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文化在大學中的羊群效應

2020/07/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俗話說:大學就像半個社會一樣,人際關系很重要,交朋友就想找鏡子壹樣,妳對人家的態度如何,人家就會將它反映在妳身上。當然,大學讓我們培養出幾個摯友能讓我們的大學生活多姿多彩,也能讓我們的大學生活毀於一旦。
寒假結束,各位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新學期的課業,新學期來了一位轉學生,他是一位馬來西亞人,班上的同學對此都覺得很新奇。下課時,一堆人就圍在轉學生的位子想借此認識他,轉學生也滿臉微笑地回應了大家,便與各位壹同前往食堂用餐,期間大家有說有笑的。突然就被問了壹句:“馬來西亞人都是住在樹上的嗎?”,轉學生頓時沈默了,心裏覺得很愚昧,但只能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微笑回應:“不是哦,我們那裏也和你們這裏一樣。”之後他也和班上相處得還可以,但都只是“點頭之交”,轉學生也害怕與大家交談會有很多誤解,而選擇了沈默。
但他的口音和交友模式卻一直都是同學之間討論的話題,每當轉學生在班上要發言或報告時,都會隱隱約約感受到同學們的嘲諷,又或者是他的沈默寡言被形容為高傲。最無言的是,班導師竟然也跟著興風作浪,嘲笑轉學生的口音,還一再貶低轉學生的國家。再來就是轉學生因為愛好於運動,但身高卻不高,膚色也黑油油的,而同樣遭到班上同學的嘲笑,感覺轉學生的一舉一動都被大家監視一樣,轉學生都看在眼裏,也選擇了忍氣吞聲。
在一次的巧合下,轉學生不小心看到了其中一位同學的手機聊天記錄,才發現到原來自己在大家的眼裏是如此地不堪入目,因而大受打擊。之後,他也慢慢發現到班上同學對他的態度似乎都另有寓意,感覺自己逐漸與他們格格不入。真正的導火線是在分組報告時,轉學生遭到了同組同學的排擠,只因班代走到了其中一位組員的耳邊輕聲細語後,便舉手向老師提議要把轉學生踢出他們的組。
老師疑惑地問:“為什麽突然會選擇要換組員?”,對方回答:“我們只是不想踩地雷而已。”全班同學瞬間捧腹大笑了起來,老師不以為意地同意了提議。這時,轉學生的內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樣,瞬間涼了一半。之後被分到的組更是自欺欺人,全都仗著轉學生是個大地雷的緣故將組內大部分的工作都分配給他,就連群組訊息也是不讀不回,開會時甚至還臨時不來,不然就大遲到。班上的同學竟然還在老師面前大談轉學生的不是,讓老師對轉學生產生了更加不好的印象,而導致一些科目被當。這些苦,轉學生都一一吞下,並只希望學期能快點結束,好還他個安寧。
但難道這就會因此而改善了嗎?絕對不會,因為他沒有主動去制止他們,而且現況也沒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同學們,就連導師也跟著興風作浪,只會導致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而已。很多人每天都在遭受著“國際觀不足”的精神威脅,社會賢達只會勉勵妳把格局放大,企業家只會要求妳眼光不要只看國內,媒體只會要求妳不要畫地自限,但卻沒有人跟妳說什麽叫國際觀,它該如何被正視,並將它做到極致。那該怎麽去理解它呢?對大部分人而言,無非就是把書讀好,找好工作,從書和社會去找答案,但實質內容卻從來都沒出現過,也沒被理解過,只知道它很重要。
其實,國際觀往往就是建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已,像是通過人與人相處,包容和尊重不同膚色的族群,多看國際新聞和趨勢,媒體也該多置入一些附有國際元素的內容進而去引導觀眾。再來就是生長的環境和接觸到的人事物,一旦在小時候沒被灌輸好,就會產生很多的不理解,而導致更多的歧視、鄙視出現,當然還是希望人能釋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的心,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三木公哥69
三木公哥69
一個看似文静,卻喜歡走出舒適圈的四次元男生,喜歡通過文章述說自己的想法和反思,從中帶一點鋒芒和霸氣。比起閱讀讀物,我更喜歡閱讀雜誌類的文章或將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反映在文章裡,對時尚也一直都很有興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