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現金流提領策略(總報酬投資法),應用至1900-2015年「全球市場」的情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四)退休規劃: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應用至1900-2015年全球市場的情況!

💦自從《4%法則》在1990年代被William BegenTrinity Study提出後,至今已經有超過60篇的期刊研究都在討論這個議題,就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Sharpe也曾在2009年參一咖。

💦因為美國在1926年後曾發生多次毀滅性的市場大崩盤,像是1930年的經濟大恐慌1970年代由惡性通膨引起的大蕭條結果退休後的提領率只要不超過4%,即便在這些最惡劣的時期也都撐得過去!

💦上述的研究大多都相當支持4%法則,其中更有數篇證實只要搭配更複雜的投資組合,像是大、小型股與成長、價值股,安全提領率甚至可以高達5%以上,同時這些研究結果也是業界的奉行準則。

🔥但是我們得想想!這些研究都是應用到「1900年至今的美國市場」,跟全球各大市場相比,美國在20世紀的市場報酬的確非常驚人!
🔥可是過去美國的金融市場並不代表未來全球市場的表現。

🔥進行「被動指數化投資」時,通常會「買下全世界」!

👉🏻像是VT/VTI+VXUS/VTI+VGK+VPL+VWO搭配BNDW/BND/IEI/IEF的投資組合。


💥所以我們來看一篇世界知名的「全球市場」研究報告:

raw-image
raw-image

👉🏻從1900-2015年的20個已開發國家中。

👉🏻用50/50的股債比來測試30年的退休期間。

💧結果發現4%法則的成功率只剩下66.67%
💧真正安全的提領率是3.5%(不計投資成本)。
💧若從單一國家市場來看,只有美國(3.94%)跟加拿大(3.96%)最接近4%的安全提領率。
💧其他18個已開發國家4%法則的成功率大概介在38-92%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個研究有個致命盲點!

👉🏻他有很嚴重的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用20個已開發國家當作研究對象,那像是俄羅斯、中國、阿根廷等等...呢?
💧如果把他們也加進去的話,結果一定會更差,安全提領率一定「比3.5%還低」!
💧但是也不能怪作者,因為這些新興國家早期的資料根本就無法取得...


💥或許有些朋友看完上面的研究後,會萌生一個「我只要投資美國就好」的想法!我相信這個「迷思」大家一定常常聽到或在網路上看到。


👉🏻但是我們得想想!美國可是經歷了一個神奇的世紀,變成世界超級強國。
👉🏻美股占全球總市值的比重,從1900年的22%到2003年的54%。

🔥在過去的100年,美國就是一個「最強的倖存者偏差」啊!
🔥將來會不會繼續強下去?是否會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這真的不好說!

💥許多美國市場的研究結論:《4%法則》在過去相當安全!
👉🏻這個結果如果要在將來繼續實現,不就意味20世紀的美國市場表現,在21世紀也要接著重複?這個可能性有多高呢?

⭐相對於過去,今天的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是處在一個未知的領域,利率超低,美股估值偏高,債券殖利率也是歷史低點,沒人可以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但股市的長期預期報酬也是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據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發明的CAPE Ratio,可推估美股在將來的長期預期實質報酬大約是3.3%左右。
👉🏻在2016年,美國Crestmont Research的創辦人Ed Easterling,也表示未來美國股市合理的長期報酬率,應該只剩過去的一半

各位想想!我們用過去100多年的美國市場資料,來測試4%的提領率在30年內穩不穩,但現在美股的估值比過去高,這意味將來的預期報酬會比較低,我們把過去的回測結果套用到將來,似乎不太合理啊!
👉🏻但預期歸預期,不代表未來一定就會發生, 可是以防萬一,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

🔥我相信有看過John Bogle在2009年出版的經典著作《Enough》,一定會對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Please, please, please: Don’t count on it.。別指望美國未來的資產收益會和過去一樣高!

