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疫情重生!英國最老電影院休眠22個月成「歷史遺產」迎新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有百年歷史、英國營運最久的電影院「The Electric」在停業1年多後重獲新生,取自electricbham IG。

圖/有百年歷史、英國營運最久的電影院「The Electric」在停業1年多後重獲新生,取自electricbham IG。

英國百年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衝擊關閉一年多,甚至被迫出售,但因歷史遺產價值在今年重獲新生

作者:傅莞淇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台灣電影院的倒閉潮,也為英國電影院帶來了二次大戰以來最嚴峻的生存考驗。連鎖影城蒙受大筆虧損,但獨立影院的消逝,帶走的更是無可彌補的歷史遺產。擁有逾百年歷史、英國營運最久的電影院「The Electric」幸運地避免了這樣的命運。在度過疫情挑戰後,於2022年1月重新改裝亮相,期盼與電影愛好者一起邁向下一個百年。

位於英國伯明翰市中心的「The Electric」電影院開幕於1909年底。當時,這是全市第一間電影院。影廳裡播的是默片,伴隨著現場鋼琴演奏配樂。1930年代,影院引入有聲片,也播放新聞短片與卡通。在1960年代觀眾數下滑時,也曾經放過成人電影來挽救頹勢。

這跨越百年的電影記憶,原本可能在2021年戛然而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院不得不連續關閉了一年以上,迫使持有者決定出售這間被認為是全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

延伸閱讀

其中一名被聯繫的可能買家,是掌管英國東薩塞克斯(East Sussex)一間也擁有百年歷史的電影院老闆馬克威克(Kevin Markwick)。馬克威克向媒體透露,他在首次拜訪這間影院時,就看見這處歷史遺產的潛力,以及可能實現的未來。

圖/有百年歷史的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影響停業22個月,取自electricbham IG。

圖/有百年歷史的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影響停業22個月,取自electricbham IG。

交易在2021年底敲定。經過環境清潔、翻修,雇用新員工,並替換兩台因關閉太久而不得不淘汰的數位投影機,也讓老式的35毫米投影機重新開工後,「The Electric」在2022年1月21日重新開張。

這是大門深鎖了將近22個月後,這間電影院終於又能再度銜接自己傲人的歷史遺產。當地市民反應相當熱烈。當天開幕的電影票立刻銷售一空,還接到許多觀眾來電,興奮詢問可以重訪「The Electric」的時間。

電影院受疫情重創,有如「被拋棄的情人」

馬克威克自1994年從家族手中接過「The Uckfield Picture House」的營運,自陳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在電影院裡就像在自己房間一樣自然。」

可以說整個人生都浸淫在電影產業中的馬克威克表示,過去2年的經驗,是他經歷過最大的電影院存續危機。疫情之前,全英國2019年的票房收入超過12.5億英鎊。但在2020年間,總票房甚至不到3億英鎊。2021年緩幅上升到了5.5億英鎊左右,但仍遠不及疫情前的水平。

圖/受疫情和影音串流平台衝擊,電影院業者咬牙苦撐,取自electricbham IG。

圖/受疫情和影音串流平台衝擊,電影院業者咬牙苦撐,取自electricbham IG。

影院沒開門就沒有收入,但支出只能有限地縮減。他們的合作夥伴、電影發行商們很快地轉向串流服務。例如,環球在2020年4月率先讓《魔髮精靈唱遊世界》(Trolls World Tour)成為直接在線上播映的商業大片,此舉也惹怒美國連鎖影院AMC,一度揚言以後不再放映環球作品。

延伸閱讀

馬克威克形容,電影院在疫情間「感覺就像被拋棄的情人」。不僅當下沒有收入,即使撐到重新開放,也不能確定到時發行商能不能穩定地供應賣座強片。

串流無法取代影院體驗,相信觀眾會回流

但是,有一件事是馬克威克更加具有信心的。近來登上大銀幕的《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與《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的票房佳績也支持了他的信念:即使歷經疫情封鎖,即使能夠在舒適的家庭劇院觀賞串流影片,人們依然願意進電影院。

馬克威克同樣在電影院裡長大的女兒、「The Electric」經理凱蒂(Katie Markwick)預見的是串流服務與電影院共存的未來。她認為兩者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觀看體驗。在電影院裡看電影是一種群體性感受,具有不可取代的氛圍。

延伸閱讀

圖/「The Electric」經理凱蒂認為戲院有無法被取代的觀影氛圍,Pexels。(示意圖)

圖/「The Electric」經理凱蒂認為戲院有無法被取代的觀影氛圍,Pexels。(示意圖)

這個不可取代的獨特氛圍,也正是馬克威克想要透過拯救「The Electric」來為下一代年輕觀眾保存的體驗。目前,大抵延續20世紀裝飾藝術風格的電影院有2個影廳。可播數位電影,也可播放35毫米膠卷。馬克威克還打算再進一步突顯電影院的歷史氛圍,例如在銀幕前裝設簾幕。

開幕當天,「The Electric」播映的片單有新檔強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也有經典老片《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未來,這裡也將持續混搭播出主流、藝術片與經典作品。馬克威克欲在此提供一種老派的觀影經驗,在保留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能與現代接軌。

