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戲院熄燈了 那些年風光的西門町電影院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20年9月9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70、80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37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7座影城,不勝唏噓。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會來西門町:因為最新電影都在西門町撥放,才在全台其他地方上映,早期的西門町電影院的風格就是「大」,一個廳可以選擇坐在樓上或樓下,最大的是位於武昌街的台北戲院有1800個座位,樂聲跟新世界戲院都超過1600個座位,國賓、豪華、日新、萬國、新聲、中國也都約有1500個座位規模。


正在上映電影會稱為院線片,是因為早期發行的電影公司都會和電影院結合,變成一個「統一品牌」排片的機制,並且會選一家代表性的電影院掛名,稱為龍頭戲院,早年龍頭戲院幾乎都西門町,記得在國片(港片)最興盛的時代,要看中影的電影就在中國(戲院)院線、邵氏在大世界、嘉禾在台北,新藝城(龍祥)在新世界、學者在萬國。


1985年雷根主政的美國,電影輸出協會以 301 條款控訴案為要脅,要求台灣取消外片配額及開放外片拷貝,開啟美國電影在台灣電影市場的強勢獨佔地位,奠定以撥放外片為主的國賓戲院龍頭地位,當時設備較新的獅子林等電影院也都以放外片為主,甚至大世界與邵氏解約後也轉為撥放外片,國片(港片)與美片的形勢逆轉,原本經營國片的戲院也逐漸沒落。


記得小時候在西門町生活,最開心就是爸媽或阿姨帶著我去大世界看電影,那時年紀小坐在爸媽腿上伸長脖子看著狄龍、傅聲演的邵氏武俠電影一點都不嫌累,高中時雖然已經不住在西門町,但因為約會在西門町看場電影就是「潮」,而且最具代表的就是國賓戲院,在國賓約會看場美國電影變成是種流行。


因為美片取代國片的地位,國賓、樂聲、日新3家撥放外片為主的龍頭,其他大戲院為求生紛紛改建,將原本一廳樓上、樓下兩層的格局拆成兩間戲院,像是新世界、中國、大世界、豪華、台北都改為龍廳、鳳廳或是金廳、銀廳,西門町的大戲院就只剩下上述幾家撥放外片的龍頭戲院。


武昌街二段稱為電影街,是因為戲院最風光時期有豪華、日新、台北、樂聲、大新、皇后、碧麗宮、國王、金獅、銀獅、寶獅、白雪、統帥、快樂、樂樂等15家戲院,成都路跟峨嵋街的電影院也很多,前者有國賓、大世界、紅樓,後者有奧斯卡、今日、鳳凰、金馬、西門,西寧南路則有中國、國際,漢中街有國賓、新世界、奧斯卡,中華路有新聲、總統。


先是因為國片沒落、西片崛起,接著錄影帶、影音光碟崛起,後又因威秀在信義區連鎖影城的竄起,過去代表流行的看電影趨勢不再是西門町,一間間大戲院也跟著熄燈改建變成商業大樓,例如西門星聚點所在大樓是原本大世界戲院改建,uniqlo西門店是萬國戲院舊址,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的 H&M是新世界戲院,中國戲院則改建為豪宅,最早停止營業的龍頭台北戲院,因為產權問題令其廢墟閒置至今已有20多年,成了塗鴉聖地。


如今隨著日新威秀走入歷史,目前西門町僅剩老牌的國賓、樂聲、豪華(in89)、真善美,及後來改以影城模式經營或新加入的新光(獅子林)、今日秀泰及絕色影城等7間。


西門町電影院繁榮那個年代,帶動很多「職業」的興起,在沒有電腦售票、網路預訂,熱門電影經常一票難求的情況下,造就「黃牛」的興盛,我一直懷疑

電影院一定有人跟黃牛掛勾,因為在電影人工售票年代,每場電影都是在放映前1小時才售票,當初因為朋友義氣或想跟追求女生邀功,總是在前一場電影剛放映就開始排下一場電影,常常排第一個花了1個半小時,買到的還是比黃牛差。


在沒有電影院禁帶外食的年代,每間西門町電影院門口也是佔滿各種食物攤販,像是花生、菱角、滷味、口香糖、水果等,每次看電影都會買一堆食物進場,現在西門町電影院除了國賓,偶爾會看到那老字號的滷味攤做生意,觀眾想吃東西大概只剩電影院的爆米花。