💦未來市場的表現不會和過去相同。但上述研究可以提供我們一個參考基準點,什麼樣的市場表現對退休有利,什麼樣是不利的情況。什麼的資產配置跟提領率能在歷史中屹立不搖。

👉🏻如同資產累積期間時需要定期檢視、調整,退休後的提領計畫,也是個不斷變動的過程。尤其是在如此不確定的環境下,投資組合的監控與提領率調整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這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可以採用更有效率的動態提領策略,或是搭配更多複雜的金融商品,像是年金、債券梯、其他衍伸性金融商品等等...,將來有機會再做介紹了!退休規劃真的像極了愛情❤️XD

⭐最後我個人提供一個最強的簡單解法:就是在退休後盡量「維持收入來源」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矛盾!都退休了,誰還跟你賺錢啊?
👉🏻但如果能做一些喜歡或熱愛的事,還能產生一點點的收入, 這會對退休後的投資組合提供很大的「安全保障」與「彈性調整空間」


🔥同時這也會顛覆所有研究背後的設計原理(假設退休後無其他收入),可能提領率只要2%就夠了!?
🔥而且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即使不能賺到很多的錢,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 只要有心,誰說退休後的人生不能比退休前還精彩的?(最後還是要心靈雞湯一下XD)

🌈補充:圖中研究的債券部位採用「短期票據」,因為在Dimson-Marsh-Staunton Global Returns Dataset中沒有他國債券的選項,故美國跑出來的結果會比William Begen(1994)的4.15%還稍差一些。因為就過去來說,「美國中期公債」似乎在報酬與波動間取得最佳位置(Sweet Spot),因此可以產生最高的可持續性支出。

