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社會行為觀察後的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從在成都生活與工作後,除了在那邊的一切是重新適應與體驗外,慢慢的重心轉移過去後,每每返台會發現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與人情事故,也是得重新適應與體驗。

距離感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台灣時,人與人之間實體的距離與心理的距離,都會保持著一定的「舒適」間隔。這讓習慣了的自己與身邊一眾朋友都發現到了大陸會很不適應。例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或是在長長的隊要購買東西時,常常會被迫與前後陌生人「緊密」靠近。

聽起來很有壓力嗎?其實在蓉城久了,了解了一方水土養出的人民背景以及其內心之後,事實上自己就很能接受。心境的變化也是從一開始的(不應該的)厭惡嫌棄,到後來的入境隨俗,甚至很能跟大家融為一片。(所以有時候接待訪蓉友人時,協助做衝鋒陷陣行為,似乎總會讓友人覺得不可思議~)

而重新觀察在台灣的「距離」感時,也覺得其實過去自己應該是過度敏感了吧?早晚高峰的捷運上、摩肩擦踵的夜市裡,一樣是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的相互靠近,甚至有時候會多想著關於疫情,這樣的「社交距離」,ok嗎?

情緒表達


在與人交往對答的過程中,無論是商務應酬,還是朋友閒聊,這在不同的地方差異感還是相當明顯的。

初到大陸與人溝通,很多是工作上的應對。過去也有一定社會經驗積累,總會秉持著和善的基本出發點溝通。自小就被環境「教育」著身為禮儀之邦,要有禮貌,要琢磨好出口的言語之後再用溫和且不傷害對方的方式逐步說服。

這樣的結果是常常一件事情在溝通過程中為了顧及一些「面子」或「給好臺階」的設定下,繞著一個又一個的圈,包著一層又一層的膜,這讓對方也要一點一點的剝開甚至猜測一下真正的意圖是什麼。但在大陸如此快速躁進發展的過程中,真的很多時候是不合時宜的。人與人之間都不知道何時還會再次有機會彼此碰上,因此顯得大家很重視每次相遇的機會。這讓大家一旦有機會相遇,都很單刀直入的說明來意與意圖。

一開始確實很震驚與不適應。但是久而久之下來,會了解並發現這樣的效率與表達其實更加真實而不拐彎般的簡單。前幾次自己開始試著用這樣的方式溝通時,連自己都內心臉紅了一陣子,但慢慢適應之後,更發現這不一樣的 style,也有其魅力所在。

回到台灣之後,反而跟一些有機會對話的商務關係有時候在溝通時,一個下午的會議結束回程路上,才發現怎麼花了一個下午結果根本沒講到幾個真切的要點。或者自己很快的把意圖與解決方案都表明後,有時候換來一陣不理解,讀了空氣覺得對方認為自己也太沒有禮貌,被逼著趕緊再多說了很長一段的「不好意思......xxxx的部份......」是聽起來外表有多了一點禮儀,但說實在的,還是蠻累的。

偽善者

最後來寫個有點批判性的感覺。

幾天前與 P醬 討論當初他參加了一次課程的感想。當時的課程中,全班二十多位學生,有博士在產業界工作者,有退休老人,有剛退伍年輕人,也有剛剛畢業的新鮮人,算是橫跨各個階級的組成。上的課程與數位影像相關,但是老師卻是真實的沒有認真備課。等於每天課程就是照著書本唸幾句,然後就打開個人作品,接受所有同學的「讚揚」。於是日復一日的這樣下去,所有人也似乎不想或是不敢破壞這樣的平衡秩序,依然陪著老師這樣演下去。

當我問到難道這樣課程沒有評鑑機制嗎?果不其然的是沒有的。這不就成了個被利用的鄉愿困境試驗場嗎?來授課者可能出自某些自利因素或裙帶關係,讓自己在位子上,使用著沒有與時俱進的教材與沒有認真備課的準備,就應付著反正也不會有意見的學生們。

最終,我倆的結論就是這不正是最近看到韓劇的「偽善者」描述嗎?這樣的困境,體制內沒有人想跳出來大聲疾呼改變,也沒有第三方監督管理設置,課程組織方跟政府拿到了預算補助,跟參加課程者收到學費,政府看起來把該做的指標完成了,各方都各自有自己的盤算,但對於真實情況的改善呢?相當有限。

