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花木蘭是漢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迪士尼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上映後,獲得了褒眨不一的評價,且先撇開這些紛紛擾擾,光是花木蘭這個故事本身,就有很多值得討論之處。這個故事出自古詩「木蘭詩」,曾經選入台灣的國文教科書裡,因此多數台灣人對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耳熟能詳,不過有趣的是,多數人並不知道花木蘭的身份問題,一直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不少學者認為,從很多蛛絲馬跡來判斷,花木蘭很可能不是漢人,女性從軍的事在當時可能也不罕見。
會有這樣的看法,原因之一在於「木蘭詩」一般認為是寫成於南北朝,或是稍後的隋唐時期。比較主流的看法認為,這個故事可能流傳於五胡亂華後的華北地區,當時整個中原北方出現了一系列的胡人政權,北魏雖然暫時統一這紛亂的政局,但隨後也再度分裂,直到隋朝出現才結束這個混亂的時代,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也在盛唐文人的潤飾下,形成了目前「木蘭詩」的樣貌。而在這個大混亂時期中,有大量的胡人隨著胡人政權的入主中原,而遷移到華北一帶,有些後來逐漸漢化,但有些仍保有原來的生活形態,程度不一。
胡人多數屬於遊牧民族,騎射是生活必備的技能,多數胡人小孩,不論男女都從小就精通此道,而騎射也是古代的作戰技能,因此在人口較居於劣勢的遊牧民族中,在戰時不分男女一律徵召入伍的歷史記錄所在多有。或者更進一步來說,很多遊牧民族的戶口制度本來就是平戰結合,整支遊牧族群就是一支部隊,平日一起遊牧,共同抵禦盜賊土匪,戰時可以作戰的人力脫離原本家庭,編成作戰部隊。被徵召的士兵還要自己負責作戰裝備,如馬匹、弓箭與刀劍,這也是遊牧民族部隊最大特徵,反之,漢族百姓多數務農為生,習慣以耕牛犁田,不常擁有馬匹,自然在徵召時就很難要求自備馬匹。
因此在「木蘭詩」中所見到的描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代表花木蘭在從軍之時,必需先備妥馬匹與所需裝備,這暗示她身處一個遊牧民族所建立的軍事動員系統中,這也符合這首詩可能出現的時間點,也就是大批胡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政權的時代。史書還記載過,在長年爭戰以後,華北許多原本從事農耕生產的田地均已荒蕪,很多胡人南下以後,就在這些田地上放牧牛羊,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形態,並未完全漢化。胡人政權因此在面臨外敵時,可以繼續依賴過去的動員體制,要求士兵自備馬匹。
不過在「木蘭詩」中並沒有交待花木蘭一家的漢化程度,只有談到花木蘭未從軍時在家織布,只是織布也不是漢族婦女的專利,很多遊牧民族婦女除了協助放牧牛羊等工作,也以羊毛、駱駝毛為原料,進行紡織,以供自用或販售,至今皆然,所以也難以就此認定花木蘭來自傳的統漢族家庭。但如果我們假設花木蘭是來自一個漢化程度不深的胡人家庭,則所有的疑問就能獲得完美解答。她從小就像胡人一樣學習騎射,對於作戰所需的技能並不陌生,閒瑕之餘,將自家生產的羊毛、駱駝毛拿來織布,在政府要徵召士兵時,籌購馬匹代父出征。
《木蘭與麒麟》是一本論文集,其中一篇收錄了「木蘭」這個名字的考據。
另外很有趣的一點是在《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這本書中,作者陳三平認為「木蘭」很有可能不是一個漢語的名字,而是胡人的名字。作者認為如果依字義來看,多數人會直覺認為「木蘭」是個漢族女性的常見名字,畢竟以「蘭」字為名,在漢族女性中很常見,但「木蘭」更有可能是一個在當時常見的胡人名字,意思是公鹿或麒麟,「木蘭」只是音譯後的漢字轉寫,就像「柴可夫斯基」這個名字一樣,漢字只是用來表達讀音,與文字本身的意涵無關。
作者以此提出的另外一個論點是,如果花木蘭以「木蘭」之名從軍,同儕見到如此女性化的名字而沒有起疑,也說不過去,因此合理的推測是「木蘭」這個名字在當時有另外一個意義。當然,這樣的推測比較站不住腳的地方在於原本的「木蘭詩」中,並未交待花木蘭是否用本名去從軍,而且中國歷史上也不缺乏男姓卻擁有較女性化名字的例子,這即使在近代社會也不算罕見,如台灣就有商業鉅子「陳查某」。
此外,在「木蘭詩」中還有另外一句「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以胡人所用的「可汗」,來替代「天子」兩字,除了是為了符合音韻,也很可能再度說明花木蘭從軍時,所效力的是一個胡人政權。當然,今日的通說是認為這是因為唐朝的皇帝也稱可汗,如唐太世李世民就被尊稱為「天可汗」,但這除了是因為唐朝勢力遠及西域地區,而受當地遊牧民族部落獻上「天可汗」的尊稱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唐朝本來就是拓拔鮮卑所建立的政權,也是一個由漢化胡人所統治的國家。
不過聊了這麼多,花木蘭還是有可能是漢人,而且能符合上述所有說法。原因就是在五胡亂華之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華北一帶有大批「漢人胡化」的現象出現。簡單來說,就像日本統治台灣以後,台灣人開始皇民化,等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台灣人又開始學習中華文化,變成講中文的中國人。當時,在大批胡人於華北地區建立政權後,許多的漢人也開始學習胡人文化,穿著胡服與講胡語,甚至與胡人通婚,改胡姓的所在多有。這種「漢人胡化」的情況讓你在讀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時,不能單從姓名來判斷這個人是漢人或胡人,因為胡人擁有漢名的比比皆是,漢人因各種原因而改胡名的情況也不罕見。
