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一場前同事父親的告別法會,四個多小時的時間,隨著佛經上似懂非懂的詞句,時而能摸索懵懂的略知一些字面上的意義,時而無法領悟而神遊他方,實在罪過。

近年來也算是正式過了「紅白大戰」的分水嶺,也就是收到白帖子的頻率正式遠大於紅色喜帖了。自己一直希望掙脫世俗的束縛,但卻無法真切的離世而居,因此得遵循與沉浸在群眾之中依循規則不過份逆勢而行。沒有廣交四方英雌英雄,走遍四海也沒有隨時可拜訪接待的泛泛交們。但對友人還是盡心盡力,畢竟心裡的主義是「既然無法同時顧及四海點頭之交,那就用心在可控的幾位摯友們。」

親情
最多回歸的話題,就是家庭與親情。或許是討論原生家庭部份,在過去二、三十年前的時空背景下,必須歷經的一些與現在有著巨大差異的事件,參雜著政治、經濟、時代、教育...等的因素,導致很多遺憾與錯過。這些來不及的往事,或許可以用現在的什麼行為來做彌補,但很多事情真的是過了就再也沒辦法回頭。我們看了很多遺憾,只能陪伴,而透過說出來的分享與跟在場聆聽者之間的共情作用,也是很好的情緒出口。
愛情
而意料之外很少被分享出來的,則是愛情。或許是傳統文化的羞赧特性,讓很多人對於愛情方面總覺得過度私人,所以不想要對公眾展露出來。但意外的是五期之中有幾位都是歷經了婚姻結束的過程。她們反而會用堅強且堅韌的態度,或者是一種武裝自己的偽裝,在述說著分開後的生活是何等的多姿多彩。有時候我會獨自想著,有個伴侶能一起看盡世上的風雨與體驗路上的奇幻故事,還是多難能可貴的緣份。中華文化較不外顯的顯露出對愛情的思維,相較於某些西方流派大剌剌張揚的歌頌愛情,儘管都是各自文化歷史的逐步成形過程,但地球村的現在,或許更應各取所長讓情感得以在有限的人生中,被應該接收到的對方,真切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