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花木蘭是漢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說迪士尼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上映後,獲得了褒眨不一的評價,且先撇開這些紛紛擾擾,光是花木蘭這個故事本身,就有很多值得討論之處。這個故事出自古詩「木蘭詩」,曾經選入台灣的國文教科書裡,因此多數台灣人對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耳熟能詳,不過有趣的是,多數人並不知道花木蘭的身份問題,一直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不少學者認為,從很多蛛絲馬跡來判斷,花木蘭很可能不是漢人,女性從軍的事在當時可能也不罕見。

會有這樣的看法,原因之一在於「木蘭詩」一般認為是寫成於南北朝,或是稍後的隋唐時期。比較主流的看法認為,這個故事可能流傳於五胡亂華後的華北地區,當時整個中原北方出現了一系列的胡人政權,北魏雖然暫時統一這紛亂的政局,但隨後也再度分裂,直到隋朝出現才結束這個混亂的時代,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也在盛唐文人的潤飾下,形成了目前「木蘭詩」的樣貌。而在這個大混亂時期中,有大量的胡人隨著胡人政權的入主中原,而遷移到華北一帶,有些後來逐漸漢化,但有些仍保有原來的生活形態,程度不一。

胡人多數屬於遊牧民族,騎射是生活必備的技能,多數胡人小孩,不論男女都從小就精通此道,而騎射也是古代的作戰技能,因此在人口較居於劣勢的遊牧民族中,在戰時不分男女一律徵召入伍的歷史記錄所在多有。或者更進一步來說,很多遊牧民族的戶口制度本來就是平戰結合,整支遊牧族群就是一支部隊,平日一起遊牧,共同抵禦盜賊土匪,戰時可以作戰的人力脫離原本家庭,編成作戰部隊。被徵召的士兵還要自己負責作戰裝備,如馬匹、弓箭與刀劍,這也是遊牧民族部隊最大特徵,反之,漢族百姓多數務農為生,習慣以耕牛犁田,不常擁有馬匹,自然在徵召時就很難要求自備馬匹。

因此在「木蘭詩」中所見到的描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代表花木蘭在從軍之時,必需先備妥馬匹與所需裝備,這暗示她身處一個遊牧民族所建立的軍事動員系統中,這也符合這首詩可能出現的時間點,也就是大批胡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政權的時代。史書還記載過,在長年爭戰以後,華北許多原本從事農耕生產的田地均已荒蕪,很多胡人南下以後,就在這些田地上放牧牛羊,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形態,並未完全漢化。胡人政權因此在面臨外敵時,可以繼續依賴過去的動員體制,要求士兵自備馬匹。

不過在「木蘭詩」中並沒有交待花木蘭一家的漢化程度,只有談到花木蘭未從軍時在家織布,只是織布也不是漢族婦女的專利,很多遊牧民族婦女除了協助放牧牛羊等工作,也以羊毛、駱駝毛為原料,進行紡織,以供自用或販售,至今皆然,所以也難以就此認定花木蘭來自傳的統漢族家庭。但如果我們假設花木蘭是來自一個漢化程度不深的胡人家庭,則所有的疑問就能獲得完美解答。她從小就像胡人一樣學習騎射,對於作戰所需的技能並不陌生,閒瑕之餘,將自家生產的羊毛、駱駝毛拿來織布,在政府要徵召士兵時,籌購馬匹代父出征。

raw-image

另外很有趣的一點是在《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這本書中,作者陳三平認為「木蘭」很有可能不是一個漢語的名字,而是胡人的名字。作者認為如果依字義來看,多數人會直覺認為「木蘭」是個漢族女性的常見名字,畢竟以「蘭」字為名,在漢族女性中很常見,但「木蘭」更有可能是一個在當時常見的胡人名字,意思是公鹿或麒麟,「木蘭」只是音譯後的漢字轉寫,就像「柴可夫斯基」這個名字一樣,漢字只是用來表達讀音,與文字本身的意涵無關。