花木蘭的確有可能是漢人,但在「漢人胡化」下從小學習騎射,並擁有一個胡人的名字,再以漢字轉寫而成「木蘭」。從東晉、五胡十六國到後來的南北朝,就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不止政權更替頻繁,胡漢交雜,連文化與身份也一樣融合了各種外來元素。很多今日我們認為是漢人文化的東西,其實都來自於當時的「異族」,就像花木蘭這個代父從軍的故事。
avatar-img
5.1K會員
42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說劉仲敬先生在其大作「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中,闡述了幾個觀念。首先是顛覆了過去中國被視為是文明輸出地區的看法,認為內亞地區才是過去科技文化最進步的地區,中國長期以來都是文明輸入地區。這個理論的基礎其實顯而易見,因為我們都學習過肥沃月灣才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這個地區出現過很多璀燦....
是說國際關係教授麥可.曼德爾邦( Michael  Mandelbaum )的著作「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談到了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一連串不成功的國際政策,包括與中國的關係、多次的人道干預行動、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反恐戰爭等。其中批評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所進行的四次人道干預行動
是說劉仲敬先生在其大作「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中,闡述了幾個觀念。首先是顛覆了過去中國被視為是文明輸出地區的看法,認為內亞地區才是過去科技文化最進步的地區,中國長期以來都是文明輸入地區。這個理論的基礎其實顯而易見,因為我們都學習過肥沃月灣才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這個地區出現過很多璀燦....
是說國際關係教授麥可.曼德爾邦( Michael  Mandelbaum )的著作「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談到了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一連串不成功的國際政策,包括與中國的關係、多次的人道干預行動、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反恐戰爭等。其中批評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所進行的四次人道干預行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玉蘭花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是個非常淒慘故事 相傳在秦朝時期的在內陸山中有三個三姐妹, 大姐叫紅玉蘭,二姐叫白玉蘭,小妹叫黃玉蘭 三個姊妹感情非常要好,彼此互相照顧, 就再有一天三個人到山中遊玩, 但是卻發現村落一片死寂,毫無生命力,三個人十分震驚便問到居民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花開中國,牡丹為心,億人思道,花中王國。 綠葉扶持,人心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牡丹盛開,勝似西施,雍容華貴,絕色天顏。 國強先生,三分天下,力挺孫彥,保我漢脈。 沈賽西施:沈傲君在《神醫喜來樂》中飾演的賽西施。 舊三國演義:唐國強飾演諸葛亮,孫彥飾演劉備,漢脈即指漢朝的血脈。
Thumbnail
名聞遐邇的義大利歌劇主角杜蘭朵公主,原型是來自於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公主,忽圖倫。他的父親是忽必烈大汗的死敵,海都。 忽圖倫自小受訓練,騎馬、射箭、乃至於摔角樣樣精通,摔角技術據說高到可以擊敗久受訓練的男性戰士。蒙古軍隊在中亞打仗,忽圖倫同樣騎馬上陣。海都極為喜愛這個女兒,在政治上遇到難題時,也
Thumbnail
講述了非遺民俗學博主花泥(張楚寒 飾)打開一個古董魔術箱,穿越千年來到了一個神秘的時空成了祭祀的神女孔雀,又誤打誤撞陷入了神秘的追殺風波,偶遇少年宰相李牧陽(周峻緯 飾)。一場祭祀大典後,花霓被少宰大人投入大牢,為了脫身,她不得不和少宰李牧陽鬥智鬥勇。
Thumbnail
陳麗君在表演中展現了花木蘭的堅定意志,值得我們思考兩性平權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以及改變刻板印象的必要性。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話說被好多瑣事纏繞著,很久沒有發文了!總是需要有點動力繼續意識流的書寫,也是抒寫! 選了一部花木蘭觀看,是真人版的花木蘭。 當中的卡司也非常堅強,不過,激勵自己的地方倒不是演員的陣容龐大,而是感受到影片當中的氛圍:做最真實的自己、恐懼生出勇氣。除了「忠、勇、真」外,「孝」也是這部片最後所提倡
Thumbnail
在一系列「才女」群像刻畫的同時亦描繪對「才女的恐懼」的男性心理,是否男性在愛情的抉擇中,其實害怕自己在「女強人」面前顯得平庸呢?
