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的「被洗腦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代表未來會不會因此造成誰或誰的困擾。

這些自己給自己「綁手綁腳」的小規定,倒是不會讓寫字有什麼大問題,反而有時候也是另一種樂趣,取一下有意思的化名,然後在真實世界中如果遇到友人則有時候會被問到說「XXX是誰呀?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多一個有趣的小話題,算是額外的收穫。

而回到成都後,則不斷被許多熟悉或是不熟悉的朋友問到一個真的算敏感的問題:現在關係那麼緊張了,你還回去幹嘛?待在這裡不好嗎?對這樣的緊張情勢,會不會真的發生點什麼呢?

大致就是這一類,無論在台灣時,或是到上海、在成都,都會被問到。

在台灣,每天媒體總是像在自我炫耀似的報導今天軍隊又升空監控了擾台的軍機,然後三不五時穿插著相關官員出來說著類似「我們都知道,都在掌控中,都被嚴密監控著...」一類的意識形態宣言。

在中國大陸,則是在官方(也只有官方)的新聞報導中,沒幾天就會報導類似「台灣當局又做了哪些破壞和平情勢的決策,又怎麼怎麼跟美國當局之間有了新協定...」報導,然後最後總會有些「喊話」似的說這樣的方式對兩岸之間不會有幫助,只會讓情勢越來越危險...等。

兩岸各自有著自己當局自己的想法,對於鮮少往返兩岸的民眾而言,這些媒體成了幾乎唯一了解對方的窗口。而對於在疫情中總算有機會可以穿梭者而言,則應該是滿滿的尷尬與感慨吧?

當朋友問我會不會「擦槍走火」甚至「打起來」時,我總是淡淡的回復說這都是什麼時代了呢?大家不是更應該齊心對抗「看不見的敵人 - 疫情」,而不是為了賭一口氣總是彼此劍拔弩張的嗆聲?哪天萬一真的講話講過火了,導致彼此沒辦法收尾,那怎麼辦?

早期,自己還會滿腔熱血的分析與解釋情勢,並且做出期待與感嘆。但是當某天發現儘管再怎麼樣努力的發聲,最終還是抵不過一則看似精美的新聞報導所帶來的印象引導時,就開始選擇作簡單的沉默者了。

有時候甚至會冷冷的看著往來的友人說著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論述,心裡很明白這都是在網路上或是轉傳的一些有心製造的「意識控制引導作品」引起的後果,但又能如何呢?身為芸芸眾生之一,大家肯定更希望的是安居樂業的過生活,無論是海這邊海那邊,不都是同文同種的地球人嗎?為了一個有心引導者的型態,最終也放棄自己獨立思考,跟著熱血激情的搖旗吶喊,或許這頓飯、這杯咖啡喝了之後,未來還是減少非必要交往,免得聽愈多越是積累心中的負能量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之1 【都匿名了還不發言】 我在一些賴的社群裡感受到無趣 當然原因是我本來就對網路不會太靠近 加入進去純粹是以研究之名 行遠離孤單之實 當然這是玩笑話 我們都會對許多事不假思索的質疑 不去質疑的 生活一定過的很舒適吧 身在好幾個陌生人的群組 還需要在意自己的言論嗎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的發洩
Thumbnail
之1 【都匿名了還不發言】 我在一些賴的社群裡感受到無趣 當然原因是我本來就對網路不會太靠近 加入進去純粹是以研究之名 行遠離孤單之實 當然這是玩笑話 我們都會對許多事不假思索的質疑 不去質疑的 生活一定過的很舒適吧 身在好幾個陌生人的群組 還需要在意自己的言論嗎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的發洩
Thumbnail
幾年前在學運升級到最高峰的時候,我還在東京電腦前看著直播激動到差點落淚,柯文哲、林昶佐、洪慈庸還沒組黨,到東京招待華僑辦演講跟餐會的時候我也在場,後來過了幾年,看著這些人的變化,加上自己工作原因,只能說知道越多就越不想聊政治。
Thumbnail
幾年前在學運升級到最高峰的時候,我還在東京電腦前看著直播激動到差點落淚,柯文哲、林昶佐、洪慈庸還沒組黨,到東京招待華僑辦演講跟餐會的時候我也在場,後來過了幾年,看著這些人的變化,加上自己工作原因,只能說知道越多就越不想聊政治。
Thumbnail
  本文僅是疫情下,本人的體悟,文章沒有任何章法,信手亂書,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所以會跟之前文章迥異,請酌量服用。   國家三級緊戒已逾一個月,這段時間無法人與人的連結,對於群居的人類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看看新聞報導,諸多人期待解封後能大玩特玩,甚至有些飯店訂房已額滿,國家緊戒一個月的鬱悶之情,
Thumbnail
  本文僅是疫情下,本人的體悟,文章沒有任何章法,信手亂書,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所以會跟之前文章迥異,請酌量服用。   國家三級緊戒已逾一個月,這段時間無法人與人的連結,對於群居的人類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看看新聞報導,諸多人期待解封後能大玩特玩,甚至有些飯店訂房已額滿,國家緊戒一個月的鬱悶之情,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聲明:在這個小天地中,不屬於任何公司、沒有任何立場,只是記錄採訪當下大家帶給我的感想,也歡迎大家跟我討論!) 兩岸、軍事新聞轟轟烈烈,尤其「鳳梨事件」更在近期佔據各大新聞版面。而這次的採訪,時間就在鳳梨新聞爆發之前。老實說,過去擔任社會線記者,跑的都是一些社會案件,對於這次兩岸的新聞,也是花了許多
Thumbnail
(聲明:在這個小天地中,不屬於任何公司、沒有任何立場,只是記錄採訪當下大家帶給我的感想,也歡迎大家跟我討論!) 兩岸、軍事新聞轟轟烈烈,尤其「鳳梨事件」更在近期佔據各大新聞版面。而這次的採訪,時間就在鳳梨新聞爆發之前。老實說,過去擔任社會線記者,跑的都是一些社會案件,對於這次兩岸的新聞,也是花了許多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讓所有人繃緊神經,儘管對於防疫的警戒程度已經明顯跟初期比起來鬆懈許多,但各個有關當局多也認為適度的鬆綁可以有助經濟恢復速度與人民的心理健康。 但近日就遇到兩次「事件」的發生,都在自己身邊,也頗有感觸。 成都的突發疫情 在此文中(https://matters.news/@jerome/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讓所有人繃緊神經,儘管對於防疫的警戒程度已經明顯跟初期比起來鬆懈許多,但各個有關當局多也認為適度的鬆綁可以有助經濟恢復速度與人民的心理健康。 但近日就遇到兩次「事件」的發生,都在自己身邊,也頗有感觸。 成都的突發疫情 在此文中(https://matters.news/@jerome/
Thumbnail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
Thumbnail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