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只是喝個氣氛? 觀察世代飲酒文化的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過一則報導說明Z世代飲酒量比起千禧世代的同年齡區間下滑20%。有沒有發現身邊的年輕朋友已經不愛飲酒作亂了!?
在2014年剛開始工作時,無論是職場中同輩的同事或朋友之間,偶爾都會出現「前一晚去那裡喝酒」、「下班後要不要一起去吃熱炒、去KTV」這類的,最近開始驚覺已經好久沒有聽到這種聊天內容了!社會跟時代真的一直在變化,某一天跟前輩開起這個話題時,他們只好奇,那這些年輕人不喝酒都自在幹嘛?
這群數位原生代的族群,無論在消費習慣或休閒娛樂的偏好上,都會受社群媒體中的KOL或KOC影響,觀察KOL或KOC的習慣也能一窺年輕世代都在做什麼:除了去各式景點拍照打卡的全民運動在這個年齡族群仍持續進行-美食和旅遊永遠是最熱門的話題活動,不用出門的Youtube視覺旅遊、手遊、追劇或電影訂閱平台,不見得需要面對面進行真實的社交行為,也能填滿空閒的時間,最近更掀起流行各種爬山登山的戶外活動。不只是因為2020疫情關係不能聚會,在此之前KOL及KOC也很少再出現一群人喝酒玩樂的畫面,這樣的酒精運動已經不再被當作是一種常見的紓壓或個性風格的行為。
雖然說豪飲的情況較為少見,但市場上仍出現許多氛圍(網美)酒吧或餐酒館,仍然是聚會常約的場所,大家也樂於在酒吧中拍各種浮誇的調酒登場影片,或單純只拍一杯調酒上傳限時動態。我發覺大家可能不喜歡酒精本人,但喜歡一種微妙曖昧的飲酒氛圍,也能拍下有情調的照片在社群上留做展示紀念。
最近許多啤酒公司推出0酒精啤酒,相信也是看準這樣的市場,提供年輕族群一種可以體驗喝酒但又不會醉或不適的選擇。我覺得年輕族群的接受度仍有待市場測試考驗,對於喜歡喝啤酒但因特殊場合時間不能喝酒的族群(例如: 帶小孩出去的父母、駕駛、煩悶但有工作在身…等)可能吸引力更大。
整體觀察來說,小酌怡情不喝也行,值得各家酒商思考如何才能說服這群未來的消費主力加入酒精市場。賦予喝酒這件事情更多美好的氛圍想像。
相關參考資料:
l 根據德國研究機構Berenberg Research調查發現,Z世代飲酒量比起千禧世代的同年齡區間下滑20%。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6945
l 由於市場慢慢以千禧一代及Z世代為主,特別是美國年輕族群有逐漸減少酒精攝取量甚至是滴酒不沾的現象,就算要喝也會以烈酒、精釀啤酒或像是硬性蘇打水這類的即飲產品為優先選擇。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476687
l 千禧世代並非唯一擁抱無酒精啤酒的消費群,健康因素是無酒精啤酒的一大吸客亮點。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447848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AI時代來臨之際,我們是否還需要為了應酬而喝酒?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社交習慣,尤其是那些傳統喝酒文化。隨著AI取代了許多傳統的職位,是時候反思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依賴酒精來建立關係。讓我們拋開過時的社交模式,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擁抱健康而真誠的互動方式,迎接未來職場的新挑戰!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常被視為社交和慶祝的核心,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觀念的變化,無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無酒生活會成為新潮流?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酒生活的各種好處,從社會觀念轉變、自我挑戰、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到新型社交模式和長期規劃等角度,全面分析。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社交場合的必備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酒精的必要性,並轉向無酒生活。這一健康生活新風潮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無酒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本文將探討選擇無酒生活的五大理由,並深入分析這種生活方式如何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村裡有許多老人,也有一些中年人,年過50,朋友漸漸地少了,因為不再有工作利益的朋友,不再有來來去去的朋友,更不會有...酒肉朋友。 因為沒有什麼利益往來,誰...請你喝酒?誰...請你吃肉? 沒有花錢 沒有朋友 都沒有- 50後的朋友,可以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讓你舒心的,就
Thumbnail
The Changing Role of Alcohol Traditionally, alcohol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aiwanese business dinners, with toasting culture being an importa
Thumbnail
當年,我還在二十歲初頭時,曾全身心投入於日本的某種習俗中。那是一種以飲酒會的形式,增進上司與前輩之間的親密氛圍的儀式。在當時的日本,拒絕參加這類聚會常被視為失禮的行為。
