。

前幾週走探「瑪礁古道-竹篙山」時,才發覺到花季時期的「大屯尖葉槭」這樣的漂亮,因而激發自己連探〖七星山苗圃路線〗和這次〖冷擎步道+風擎步道〗。

雖然在〖七星山苗圃路線〗沒有發現太多「大屯尖葉槭」(沒開花不太確認),令人驚喜的是一進入〖石梯嶺-頂山〗步道,步道兩旁滿滿都是「大屯尖葉槭」,尤其像是第二張照片,在石梯嶺草原旁,往東北方向(磺嘴山、頂山針葉林方向)望去,在一遍深綠色矮樹林中,略帶黃色的「大屯尖葉槭」綠葉點綴其間,綠色層次,非常漂亮。

(2018年三月底這次探查〖石梯嶺-頂山〗,這裡的「大屯尖葉槭」已經是花季末,開始結翅果)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這篇遊記是2018年為了探尋「大屯尖葉槭」,從「冷水坑」,經「擎天崗」到「風櫃嘴」,最後由聖人瀑布下山。


備註:
幾次探訪「大屯尖葉槭」行程:



  1. 第一次認識「大屯尖葉槭」:2018.03.09〖坪頂古圳〗〖瑪礁古道〗【竹篙山】
  2. 探索【七星山】:【七星山】(苗圃登山口-小油坑)【小油坑山】〖水車寮水圳步道〗
  3. 探索【七星山】:凱達格蘭遺址區:【凱達格蘭山】-【七星山主峰】-【七星山南峰】
  4. 【耳空龜山】:2018.03.29 〖菁桐古道〗【耳空龜山】【四分尾山】【大尖山】(這行程原本不是為了「大屯尖葉槭」,只是在【耳空龜山】附近巧遇看到幾株「大屯尖葉槭」)



擎天崗【相關路線遊記】





【路線說明】

陽明山國家公園這一帶的hike路線,幾乎以「擎天崗」為中心,連接著這幾條路線,這些路線幾乎都是熱門路線,甚至非假日也有許多山友漫步其間。

1、〖魚路古道〗:(綠色路線)

〖絹絲步道〗(〖魚路古道〗南線)到「擎天崗」,經〖魚路古道〗北線,到「上磺溪停車場」。

2、【大油坑山】:(深綠色路線)

「上磺溪停車場」經〖魚路古道〗北線,到【大油坑山】、〖挑硫古道〗。

3、【磺嘴山】:(淺綠色路線)

「擎天崗」到【磺嘴山】。

4、〖瑪礁古道〗到「擎天崗」。

5、〖內雙溪古道〗到「擎天崗」。

6、〖荷蘭古道〗經【北五指山】到「擎天崗」。

7、〖冷擎步道〗、〖風擎步道〗:(紫色路線)

從「冷水坑」出發,經由「擎天崗」、【石梯嶺】、【頂山】,到達「風櫃嘴」。


這次探詢「大屯尖葉槭」的路線就是〖冷擎步道〗、〖風擎步道〗(「擎天崗」、【石梯嶺】、【頂山】、 「風櫃嘴」)

這次探詢「大屯尖葉槭」路線之所以要從「冷水坑」出發,不是為了交通方便或是增加里程數,主要是因為要先到「冷水坑」生態池,觀察一下兩週前(03.09)在「冷水坑」生態池拍到的「大屯尖葉槭」花朵現在的狀態。

因此〖冷擎步道〗、〖風擎步道〗(「擎天崗」、【石梯嶺】、【頂山】、 「風櫃嘴」)整體路線,大致可以區分幾段:

A、〖冷擎步道〗:(「冷水坑」-「擎天崗」)

B、〖擎天崗環狀步道〗:(「擎天崗」到〖風擎步道〗叉路口)

C、〖風擎步道〗:(【石梯嶺】、【頂山】、 「風櫃嘴」)