正是對於兩地的熱愛,才更希望針對這些情況有所針貶。近年來反正年歲也到,有時候面對一些偏差的行為,真的會出來直說,當然招惹不必要眼光,但至少能秉持無愧我心態度,期待讓這片土地更臻至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台灣開車或走路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的駕駛習慣及交通現況這麼的不文明不按照規定,路邊紅線停車是每天貪圖方便人們的習慣,一直到現在都還可以看到逆向及雙黃線超車的狀況,每次開車我都要盡可能的避開路上三寶,畢竟在台灣要學會避開這些不理性的麻煩,曾經出過一次車禍,對方無照駕駛及超速,事後還可
Thumbnail
在台灣開車或走路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的駕駛習慣及交通現況這麼的不文明不按照規定,路邊紅線停車是每天貪圖方便人們的習慣,一直到現在都還可以看到逆向及雙黃線超車的狀況,每次開車我都要盡可能的避開路上三寶,畢竟在台灣要學會避開這些不理性的麻煩,曾經出過一次車禍,對方無照駕駛及超速,事後還可
Thumbnail
2021年的第一次長期出差,從石川出發,足跡遍布了關東、四國、九州,總移動距離超過3000公里,而2021下半年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這系列文章紀錄了我2021年10月出差時的雜感,內容有短有長、正經也有北爛,大家就抱著殺時間的心態跟我一起走一趟吧!
Thumbnail
2021年的第一次長期出差,從石川出發,足跡遍布了關東、四國、九州,總移動距離超過3000公里,而2021下半年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這系列文章紀錄了我2021年10月出差時的雜感,內容有短有長、正經也有北爛,大家就抱著殺時間的心態跟我一起走一趟吧!
Thumbnail
我漸漸不再滿足於撰寫單篇的文章,而期待自己能有系統的整理這些內容,越寫越長的文章,越來越多的內容,回憶起來在這個時期,臉書提供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合我。
Thumbnail
我漸漸不再滿足於撰寫單篇的文章,而期待自己能有系統的整理這些內容,越寫越長的文章,越來越多的內容,回憶起來在這個時期,臉書提供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合我。
Thumbnail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
Thumbnail
慚愧,拖稿拖了一個月,趕在拖更久之前算是把這篇生出來了。 上一集講完客觀因素,這集接著講我留美時期、朋友圈中比較多中國人的主觀因素。 都說是「主觀」,也就代表以下言論都是我的個人想法,不代表所有群體,也不適用於每個人的經歷。同為台灣人,很大部分的留美生的交友圈也是台灣人為主,所以這裡所講的,都是我的
Thumbnail
在上一篇裡我提到了金門與北台灣在物質方面的城鄉差距,雖然兩者相差甚遠,但是不同的生活步調有各自美好之處,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 但來自各個地區的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這點就讓我即便到畢業前夕都沒有真正的適應過。 尖峰時段的台北捷運,大部分人都低著頭沒有眼神交流。 我一入學之後的第一
Thumbnail
在上一篇裡我提到了金門與北台灣在物質方面的城鄉差距,雖然兩者相差甚遠,但是不同的生活步調有各自美好之處,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 但來自各個地區的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這點就讓我即便到畢業前夕都沒有真正的適應過。 尖峰時段的台北捷運,大部分人都低著頭沒有眼神交流。 我一入學之後的第一
Thumbnail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
Thumbnail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
Thumbnail
自從在成都生活與工作後,除了在那邊的一切是重新適應與體驗外,慢慢的重心轉移過去後,每每返台會發現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與人情事故,也是得重新適應與體驗。 距離感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台灣時,人與人之間實體的距離與心理的距離,都會保持著一定的「舒適」間隔。這讓習慣了的自己與身邊一眾朋友都發現到了大
Thumbnail
自從在成都生活與工作後,除了在那邊的一切是重新適應與體驗外,慢慢的重心轉移過去後,每每返台會發現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與人情事故,也是得重新適應與體驗。 距離感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台灣時,人與人之間實體的距離與心理的距離,都會保持著一定的「舒適」間隔。這讓習慣了的自己與身邊一眾朋友都發現到了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