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陳令洋:爸爸的相反——洪炎秋的西裝背心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洪炎秋長年使用的背心」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選這個藏品】
  服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一個文人的思維。洪棄生透過穿長褂、不剪辮,宣示自己遺民的身份與價值,甚至將這樣的價值觀強加到對兒子教育上。但他的兒子洪炎秋戰後在公開場合留下的照片幾乎都是穿著西裝,過世後更留下了一件長年不換的西裝背心。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能提供我們觀察臺灣文人西化與現代化的一些線索?

臺大學生看到這件背心,可能會說一聲「洪老師!」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老師到底該不該穿制服上班?不是只有你小時候問過這樣的問題。1975年1月,時任國語日報發行人、同時也是知名散文家的洪炎秋曾在《國語日報》上寫過一篇〈也談『老師的服裝』〉[1],回應該報前一年底的一次投稿主題。讀者來稿的內容很好預測,對於老師穿制服,不用想也知道會分為三派:贊成,不贊成,跟折衷——亦即主張老師只有在重要場合才穿制服。贊成者多認為制服能展現莊嚴肅穆的氣氛,藉以提高師道;反對者則認為人類有愛美的本能,穿著制服易使老師失去朝氣。
  洪炎秋在文中沒有提出堅定的主張,他認為只要制服不(像共產黨做得那麼)醜就可接受,卻獨獨反對折衷主義的方案——如果舉辦儀式的時候穿制服、平時教學就隨便穿,會讓學生看到老師在學校穿兩種服裝,「過著兩種衣裳生活,會使學生懷疑他們有兩重人格」——等等,這個推論怪怪的吧?!
  不過話鋒一轉,他倒是檢討起自己的穿著隨便。他回憶當年在臺大中文系任教的時候,老師們多半不講究穿著,除了沈剛伯教授每天都西裝筆挺、皮鞋油亮之外,其餘教員則普遍穿香港衫上課,頂多外加一條領帶而已。
  洪炎秋在校園中更是以不修邊幅著稱。1970年前後正當他準備從臺大退休之際,一位新入學的女學生在中央副刊上寫了一篇〈人豈可貌相〉,內容雖是要強調她對洪炎秋漸漸產生的敬意,以及對他教授的文學概論產生興趣的過程,卻也寫出了洪炎秋在課堂上「老態龍鍾,衣屢不整,活像她們宿舍門口擺攤子的補鞋匠」的初識印象。即便這篇文章的作者用筆名、行文間也沒有指名道姓,但看到的人都知道在說洪炎秋。於是有人剪報給他,這才讓他意識到,即使《論語》勸君子不要恥惡衣惡食,但老師是學生觀瞻所繫,穿著不適合奇裝異服(他雖然很喜歡引經據典,但這種時候就可以看出,他對公眾社交觀感的在意仍然大過中國經典)。
洪炎秋生活節儉,但從照片裡釦子的數目,還是看出他應該有幾件不同背心。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可以看見洪炎秋細心縫補的痕跡
(藏品/洪小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現今臺文館藏有洪炎秋的西裝背心一件,綠色針織,直排四個釦子。據洪氏家人回憶,洪炎秋生活非常節儉,這件背心長年跟著他出現在公共場合,搭配著西裝穿。由於穿在內裡,旁人從外觀上無法看出縫補了許多次。女兒買了新的背心給他,反而遭他責罵。他認為衣服既然還能穿,為什麼要再浪費錢?如今昔人已遠,背心留了下來。沒有西裝外套的遮掩,縫補的痕跡、邊緣的脫線,都可以一覽無遺。對照〈也談「老師的服裝」〉一文來看,他之所以穿著隨意、不修邊幅,可能是基於一定程度的節儉與務實,非到重要場合,大概不會換上正式的西裝。在戰後所留下的公開照片中,洪炎秋幾乎都是穿著西裝現身,幾張照片裡還能看到西裝外套裡頭的背心。縱使黑白相片難以比對顏色,但從釦子的數目還是可以看出他應該有幾件不同背心在輪替著穿。這僅是其中一件而已。
  不過,無論是制服還是西裝,這種現代社會的產物都不是童年時候洪炎秋所能觸及。他個人的現代化歷程曾經過一番周折。他1899年生於彰化鹿港,父親洪棄生是鹿港知名的文人,也是前清秀才。乙未割臺之後,洪棄生一味地想作遺民,並且堅持不剪辮子(後來仍被日警強制剪去)。1910、20年代,當大家都在流行窄袖短衣的時候,他堅持要穿寬袖長褂、手搖大蒲扇,招搖過市。[2]對待孩子的教育也是這種態度,他不讓洪炎秋接受正規的現代公學校教育,而是抱著中國經典讓洪炎秋在家自學。所以洪炎秋回憶,他從五歲開始讀三字經,十一、二歲就讀完四書五經、《左傳》和許多詩文選,十四歲便看完《御批通鑑輯覽》。而他的玩伴都在完全不同的知識體系中求學,制服對他而言是何等遙遠的事。
  但他同時閱讀了父親收藏的《瀛寰志略》、《萬國史記》、《格致新編》,以及梁啟超的《新民叢報》、鼓吹排滿的《復報》,思想開始產生轉變。他意識到新青年應該學習新學問,而日語是吸收新知的重要途徑。於是他不再熱衷於線裝書,趁著每晚父親離家去陪伴兩位姨娘的時間,偷溜出門學日文,而後買了早稻田大學發行的中學講義,自修中學課程,完全朝著父親的反方向飆車。1918年,洪炎秋終究偷了父親的六百元存款,逃往東京求學。後來他輾轉去了中國、在北京大學就讀與任教。往後事蹟,此不贅述——但1927年他與北京留學的同鄉張我軍、吳敦禮、蘇薌雨等人合照時,已經開始穿著一身正式的西服了。
  一件長年的不換、縫縫補補的西裝背心,從個人性格而言,可以讓我們看到洪炎秋的節儉務實、不修邊幅;但如果再對照著他與父親的生平看,西裝背心其實還體現了現代化的強制力與魅惑力,對兩代文人的穿著、形象所造成的深遠衝擊。
[1] 收錄於洪炎秋,《老人老話》(臺北:中央書局,1977)。

