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你該追求的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最近常常看到網路上在推銷指數化投資線上課程。

在這些線上課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雖然都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要訴求,但對於報酬率這點卻都過於高估。

我能理解為了好招生得放出可看度夠高的報酬率,但這很容易讓學員產生錯誤期待。

raw-image
raw-image

美國股市在過去十年交出了相當亮眼的成績。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VOO,年化報酬率高達14.16%。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推薦投資美股或是使用美國股市作為資產配置的主要原因。畢竟在台股中,絕大部分散戶並沒有做到如此優異的投資報酬率。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就是如此。

我們再往前十年看看美國股市相對於其他區域的表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其實大家可以看到,在前一個十年區間裡,新興市場跟全球扣除非美市場的績效表現都優於美國股市。所以並不一定就是美國股市絕對獨霸全球。當然在那個十年間,美國國力還是全球第一。但這跟你的投資報酬沒有太直接關係。如果你是根據國力或是過去的績效表現去調整投資組合的配置比例,很容易就會錯失該得到的報酬。

那麼投資人是不是就該動態調整配置組合以追求最佳報酬率呢?

個人是深深不以為然的。因為我自認沒有什麼高超的分析能力,或是有哆啦A夢的時光機。更何況是要預測一個長達幾十年的各類資產報酬走勢。

請小心,在投資預測上有太多需要同時達成的條件。

【一、你要先知道手中各類資產的價格高低點,就算不是絕對也要是相對。】

【二、然後你又必須做到將手中即將下跌的資產無縫接軌完全轉換到下一個起漲的資產類別。不然會有現金拖累的問題導致你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下降。】

【三、還要可以預測到什麼時候會有新類別資產展露頭角,並且能預知未來十年,這項資產的報酬率是否可以打敗其他資產類別。】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坊間線上投資課程過度強調【報酬率】這點頗有疑慮的原因。因為未來是不可控也是不可預知的,就算你能僥倖猜中某項資產的價格變化,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順利轉換以取得最大報酬率。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或是大師,請小心觀察。如果是神人,他一定非常低調不會讓你知道。因為太多人知道,他的投資策略很快就會進入半衰期。你得要很注意才會有機緣可以認識大神。

但如果他很高調,迫不及待要跟大家分享對帳單甚至是開課招生,也請多加留意。因為對方如果不是瘋子就是騙子,但通常你遇到的是騙子居多。

那麼投資人到底該追求些什麼?

剛剛上面講了那麼多,無非就是要告訴大家,追求報酬率極大化是很不理智的一件事。

不僅在零和交易的操作方式上你很難做到,在資產累積的過程中追求報酬率極大化也是一個很錯誤的奮鬥目標。為什麼?我們可以來看看下面這個公式:

【資產=本金x(1+年化報酬率)^年數】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資產累積過程。你投了一個數量的資金,然後這筆資金加上根據報酬率或是利率產生的利息。在經過了一定年份後會累積出來的【資產】。

好,這就是所謂的複利效果,但知道這樣還遠遠不夠。

我們來拆解一下公式。你有沒有發現?影響終值(資產)的決定性因素有3個,分別是:{本金大小}、{年化報酬率}以及{投資年數}。

年化報酬率我們上面已經思考過,是不可控也不可預測的。那麼另外兩個呢?

我們可以發現到,如果本金很大很大,就算年化報酬率很低,投資年數也很低。資產一樣可以變得很巨大。

不難想像擁有一百萬資金的人要累積到一億,跟已經擁有九千萬要累積到一億,是截然不同的領域。

一百萬本金的人要累積出一億身家,不只報酬率無法太低,連帶投資年份都不能太少。這絕對是必然的現象。

相對來說,本金的大小,也就會使得投資人因為每種投資工具的預估報酬率高低,而做出不同風險承受度的投資決策。

所以投資人第一個可以自己掌控並且追求的方向應該是如何放大本金。

如果我們把剛剛上面的公式再加以思考,你可以聯想到這只是一次性的投入。如果我們每年都有繼續投入,本金就可以不斷地拉高。也就是說,你的資產累積過程將會是上列公式的多次組合累積而成。

持續投入很重要

這也就是【投資年數】的重要性。常常大家都在說要長期投資,但很多人似乎都弄錯了一個重點,那就是持續投入。

不少散戶投資人的起手式是:「請問大大,我有三十萬閒錢我該買什麼?」

仿佛跟買樂透一樣,用這三十萬不斷翻身就可以變成億萬富翁。但資產累積計劃不該是這樣。這三十萬如果是你辛苦存下來,而且之後要汲汲營營才又有三十萬,那這幾十萬就不能算"閒錢"。

