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清瘟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中重症及重症都為數不少。直至五月初,共計近27萬確診,累積死亡人數896;疫苗接種率:接種一劑有88.7%, 完成兩劑的有83.1%,加強劑的有63.6%。台灣輸入個案不多,入境要求嚴謹,幾乎可算是完全閉關,有台灣朋友說是連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正正因為這般的嚴謹,反而推遲了一個似乎無法避免的集體免疫的過程,今日截稿確診人數再倍增,44294例。

反觀香港,截至五月初,總確診超過121萬(有專家學者認為以推算演繹法顯示真正的數字近四百多萬,超過60%),死亡人數9344例,接種率,完成兩劑的大約都與台灣相若,加強劑大約40%;香港年初開始經歷幾乎日日幾倍的確診個案,從每日三位數直線衝上72000多例,尤其當時氣溫相當寒冷,猶如嚴冬,對一眾年長及慢性病患者都是嚴峻的考驗,九千多例死亡個案中也以這兩大類居首。香港的防疫政策維持陸海空口岸開放,只是要求入境後隔離的日數長短時有更改,因此輸入個案沒停過,也因此,有專家說香港是被集體免疫了,免疫屏障還相當高,也可說是禍福相依。

猶記得二月初疫情增長速度相當快,診所為避免密集人群造成病毒傳播,積極開發了遙距診症的網絡平台,平台提供預約,視像診症,診症後可網上支付,後可選擇快遞中藥或患者著友人或家屬代取;透過平台還可採購適合的保健食品等服務。疫情暴增後診所累積的視像診症也不少,確診後的頭五天是藥物治療的關鍵時刻,不論中西藥讀者自行選項,只是要切記能夠清熱解毒的藥物從來都是相當寒涼,加上病毒的殺傷力也不低,病毒消除後必定產生一些後遺症,而後遺症是非常多樣化的,近期整理了一些個案,累計有咳嗽、多痰、氣喘、誘發哮症、腦霧、記憶屏障、莫名出血、暈眩、頭痛、失眠、誘發濕疹、女士生理週期混亂、疲倦、畏寒等等⋯⋯或許過些時日還有新的發現。

中醫藥在防疫治疫方面的歷史遠自古代,集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無數醫家的珍訓,本診所今針對此次疫症提供防預涼茶,以及一些可行性的搭配:(註:以下所有涼茶非中成藥)

1.  防疫清瘟茶:金銀花 石膏 牛蒡子 大青葉 青蒿 連翹 薄荷 北祈 貝母 黃芩 知母 藿香 佩蘭 生薑等
適應症狀:瘟疫熱症,見發熱、喉痛、身酸痛、咳嗽伴有黃痰、怕冷兼怕熱或鼻塞流涕、咽乾口渴等
  服用:本品為濃縮中藥顆粒,只需滾水沖服,成年人可日服三次,或每4-6小時一次,直至症狀改善。
小童3歲以上,可每次服用1/3包,或每4-6小時一次,直至症狀改善。

註:但凡瘟疫,三大症狀需要立刻處理,發熱、喉痛及咳嗽,由於各人體質有異,服後可能出現增加清涕,鼻塞可能更重,或伴有脾胃不適,這是因為恆常好食生冷,有慢性上呼吸道病症如鼻敏感,遇此現象只需配合幾次風寒感冒茶及健脾祛濕茶即可。
希望以上的資料對台灣的讀者有些幫助,確診並不可怕,只要對症服藥,一般人都是5-9天可康復,康復後個別人士可能需要調理,集體免疫看來是免不了,所以,沒確診的民眾要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增強抵抗力,若有以下一些症狀可參考傳統涼茶作為預防疾病的選項。

