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烏桓鮮卑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烏桓,又名烏丸,在三國志裡面經常可以看到這個稱呼。
公孫瓚借烏丸騎兵,曹操討伐烏丸……

根據《後漢書》的考證,烏桓是原本先秦時期「東胡」的遺族。

東胡在戰國末年的時候,欺壓旁邊的小部族匈奴,又跟他們要馬,又跟他們要女人。
最後,甚至要求匈奴割讓土地。

匈奴的單于冒頓突然決定起來反抗,打得東胡措手不及。
東胡的北方霸權,就這麼結束了。

少數的東胡人,跑到現今東北地區,大興安嶺一帶定居。
住在南邊烏桓山的,後來就稱做烏桓族。
住在北邊鮮卑山的,則稱為鮮卑族。

以現在的考古證據判斷,東胡原本是以蒙古族為主體,並有少量來自中東的遺傳因子。

就我們所了解的塞外歷史而言,是很合理的。
早在張騫通西域以前,商業通路就已經存在了。

東胡被消滅之後,匈奴更加注重經營西域通路,這個部分,也能從進入匈奴時代後,大草原的遺傳因子更加多元化看出。

相對而言,烏桓跟鮮卑,和東北原生的滿族是有區隔的。
但隨著這次的移動,也產生了從蒙古西側貫穿到東北地區的「通古斯民族」。

系出同源,烏桓跟鮮卑的風俗習慣,大致相同。
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善騎射,遊獵,隨水草放牧。