所以投資朋友來問我,我通常會反問:「你可以持續投資幾年?你知道你每年可以存下多少錢來做投資累積資產嗎?」

這樣才是一個好的資產累積計劃起手式。因為如果你連這樣基礎的事情都無法掌控,你怎麼有辦法控制好資產累積公式裡的【投資年數】呢?當你無法長期持續投入,你的資產累積公式就會是單項。也就是說你的資產總值累積速度將會被不可控也不可預測的【年化報酬率】所左右。

而且萬一你的資產組合在某一年嚴重虧損,那麼你剩餘資金就算再滾動三十年,累積的效益也會很低。更何況,報酬率還是你無法掌握的。

好,既然是這樣我們就應該能夠理解投資人該要追求的是什麼:

放大本金+持續投資

這才是你可以努力的方向。

當有了這樣的結論以後,你就可以回過頭去思考到底需要多少的資產終值。假設你需要一千萬,然後預估合理的資產組合報酬率約在8.9%左右。

raw-image

那你就可以知道,假設一年可以存下30萬並且投入在年化報酬率約8.9%的投資組合裡。在先不考慮通膨下,你需要能持續投入達16年以上。

但如果再思考通膨的影響,假設你每年投入資金沒有往上增加,那麼你至少必須再多儲備兩年才能達到一千萬的目標。

十八年不會是一個太快的過程,在這十八年間,你必須不間斷的每年維持良好收支計劃,然後不管市場變化持續將資金投入你的投資組合中。

那如果想要縮短投資年數呢?別無他法,只能靠你可控的投入本金。

假設在同樣的預估報酬內,你把每年可投入本金從30萬拉高到100萬。那麼你想得到千萬資產的投入年數將可以大幅縮減到只剩8年!

現實中你該怎麼做

「但是Jet,不要說年存百萬,我連年薪百萬都有問題了!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想靠投資來加速達成財務目標啊!」

對,我知道其實大多數現實狀況是什麼。年輕時沒有負擔家計,所以賺多少花多少。領到薪水想得都是要跟你的另一半去哪玩,然後想買什麼最新最炫的3C或潮牌。

通常都是等到年近四十才發現,自己明明有在工作但為什麼總是存不了錢。偏偏家裡大大小小又開始進入燒錢階段,這才開始認真思考投資理財要怎麼做。

可問題是,你已經浪費掉前面寶貴的時光。然後除非你的工作領域或是你個人職涯持續有高度成長,不然你的主動收入會碰觸到"天花板"。成長幅度將十分有限。

所以在主動收入無法大幅增加的狀況之下,我們只能靠拉長投資年數還有嚴格控制財務收支狀況。

千萬不要覺得每個月只能多省個一千兩千緩不濟急。投入在正確的投資組合裡,長期下來也會十分可觀!

至於投資年數,就算你是40歲才開始進行也不嫌晚。至少到你屆退年齡還有25年以上。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維持住你的收入。或是增加其他的收入來源。

但這時候千萬不要認為要做到6、70歲才能退休很痛苦,所以轉向去追求不可控、不可預測的報酬率這件事。當你開始思考如何拉高投資報酬率,通常也會是你的投資計劃開始一步步走向失敗。

因為你會很容易被市場上各種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工具所迷惑。你會洗腦自己可以避開風險,獲取報酬。但通常你都會得到反效果。

多存、合理報酬、持續投資

好,最後總結一下。其實我們得到的答案還是一樣老生常談。

不管你是年輕或是已經步入中年,多存錢肯定是好事。早開始永遠比晚開始好,但最不好就是,你根本沒開始。

早點存、早點投,你就越早有機會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但千萬不要過度高估你能得到的報酬率。使用指數化投資擁抱全市場對你來說會是一個獲取合理報酬的好方式。

但請不要忘記,持續投資很重要。不要用買樂透的方式來做重要的資產累計計劃。你就想想,你上次買樂透中超過400塊彩金是什麼時候就好。你怎麼會期待靠樂透來幫你財務自由呢?