早期戲院放映並非是數位,採用膠捲放映,而且幾乎都是共用的,一部電影大概是兩支膠捲,A電影院在放映完第一支膠捲,就要有專門跑片的小弟帶著膠捲到B電影院放映,速度不僅要飛快以免延誤電影院放映時間,還要確保膠捲完好無傷,可以說是現今盛行美食外送員的始祖。


西門町那時候還有很多廣告公司聚集,因為早期不是用大型海報印刷,戲院外懸掛的大型電影海報或牆柱的小型海報,都是人工繪製,在西門町電影院繁盛時期,電影海報也成了一大特色,現在在台北幾乎很難再看到這種場景。


至於小時候自己成長的峨嵋街川菜街,也是拜西門町電影院興盛而起,因為那時電影院或片商要招待客人,幾乎都會選擇川菜街,也使得川菜街最繁華時有10家之多,連帶當時我阿姨經營的火鍋店,生意一樣嚇嚇叫。


喝咖啡談生意的話,成都路的蜂大與南美的咖啡都很受歡迎,也因為品質口碑好,即使電影繁華年代已過,仍可以靠自由行觀光客,生意依舊興盛,其他像是楊桃冰、美觀園、賽門甜不辣都是老字號屹立不搖的店家,曾經盛行一時的西瓜大王,則是最令人懷念的休業店家。


日新戲院落幕前,最後一部大廳放映的電影是《天能》,因為藝術家顏水龍在電影院二樓入口處創作的大型馬賽克壁畫「旭日東升」是否需要保留而形成話題,在日新最後一天放映時,我還特別二刷《天能》並提早到二樓好好欣賞這幅壁畫,「旭日東升」真的好壯觀,只是習以為常,忽略了它。


