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2)】曾映泰:從文政雙棲的文青,到戰後第一賣菜郎──郭水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我們為什麼挑這個藏品】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身為寫日記愛好者的吳新榮,寫得有六層樓那麼高,看都看不完的。郭水潭也不免受其騷擾,被推銷著寫了一本(用的還是「佳里醫院」的記賬本)。留存至今的日記寫在1938年至1940年間,正是中日戰爭時期。他看起來似乎很不甘願,三年只寫了不到四個月。

  或許吳新榮對他的評價還挺準的:「少見的才子,可惜執著力不夠」。

  但事實上,做為一位小小的雇員,擔任郡守的通譯,身處無形的藩籬下,在臺灣與日本之間寫作著,周旋著。身為一個碰觸地方政治的作家,似乎無論怎樣的書寫,皆有一雙民族的眼睛在看你、在摧毀你的作品。

  郭水潭在戰後黯然遠離地方政治後,並未能返回故鄉重新耕耘,而是在埋頭編修文史之餘,轉身投入賣菜,一賣就是25年。從普通的蔬菜批發市場的專員做起,一路爬到全臺總幹事的位置,經手全國的蔬菜外銷,儼然一段「賣菜郎傳奇」。

  或許臺灣的無數菜農曾感念他的功績,但絕不會知道,他曾經是個在文壇名動一時的熱血文青吧?


【1938年1月25日,蕭壟(即佳里舊名)信用組合監事改選前兩日。】

  這一天,佳里的上空,飄揚起陣陣紙花。

  如果說這場選舉是臺日的圍城之戰,佳里的保守派顯然憑恃著日人背景,聽了「北風」;而以本土利益至上的青風會,有兩股「南風」卻也不易與。一位是長期斡旋於蔗農與糖廠之間,負責甘蔗採收、搬運的「甘蔗原料委員」葉向榮;另一位自然是郭水潭,幾年來他勤勤懇懇,憑藉著「郡守大人御用通譯」身分,小心替街庄護航,不知喬了多少事。

  為了慶祝佳里國防婦人會成立,臺南一號機率群機舞空,轟然劃過街庄,投下了大量的宣傳單,塗著紅日的飛機在空中繚繞。晴朗的天空下,低空飛行的飛機讓佳里街上驚呼連連,幾個不上學的臺灣囝仔,追著飛機亂吼亂跳。片片傳單落下,囝仔人甚至拿傳單,對著幾個簡單的漢字亂念一通。將從通譯枷鎖下脫身的郭水潭,卻低頭,靜靜地等待著,後日風起。

  青風會的夥伴吳新榮、徐清吉、鄭國珍、葉向榮等人,仍在馬不停蹄地奔走拉票,打團體戰。在漫天傳單之下,甚至闖到敵營塭子內和青年派的另一領袖洪金湖談判。雙方唇舌攻防數回,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謀求合併票數共同扳倒舊派勢力的可能。但或許是看穿對手也無十分把握,「也許來日還要繼續合作,抗衡舊派呢?」,葉向榮心下稍定。

  誰知道,傍晚天氣驟變,延續到了26日,沿路仍是風塵萬丈。

  東北吹來的冷風,夾帶著大量令人不適的遠方沙塵,料峭迷離,令人看不見前路。吳新榮等人,繼續口含風沙,走闖至番子寮、下營、子良廟等地固樁;郭水潭則在大本營佳里興(為佳里街核心),和土地改良組合、部落振興會的仕紳們周旋,努力拉近距離。「這是最後一搏了」,兩批人馬都這樣想著。

  直到深夜,他們才會合於郭水潭宅,吃著菓子,飲著戰前酒。面對吳新榮略帶不安的詢問,郭水潭卻顯得很有把握:「我和葉向榮君,兩人皆會當選的」。在緊張且愉快的氣氛下,眾人再三舉杯互相打氣。過了十二點,一一散去。郭水潭孤身面對夜風,才不禁露出惶恐,心中陡然響起了一首短歌:

木枯之風淒厲迷耳。這風聲,使人心傷。
(こがらしすさまじく耳をかすむ。この風の音 心に傷む。)

