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學習的痛處-排除異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發生一些事讓我反思團體教育中的模糊角落......。
  • 有點特別但又不算特殊的同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以前上學的時候班上總是有那麼幾位少數特別的同學?
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一位同學家境困難;身上總是有異味、很少人敢接近他;更不用提交朋友了!當時座位每一次月考都要換一次,然後都要以抽籤的方式進行。教室的桌子是那種傳統的兩人長桌(立刻暴露年齡)、大家都很喜歡在中間畫結界~避免兩人的距離太近。
完全沒有社交距離!哈哈
不知道是自己運氣好還是不好?常常會抽到和那位同學坐在一起。那時候就一種很奇怪複雜的心情,一直到現在我才能清楚地描述:一方面覺得味道重有一點不敢接近、一方面覺得他也不是故意為之;為了不要讓他難堪而努力不要露出嫌棄的表情。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每次公布誰坐到他旁邊時全班都會拍手叫好(每次都讓我啞口無言);然後坐他旁邊的同學都會一副世界末日的表情。
世界末日的表情
比起那位同學,更讓我受不了的是老師一句:妳要督促他學習!請問這是要丟包給我嗎?
嗯、或許是個性太認真,我還真的會教他功課;當然班上就傳開一些亂七八糟的流言(你們懂的)。
然後在過了一陣子之後的某個早自習還是課堂上就突如其來地說她覺得那位同學自從坐到我旁邊後變認真了!
泥馬!那這個班換我教好了wwww(對、我過了這麼多年才恍然大悟)。
奇怪的是我也無法討厭那位同學、我也無法訕笑;只是覺得這樣對他好像不公平?可是我也無法打從心裡面全然地接納他、非常矛盾。

  • 特殊但渴望融入的學生
由於個性比較適合穩定且重複率高的例行工作、前一個工作岡位跟在職的單位都是教育體系相關的。自己就有碰過兩個亞斯伯格的孩子。
和他們互動的時候覺得他們都很有禮貌、雖然有時候講話會有點怯生生但沒有覺得和其他人有甚麼不同、打從心裡面還會認為是很乖巧的學生。一直到後來從同事那裡才得知他會用激烈的言詞讓班上同學驚恐;甚至是在提交申請的表單裡面寫下偏激的言論。也會私下跟女同學要line聯絡、對方則是十分驚恐覺得被騷擾。當這位特殊的同學被議論紛紛時,我的心裡卻是覺得十分難過。
其實想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十之八九是因為這位同學。我們一直說要尊重各個族群、不要抱以異樣眼光;可是同時又一直對他的"不一樣"報以一種鄙視甚至是一種看熱鬧的心態真的很不可取!他一定很寂寞......但是他這樣的狀況又很難進入團體生活......,寫到這裡又忍不入眼角泛淚......。然後自己站在教育機構的立場又還是要顧及其他同學的反應;覺得無助又沒辦法幫助這位同學、同時也覺得教育很殘酷

都說學校教育是成就社畜的計畫;那這些在學校團體中適應不良的學子們出路可能更為艱難。
好久以前聽過的揶揄:從班上的排名就可以看出以後的成就→前三名:律師、醫師;成績中間段:老師、公務員、上班族;後半段:老闆。(放到現在的話可能會是很紅的梗圖)當時只有想到媒體大肆宣傳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雖僅有小學畢業卻當上大規模企業老闆的故事;卻沒有想到還真的準確率極高、可以說是至少七成的就業狀況吻合。但那些後半段的學子也並非人人都是老闆。我其實不反對學校教育,它提供沒有特殊技能、沒有大筆財產、沒有特殊人脈等等這些資源的孩子們往後的生計;也就是俗稱"餓不死"的工作還是沒有太大困難的。
出來社會工作後就發現自己也不過是社畜,細想後所謂的義務教育大概就是社畜的養成計畫(還是從九年改成十二年?)但不管是不是社畜、基本的謀生能力還是有的。但這些原本就在學校團體中不適應的同學出了社會後的處境可能更為艱難。人際上也會很難有突破,那些小學畢業就能當大老闆的機率根本也是微乎其微......。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尊重他們的不同、不惡意批評;或許能夠讓他們過得更有尊嚴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00內容數
萬法唯心造,從心靈出發的美學、藝術人文、生命感知;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為這些美好的事物們駐足停留,也幫助我們走過傷痛黑暗。又如百貨公司裡精緻又撫慰人心的精品,歡迎光臨、唯心百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唯心百貨 的其他內容
到底這個召換鈔票的符號有著甚麼神奇的魅力?
  一談到旗袍大家想到的是甚麼呢?夫人又是怎麼掉坑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
2007上映的電影「色,戒」叫好叫座。大家都看過了嗎?不只是國際大導演的電影、題材更是選用了極具文學地位的作家張愛玲的作品;更不用說是其中挑戰尺度極限的情愛鏡頭。可說是萬人空巷、風靡一時!時隔多年終於來開箱囉!
到底這個召換鈔票的符號有著甚麼神奇的魅力?
  一談到旗袍大家想到的是甚麼呢?夫人又是怎麼掉坑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
2007上映的電影「色,戒」叫好叫座。大家都看過了嗎?不只是國際大導演的電影、題材更是選用了極具文學地位的作家張愛玲的作品;更不用說是其中挑戰尺度極限的情愛鏡頭。可說是萬人空巷、風靡一時!時隔多年終於來開箱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欸,你要的是別人的人生欸,我可沒有同意一門課就這麼算了歐。
Thumbnail
過去在高中擔任導師時,常遇到很多學生的疑難雜症,也不免帶到一些怪咖學生,久經歲月磨練,粹煉成一些金句,只要對症下藥,通常就可以逢凶化吉,再麻煩的學生都可以順利收伏。 針對喜歡奇裝異服、染奇怪髮色的學生:「奇裝異服帶來的不同是怪異,顯示不出你純粹的本質,在我眼裡你已夠獨特,不需再添加無謂的東西。」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欸,你要的是別人的人生欸,我可沒有同意一門課就這麼算了歐。
Thumbnail
過去在高中擔任導師時,常遇到很多學生的疑難雜症,也不免帶到一些怪咖學生,久經歲月磨練,粹煉成一些金句,只要對症下藥,通常就可以逢凶化吉,再麻煩的學生都可以順利收伏。 針對喜歡奇裝異服、染奇怪髮色的學生:「奇裝異服帶來的不同是怪異,顯示不出你純粹的本質,在我眼裡你已夠獨特,不需再添加無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