日新要拆除改建商場,希望壁畫能夠被好好保留,我們沒辦法如《天能》逆轉回到西門町電影院林立的風光時刻,至少見證「旭日東升」保有那西門町跟電影業最繁華興盛的記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敏隆的沙龍
24會員
21內容數
《偷書賊》中,書是那個黑暗世界裡唯一的一絲光亮。 書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是求取謀生的知識,也只是用來消磨時光, 對我而言,讀書是享受是樂趣,是啟發也是療癒
洪敏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06
實際上,禹英禑的這段介紹詞,韓文所用的名詞是토마토(番茄)、스위스(瑞士)、인도인(印度人)、별똥별(流星)、기러기(大雁),這些名詞跟우영우(禹英禑)一樣,韓文的唸法是正著念倒著念都一樣。
Thumbnail
2022/09/06
實際上,禹英禑的這段介紹詞,韓文所用的名詞是토마토(番茄)、스위스(瑞士)、인도인(印度人)、별똥별(流星)、기러기(大雁),這些名詞跟우영우(禹英禑)一樣,韓文的唸法是正著念倒著念都一樣。
Thumbnail
2022/04/05
韓劇《二十五,二十一》的落幕,相信讓很多人感到惆悵,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對結局大失所望,有的人可能是因為這兩個月每個周末的「心靈雞湯」落幕後的失落。它明明是個以「距離」為主題的電視劇,為什麼卻讓人更想貼近,甚至不斷重複播放回味的作品?
Thumbnail
2022/04/05
韓劇《二十五,二十一》的落幕,相信讓很多人感到惆悵,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對結局大失所望,有的人可能是因為這兩個月每個周末的「心靈雞湯」落幕後的失落。它明明是個以「距離」為主題的電視劇,為什麼卻讓人更想貼近,甚至不斷重複播放回味的作品?
Thumbnail
2021/09/29
在「假新聞」充斥當道的現代社會,對於媒體報導已經變成「低標」的要求,閱聽大眾只求新聞是「正確」、「真實」,媒體的第四權角色功能漸漸地消失殆盡,已經很少有像日本自由記者鈴木智彥撰寫的《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魚經濟」》透過長時間的深入調查採訪,挖掘日本水產經濟不為人知的一面。   本書最
Thumbnail
2021/09/29
在「假新聞」充斥當道的現代社會,對於媒體報導已經變成「低標」的要求,閱聽大眾只求新聞是「正確」、「真實」,媒體的第四權角色功能漸漸地消失殆盡,已經很少有像日本自由記者鈴木智彥撰寫的《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魚經濟」》透過長時間的深入調查採訪,挖掘日本水產經濟不為人知的一面。   本書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兩天新聞報導在豐原的豐源戲院要收了...(今年還有去那兒看灌籃高手) 今年很常去電影院看電影,網路使用吃到飽,每月都有電影招待卷,所以...就加減去捧捧場...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幾場電影我的左右邊常常沒人坐,有時是我自行換位子,前後左右都沒人...感覺就像自己獨看超大螢幕電影...
Thumbnail
這兩天新聞報導在豐原的豐源戲院要收了...(今年還有去那兒看灌籃高手) 今年很常去電影院看電影,網路使用吃到飽,每月都有電影招待卷,所以...就加減去捧捧場...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幾場電影我的左右邊常常沒人坐,有時是我自行換位子,前後左右都沒人...感覺就像自己獨看超大螢幕電影...
Thumbnail
過去兩年,我在電影院看了一百多部電影,比過去二十年加起來還多。
Thumbnail
過去兩年,我在電影院看了一百多部電影,比過去二十年加起來還多。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電影就是要投射在一個大屏幕上,環境可容納很多觀眾的地方讓大眾一起觀看的才叫做電影,所以,對於電視台取得電影版權後放映在電視頻道裡時,我還不想承認那也叫電影,總覺得那只不過是把影片透過家庭客廳小小的電視機裡放映罷了,不能稱之為看電影,只能叫在家用電視觀賞影片而已。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電影就是要投射在一個大屏幕上,環境可容納很多觀眾的地方讓大眾一起觀看的才叫做電影,所以,對於電視台取得電影版權後放映在電視頻道裡時,我還不想承認那也叫電影,總覺得那只不過是把影片透過家庭客廳小小的電視機裡放映罷了,不能稱之為看電影,只能叫在家用電視觀賞影片而已。
Thumbnail
這年頭已經再也看不到那種有棗紅色絲絨銀幕的戲院了。 百年老戲院一個一個都在矽谷昂貴的現代中凋零。 這也許是老人們最後聚集的地方。
Thumbnail
這年頭已經再也看不到那種有棗紅色絲絨銀幕的戲院了。 百年老戲院一個一個都在矽谷昂貴的現代中凋零。 這也許是老人們最後聚集的地方。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1980到1990年之間長大的小孩甚至大人們應該都對「舊」港片不陌生,舉凡:《賭神》、《賭俠》、《上海灘賭聖》、《五福星》、《A計畫》、《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逃學威龍》、《廟街十二少》,大家應該可以在心裡自動接下去同年代很多其他的電影。
Thumbnail
1980到1990年之間長大的小孩甚至大人們應該都對「舊」港片不陌生,舉凡:《賭神》、《賭俠》、《上海灘賭聖》、《五福星》、《A計畫》、《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逃學威龍》、《廟街十二少》,大家應該可以在心裡自動接下去同年代很多其他的電影。
Thumbnail
英國百年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衝擊關閉一年多,甚至被迫出售,但因歷史遺產價值在今年重獲新生 作者:傅莞淇 這跨越百年的電影記憶,原本可能在2021年戛然而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院不得不連續關閉了一年以上,迫使持有者決定出售這間被認為是全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英國百年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衝擊關閉一年多,甚至被迫出售,但因歷史遺產價值在今年重獲新生 作者:傅莞淇 這跨越百年的電影記憶,原本可能在2021年戛然而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院不得不連續關閉了一年以上,迫使持有者決定出售這間被認為是全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 延伸閱讀
Thumbnail
除了看電影外,我幾乎不太出門(娛樂)了。十月中終於回到電影院,感覺格外喜悅。但仍然沒有動力往台北金馬影展跑,也就少了金馬影展的觀片場次,錯過了《時代革命》覺得頗可惜,希望可以盡快上院線或OTT平台。
Thumbnail
除了看電影外,我幾乎不太出門(娛樂)了。十月中終於回到電影院,感覺格外喜悅。但仍然沒有動力往台北金馬影展跑,也就少了金馬影展的觀片場次,錯過了《時代革命》覺得頗可惜,希望可以盡快上院線或OTT平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