2. 袪濕茶:茯苓 佩蘭 藿香 生薑 桑白皮 麥芽 薏苡仁 陳皮等
  症見:疲倦、胸悶、腹脹、無胃口、皮膚搔癢、無名種毒、全身水腫

3. 預防感冒茶(風寒型):白芍 桂枝 乾薑 大棗 甘草 細辛 羌活等
  症見:頭/身痛、疲倦、怕冷、發熱、鼻塞、鼻水、不渴
4. 預防感冒茶(風熱型):板藍根 荊芥 防風 金銀花 蔓荊子 紫蘇葉 石膏 生薑
  症見:喉腫痛、頭重痛、肩頸痠痛、咽乾渴或苦、鼻塞、發熱、無汗
5. 五花茶:金銀花 菊花 雞蛋花 玫瑰花 槐花
  症見:喉痛、牙痛、頭痛、暈眩、口渴、尿赤熱、腹痛、疲倦

6. 酸梅湯(台灣也有地道配方)
  症見:暑熱、疲勞、消化不良、腹賬滿、小兒積食、沒胃口、口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疫症不一定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心理及社交障礙,尤其幼童......
近來,最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斷食,很多人以為斷食就總之不吃就是了,以為不吃就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是往往忘了減肥應該要有系統地去執行
每日都有病人問這個問題,好多都無辣不歡,當然也有人淺嚐,從微辣到麻辣.....
很多人對中醫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中藥的藥效都是慢的,如果急症都是要吃西藥,其實並不盡然。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好像稍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是這樣,大家也不要太緊張,Omicron 傳染力雖強,但大多是症狀較輕的,有點像大流感或嚴重感冒,而確診後到底會經歷哪些過程?
個案分享,兩個不同年齡的確診者,一位30 歲男性,一位2歲小女孩,八天後竟然結果相若 – 快速測試呈陽性。
疫症不一定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心理及社交障礙,尤其幼童......
近來,最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斷食,很多人以為斷食就總之不吃就是了,以為不吃就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是往往忘了減肥應該要有系統地去執行
每日都有病人問這個問題,好多都無辣不歡,當然也有人淺嚐,從微辣到麻辣.....
很多人對中醫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中藥的藥效都是慢的,如果急症都是要吃西藥,其實並不盡然。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好像稍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是這樣,大家也不要太緊張,Omicron 傳染力雖強,但大多是症狀較輕的,有點像大流感或嚴重感冒,而確診後到底會經歷哪些過程?
個案分享,兩個不同年齡的確診者,一位30 歲男性,一位2歲小女孩,八天後竟然結果相若 – 快速測試呈陽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臺南市登革熱疫情日趨嚴重,中藥行推出具有天然驅蚊效果的中藥防蚊包作為預防措施。防蚊包成分天然,無化學成分,適閤家中老人和小孩使用。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金銀花,是常見的藥用植物,可用來清熱、解毒、退火與疏散發熱。歷代筆記小說記載不少關於金銀花的民間故事,反映在醫藥匱乏的鄉野,金銀花對解除病苦的神奇功效。時至今日,金銀花的使用依舊普遍,在SARS與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被醫家認為有非常好的抗病毒效果。若有感冒前兆、喉嚨發炎、汗疹、燒燙傷都可使用金銀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簡單的蔥雞湯,是可以暖身體、舒緩疲勞的方便湯品! 你們家都喝什麼樣的雞湯呢?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臺南市登革熱疫情日趨嚴重,中藥行推出具有天然驅蚊效果的中藥防蚊包作為預防措施。防蚊包成分天然,無化學成分,適閤家中老人和小孩使用。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金銀花,是常見的藥用植物,可用來清熱、解毒、退火與疏散發熱。歷代筆記小說記載不少關於金銀花的民間故事,反映在醫藥匱乏的鄉野,金銀花對解除病苦的神奇功效。時至今日,金銀花的使用依舊普遍,在SARS與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被醫家認為有非常好的抗病毒效果。若有感冒前兆、喉嚨發炎、汗疹、燒燙傷都可使用金銀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簡單的蔥雞湯,是可以暖身體、舒緩疲勞的方便湯品! 你們家都喝什麼樣的雞湯呢?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