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你有曾經了解過它裡面的構造嗎?如果沒有那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你所不知道的電腦
1. CPU-甚麼都會但卻樣樣不精
電腦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他在做,我們常聽到的CPU的時脈就是指每秒最多可以執行幾個指令,GHz是CPU時脈的單位,時脈越高代表它處理的速度越快,另外多核心的部分就有點像是分工合作的概念,越多核心效率越高,而目前在做CPU的廠商主要有2家,1家是Intel,另一家是AMD
2. 主機板-各個零件的橋樑
主機板是用來連結電腦各個零件的,裡面通常會有各種插槽,主機板要跟CPU吻合才能裝上去的,最好的判斷方式就是看晶片組,你可以先去網路上查那顆CPU所支援的晶片組,並且依需求挑選使用的晶片組,如果你只是要正常使用,用低階的其實就行了,如果要超頻的話,才用高階的,另外主機板也有分大小,這必須得按照你的機殼大小來做選擇,目前常見的尺寸有:itx,m-atx,micro-atx,atx,e-atx.
3. 記憶體-電腦的暫存器
記憶體其實就是資料的中繼站,那為何會有這個中繼站呢?因為如果要處理資料必須得把資料從硬碟傳送到CPU,但是兩者的速度實在相差太多了,因此需要一個暫時放資料的緩衝區;目前組電腦記憶體目前至少得有8GB,因為4GB有點不太夠用了了,如果你有特殊需求,例如剪輯之類的話,那麼建議至少要有16GB的記憶體,記憶體被分為4代,分別是DDR,DDR2.DDR3.DDR4,越後面速度越快,很有趣的是它們的插槽都不相同,其中DDR4是目前主流,DDR3則是較舊的電腦才比較可能會有的,DDR2和DDR的現在比較少看到了,記憶體跟CPU一樣是用時脈來算他的速度,但是一個比較不一樣的點是CPU通常是用GHz,但記憶體我們通常用MHz(1GHz=1000MHz)
4. 顯示卡-電腦中的畫家
顯示卡基本上的工作就是渲染,甚麼是渲染呢?簡單講就是生成圖像並交給顯示器進行顯示,那麼顯示卡有分3種,一種是遊戲卡,一種是繪圖卡,另一種是最常被人忽略的內顯,先來聊聊遊戲卡,顧名思義,就是要給你打遊戲用的,因為遊戲需要即時渲染(就是要及時生成畫面),所以這種卡基本上都有對遊戲進行優化,那麼挑顯卡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核心時脈,顯存容量以及顯存時脈,核心時脈及顯存時脈的單位同樣也是MHz,接下來來聊聊內顯,就是CPU內所附的顯卡,當然有些CPU沒附,但他的效能基本上會比遊戲卡弱,所以較適合文書機等不需要玩遊戲的電腦,或者是玩lol這種不吃顯卡的遊戲,至於繪圖卡之後有機會在聊吧
5. 硬碟-存資料的地方
這個大家最熟悉了,就是用來存資料的,那它也有分2種,1種叫SSD,1種叫HDD,SSD速度較快,但很貴,適合拿來當系統碟,但他其實細分很多種,之後有機會在細講,HDD速度較慢,但相比之下較便宜,適合拿來當資料碟
6. 電源供應器-電腦的心臟
電源供應器其實就是把插座的電分配給各個零件的一個東西,那如何挑選呢?主要要看的有12v瓦數,非模組,全模組和半模組,和80plus,那我們這邊由於篇幅問題,所以只講12v瓦數,大家都知道,電腦最吃電的零件就是CPU和顯卡(這應該是基本常識了吧),那它們是都是吃12v的電,所以說,只要12v的瓦數足夠,那基本上沒必要怕燒壞掉(除非是二手或有問題的),可以這樣粗略估算CPU TDP+顯示卡 TDP會大約等於它們的電量,之後再去跟12v的瓦數作對比做對比
7. 機殼-電腦的衣服
機殼就是電腦的一個殼,它的尺寸必須配合主機板的尺寸,接著還要注意顯卡的長度,CPU散熱器的高度,還有它裡面有幾個硬碟槽等等,當然你也可以挑比較炫的,例如:有RGB燈條的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