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現金流提領策略(總報酬投資法),應用至1900-2015年「全球市場」的情況!

2020/08/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四)退休規劃: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應用至1900-2015年全球市場的情況!
💦自從《4%法則》在1990年代被William BegenTrinity Study提出後,至今已經有超過60篇的期刊研究都在討論這個議題,就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Sharpe也曾在2009年參一咖。
💦因為美國在1926年後曾發生多次毀滅性的市場大崩盤,像是1930年的經濟大恐慌1970年代由惡性通膨引起的大蕭條結果退休後的提領率只要不超過4%,即便在這些最惡劣的時期也都撐得過去!
💦上述的研究大多都相當支持4%法則,其中更有數篇證實只要搭配更複雜的投資組合,像是大、小型股與成長、價值股,安全提領率甚至可以高達5%以上,同時這些研究結果也是業界的奉行準則。
🔥但是我們得想想!這些研究都是應用到「1900年至今的美國市場」,跟全球各大市場相比,美國在20世紀的市場報酬的確非常驚人!
🔥可是過去美國的金融市場並不代表未來全球市場的表現。
🔥進行「被動指數化投資」時,通常會「買下全世界」!
👉🏻像是VT/VTI+VXUS/VTI+VGK+VPL+VWO搭配BNDW/BND/IEI/IEF的投資組合。

💥所以我們來看一篇世界知名的「全球市場」研究報告:

全球已開發國家中的最大安全提領率(Safe Withdraw Rate)
各國在不同股票部位下的安全提領率
👉🏻從1900-2015年的20個已開發國家中。
👉🏻用50/50的股債比來測試30年的退休期間。
💧結果發現4%法則的成功率只剩下66.67%
💧真正安全的提領率是3.5%(不計投資成本)。
💧若從單一國家市場來看,只有美國(3.94%)跟加拿大(3.96%)最接近4%的安全提領率。
💧其他18個已開發國家4%法則的成功率大概介在38-92%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個研究有個致命盲點!

👉🏻他有很嚴重的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用20個已開發國家當作研究對象,那像是俄羅斯、中國、阿根廷等等...呢?
💧如果把他們也加進去的話,結果一定會更差,安全提領率一定「比3.5%還低」!
💧但是也不能怪作者,因為這些新興國家早期的資料根本就無法取得...
💥或許有些朋友看完上面的研究後,會萌生一個「我只要投資美國就好」的想法!我相信這個「迷思」大家一定常常聽到或在網路上看到。
👉🏻但是我們得想想!美國可是經歷了一個神奇的世紀,變成世界超級強國。
👉🏻美股占全球總市值的比重,從1900年的22%到2003年的54%。
🔥在過去的100年,美國就是一個「最強的倖存者偏差」啊!
🔥將來會不會繼續強下去?是否會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這真的不好說!
💥許多美國市場的研究結論:《4%法則》在過去相當安全!
👉🏻這個結果如果要在將來繼續實現,不就意味20世紀的美國市場表現,在21世紀也要接著重複?這個可能性有多高呢?
⭐相對於過去,今天的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是處在一個未知的領域,利率超低,美股估值偏高,債券殖利率也是歷史低點,沒人可以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但股市的長期預期報酬也是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據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發明的CAPE Ratio,可推估美股在將來的長期預期實質報酬大約是3.3%左右。
👉🏻在2016年,美國Crestmont Research的創辦人Ed Easterling,也表示未來美國股市合理的長期報酬率,應該只剩過去的一半
各位想想!我們用過去100多年的美國市場資料,來測試4%的提領率在30年內穩不穩,但現在美股的估值比過去高,這意味將來的預期報酬會比較低,我們把過去的回測結果套用到將來,似乎不太合理啊!
👉🏻但預期歸預期,不代表未來一定就會發生, 可是以防萬一,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
🔥我相信有看過John Bogle在2009年出版的經典著作《Enough》,一定會對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Please, please, please: Don’t count on it.。別指望美國未來的資產收益會和過去一樣高!
💦未來市場的表現不會和過去相同。但上述研究可以提供我們一個參考基準點,什麼樣的市場表現對退休有利,什麼樣是不利的情況。什麼的資產配置跟提領率能在歷史中屹立不搖。
👉🏻如同資產累積期間時需要定期檢視、調整,退休後的提領計畫,也是個不斷變動的過程。尤其是在如此不確定的環境下,投資組合的監控與提領率調整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這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可以採用更有效率的動態提領策略,或是搭配更多複雜的金融商品,像是年金、債券梯、其他衍伸性金融商品等等...,將來有機會再做介紹了!退休規劃真的像極了愛情❤️XD
⭐最後我個人提供一個最強的簡單解法:就是在退休後盡量「維持收入來源」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矛盾!都退休了,誰還跟你賺錢啊?
👉🏻但如果能做一些喜歡或熱愛的事,還能產生一點點的收入, 這會對退休後的投資組合提供很大的「安全保障」與「彈性調整空間」

🔥同時這也會顛覆所有研究背後的設計原理(假設退休後無其他收入),可能提領率只要2%就夠了!?
🔥而且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即使不能賺到很多的錢,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 只要有心,誰說退休後的人生不能比退休前還精彩的?(最後還是要心靈雞湯一下XD)
🌈補充:圖中研究的債券部位採用「短期票據」,因為在Dimson-Marsh-Staunton Global Returns Dataset中沒有他國債券的選項,故美國跑出來的結果會比William Begen(1994)的4.15%還稍差一些。因為就過去來說,「美國中期公債」似乎在報酬與波動間取得最佳位置(Sweet Spot),因此可以產生最高的可持續性支出。
圖片來源:Wade Pfau, Ph.D., CFA ,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1.6K會員
85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