D、〖聖人瀑布步道〗:這條沒有出現在軌跡上,主要是因為「風櫃嘴」沒公車,要走下〖聖人瀑布步道〗半途的「風櫃嘴公車站」搭乘「市民小巴1」回到劍潭站。


若以大眾運輸來說,「冷水坑」或是「擎天崗」的公車班次密集許多,交通比「風櫃嘴」方便,「風櫃嘴」幾乎沒有什麼公車到達,最近的「市民小巴1:風櫃嘴站」其實在山下,而且班次相當少,很容易錯過。

所以有不少人是走到【頂山】就折返回到「擎天崗」搭乘公車下山,而不走到「風櫃嘴」。

不過,這次行程目的是探索「大屯尖葉槭」,所以我還是要走到「風櫃嘴」來確認一下「大屯尖葉槭」分布狀態。


【路線高度距離說明】

〖冷擎步道〗、〖風擎步道〗(「擎天崗」、【石梯嶺】、【頂山】、 「風櫃嘴」)路線:

A、〖冷擎步道〗:(「冷水坑」-「擎天崗」)

B、〖擎天崗環狀步道〗:(「擎天崗」到〖風擎步道〗叉路口)

C、〖風擎步道〗:(【石梯嶺】、【頂山】、 「風櫃嘴」)

D、〖聖人瀑布步道〗:這條沒有出現在軌跡上,主要是因為「風櫃嘴」沒公車,要走下〖聖人瀑布步道〗半途的「風櫃嘴公車站」搭乘「市民小巴1」回到劍潭站。

這四段路程,都算是簡潔叉路少,〖冷擎步道〗稍微多一點叉路,都是走到中湖戰備道的小叉路,一樣都可以走到擎天崗,其他諸如〖擎天崗環狀步道〗或是〖風擎步道〗的【石梯嶺】、【頂山】步道,叉路都有警告牌,不容易迷路。

每段細節說明如下:

A、〖冷擎步道〗:(「冷水坑」-「擎天崗」),距離長度:1.6km

A-1、「冷水坑遊客中心」,距離:起點、高度:653m。

A-2、「菁山吊橋」,距離:0.17km、高度:659m。

A-3、「冷水坑生態池」,距離:0.37km、高度:670m。

A-4、「絹絲瀑布」叉路,距離:1.4km、高度:713m。

A-5、〖擎天崗環狀步道〗叉路,距離:1.6km、高度:742m。

B、〖擎天崗環狀步道〗:(「擎天崗」到〖風擎步道〗叉路口),距離長度:1.6km

B-1、【竹篙山】叉路,距離:2.16km、高度:803m。

B-2、〖魚路古道〗柵欄叉路,距離:3.23km、高度:765m。

C、〖風擎步道〗:(【石梯嶺】、【頂山】、 「風櫃嘴」),距離長度:6.5km

C-1、【磺嘴山】鐵門,距離:4.08km、高度:771m。

C-2、【石梯嶺】,距離:5.14km、高度:871m。

C-3、【頂山】,距離:7.82km、高度:781m。

C-4、「風櫃嘴」,距離:9.72km、高度:612m。

D、〖聖人瀑布步道〗:這條沒有出現在軌跡上,主要是因為「風櫃嘴」沒公車,要走下〖聖人瀑布步道〗半途的「風櫃嘴公車站」搭乘「市民小巴1」回到劍潭站。

這段路沒有紀錄軌跡。

這裡特別標示一下拍攝「大屯尖葉槭」位置,因為地理位置太接近的照片會疊在一起,所以下面這張軌跡圖上的照片只是大約出現位置,並不是密度圖。

可以看得出來,「大屯尖葉槭」一開始是出現在冷水坑生態池,

進入〖擎天崗環狀步道〗,不見「大屯尖葉槭」蹤影。

進入【石梯嶺】【頂山】步道之後,又開始出現「大屯尖葉槭」,

在石梯嶺草原一帶,「大屯尖葉槭」分布密度相當高。

進入【頂山】柳杉林,「大屯尖葉槭」又變得稀疏(可能不喜歡林蔭地方生長)