以年輕力壯為尊,不重視老年人。
父子兄弟之間可以互相殘殺,但是不會傷害母親。

匈奴沒有這麼母系社會的象徵。

東胡人的首領稱為「大人」,是推舉勇猛公正的人,不世襲。
每個小群有自己的領袖,叫「小帥」。
幾百幾千個小帥帶領的東胡人,合為一部。

當整個東胡有大事,大人就會向各部傳遞木雕的印信。

東胡人沒有文字,也沒有固定的姓氏。
跟東周時候的中國人有點像,會以大人的名字,來做為首字。

東胡沒有政府體系,大家基本上是各自生活,不用為大人服繇役。
嫁娶的部分,類似自由戀愛,會先有三到六個月的戀愛時間,確定要結婚了,才送聘禮。

由於是母系社會,所以是男方嫁去女方家裡。
一段時間後,這對新人才會從娘家獨立出來。

是的,東胡人關於大事的決策,以母親的意見為準。
只有打仗狩獵,男人才可以自己作主。

法律的方面?東胡等於沒有。
除了大人說的話要聽,基本上任何糾紛都是部落自決。
即使部落之間要開戰,大人也不會干涉。

而違反大人的命令,也沒有什麼量刑的問題。
要嘛死,要嘛贖死,要嘛流放。

獻上財產可以贖死,罪人自殺也可以讓家人免罪。
簡單的程度,跟劉邦的約法三章有87%像。

比起匈奴,東胡人的工藝技術也較高。

說到這邊,就不禁懷疑,匈奴本身傳說,東胡王向冒頓索要美女,唬爛的成分相當高……
母系到這個程度,大人是女性的可能很高啊。

雙方應該真的是因為土地爭執而開戰。
但東胡的國家系統鬆散,匈奴在冒頓的整治下,卻相對團結。

殘存下來的烏桓,臣服於匈奴,每年上繳歲貢。
如果欠稅?匈奴人就會來抓走女人小孩。

對匈奴來說,女人小孩是財產的一部分。
對烏桓而言,女人卻是領導者啊。

烏桓人對於匈奴的仇恨,那是免不了的大。

由於烏桓位處南山,跟中國有接觸,所以資料還算相對豐富。
北方的鮮卑,就顯得神秘了。
除了知道系出同源,風俗大致與烏桓相同,鮮卑族要到東漢才有記錄。

西漢來到武帝年間,漢軍大破匈奴,跟這烏桓族連繫上了。
烏桓族決定改投大漢懷抱,漢武帝也下令,在北方五郡的北處,設立典屬國,讓烏桓族居住。

為大漢抗匈奴馬前卒。

管理的方式,則跟西域類似,是派駐兵官員監察。
漢朝要烏桓的,不是牛羊女人,而是戰馬勇士。
且又不需要進入中原……烏桓的任務,就是北方前線嘛。

在這雙贏的局面下,烏桓族日漸強大起來。
趁著漢武帝過世,漢朝的管制力下降時,烏桓主動對匈奴發起了挑戰。

這邊我們看一下班固的原版說法。
提要一下,霍光當年本為漢武帝遺詔的輔政三大臣之一。

其中之一的金日磾過世後,霍光跟另一個上官桀就展開了鬥法。
上官桀跟燕王結盟,想要從地方發兵,裡應外合消滅霍光。
最終被霍光先發制人,一網打盡。

而燕王大點兵的時候,烏桓就響應了。

所以班固給的邏輯很單純:烏桓參加謀反,霍光派兵討之。
但事實上,謀反處理跟派兵討伐隔了兩年。

因為霍光在找時機。
《漢書匈奴傳》有敘述。

誅滅燕王兩年後,漢朝得到匈奴的俘虜,聽說了烏桓私下與匈奴開戰一事。
霍光認為是好機會,就召來大將趙充國。

趙充國也回得非常有腦:「兩夷相爭,對漢有利。我們犯不著自己上去招惹是非。」
但霍光的女婿范明友就表示,打,可以打。

於是,霍光就擬定了「假裝幫烏桓打匈奴,其實是要消滅烏桓」的戰略。

范明友按計行事,帶回了大功。
斬首六千餘級,獲三王首,還,封為平陵侯。

但烏桓終究沒有被消滅,反而因此成了漢朝全新的北寇。

還好緊接著出了漢宣帝……大中華本位主義一下。
真正還好的是,匈奴進入分裂期。

烏桓人決定跟漢朝言歸於好。
啥邏輯?強盜邏輯。

烏桓人要解除漢朝的威脅,趁機去匈奴領土撈一票啊。

也正因為烏桓人進去攪和,才弄出了一個降漢的呼韓邪單于。
其實大部分的時間,烏桓跟西漢的交情都算是不錯的。

所以也跟南匈奴一起被王莽惹毛。

漢朝人認為,南匈奴是我們的。
烏桓人何嘗不是這麼認為?

南匈奴跟烏桓結成一氣,對劉秀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即使派了伏波將軍馬援征討,也是鎩羽而歸。

最後,還是花錢了事。
劉秀拿了錢、拿了匈奴的領土,並且秀出大漢天子的威嚴,才讓烏桓決定放下了。

大漢天子的威嚴是三小?是西域各國遣使進獻。
這主要歸功於原本的河西大將軍,此時的大司空竇融。

烏桓也覺得,你漢朝穩了,又願意讓我進佔原匈奴領土……
畢竟當時北方,大家都對匈奴領土虎視眈眈。

更八卦的是,劉秀可能很聽陰麗華的話。

烏桓大人表示:聽某嘴,大富貴。
今天開始,漢朝就是我大哥!

好啦,其實烏桓還有一層考量,就是鮮卑先一步降了漢朝,正在日漸坐大。
現在不買東漢,到時候可要慘賠了。

漢朝跟烏桓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族群融合」,只有班彪覺得不妥。
雖然最後,劉秀接受了班彪的建議,重設烏桓校尉,監管烏桓鮮卑,但仍是不能避免烏桓的反覆無常。

這其實往前看他們的民族設定就清楚了。

烏桓大人管事,沒管到那麼細。
偶爾有幾個部落王要鬧,也是正常的。

可沒事幹嘛鬧?
烏桓鬧起來,其實就是因為鮮卑的崛起。

烏桓跟西漢弄出了一個南匈奴。
鮮卑則是跟著北匈奴混。

這時候,烏桓跟南匈奴都還在跟東漢兇,劉秀就派了鐵面將軍祭遵的弟弟祭肜前去對付。
祭肜打了幾場勝仗,逐漸了解到這北方四族的差別跟利害關係,就決定向最偏遠的鮮卑下手:結盟。

還真是找到一個有意歸漢的,祭肜立刻封其為都護。

雙方合作,平匈奴,服烏桓。
鮮卑的其他部族,也決定跟上這個首任鮮卑都護,向漢朝示好。

這一來乖乖不得了,漢朝這才明白,原來北方這支鮮卑,強大的不得了。

為了穩定住大鮮卑,漢朝提出了歲幣。
每年平均要給大鮮卑二億七千萬錢。

如果以一貫一千錢來計算,那就是二十七萬貫。
大約是澶淵之盟的一半。

但是西漢的年鑄幣量,只有不到宋代的10%。
以一般認知來說,跟大鮮卑維持關係,對東漢政府而言,應該是相當沉重的財務負擔?

可關於這段歲幣的敘述,其實表示給鮮卑的歲幣,是由青徐兩州所支出。
比起西漢的經濟狀況,東漢我找不到太多資料。

是初年很有錢,被各種原因拖垮嗎?
還是一直都很窮,勒緊褲帶勉強活了一百年?