  枯風吹過,往往逢春。載於日記中的短歌,一方面表達了選前的忐忑之心,也冀望有好的結果。五六年來的努力,終於使青風吹到這裡。寫完,自詠了數遍,反而更加難眠。

raw-image

【而短歌中所預言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隔日11點,郭水潭懷著忐忑的思緒踏入場內,便感到會堂中,充斥著肉眼可見的殺氣。眾人的目光皆集中在郭水潭及幾個村中的有力者身上:信用組合內的新星洪金湖;蔗農與糖廠之友葉向榮;佳里街役場內的林精鏐;街庄舊派巨頭高文瑞等人。 頂著眾人的視線落座後,坐在不遠處的葉向榮,看著他的身影,不禁想:「昨日的風塵萬丈,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眾人竊竊私語著,除了各自評論選舉的要角,也夾雜著幾句對近日的沙塵暴與地震等等異象的猜測。

  遠處,瞥見日人監督官到來,臺人先是像電視般瞬間被關掉聲音,行無聲的注目禮,滿場緊張,看著監督官泰然自若地坐下,又齊聲熱情歡迎。

  參雜了其他議事的選舉日,投票無法早早開始,開票更是拖到三點多。過程中,葉向榮看著緊張中猶帶著自信的夥伴郭水潭,一面衡量著自己與他人的實力和臉色。

  「太好了,郭水潭君果然一路領先。」

  「舊派的巨頭高文瑞,看來也沒有十分把握?」

  「與我似乎不相上下……」

  票開到最後,兩人居然同票。

  五點發表投票結果時,葉向榮因年紀較小,需讓賢給高文瑞(有經過佳里人同意嗎?)。而郭水潭,果然以最高票當選蕭壟信用組合監事。回想起預言神準的短歌,他一定很得意吧?終於,能直接參與地方了。1939年11月,郭水潭又挑戰了地方組合之上的佳里街庄議會議員,替青年派再下一城。

  然而,此時的街庄議員選舉,其實只能選一半,另一半名額須由政府指派。只能是日本人或親日的臺灣人,才有辦法坐上這保留席。選舉限制又很多,想要有投票權,經濟必須要穩定、每年另繳5圓以上的稅給街庄等等,以當時的5圓來說,足以讓單身漢度個小月了。

  這還沒完,在此次選舉中當選的日本人,全面高於50歲。原本平均30歲左右的議會,瞬間被拉高一大截。佳里議會成員可謂老,地方庶民可謂窮,合起來便是「又老又窮」。這時想必佳里人在喜慶之餘,又帶點淡淡的無奈吧。

【不知讓多少父親,第一次讀懂詩。】

  這兩次選舉的勝利,雖然讓他能夠為更多鄉親服務,卻並未帶給他個人更多幸福。1939年年初,出差往關子嶺的郭水潭,被一通電話急喚回家。原來是感染麻疹的一歲多次子建南,病情突然加重,竟然被診斷出併發了肺炎。

  這簡直晴天霹靂,讓他日記中的筆跡也忍不住顫抖。

  本來,麻疹的致死率並不高。肺炎卻是常年雄踞死因第一名,在整個日治時期,至少造成了54萬人死亡(當時全臺灣人口才不到600萬)。特效藥針劑,不僅價比黃金,還不一定能見效。作為一個無能為力的爸爸,郭水潭幾乎夜夜難眠。

  「在受著發熱痛苦而喘息不止的建仔面前,我感到自己身為人父的無能。建仔!請原諒我!」郭水潭此時潦草且淺而無力的筆跡,萬分真實地反映了他的無助。

  三天後,體溫從苦熱到冷卻急速下降,建南終於熬不過走了。數日間親友紛紛前來致哀,連文學主張不同的楊熾昌,也到訪弔唁;北門郡中的日人同事們也拿起線香哀悼。似乎在死亡面前,所有族群和文學主張,都短暫消失了。哀痛萬分的郭水潭,花了四天寫下〈向棺木慟哭──給建南的墓〉一詩,把對建仔深深的思念,盡情幻想成各種美好,再用記憶中的現實逐一否認,忍哀面對現實的無常。

  詩作在報上刊出後,遠方的文友龍瑛宗將之譽為年度最感人傑作;吳新榮表示遠遠勝過了政府大力宣傳的軍歌〈父親,你真堅強-感謝士兵之歌〉[1]。他讀罷,熱淚盈眶地說道:「在你的詩作中,再也沒有比這首詩更讓我喜愛的了!」,比起那遠方戰爭發生的榮耀,迫在眼前的苦難才更令人共鳴。

raw-image

【但外在的美譽,始終無法療癒一個父親。】

  因為吳新榮的強烈同理,令他不免往好友家中拜訪回訪。一日,郭水潭用半天草草結束了工作,還懷著一顆茫然的心無所適從,便試著拜訪了久未造訪的吳新榮家。

  「新榮君,多謝你的回饋!」。和吳新榮還來不及多談什麼,雪芬夫人便熱情地著用各種話語安慰郭水潭。「不愧是個慈愛的母親,和孩子相關的事總是很上心呢。」,郭水潭下意識想著,略感安慰。