[2]見洪炎秋,〈詩人洪棄生的剪影〉,陳萬益編,《閒話與常談》(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6),頁54。

★作家小傳
洪炎秋(1899-1980)父棄生先生,名詩人,因痛恨日人侵佔臺灣,禁止子弟入日本學校就讀,故幼年均由父親教授經史。1911年,讀梁啟超《新民叢書》,嚮往新知識,乃參加夜學會,勤習日文。1923年考取北京大學預科。
後陸續擔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國語日報社社長、立法委員等職。1980年以腦溢血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八十二。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陳令洋 清大臺文所碩士,興趣是詩與書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沖繩近年備受臺灣觀光客的喜愛,然而大多數的臺灣人,卻對曾經在這座島上的「琉球王國」所知不深。琉球王國儘管在一六○九年遭到日本薩摩攻佔,但國家形式仍存,且持續影響著中國、日本,甚至是臺灣。
    王白淵將觸角延伸到文化的每一個環節,從美術出發,寫詩,撰寫評論,著史,如謝里法所言「他的文學創作與社會運動,已經離開美術的單軌好遠好遠」,王昶雄讚賞這就是書生本色,文人辦不到的,書生卻辦到了!
    15 歲寫的短歌讓郡守大人讚賞不已,18 歲就擔任北門郡役所的「通譯」。這位天才少年是郭水潭,日治時期詩人兼通譯,類似今日的翻譯,但除了翻譯還得身兼其他文書工作,在郡役所的職位屬於非正式文官的「雇」員。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郭水潭生於1908年,見證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政權轉換,與作家吳新榮等人同為鹽分地帶文學代表人物,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 ,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沖繩近年備受臺灣觀光客的喜愛,然而大多數的臺灣人,卻對曾經在這座島上的「琉球王國」所知不深。琉球王國儘管在一六○九年遭到日本薩摩攻佔,但國家形式仍存,且持續影響著中國、日本,甚至是臺灣。
    王白淵將觸角延伸到文化的每一個環節,從美術出發,寫詩,撰寫評論,著史,如謝里法所言「他的文學創作與社會運動,已經離開美術的單軌好遠好遠」,王昶雄讚賞這就是書生本色,文人辦不到的,書生卻辦到了!
    15 歲寫的短歌讓郡守大人讚賞不已,18 歲就擔任北門郡役所的「通譯」。這位天才少年是郭水潭,日治時期詩人兼通譯,類似今日的翻譯,但除了翻譯還得身兼其他文書工作,在郡役所的職位屬於非正式文官的「雇」員。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郭水潭生於1908年,見證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政權轉換,與作家吳新榮等人同為鹽分地帶文學代表人物,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 ,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轉來了後,阿媽會載上細漢的我佮小弟去 kám-á-tiàm,阮逐擺攏選玻璃罐的「Oligo」,有當時仔阮會想講莫閣啉仝款的,毋過踅 kám-á-tiàm 一輾了,猶是一人提一罐玻璃罐的「Oligo」。阿媽總是笑講:我早就知影矣,恁兩个 hòonn!彼當陣才知,毋免問、毋免講就予人早就知影實在足幸福呢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轉來了後,阿媽會載上細漢的我佮小弟去 kám-á-tiàm,阮逐擺攏選玻璃罐的「Oligo」,有當時仔阮會想講莫閣啉仝款的,毋過踅 kám-á-tiàm 一輾了,猶是一人提一罐玻璃罐的「Oligo」。阿媽總是笑講:我早就知影矣,恁兩个 hòonn!彼當陣才知,毋免問、毋免講就予人早就知影實在足幸福呢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