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鹿妹池營地
avatar-img
崎路

屯鹿妹池營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二零一九七月/屯鹿妹池營地/崎路

二零一九七月/屯鹿妹池營地/崎路

  我們在波浪般綿延起伏的大地的某個低處,四周緩丘環繞。一片平坦的草地,旁邊及膝高的草叢間藏了一條水流,水道不寬,較窄處能直接跨越,清澈見底的溪水汩汩流動。

  就是這了。我們下背包,準備為自己安頓今晚的營地。

  在童年的什麼契機下種下了這樣的小小幻想呢?在各種場景裡尋找構築成窩的可能。小時候曾經把直立式鋼琴布置成完美的角落,長椅往外推成了桌子,能放紙筆杯子,內側放個塑膠板凳當椅子就能面對外面坐著,一旁的空間足以擺放家私,把鋼琴防塵罩拉起來就等於關上了門,板凳推到長椅下就有足夠的空間能躺平安睡。那時人很小,塞在這個角落裡覺得無比滿足和安心。

  而今我們有夠寬廣的平地、有陽光有土壤有水,只要看好喜歡的位置,撐起一方屋簷,圍起一塊地就成為自己的。比起前幾天在風雨裡毫無選擇匆忙迫降,或是見著大雨水流淹過所有裝備直至睡袋邊,今天這根本是天堂。我給自己找了背對其他人且離水不遠的位置,門向著遠方池畔,希冀能直接從帳裡看到外頭水鹿的活動。照著過去幾日的日常,拉好營繩撐起帳篷,把要曬的裝備鋪開、布置好坐臥的位置、排列食物、裝好飲水,安頓。

  脫下濕透的鞋襪,踏出帳篷,赤腳踩在鋪滿草的地上,細密柔軟的觸覺迥異於那永遠不留情面阻擋我們前進的箭竹海,溫柔甚至脆弱。厚實但沒有惡意,沒有水泥沒有柏油、沒有碎玻璃沒有檳榔渣,只有長滿刺的薊需要閃躲。兩公尺外,我只需要踏出兩步繞過樹叢,蹲下身就能取水,不用想著上游可能有著農藥滲透或工廠汙水。回到最初始的認知,土地接納,河流孕育,我們加入水鹿和其他生命一起生存。我們就依著水源相遇。

  水鹿就在這裡喝水的。營地整理到一半,抬頭就看見不遠坡上出現了幾隻水鹿。他們低頭拉扯著面前的箭竹用力咀嚼,或是抬起鼻吻朝空中嗅聞,假裝只是在做自己的事並沒有注意人類。但其實每隔幾分鐘就會發現他們趁人不注意時往下走了幾步,越來越接近我們,或說越來越接近水源。我們其實紮營在他們的飲水機邊啊,在他們眼裡,我們應該是某種偶爾出現在這裡喝水(而且能提供大量鹽分)的生物吧。這天,一轉頭就會發現水鹿不知何時經過自己帳篷背後,繞到另一頭聚著舔食草叢中的什麼(想必是有人留下了鹽分);直到入夜,黑夜裡頭燈隨處一掃仍會在意料不到的近處撞見水鹿反光的雙眼。各自找到自己的天地吃喝拉撒,人與水鹿。  

  一個安身所在需要什麼呢?不過是一片小小天地,不過是陽光屋簷與水源。但卻也經過五天的翻山越嶺,在老天臉色下濕透鞋襪鑽過多少箭竹才終於抵達。明天以後我們又將如何安身呢?將面對什麼樣的地形、植被、如何能擺放好自己的行裝、要哪裡才有水源?

  很簡單地安頓,很不簡單。

avatar-img
崎路
26會員
77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崎路 的其他內容
生在都市裡的我們,聽的只剩機械音響,看的逃不出電子螢幕。侷限在短短的距離、狹窄的頻寬,直到我們喪失了感受自然的能力。但渥雷本說我們並沒有永久失去感覺的能力。這些鈍化的感官是可以重新訓練開發的。他解釋森林如何能重新刺激五感,包括常被忽略的觸覺。
沒想到就沒機會再走錐麓古道全段了,也許僅此一次的紀錄。 高中時,學校曾辦過一場演講,講者講他高中時逃學到淡水的經歷。那時候覺得自己真沒骨氣,就快畢業了但根本沒機會逃學。長大後沒機會逃學了,就算要逃也不會去什麼淡水。
環白朗峰健行有什麼好玩的?除了可以遇到友善有趣的健行客,還有各種可愛的狗!   
生在都市裡的我們,聽的只剩機械音響,看的逃不出電子螢幕。侷限在短短的距離、狹窄的頻寬,直到我們喪失了感受自然的能力。但渥雷本說我們並沒有永久失去感覺的能力。這些鈍化的感官是可以重新訓練開發的。他解釋森林如何能重新刺激五感,包括常被忽略的觸覺。
沒想到就沒機會再走錐麓古道全段了,也許僅此一次的紀錄。 高中時,學校曾辦過一場演講,講者講他高中時逃學到淡水的經歷。那時候覺得自己真沒骨氣,就快畢業了但根本沒機會逃學。長大後沒機會逃學了,就算要逃也不會去什麼淡水。
環白朗峰健行有什麼好玩的?除了可以遇到友善有趣的健行客,還有各種可愛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