Thumbnail
大學生飲酒現象日益嚴重,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顯示,台灣大專院校學生飲酒率高達38.45%,表示近四成大學生接觸過酒精。儘管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率(喝超過6杯),自109年的20%下降至111年的14.39%,但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翁德志指出,大學生飲酒行為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容忽視。
前天和一位好友相約聚餐,酒酣耳熱之際,難免聊到保養身體的竅門。多年來,我們各自努力,一有心得,總是會互交流。這位老兄常常一夜幾瓶啤酒下肚,要是興致一來,紅白酒接著猛灌,有時候也許心情欠佳,藉著燒酒逃避現實。幸好他尚未淪為酒鬼,畢竟時時刻刻跟酒為伍,以致於酗酒,恐怕死神會找上門。貧道習慣稱他為「年輕人
Thumbnail
前兩年住高雄的日子喝太多了,2024 決定立下少喝酒的目標:一年喝酒不超過 12 次。 在這段期間,身邊友人偶爾會勸少喝,但我總是聽而不聞,最多酒後出包後安分個幾天,然後又再犯錯。明白喝酒傷身但還是繼續,甚至隨著酒量變好還越喝越多,就像是抽菸者明知抽菸不好仍三不五時來一根一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AI時代來臨之際,我們是否還需要為了應酬而喝酒?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社交習慣,尤其是那些傳統喝酒文化。隨著AI取代了許多傳統的職位,是時候反思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依賴酒精來建立關係。讓我們拋開過時的社交模式,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擁抱健康而真誠的互動方式,迎接未來職場的新挑戰!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常被視為社交和慶祝的核心,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觀念的變化,無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無酒生活會成為新潮流?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酒生活的各種好處,從社會觀念轉變、自我挑戰、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到新型社交模式和長期規劃等角度,全面分析。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社交場合的必備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酒精的必要性,並轉向無酒生活。這一健康生活新風潮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無酒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本文將探討選擇無酒生活的五大理由,並深入分析這種生活方式如何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村裡有許多老人,也有一些中年人,年過50,朋友漸漸地少了,因為不再有工作利益的朋友,不再有來來去去的朋友,更不會有...酒肉朋友。 因為沒有什麼利益往來,誰...請你喝酒?誰...請你吃肉? 沒有花錢 沒有朋友 都沒有- 50後的朋友,可以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讓你舒心的,就
Thumbnail
The Changing Role of Alcohol Traditionally, alcohol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aiwanese business dinners, with toasting culture being an importa
Thumbnail
當年,我還在二十歲初頭時,曾全身心投入於日本的某種習俗中。那是一種以飲酒會的形式,增進上司與前輩之間的親密氛圍的儀式。在當時的日本,拒絕參加這類聚會常被視為失禮的行為。
Thumbnail
大學生飲酒現象日益嚴重,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顯示,台灣大專院校學生飲酒率高達38.45%,表示近四成大學生接觸過酒精。儘管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率(喝超過6杯),自109年的20%下降至111年的14.39%,但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翁德志指出,大學生飲酒行為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容忽視。
前天和一位好友相約聚餐,酒酣耳熱之際,難免聊到保養身體的竅門。多年來,我們各自努力,一有心得,總是會互交流。這位老兄常常一夜幾瓶啤酒下肚,要是興致一來,紅白酒接著猛灌,有時候也許心情欠佳,藉著燒酒逃避現實。幸好他尚未淪為酒鬼,畢竟時時刻刻跟酒為伍,以致於酗酒,恐怕死神會找上門。貧道習慣稱他為「年輕人
Thumbnail
前兩年住高雄的日子喝太多了,2024 決定立下少喝酒的目標:一年喝酒不超過 12 次。 在這段期間,身邊友人偶爾會勸少喝,但我總是聽而不聞,最多酒後出包後安分個幾天,然後又再犯錯。明白喝酒傷身但還是繼續,甚至隨著酒量變好還越喝越多,就像是抽菸者明知抽菸不好仍三不五時來一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