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08: 買房子要注意的事: 找房子之前的資料搜尋

美國08: 買房子要注意的事: 找房子之前的資料搜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美國買房子要注意的事情我會用條列式分成四個大部分來講解:

找房子之前的資料搜尋、找房子時候跟仲介的配合、找到房子簽約之前、 房子交屋之後

找房子之前的資料搜尋

raw-image

首先在美國主要的尋屋網站就是ZillowRedfin,我自己是覺得Redfin的尋屋價格比較符合實際分布,Zillow的其他功能比較完整,作為一個買子,你在找仲介之前,你要整理你的購屋目的,譬如說你在找學區好的房子、你希望治安能夠有一定的水準、價格取向、交通便利等等,這些在上面的尋屋網站都有很詳盡的資訊,你大概可以整理心中理想的區域跟房仲討論,如此一來,首先房子是你要買的,主導權會在你的手上,房仲主要是輔助的作用,第二可以減少你跟房仲尋屋討論的時間。

譬如說下面是我個人設定的目標房屋,以供大家參考:

  1. 學區內的高中要9分以上,我自己不是很專注在國小國中的學區,主要是因為如果小孩子想讀書,高中升大學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這個部份看你自己的需求,也可以改成小孩0–14歲住在中小學比較好的學區,高中換一個學區,等小朋友高中都畢業了再換到非學區的房子,但是這樣就要考慮換學區的時候小朋友的心情,這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只是家長跟小朋友的選擇。
  2. 社區治安希望能在犯罪率低於平均的地方,我家目前的地點是低於全美犯罪平均,希望能在人種分布比較平均的社區或是城市,畢竟我們是亞洲臉孔,在人口比較多元的地方,不論小孩子受教育,或是在社區內的活動,會比較舒服大家也都比較能夠包容。
  3. 住家附近(5 miles)要有生鮮蔬果的超市,距離亞洲超市開車單趟不超過20分鐘,另外以前看到的統計文章,如果住家附近(5 miles內)有Trade Joe、Whole Foods、Target、星巴克等價格會較沒有的高出5-15%。
  4. 可以很方便進入高速公路,這樣城市之間的移動會比較方便,但是與高速公路直線距離不小於1 mile,目前有太多研究顯示,距離高速公路500公尺以內住家,小孩受到空氣汙染影響而產生健康危害的比例較高,目前是沒有商業工具可以去評估房屋市場中每個物件空氣汙染指數,但是盡量不要跟高速公路、其他較大煙囪過近,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指標,工廠煙囪的要看高度,我會建議超過兩英里以上,也不要靠加油站,還有餐飲業太近,當然這些都只是我自己注意的東西,只是給大家當個參考。

然後到Zillow/Redfin根據這些設定,尋找類似的房屋,之後可以再進一步考慮要買二手屋還是新成屋,當然新成屋的房價會比較高,這裡就可以開始考慮你的購屋資金大致上是多少,可以在與房仲討論之前鎖定幾個社區。

avatar-img
Jiaoyan Huang的沙龍
15會員
33內容數
小黃在美國生活十幾年,累積累積一堆生活上,研究所修課,找工作,工作上相關的資訊,我盡我所能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聽見大家的反饋,Little Yellow in USA (LYUS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iaoyan 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部分從台灣過來美國的人,除非你有辦法帶著十幾萬美金來付頭期款,都是從租房開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賺錢幾年後,慢慢累積了一筆資金,開始會遇到問題,我應該租房子還是買房子?尤其歐美國家,租金昂貴,貸款利率又較台灣高,雖然說大部分的區域土地是稀缺資源,尤其都會區,大體來說房價是年年上升
2018年的時候,家中小孩一歲,每個工作天幾乎小屁孩就是跟著媽媽去公司園區內的托兒所(大概只有10%的時間是我送去的),老婆那時候是開雙門的Mini cooper hardtop,小孩子必須在後座使用安全座椅面向後方,當小孩越漲越大,骨頭硬了,每天要進入後座不好處理
我相信不少人出國讀博士還是想走學術研究這條路,大部分的人在博士畢業之後會選擇博士後(post-doctoral)以拓寬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快速累積研究能量(包含論文發表、人際網路、及研究計畫書的撰寫),然而博士後再接下去的路,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了
經過冗長的學校申請,之後每天忐忑等待學校入學通知書,院所或是實驗室的獎學金,終於終於可以買機票準備簽證到新學校報到;但是,到底去美國當研究生,我們要幹麻,美國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樣?
之前提到美國一般小家庭的花費結構,而其實部分的朋友來美國,是從學生身份開始,小小的研究生領著市場內的全職工作不太匹配的研究薪水;或者拿著F1簽證在校內打工或暑期實習的工作,最差的狀況就是礙於身份在校外打黑工。畢業之後,想留在學術圈的人幾乎都留在學校或研究機構當博士後,因為博後目前還是與訓練性質的工
看著論壇,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從台灣要怎麼到美國找工作,拿到美國的工作但卻不知道這份工作值不值得他/她遠渡重洋。大家都看著美國生活好像很光鮮
大部分從台灣過來美國的人,除非你有辦法帶著十幾萬美金來付頭期款,都是從租房開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賺錢幾年後,慢慢累積了一筆資金,開始會遇到問題,我應該租房子還是買房子?尤其歐美國家,租金昂貴,貸款利率又較台灣高,雖然說大部分的區域土地是稀缺資源,尤其都會區,大體來說房價是年年上升
2018年的時候,家中小孩一歲,每個工作天幾乎小屁孩就是跟著媽媽去公司園區內的托兒所(大概只有10%的時間是我送去的),老婆那時候是開雙門的Mini cooper hardtop,小孩子必須在後座使用安全座椅面向後方,當小孩越漲越大,骨頭硬了,每天要進入後座不好處理
我相信不少人出國讀博士還是想走學術研究這條路,大部分的人在博士畢業之後會選擇博士後(post-doctoral)以拓寬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快速累積研究能量(包含論文發表、人際網路、及研究計畫書的撰寫),然而博士後再接下去的路,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了
經過冗長的學校申請,之後每天忐忑等待學校入學通知書,院所或是實驗室的獎學金,終於終於可以買機票準備簽證到新學校報到;但是,到底去美國當研究生,我們要幹麻,美國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樣?
之前提到美國一般小家庭的花費結構,而其實部分的朋友來美國,是從學生身份開始,小小的研究生領著市場內的全職工作不太匹配的研究薪水;或者拿著F1簽證在校內打工或暑期實習的工作,最差的狀況就是礙於身份在校外打黑工。畢業之後,想留在學術圈的人幾乎都留在學校或研究機構當博士後,因為博後目前還是與訓練性質的工
看著論壇,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從台灣要怎麼到美國找工作,拿到美國的工作但卻不知道這份工作值不值得他/她遠渡重洋。大家都看著美國生活好像很光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