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記憶的玩物》:玩轉記憶與時間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說《人生複本》是燒腦之作,那麼《記憶的玩物》肯定是比燒腦更燒腦的小說。
《記憶的玩物》是布萊克.克勞奇繼《人生複本》後出版的小說作品,書還未出版便已經被Netflix購下電影和電視的雙版權,可見此書的魅力有多大。
小說一開始便非常引人入性,一個警察欲制止一個女人跳樓自殺,對方表示自己患上偽記憶症候群,某天忽然發現自己身處另一個城市,是一個單身的銀行主管,但她腦海中卻存在著另一段人生的記憶,她在另一段人生中已婚,更是九歲兒子的母親。兩段人生她都擁有清晰的記憶,每一個細節她都記得一清二楚,難道這真的是別人口中的偽記憶嗎?記憶中的兒子真的從未存在過嗎?最詭異的是,她帶著“偽記憶”去找另一段人生的丈夫,竟然還真有其人,只是對方娶的是另一個女人......
如果偽記憶裏的人生都不過是幻像,為甚麼虛幻的人物會真實存在?到底甚麼是真,甚麼是假?如果同時擁有兩段(或更多)人生的記憶,那到底哪一段才是真實的人生?這一段人生很重要,但是記憶裏的另一段人生也有不能割捨的部份,當兩段人生互相違背,是不是繼續過著現有的人生就好?對於鮮明如昨的記憶,是不是只要忽視就可以當作不存在?如果記憶可以操控,是否也能對人生作出操控?
單是第一節已經懸念十足,令人欲罷不能,接下來小說以雙線發展,一邊是男主角警察追查偽記憶事件,一邊是女主角科學家為患上失智症的母親努力鑽研儲存記憶的科技,想藉著科技將母親逐漸消失的記憶保存下來。男主角追查偽記憶事件,原本是要查出真相,沒想到自己會陷入漩渦之中,再也無法自拔。當他有機會重過帶著遺憾的人生,一切是否能如願美好到底?女主角研究記憶儲存的用意是幫助失智症患者,沒想到她的發明會一再被利用,甚至引發地球滅亡的空前危機,她又是否能單憑個人力量解決所有危機?
為了確保讀者在閱讀此書時的樂趣,關於小說內容就此打住,因為對內容知道得越少,追看此書時便會越驚喜,懸念一個接一個,劇情發展一次又一次超出讀者想像,讓人腦洞大開,不得不驚嘆作者的構思有多狂有多絕。
《記憶的玩物》玩盡記憶與時間,一再強調“時間只不過是正在創造中的記憶”、“時間只是幻覺,是人類記憶造出來的東西”,將時間與記憶掛勾,再將時間和記憶打散,透過記憶回溯重置人生,這是對人生的恩賜還是咀咒?人生難免帶有遺憾,如果有機會重回遺憾的起始點,將遺憾扭轉,人生自然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然而,人生只能活一次當然有其原因,小說對時間、記憶與人生的思考課題,是作者給讀者的小小功課,在燒腦的過程中反思人生的無限可能和各種局限。
如果你喜歡《人生複本》,當然不能錯過更精彩的《記憶的玩物》,如果你還沒看過布萊克.克勞奇的作品,不妨先從這本入手,肯定會被層出不窮的情節所折服,讚嘆這真是一本動魄驚心的好小說。
書名:《記憶的玩物》
作者:布萊克.克勞奇
譯者:顏湘如
出版:寂寞
日期:2019/9/1
    95會員
    679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孩子倒進理想模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霸凌無處不在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了你,甚麼也不是犧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犧牲與奉獻之間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釀投稿|時代記憶的虛實光影:從《天橋上的魔術師》⼀窺魔幻寫實劇的現在與未來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avatar
    讀者投稿
    2021-07-09
    《父親》(The Father):在時間的回溯中拼湊零碎的記憶碎片。關於「記憶」的作品,舉凡Charlie Kaufman編劇的《王牌冤家》、Christopher Nolan的經典之作《記憶拼圖》,甚至是台灣導演陳玉勳的《健忘村》及《海馬洗頭》,這些作品關於傷痕或關於忘卻的短暫美好,但《父親》卻是將「失智」中的記憶切成了零散的碎片,提供觀眾多面的解讀。
    Thumbnail
    avatar
    Howard Wu/史塔克の電影小站
    2021-05-15
    莫迪亞諾《暗店街》:記憶是一座黯淡的時光沙灘,徘徊在回憶與虛構的浪濤中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0-10-25
    抵抗極權獨裁的民族記憶與民主再啟蒙──讀《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是一本撰寫「臺灣民族歷史記憶」的記憶之書,也是一本摶成民族的史書。記錄並詮釋美麗島事件及其前後這段過去,不僅指出美麗島事件作為臺灣民主化的重要性與轉捩點,也記錄下了當時的民主運動參與者、台灣人民乃至於獨裁者和反對者的精神樣貌。
    Thumbnail
    avatar
    黎胖
    2020-04-04
    下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敘事裡的靈光:抵抗遺忘! 記憶就是最重要的敘事能力。創作者只有憑藉本身的博聞強記,所敘述的故事才能掌握事物的演變,而且還可以跟事物的消逝以及死亡的力量相安無事。 如果靈光的發散是出自我們的記憶在歷史痕跡中共感、聯想、交織出來的經驗,那麼靈光的發散同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19-10-23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以及反過來,對藝術歷史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19-10-23
    只要有人還記得你──《可可夜總會》裡的記憶與遺忘《可可夜總會》以墨西哥民間傳統信仰、節慶與文化為背景,創下墨西哥有史以來的最佳票房紀錄,在世界各國也都有非常好的成績。因為這部電影碰觸了每個人都關心的主題:親情、家庭、夢想,還有關於存在與死亡。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