先把鮮卑看完吧,這問題也許永遠不會有答案。

等到竇憲北伐,鮮卑更同步進駐了匈奴領地。
這裡小複雜,簡單說一下。

匈奴的變遷是。
西漢:南北匈奴。北匈奴被消滅
新莽:南匈奴=匈奴。
劉秀:再次分化為南北匈奴。

烏桓進佔的,是二代南匈奴領地。
鮮卑進佔的,則是二代北匈奴的領地。

戲肉來了。
竇憲北伐,耗損不多,戰功豐碩。

我相信其中必定有鬼。

而鮮卑傳中記載,大鮮卑此時進駐,其實還有很多的匈奴人都還在領土上。
匈奴人加入了大鮮卑,合成全新的蠻族霸主。

怎麼看這件事?
我會說,竇憲很可能是聯合鮮卑,去除掉不願意歸化鮮卑的北匈奴部族。

導致了鮮卑壯大,竇憲功高。
雙贏。

但更大、更雜的鮮卑,其實不過就是西漢時期的匈奴帝國換了名字。

竇憲時代後,烏桓基本上就是漢朝的屬國。
而鮮卑?屬於盟國了。

最後稍微提一下後事。
等到我們熟悉的三國時代開啟前,也就是關鍵皇帝漢靈帝左右。
西域、北方,已經盡為鮮卑所有。

在宛如冒頓單于再世的鮮卑霸主檀石槐的率領下,鮮卑帝國甚至東征日本。
檀石槐的故事,就等到東漢後期再說了。

如果上天再多給檀石槐一點時間,大鮮卑帝國恐怕早已改寫東亞歷史。
但好人不長命(疑?),檀石槐四十五歲就過世了。

成吉思汗死掉,蒙古帝國就分裂。
鮮卑帝國也是這樣的。

這也是為什麼,其實三國時代沒有像西漢啦宋朝啦面對什麼外患。
外部大帝國散了。

而那些匈奴烏桓的,其實就跟西羌百越一樣。
早已成為「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3會員
92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Thumbnail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Thumbnail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Thumbnail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Thumbnail
漢人跟匈奴的恩怨情仇,持續了數百年之久後…… 小三鮮卑出現了。 在很多年之後,漢人的王朝被匈奴所滅,衣冠南渡。 結果卻由小三鮮卑為漢人復興了「正統王朝」。 這段剛好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錯過的歷史,我們倒是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取代匈奴的草原霸權:鮮卑。
Thumbnail
漢人跟匈奴的恩怨情仇,持續了數百年之久後…… 小三鮮卑出現了。 在很多年之後,漢人的王朝被匈奴所滅,衣冠南渡。 結果卻由小三鮮卑為漢人復興了「正統王朝」。 這段剛好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錯過的歷史,我們倒是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取代匈奴的草原霸權:鮮卑。
Thumbnail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Thumbnail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Thumbnail
匈奴跟中國是一樣的。 中國有商周秦漢,匈奴也同樣在改朝換代,春秋戰國。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是,王昭君不是嫁給匈奴換取和平。 事實是漢朝要收匈奴女婿,干涉匈奴戰爭。 這個女婿看到大漢分裂戰爭,就跳出來「主持公道」了。 簡單了解一下,匈奴跟漢朝複雜的關係吧。
Thumbnail
匈奴跟中國是一樣的。 中國有商周秦漢,匈奴也同樣在改朝換代,春秋戰國。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是,王昭君不是嫁給匈奴換取和平。 事實是漢朝要收匈奴女婿,干涉匈奴戰爭。 這個女婿看到大漢分裂戰爭,就跳出來「主持公道」了。 簡單了解一下,匈奴跟漢朝複雜的關係吧。
Thumbnail
1. 華北五胡十六國 2. 前趙與後趙 3. 高僧佛圖澄略傳
Thumbnail
1. 華北五胡十六國 2. 前趙與後趙 3. 高僧佛圖澄略傳
Thumbnail
單于,是匈奴大頭領的名稱,可以當成皇帝看。 冒頓就是那個把單于打造成皇帝的男人。 也是造成漢朝初年最大困擾的「蠻族」領袖。 據說,匈奴是夏朝的一個分支後裔。 是夏桀的兒子「淳維」逃亡後建立的部族。 在堯舜時期,北方就有許多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他們小時候就會騎羊,並訓練射箭的本領。
Thumbnail
單于,是匈奴大頭領的名稱,可以當成皇帝看。 冒頓就是那個把單于打造成皇帝的男人。 也是造成漢朝初年最大困擾的「蠻族」領袖。 據說,匈奴是夏朝的一個分支後裔。 是夏桀的兒子「淳維」逃亡後建立的部族。 在堯舜時期,北方就有許多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他們小時候就會騎羊,並訓練射箭的本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