  但問題是,在夫人懷中,還抱著一個孩子。

  「啊……是新榮君那個跟建仔很像,『會呼吸而且體溫很正常的次子』呢。」

  「跟建仔一樣兩歲大的小南河,肥嘟嘟的小嘴,被媽媽抱著,並且露出笑容了!」

  「他們是在安慰我沒錯吧?沒錯吧?可是,這麼幸福的樣子,越看就越不對勁……」

  那幅幸福家庭圖像散發出來的團圓感,像萬箭穿心刺向他心底,無盡的酸楚與沉重感,實在是令人無法忍受。他紅著眼眶,一下子就倉皇逃走。

  不知是否就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年後,當毛雪芬病逝時,郭水潭也強烈地同理吳新榮,第一時間就發揮他的所長,寫詩致哀,讓吳新榮再哭了一次。

【那些妙筆與雄心,都埋入土裡,長成了蔬菜。】

  戰後的郭水潭那擅於描寫情感的文筆和關心地方政治的心,彷彿全數消失。戰後這幾年,他成了無所事事的待業中年,整天就只是打打麻將排遣苦悶的日子。後來到了市政府處理庶務,也是以編修文史為主。

  再往後25年間,他從一個賣菜的普通專員,勤勤懇懇向上,成為全國總幹事。提起筆,更多的是記帳;最接近創作的,則是營銷企劃。在他手下,臺灣的洋菇外銷破億美金,蘆筍得以攻上世界冠軍。

  不知道他身為賣菜郎時,有沒有想起過好友楊逵的那句話──用大地寫詩。長久掛念的地方人情,竟化做可以吃的風土來到他手下,讓世界看見了臺灣。


[1] 見郭水潭《自由日記帖》1939年1月14日。


★作家小傳

郭水潭(1908─1995),號「千尺」,臺南佳里人。曾入私塾「書香院」學習漢文,又函授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科。文學風格推崇寫實、關注地方性。

極精於日文,故能縱橫臺日文壇間。擅短歌俳句,短歌曾入選《皇紀二五九四年歌集》,戰後主持臺北歌壇,並發行機關志。新詩又為北門七子中最善者,有「島的詩人」的美譽,詩作〈向棺木慟哭〉被龍瑛宗譽為1939年最使人感動的傑作。曾以小說〈某男人的手記〉獲《大阪每日新聞》本島新人懸賞佳作。亦多文藝、文史評論。戰後與人著有《臺南縣志稿‧文化志》。1993年獲頒「南瀛文學獎文學特殊貢獻獎」。

