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COVID19 最新的六種症狀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臺灣,目前本地的病人,幾乎都沒有了。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COVID19 患者可能的症狀,更不知道🤷‍♂️原來現在COVID19 新的症狀,已經歸納總結為「6種型態症狀群」。
英國🇬🇧的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的研究發現,現在COVID19 的每種症狀,都得以特定的「症狀群」來看的。
據科學家稱,每種類型都顯示出冠狀病毒引起疾病嚴重程度變化以及住院期間需要呼吸氧氣。
研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從“COVID Sympston Study App”收集了大數據,該應用程序,允許用戶下載和輸入有關冠狀自己的病毒信息和症狀。
COVID Sympston Study App
我們平常都會將持續【咳嗽】,【發燒】和【嗅覺喪失】,視為covid-19的三大症狀那是醫者主觀的強硬的認知。
從APP用戶那裡收集的數據卻顯示,其實人們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同輕重症狀,包括偏頭痛。 ,肌肉疼痛,疲勞,腹瀉,意識錯亂,食慾不振,呼吸窘迫等。
疾病的進展及其後果在人與人之間也有很大不同,這可以從輕微的流感樣症狀或簡單的皮疹到嚴重病情,甚至死亡表現出來。
為了弄清特定症狀是否傾向於同時出現以及與疾病進展之間的關係,研究小組使用大數據來分析來自英國和美國具有covid的大約1600名已確認用戶的數據。 -在3月至4月之間定期輸入症狀的人。
他們還分析第二個獨立的數據庫,該數據庫由英國,美國和瑞典的1,000名用戶組成,他們主要輸入5月的症狀。
大數據顯示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特定時間,會出現六組或一組症狀,這些代表「六種不同的covid-19“類型”


6種症候群

1.不發燒的“流感”:

偏頭痛,嗅覺喪失,肌肉疼痛,咳嗽,喉嚨痛,胸痛,不發燒。

2.發燒的“流感”:

偏頭痛,嗅覺喪失,咳嗽,喉嚨痛,聲音嘶啞,發燒,食慾不振。

3.胃腸道:

偏頭痛,嗅覺喪失,食慾不振,腹瀉,嗓子痛,胸痛,無咳嗽。

4.一級嚴重( 疲勞 ):

偏頭痛,嗅覺喪失,咳嗽,發燒,聲音嘶啞,胸痛,疲勞。

5.二級嚴重(意識混亂):

偏頭痛,嗅覺喪失,食慾不振,咳嗽,發燒,聲音嘶啞,嗓子痛,胸痛,疲勞,精神錯亂,肌肉疼痛。

6.三級嚴重(腹腔和呼吸道):