Thumbnail
文友分享一張花卉相片作為問候之用,朱紅色花綻放得很美好。經過辨識,得知其名爲「二喬玉蘭」(二喬木蘭)。木蘭是落葉喬木,别名「白玉蘭」、「望春」、「玉蘭花」。 明代文人睦石及沈周,都有題詠「玉蘭」的詩篇。本文試為分析介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玉蘭花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是個非常淒慘故事 相傳在秦朝時期的在內陸山中有三個三姐妹, 大姐叫紅玉蘭,二姐叫白玉蘭,小妹叫黃玉蘭 三個姊妹感情非常要好,彼此互相照顧, 就再有一天三個人到山中遊玩, 但是卻發現村落一片死寂,毫無生命力,三個人十分震驚便問到居民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花開中國,牡丹為心,億人思道,花中王國。 綠葉扶持,人心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牡丹盛開,勝似西施,雍容華貴,絕色天顏。 國強先生,三分天下,力挺孫彥,保我漢脈。 沈賽西施:沈傲君在《神醫喜來樂》中飾演的賽西施。 舊三國演義:唐國強飾演諸葛亮,孫彥飾演劉備,漢脈即指漢朝的血脈。
Thumbnail
名聞遐邇的義大利歌劇主角杜蘭朵公主,原型是來自於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公主,忽圖倫。他的父親是忽必烈大汗的死敵,海都。 忽圖倫自小受訓練,騎馬、射箭、乃至於摔角樣樣精通,摔角技術據說高到可以擊敗久受訓練的男性戰士。蒙古軍隊在中亞打仗,忽圖倫同樣騎馬上陣。海都極為喜愛這個女兒,在政治上遇到難題時,也
Thumbnail
講述了非遺民俗學博主花泥(張楚寒 飾)打開一個古董魔術箱,穿越千年來到了一個神秘的時空成了祭祀的神女孔雀,又誤打誤撞陷入了神秘的追殺風波,偶遇少年宰相李牧陽(周峻緯 飾)。一場祭祀大典後,花霓被少宰大人投入大牢,為了脫身,她不得不和少宰李牧陽鬥智鬥勇。
Thumbnail
陳麗君在表演中展現了花木蘭的堅定意志,值得我們思考兩性平權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以及改變刻板印象的必要性。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話說被好多瑣事纏繞著,很久沒有發文了!總是需要有點動力繼續意識流的書寫,也是抒寫! 選了一部花木蘭觀看,是真人版的花木蘭。 當中的卡司也非常堅強,不過,激勵自己的地方倒不是演員的陣容龐大,而是感受到影片當中的氛圍:做最真實的自己、恐懼生出勇氣。除了「忠、勇、真」外,「孝」也是這部片最後所提倡
Thumbnail
在一系列「才女」群像刻畫的同時亦描繪對「才女的恐懼」的男性心理,是否男性在愛情的抉擇中,其實害怕自己在「女強人」面前顯得平庸呢?
Thumbnail
文友分享一張花卉相片作為問候之用,朱紅色花綻放得很美好。經過辨識,得知其名爲「二喬玉蘭」(二喬木蘭)。木蘭是落葉喬木,别名「白玉蘭」、「望春」、「玉蘭花」。 明代文人睦石及沈周,都有題詠「玉蘭」的詩篇。本文試為分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