作者以此提出的另外一個論點是,如果花木蘭以「木蘭」之名從軍,同儕見到如此女性化的名字而沒有起疑,也說不過去,因此合理的推測是「木蘭」這個名字在當時有另外一個意義。當然,這樣的推測比較站不住腳的地方在於原本的「木蘭詩」中,並未交待花木蘭是否用本名去從軍,而且中國歷史上也不缺乏男姓卻擁有較女性化名字的例子,這即使在近代社會也不算罕見,如台灣就有商業鉅子「陳查某」。

此外,在「木蘭詩」中還有另外一句「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以胡人所用的「可汗」,來替代「天子」兩字,除了是為了符合音韻,也很可能再度說明花木蘭從軍時,所效力的是一個胡人政權。當然,今日的通說是認為這是因為唐朝的皇帝也稱可汗,如唐太世李世民就被尊稱為「天可汗」,但這除了是因為唐朝勢力遠及西域地區,而受當地遊牧民族部落獻上「天可汗」的尊稱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唐朝本來就是拓拔鮮卑所建立的政權,也是一個由漢化胡人所統治的國家。

不過聊了這麼多,花木蘭還是有可能是漢人,而且能符合上述所有說法。原因就是在五胡亂華之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華北一帶有大批「漢人胡化」的現象出現。簡單來說,就像日本統治台灣以後,台灣人開始皇民化,等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台灣人又開始學習中華文化,變成講中文的中國人。當時,在大批胡人於華北地區建立政權後,許多的漢人也開始學習胡人文化,穿著胡服與講胡語,甚至與胡人通婚,改胡姓的所在多有。這種「漢人胡化」的情況讓你在讀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時,不能單從姓名來判斷這個人是漢人或胡人,因為胡人擁有漢名的比比皆是,漢人因各種原因而改胡名的情況也不罕見。