圖片來源:Wade Pfau, Ph.D., CFA ,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血流成河
2.1K會員
91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血流成河的其他內容
2024/10/25
保留現金、逢低買進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全倉幹入,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還是2022年股債雙殺年、2024年中的修正,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
Thumbnail
2024/10/25
保留現金、逢低買進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全倉幹入,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還是2022年股債雙殺年、2024年中的修正,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
Thumbnail
2024/08/09
要用新青安買房嗎? 各位觀眾,最近新青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 而且最近一年全台房價也大幅飆漲,造成現在很多人有非常大的FOMO錯失恐懼症。 很怕現在不趕快上車,以後會不會更買不起。 或是因為貪念,自己也想趁機賺一波,反正有五年寬限期跟政府補助的利率優惠。 現在門檻進場變低,打不過就加入
Thumbnail
2024/08/09
要用新青安買房嗎? 各位觀眾,最近新青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 而且最近一年全台房價也大幅飆漲,造成現在很多人有非常大的FOMO錯失恐懼症。 很怕現在不趕快上車,以後會不會更買不起。 或是因為貪念,自己也想趁機賺一波,反正有五年寬限期跟政府補助的利率優惠。 現在門檻進場變低,打不過就加入
Thumbnail
2024/02/23
本篇文章介紹了景氣燈號操作法的策略和買賣進出點,並進行了回測結果的比較。作者指出,景氣燈號投資並不能增加報酬和減少風險,而且景氣燈號是落後指標,並非有效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4/02/23
本篇文章介紹了景氣燈號操作法的策略和買賣進出點,並進行了回測結果的比較。作者指出,景氣燈號投資並不能增加報酬和減少風險,而且景氣燈號是落後指標,並非有效投資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1年剛過一半,就收到許多朋友問我,對於2021年下半年投資上的展望是什麼?有什麼標的值得投資?有什麼策略和操作上應該注意的事? 我發現人們真的對於『預測市場』這件事特別有興趣,很希望能多方收集資訊,並藉由這些資訊訂定投資策略。 其實了解過我的人都知道,在投資領域上
Thumbnail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1年剛過一半,就收到許多朋友問我,對於2021年下半年投資上的展望是什麼?有什麼標的值得投資?有什麼策略和操作上應該注意的事? 我發現人們真的對於『預測市場』這件事特別有興趣,很希望能多方收集資訊,並藉由這些資訊訂定投資策略。 其實了解過我的人都知道,在投資領域上
Thumbnail
在1961年Merton Miller and Franco Modigliani發表的著名理論(MM理論)“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即股息策略和股票報酬毫不相關。此一理論在提出後的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在學術層面上不
Thumbnail
在1961年Merton Miller and Franco Modigliani發表的著名理論(MM理論)“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即股息策略和股票報酬毫不相關。此一理論在提出後的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在學術層面上不
Thumbnail
經過前面兩篇的解說,相信各位在股市高點,對於單筆一次性進場,應該比較沒那麼怕了! 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我在寫這兩篇文章之前,我自己親身實測,直接單筆投入了將近100萬台幣到全球股市當中,絕不紙上談兵、空講理論,就100萬,直接All in一檔ETF:VWRA 。 影片中有我用複委託下單的對帳單
Thumbnail
經過前面兩篇的解說,相信各位在股市高點,對於單筆一次性進場,應該比較沒那麼怕了! 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我在寫這兩篇文章之前,我自己親身實測,直接單筆投入了將近100萬台幣到全球股市當中,絕不紙上談兵、空講理論,就100萬,直接All in一檔ETF:VWRA 。 影片中有我用複委託下單的對帳單
Thumbnail
泡沫到底要不要破? 如果用史詩集的泡沫來形容目前美股、台股,大家應該不會覺得不適當。美股史詩級泡沫 華爾街大師:最晚這時破裂> 但如果談到會不會破滅,即便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創一年新高,投資人卻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說不會破滅。通膨預期挑動市場敏感神經 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創一年新高> 包括拜登的灑錢政策,美國國
Thumbnail
泡沫到底要不要破? 如果用史詩集的泡沫來形容目前美股、台股,大家應該不會覺得不適當。美股史詩級泡沫 華爾街大師:最晚這時破裂> 但如果談到會不會破滅,即便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創一年新高,投資人卻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說不會破滅。通膨預期挑動市場敏感神經 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創一年新高> 包括拜登的灑錢政策,美國國
Thumbnail
最近常常看到網路上在推銷指數化投資線上課程。 在這些線上課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雖然都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要訴求,但對於報酬率這點卻都過於高估。 我能理解為了好招生得放出可看度夠高的報酬率,但這很容易讓學員產生錯誤期待。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就是如此。 那麼投資人到底該追求些什麼?
Thumbnail
最近常常看到網路上在推銷指數化投資線上課程。 在這些線上課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雖然都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要訴求,但對於報酬率這點卻都過於高估。 我能理解為了好招生得放出可看度夠高的報酬率,但這很容易讓學員產生錯誤期待。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就是如此。 那麼投資人到底該追求些什麼?
Thumbnail
幾乎每位投資人在剛踏入股市,都會想自己主動挑選股票試試看。 我懂!那種親自分析股票、下決策,然後又賺錢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但是有極大的可能會發生悲劇!😢  像是台灣最近幾年常常聽到的「存股」~ 可以讓你穩穩賺錢,提早退休? 這是真的嗎?不對喔!存股可能會讓你一輩子都退休不了,甚至破產! 其實無
Thumbnail
幾乎每位投資人在剛踏入股市,都會想自己主動挑選股票試試看。 我懂!那種親自分析股票、下決策,然後又賺錢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但是有極大的可能會發生悲劇!😢  像是台灣最近幾年常常聽到的「存股」~ 可以讓你穩穩賺錢,提早退休? 這是真的嗎?不對喔!存股可能會讓你一輩子都退休不了,甚至破產! 其實無
Thumbnail
(五)退休規劃【重要小結】: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 💥利用被動指數化投資累積資產的同時,必須先提早進行退休規劃! 👉🏻今天要介紹的是【4%法則】:  💧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存這樣夠我退休了嗎? 💧退休後每年可以從投資組合中拿多少錢
Thumbnail
(五)退休規劃【重要小結】: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 💥利用被動指數化投資累積資產的同時,必須先提早進行退休規劃! 👉🏻今天要介紹的是【4%法則】:  💧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存這樣夠我退休了嗎? 💧退休後每年可以從投資組合中拿多少錢
Thumbnail
(四)退休規劃: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應用至1900-2015年美國市場的情況! 💦自從《4%法則》在1990年代被William Begen與Trinity Study提出後,至今已經有超過60篇的期刊研究都在討論這個議題
Thumbnail
(四)退休規劃: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應用至1900-2015年美國市場的情況! 💦自從《4%法則》在1990年代被William Begen與Trinity Study提出後,至今已經有超過60篇的期刊研究都在討論這個議題
Thumbnail
(一)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提領比率要多少?傳統的【4%法則】夠嗎? 💥William Bengen (1994、1996、1997、2001)與Trinity Study (1998、2011)
Thumbnail
(一)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提領比率要多少?傳統的【4%法則】夠嗎? 💥William Bengen (1994、1996、1997、2001)與Trinity Study (1998、201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