偏頭痛,嗅覺喪失,食慾不振,咳嗽,發燒,聲音嘶啞,嗓子疼,胸痛,疲勞,精神錯亂,肌肉疼痛,呼吸窘迫,腹瀉,腹痛。

科學家調查發現

需要氧氣或呼吸輔助工具的比率 :
組別 1 : 1.5%
組別 2 : 4.4%
組別 3 : 3.3%
組別 4 : 8.9%
組別 5 : 9.9%
組別 6 : 19.8%
組別 6 幾乎 50% 的患者都得住院。而組別 1 中,只有16%才需住院。那些老人,慢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肥胖和肺病患者,大部分會呈現在組別 4、組別 5 和 組別 6。反之,多會出現組別 1、組別 2 和 組別 3的症候群中。
研究人員主要收集了,患者疾病發作後,僅【五天內】的症狀資料。再與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和慢性疾病狀況相結合,希望通過這些來提早預測COVID19 患者住院和需要呼吸系統支持的風險。
研究人員也發現需要住院治療患者,從他們出現第一症狀後,到要送醫院,大概都需要【13天】後才出現。
因此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在收集,患者在症狀5天初期時,就已經是「提前8天,提出重大的“早期警告”」,指出誰將需要更多的重症早期治療。
研究主席史蒂夫斯博士解釋說:“如果您能預測那些人在第五天會是誰需要住院,那麼您將有時間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早期介入】例如監測氧氣和血糖水平,並確保他們的水分充足。”
他進一步說:“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在家中,提早進行的護理,也可以避免住院,以及挽救了COVID19 的生命。”
資料: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可以免費支持我,幫我按下方的【拍手五下】,讓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世界各地大約有200個小組在尋找COVID19 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跟踪了大約140個。 其中,有18種,已正在人體試驗中進行臨床試驗。 在這18種疫苗中,有3種更為先進: 1.一種由「美國」Moderna公司開發的疫苗。 2.一種來自「中國」實驗疫苗Sinovac Biotech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是心臟驟停
依年齡不同,人類免疫反應,也有不同。 美國傳染病專家弗奇(Fauci)說:“我希望看到不止一種疫苗能達到目標。” “因為世界需要不止一種疫苗。” 美國小兒科教授Andrew Pollard 亦表示: 我們應該準備好多種SARS-CoV-2的疫苗,而不是只有一種。 免疫力可以分為兩大類: 1.自然免
分享7月14日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首次發表https://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2022483?articleTools=true  人類首次COVID 19 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 : 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An mRNA Vaccine aga
病人因為左腹股溝疼痛,在求診時出現普通的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臨床醫生僅以為是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但兩日之後,就休克,送到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 沒有發現陰莖一直勃起 62歲患者,當下已經呼吸衰竭、需要用呼吸器維持呼吸,他的血壓也一直下降,需要注射昇壓劑來維持血壓。後來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團隊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樣,一起靠近了 【死亡最近的地方】。 在4月份,國際期刊JAMA  JAMA.2020;323(20):2027-2028. doi:10.1001/jama.2020.6627 研究人員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在病人的緊急插入呼吸管過程中,病人反射的咳了兩次,看看共有8名
目前,世界各地大約有200個小組在尋找COVID19 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跟踪了大約140個。 其中,有18種,已正在人體試驗中進行臨床試驗。 在這18種疫苗中,有3種更為先進: 1.一種由「美國」Moderna公司開發的疫苗。 2.一種來自「中國」實驗疫苗Sinovac Biotech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是心臟驟停
依年齡不同,人類免疫反應,也有不同。 美國傳染病專家弗奇(Fauci)說:“我希望看到不止一種疫苗能達到目標。” “因為世界需要不止一種疫苗。” 美國小兒科教授Andrew Pollard 亦表示: 我們應該準備好多種SARS-CoV-2的疫苗,而不是只有一種。 免疫力可以分為兩大類: 1.自然免
分享7月14日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首次發表https://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2022483?articleTools=true  人類首次COVID 19 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 : 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An mRNA Vaccine aga
病人因為左腹股溝疼痛,在求診時出現普通的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臨床醫生僅以為是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但兩日之後,就休克,送到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 沒有發現陰莖一直勃起 62歲患者,當下已經呼吸衰竭、需要用呼吸器維持呼吸,他的血壓也一直下降,需要注射昇壓劑來維持血壓。後來法國凡爾賽中心醫院團隊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樣,一起靠近了 【死亡最近的地方】。 在4月份,國際期刊JAMA  JAMA.2020;323(20):2027-2028. doi:10.1001/jama.2020.6627 研究人員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在病人的緊急插入呼吸管過程中,病人反射的咳了兩次,看看共有8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近來小病一場,從5月中至今,以爲是感冒,卻沒發燒,六月嘗到窒息性咳嗽的驚恐歷練,以往一夜好眠變成起床多次。 看西中醫資料及親自感受身體解密的探討。 在發現窒息性咳嗽容易發生在情緒起伏、胡思亂想時。 在發現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身體濕痰大量疾生,外食常反胃嘔吐。 咳痰也練習吐出。以往屬於吞的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近來小病一場,從5月中至今,以爲是感冒,卻沒發燒,六月嘗到窒息性咳嗽的驚恐歷練,以往一夜好眠變成起床多次。 看西中醫資料及親自感受身體解密的探討。 在發現窒息性咳嗽容易發生在情緒起伏、胡思亂想時。 在發現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身體濕痰大量疾生,外食常反胃嘔吐。 咳痰也練習吐出。以往屬於吞的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