希望大家看完這一篇以後,可以思考一下。你是怎麼進行你的財務自由計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補充說明的沙龍
290會員
96內容數
讀書心得
2023/07/07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算投資報酬率的時候要把【未投入現金】當作成本來看。為什麼不能只看有買賣的部分就好。 當然這就會談到【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把這些錢放到某項投資工具上時可能會賺到多少錢。
Thumbnail
2023/07/07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算投資報酬率的時候要把【未投入現金】當作成本來看。為什麼不能只看有買賣的部分就好。 當然這就會談到【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把這些錢放到某項投資工具上時可能會賺到多少錢。
Thumbnail
2023/05/17
我一覺醒來發現居然到了另外一個平行宇宙。 . 電視上播報著各項經濟指標都呈現衰退,很多公司都在放無薪假或是裁員的新聞。 隔壁老王教授也被學校通知不續聘了。 聽說他買的股票都跌超過一半價了!
Thumbnail
2023/05/17
我一覺醒來發現居然到了另外一個平行宇宙。 . 電視上播報著各項經濟指標都呈現衰退,很多公司都在放無薪假或是裁員的新聞。 隔壁老王教授也被學校通知不續聘了。 聽說他買的股票都跌超過一半價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文摘:這篇文章討論了指數化投資的一些迷思,並提供了一些觀點和論點。其中,第一個迷思是只看投資工具的總報酬率,而忽略了投資持有的過程。文章指出投資持有的過程常常被忽略,人們只關注投資的開始和結束,但實際上中間的過程也需要考慮。例如,匯率風險、資產持有方式等都是影響投資選擇的因素。此外,文章也提到只看報
Thumbnail
文摘:這篇文章討論了指數化投資的一些迷思,並提供了一些觀點和論點。其中,第一個迷思是只看投資工具的總報酬率,而忽略了投資持有的過程。文章指出投資持有的過程常常被忽略,人們只關注投資的開始和結束,但實際上中間的過程也需要考慮。例如,匯率風險、資產持有方式等都是影響投資選擇的因素。此外,文章也提到只看報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最近在市場看到很多文章寫到年化報酬率8%或是10%以上述說著歷史績效很好只要投資某某商品就能穩定領息或是寫著指數化投資就能打敗通膨,年化報酬率至少6%。仔細研究年化報酬率這名詞有隱藏的迷思和小心機。 什麼是年化報酬率    指某段時間內所獲得累積報酬(加上配息),計算時間成本考量,轉化為投資期間
Thumbnail
  最近在市場看到很多文章寫到年化報酬率8%或是10%以上述說著歷史績效很好只要投資某某商品就能穩定領息或是寫著指數化投資就能打敗通膨,年化報酬率至少6%。仔細研究年化報酬率這名詞有隱藏的迷思和小心機。 什麼是年化報酬率    指某段時間內所獲得累積報酬(加上配息),計算時間成本考量,轉化為投資期間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你是否想過這樣的投資計畫?每年股票都會除權息,如果我經過細心選股後,應該每年都可以穩定獲取6%的報酬率! 亦或是,你看過近十年台股年化報酬率的數據,年化報酬率有10%以上的,如果我願意投資指數型ETF,每年10%的複利也相當驚人了阿!因此你滿懷著希望,開始將現金投入到投資部位,然後開始期待每年出現6
Thumbnail
你是否想過這樣的投資計畫?每年股票都會除權息,如果我經過細心選股後,應該每年都可以穩定獲取6%的報酬率! 亦或是,你看過近十年台股年化報酬率的數據,年化報酬率有10%以上的,如果我願意投資指數型ETF,每年10%的複利也相當驚人了阿!因此你滿懷著希望,開始將現金投入到投資部位,然後開始期待每年出現6
Thumbnail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1年剛過一半,就收到許多朋友問我,對於2021年下半年投資上的展望是什麼?有什麼標的值得投資?有什麼策略和操作上應該注意的事? 我發現人們真的對於『預測市場』這件事特別有興趣,很希望能多方收集資訊,並藉由這些資訊訂定投資策略。 其實了解過我的人都知道,在投資領域上
Thumbnail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1年剛過一半,就收到許多朋友問我,對於2021年下半年投資上的展望是什麼?有什麼標的值得投資?有什麼策略和操作上應該注意的事? 我發現人們真的對於『預測市場』這件事特別有興趣,很希望能多方收集資訊,並藉由這些資訊訂定投資策略。 其實了解過我的人都知道,在投資領域上
Thumbnail
最近常常看到網路上在推銷指數化投資線上課程。 在這些線上課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雖然都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要訴求,但對於報酬率這點卻都過於高估。 我能理解為了好招生得放出可看度夠高的報酬率,但這很容易讓學員產生錯誤期待。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就是如此。 那麼投資人到底該追求些什麼?
Thumbnail
最近常常看到網路上在推銷指數化投資線上課程。 在這些線上課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雖然都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要訴求,但對於報酬率這點卻都過於高估。 我能理解為了好招生得放出可看度夠高的報酬率,但這很容易讓學員產生錯誤期待。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就是如此。 那麼投資人到底該追求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