花木蘭的確有可能是漢人,但在「漢人胡化」下從小學習騎射,並擁有一個胡人的名字,再以漢字轉寫而成「木蘭」。從東晉、五胡十六國到後來的南北朝,就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不止政權更替頻繁,胡漢交雜,連文化與身份也一樣融合了各種外來元素。很多今日我們認為是漢人文化的東西,其實都來自於當時的「異族」,就像花木蘭這個代父從軍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0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3
就結果論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介入海地、索馬利亞、波士尼亞與科索沃的戰事,最後結果是一敗塗地。這些國家多數沒有從混亂中走向正軌,最後反而是西方國家忍受不了日復一日的混戰與龐大的軍費支出,不是直接一走了之,就是勉強協調出一紙各方都不滿意的停戰協定。最後問題沒有解決,人道危機依然存........
Thumbnail
2021/03/03
就結果論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介入海地、索馬利亞、波士尼亞與科索沃的戰事,最後結果是一敗塗地。這些國家多數沒有從混亂中走向正軌,最後反而是西方國家忍受不了日復一日的混戰與龐大的軍費支出,不是直接一走了之,就是勉強協調出一紙各方都不滿意的停戰協定。最後問題沒有解決,人道危機依然存........
Thumbnail
2021/02/24
是說新上任的拜登政府已宣布將退出在葉門的戰事,不過仍將繼續留在當地執行反恐任務,讓這場漫長又血腥的人道危機,添加新的變數。葉門戰事起因於北葉門的胡塞組織,這個隸屬於伊斯蘭什葉派的組織,不滿當時葉門政府的腐敗與政策,因此從二○○四年開始,與政府軍爆發衝突。再加上當時的葉門執政者與伊斯蘭遜尼派.....
Thumbnail
2021/02/24
是說新上任的拜登政府已宣布將退出在葉門的戰事,不過仍將繼續留在當地執行反恐任務,讓這場漫長又血腥的人道危機,添加新的變數。葉門戰事起因於北葉門的胡塞組織,這個隸屬於伊斯蘭什葉派的組織,不滿當時葉門政府的腐敗與政策,因此從二○○四年開始,與政府軍爆發衝突。再加上當時的葉門執政者與伊斯蘭遜尼派.....
Thumbnail
2020/12/02
是說著名的西方漢學專家孔復禮,寫過一本名為《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的書,講述在清朝乾隆時期,曾發生過的一件奇案。當時的民間盛傳,有妖人會偷剪他人的髮辮或衣角,並施加法術咒語,讓人昏迷、甚至死亡。這件事不止造成大眾的恐慌,四處緝拿妖人,還動以私刑,引起官府的重視,不得不認真處理這種虛妄的民間謠言
Thumbnail
2020/12/02
是說著名的西方漢學專家孔復禮,寫過一本名為《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的書,講述在清朝乾隆時期,曾發生過的一件奇案。當時的民間盛傳,有妖人會偷剪他人的髮辮或衣角,並施加法術咒語,讓人昏迷、甚至死亡。這件事不止造成大眾的恐慌,四處緝拿妖人,還動以私刑,引起官府的重視,不得不認真處理這種虛妄的民間謠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名聞遐邇的義大利歌劇主角杜蘭朵公主,原型是來自於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公主,忽圖倫。他的父親是忽必烈大汗的死敵,海都。 忽圖倫自小受訓練,騎馬、射箭、乃至於摔角樣樣精通,摔角技術據說高到可以擊敗久受訓練的男性戰士。蒙古軍隊在中亞打仗,忽圖倫同樣騎馬上陣。海都極為喜愛這個女兒,在政治上遇到難題時,也
Thumbnail
名聞遐邇的義大利歌劇主角杜蘭朵公主,原型是來自於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公主,忽圖倫。他的父親是忽必烈大汗的死敵,海都。 忽圖倫自小受訓練,騎馬、射箭、乃至於摔角樣樣精通,摔角技術據說高到可以擊敗久受訓練的男性戰士。蒙古軍隊在中亞打仗,忽圖倫同樣騎馬上陣。海都極為喜愛這個女兒,在政治上遇到難題時,也
Thumbnail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Thumbnail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Thumbnail
爾朱榮,姓爾朱,不是漢人。就魏晉南北朝的分類,應該是「胡人」。 我們以北魏為核心的角度來說,當時中國地區主要有幾種人。 代人,嚴格說是代國鮮卑人,是北魏族姓的主幹。 漢人,西晉以前就住在北方,以中國傳統哲學為信仰的人們。 可以無限上綱到西域胡人。 不過前面沒加西域的,基本上就是中國胡人。
Thumbnail
爾朱榮,姓爾朱,不是漢人。就魏晉南北朝的分類,應該是「胡人」。 我們以北魏為核心的角度來說,當時中國地區主要有幾種人。 代人,嚴格說是代國鮮卑人,是北魏族姓的主幹。 漢人,西晉以前就住在北方,以中國傳統哲學為信仰的人們。 可以無限上綱到西域胡人。 不過前面沒加西域的,基本上就是中國胡人。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所謂「神鬼易畫,牛馬難描」-- 儘管選擇大多數人都不熟的歷史材料,但對編劇而言,卻相對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可是,要捕捉歷史事件中的歷史精神,還是要對相關歷史進行一番調查。至於要如何將北魏時期的「河陰之變」改編成戲劇形式,這不免要牽涉編劇對亂世史實的解讀與判斷。
Thumbnail
所謂「神鬼易畫,牛馬難描」-- 儘管選擇大多數人都不熟的歷史材料,但對編劇而言,卻相對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可是,要捕捉歷史事件中的歷史精神,還是要對相關歷史進行一番調查。至於要如何將北魏時期的「河陰之變」改編成戲劇形式,這不免要牽涉編劇對亂世史實的解讀與判斷。
Thumbnail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Thumbnail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Thumbnail
北朝民歌敕勒歌生動地在許多漢人心中刻畫下美麗的塞外風光。只是,歷史總是環環相扣,當北魏皇帝決心從「遊牧帝國」ˊ轉型成「農業帝國」,勢必要解決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爭端,北魏是怎麼解決這項歷史難題呢?
Thumbnail
北朝民歌敕勒歌生動地在許多漢人心中刻畫下美麗的塞外風光。只是,歷史總是環環相扣,當北魏皇帝決心從「遊牧帝國」ˊ轉型成「農業帝國」,勢必要解決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爭端,北魏是怎麼解決這項歷史難題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