★觀測員簡介

曾映泰,1987年生。喜愛險路上的文字。對詩、桌遊、儀式化都很有興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大正時期日益壯大的文協,全島追隨的聽眾不斷增長,每年甚至已達十餘萬人次。隨著大正時期走入尾聲,自由與啟蒙的氛圍也日益稀薄,最後不敵總督府的壓迫與內部路線分歧,文協、臺灣民眾黨等社會團體紛紛結束。 經過時間醞釀,臺灣人的志向再次燃起,眾聲喧嘩,局面更加混雜。談民族文化的、左右派的、自由或共產的。大家都
Thumbnail
大正時期日益壯大的文協,全島追隨的聽眾不斷增長,每年甚至已達十餘萬人次。隨著大正時期走入尾聲,自由與啟蒙的氛圍也日益稀薄,最後不敵總督府的壓迫與內部路線分歧,文協、臺灣民眾黨等社會團體紛紛結束。 經過時間醞釀,臺灣人的志向再次燃起,眾聲喧嘩,局面更加混雜。談民族文化的、左右派的、自由或共產的。大家都
Thumbnail
午後的街道充斥著烈日的熾熱,陽光打在紅磚鋪成的道上,閃著陳舊的赤色光芒。 「老闆娘,我要寄包裹!」住在隔壁巷子的大嬸將摩托車停在紅磚砌成的騎樓底下,笑著拭去眼角的汗珠,穩穩的將沉甸甸的包裹擱在案上的同時,心中的大石子彷彿也卸了下來。
Thumbnail
午後的街道充斥著烈日的熾熱,陽光打在紅磚鋪成的道上,閃著陳舊的赤色光芒。 「老闆娘,我要寄包裹!」住在隔壁巷子的大嬸將摩托車停在紅磚砌成的騎樓底下,笑著拭去眼角的汗珠,穩穩的將沉甸甸的包裹擱在案上的同時,心中的大石子彷彿也卸了下來。
Thumbnail
作者「以散文體書寫台灣史,並以庶民的觀點探究台灣歷史」的作法,值得有心寫作歷史普及讀物的人考慮,不過書中某些段落,作者高度模擬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到近乎抄襲的地步,以及幾則故事「情節不太合乎常理」或「缺乏歷史根據」等問題,也值得我們警惕!因為引用或是模擬太多別人的東西,不只會降低自己著作的品質
Thumbnail
作者「以散文體書寫台灣史,並以庶民的觀點探究台灣歷史」的作法,值得有心寫作歷史普及讀物的人考慮,不過書中某些段落,作者高度模擬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到近乎抄襲的地步,以及幾則故事「情節不太合乎常理」或「缺乏歷史根據」等問題,也值得我們警惕!因為引用或是模擬太多別人的東西,不只會降低自己著作的品質
Thumbnail
「無賴」,或「崁頂村的無賴漢」,是洪醒夫未曾完成的小說。年方三十的他,三年後死於一起颱風天的車禍。四十年後,「無賴」中的崁頂村風光,有些不在了;有些依舊,卻同樣令人憂傷。
Thumbnail
「無賴」,或「崁頂村的無賴漢」,是洪醒夫未曾完成的小說。年方三十的他,三年後死於一起颱風天的車禍。四十年後,「無賴」中的崁頂村風光,有些不在了;有些依舊,卻同樣令人憂傷。
Thumbnail
民國祖父退伍後以耕耘維生, 將收割的菜趁著新鮮徒步拉車前往大台北賣, 有時一天得走上二趟。 無知的我問起:「板橋車站不好賣嗎?」 祖父:「幫橋蝦米攏嘸,嘸幾間厝」 原來板橋當時什麼都沒有,就連要從土城去到隔壁的樹林,最快還得用竹筏。 三十初頭歲時開始賣米,早期祖父常常以米易菜,因為想到每個人都要吃米
Thumbnail
民國祖父退伍後以耕耘維生, 將收割的菜趁著新鮮徒步拉車前往大台北賣, 有時一天得走上二趟。 無知的我問起:「板橋車站不好賣嗎?」 祖父:「幫橋蝦米攏嘸,嘸幾間厝」 原來板橋當時什麼都沒有,就連要從土城去到隔壁的樹林,最快還得用竹筏。 三十初頭歲時開始賣米,早期祖父常常以米易菜,因為想到每個人都要吃米
Thumbnail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Thumbnail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Thumbnail
郭水潭生於1908年,見證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政權轉換,與作家吳新榮等人同為鹽分地帶文學代表人物,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
Thumbnail
郭水潭生於1908年,見證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政權轉換,與作家吳新榮等人同為鹽分地帶文學代表人物,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
Thumbnail
在號稱手搖飲只點去冰半茶、多數食物必帶甜味,甚至空氣中的糖份多得足以拿一根竹籤奔馳遊走就能獲得一支棉花糖的全糖王國──臺南,其實有一處,土壤帶有鹹味、風一撲面便能將好幾粒鹽晶點綴在臉頰上的「鹽分地帶」,從日治時期隱隱流淌著大量含鹽的獨特血脈至今。
Thumbnail
在號稱手搖飲只點去冰半茶、多數食物必帶甜味,甚至空氣中的糖份多得足以拿一根竹籤奔馳遊走就能獲得一支棉花糖的全糖王國──臺南,其實有一處,土壤帶有鹹味、風一撲面便能將好幾粒鹽晶點綴在臉頰上的「鹽分地帶」,從日治時期隱隱流淌著大量含鹽的獨特血脈至今。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歡迎來到亂來的工作室的邊緣讀書會,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書是《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現任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他是鄉土文學作家吳晟的女兒,除了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歡迎來到亂來的工作室的邊緣讀書會,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書是《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現任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他是鄉土文學作家吳晟的女兒,除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