離開【頂山】柳杉林之後,「大屯尖葉槭」才又開始慢慢出現,只是數量密度都沒有石梯嶺草原那裡豐富。

最後,風櫃嘴下切風櫃嘴公車站的柏油路邊,也發現三四株「大屯尖葉槭」。

【軌跡】



1、點選上面connect可以下載軌跡檔

2、健行筆記『「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下載軌跡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avatar-img
好野遊賞台灣的沙龍
17會員
32內容數
以【缸爐碳烤】這道工法烘烤出來的蔥燒餅,外皮酥脆,彈性咬勁麵體內裡襯托出蔥末濃郁香氣,相對於目前電爐、瓦斯烘烤出來的蔥燒餅,【缸爐碳烤】蔥燒餅口感提升許多。【缸爐碳烤】蔥燒餅,一些店家會稱作三角餅、大燒餅、黃橋燒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陶缸碳烤燒餅店(沒有招牌) 記錄相簿:〖烤餅:缸爐炭燒〗陶缸碳烤燒餅店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221巷2弄3號 營業時間:06:00–10:00(老闆體力無法負荷天天營業,一週只有營業週六週日兩天) 品項:蔥花燒餅 品項: 缸爐: 燒餅口味: 蔥:濃厚。 油:正常。 鹽甜:正常。 酵母:氣孔豐
目前在雙北桃宜搜查到的【缸爐碳烤】店家資料大約30家,截至2023.04月,已經品嚐調查了約莫20家缸爐炭烤蔥燒餅,持續進行記錄中。 目前紀錄過的缸爐碳烤蔥燒餅,以面體彈Q韌度來區分,大約可以分成幾種大類型:「蓬鬆、彈Q、厚實、爆蔥、清淡」,以這幾種大類型組合出數種不同小組別: 蓬鬆彈Q組:和記、合
手撕開「老宜記」蔥燒餅麵體,可以看到麵體裡面的酵母發麵的麵筋和氣孔, 看起來真是可口。 麵糰呈現這樣的麵筋彈性Q度,和擀麵步驟比較有關聯, 麵筋Q度雖然和是否採用「缸爐碳烤」、「老麵酵母發麵」比較沒有直接關連性,但是依然受到缸爐碳烤的影響,加重了麵筋Q度。 這引發個人一個好奇心: 如果「擀麵到有麵
陶缸碳烤燒餅店(沒有招牌) 記錄相簿:〖烤餅:缸爐炭燒〗陶缸碳烤燒餅店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221巷2弄3號 營業時間:06:00–10:00(老闆體力無法負荷天天營業,一週只有營業週六週日兩天) 品項:蔥花燒餅 品項: 缸爐: 燒餅口味: 蔥:濃厚。 油:正常。 鹽甜:正常。 酵母:氣孔豐
目前在雙北桃宜搜查到的【缸爐碳烤】店家資料大約30家,截至2023.04月,已經品嚐調查了約莫20家缸爐炭烤蔥燒餅,持續進行記錄中。 目前紀錄過的缸爐碳烤蔥燒餅,以面體彈Q韌度來區分,大約可以分成幾種大類型:「蓬鬆、彈Q、厚實、爆蔥、清淡」,以這幾種大類型組合出數種不同小組別: 蓬鬆彈Q組:和記、合
手撕開「老宜記」蔥燒餅麵體,可以看到麵體裡面的酵母發麵的麵筋和氣孔, 看起來真是可口。 麵糰呈現這樣的麵筋彈性Q度,和擀麵步驟比較有關聯, 麵筋Q度雖然和是否採用「缸爐碳烤」、「老麵酵母發麵」比較沒有直接關連性,但是依然受到缸爐碳烤的影響,加重了麵筋Q度。 這引發個人一個好奇心: 如果「擀麵到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