「基本上,我想將這裡打造為伯明翰電影愛好者的首選之地。」他如此期望。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遠見雜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22
如果地方本身先天條件不足,如何找到獨特的DNA?快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少子化、高齡化是亞洲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各縣市以地方創生為解決開端,目前在台灣方興未艾,找回在地活力,讓偏鄉也能逐漸發展,新北市政府格外重視,協助地方團隊例如北海論壇創生基地、鳴個喇叭!緬甸街發揮地方特色
Thumbnail
2022/12/22
如果地方本身先天條件不足,如何找到獨特的DNA?快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少子化、高齡化是亞洲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各縣市以地方創生為解決開端,目前在台灣方興未艾,找回在地活力,讓偏鄉也能逐漸發展,新北市政府格外重視,協助地方團隊例如北海論壇創生基地、鳴個喇叭!緬甸街發揮地方特色
Thumbnail
2022/12/22
科技的進展來勢洶洶,年輕人要如何在未來科技社會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勇敢創新就對了!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科技的進展來勢洶洶,面對全世界的大趨勢,年輕人要如何在未來科技社會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隨著疫情進入新常態,促使數位科技要迅速迎接挑戰,而新北市政府意識到人才將是企業與組織經營成敗關鍵
Thumbnail
2022/12/22
科技的進展來勢洶洶,年輕人要如何在未來科技社會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勇敢創新就對了!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科技的進展來勢洶洶,面對全世界的大趨勢,年輕人要如何在未來科技社會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隨著疫情進入新常態,促使數位科技要迅速迎接挑戰,而新北市政府意識到人才將是企業與組織經營成敗關鍵
Thumbnail
2022/12/22
青年們用文字、鏡頭及微小的教育力量,要為這個世界帶來正向能量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防疫成就、澳洲協防都浮現台灣清晰身影,緊接著俄烏戰爭爆發,台海穩定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挺台灣成為價值觀的選擇,也讓台灣進入國際化熱門議題的聚焦中心點。今年底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2023知識跨年饗宴」活動中,遠
Thumbnail
2022/12/22
青年們用文字、鏡頭及微小的教育力量,要為這個世界帶來正向能量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防疫成就、澳洲協防都浮現台灣清晰身影,緊接著俄烏戰爭爆發,台海穩定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挺台灣成為價值觀的選擇,也讓台灣進入國際化熱門議題的聚焦中心點。今年底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2023知識跨年饗宴」活動中,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年頭已經再也看不到那種有棗紅色絲絨銀幕的戲院了。 百年老戲院一個一個都在矽谷昂貴的現代中凋零。 這也許是老人們最後聚集的地方。
Thumbnail
這年頭已經再也看不到那種有棗紅色絲絨銀幕的戲院了。 百年老戲院一個一個都在矽谷昂貴的現代中凋零。 這也許是老人們最後聚集的地方。
Thumbnail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Thumbnail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Thumbnail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Thumbnail
英國百年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衝擊關閉一年多,甚至被迫出售,但因歷史遺產價值在今年重獲新生 作者:傅莞淇 這跨越百年的電影記憶,原本可能在2021年戛然而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院不得不連續關閉了一年以上,迫使持有者決定出售這間被認為是全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英國百年電影院「The Electric」受疫情衝擊關閉一年多,甚至被迫出售,但因歷史遺產價值在今年重獲新生 作者:傅莞淇 這跨越百年的電影記憶,原本可能在2021年戛然而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院不得不連續關閉了一年以上,迫使持有者決定出售這間被認為是全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 延伸閱讀
Thumbnail
除了看電影外,我幾乎不太出門(娛樂)了。十月中終於回到電影院,感覺格外喜悅。但仍然沒有動力往台北金馬影展跑,也就少了金馬影展的觀片場次,錯過了《時代革命》覺得頗可惜,希望可以盡快上院線或OTT平台。
Thumbnail
除了看電影外,我幾乎不太出門(娛樂)了。十月中終於回到電影院,感覺格外喜悅。但仍然沒有動力往台北金馬影展跑,也就少了金馬影展的觀片場次,錯過了《時代革命》覺得頗可惜,希望可以盡快上院線或OTT平台。
Thumbnail
在全台只剩下雙北有零星感染人數的情況下,今天阿中部長正式宣佈,13號將進行「微」解封,各大行業電話也已經被打爆,畢竟封鎖已經快到兩個月,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一番報復式消費,而比如美術館、博物館、表演場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這些自營能力較差的場所總算可以喘口氣有條件恢復營運,尤其是電影院。
Thumbnail
在全台只剩下雙北有零星感染人數的情況下,今天阿中部長正式宣佈,13號將進行「微」解封,各大行業電話也已經被打爆,畢竟封鎖已經快到兩個月,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一番報復式消費,而比如美術館、博物館、表演場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這些自營能力較差的場所總算可以喘口氣有條件恢復營運,尤其是電影院。
Thumbnail
UA Cinema宣佈全線影院結業,正式進入清盤保護程序。那張紫色的票券不再存在,但也不需要存在,就用回憶紀念那些年輕的日子,期待更好的電影院。
Thumbnail
UA Cinema宣佈全線影院結業,正式進入清盤保護程序。那張紫色的票券不再存在,但也不需要存在,就用回憶紀念那些年輕的日子,期待更好的電影院。
Thumbnail
2020年9月9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70、80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37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7座影城,不勝唏噓。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
Thumbnail
2020年9月9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70、80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37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7座影城,不勝唏噓。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
Thumbnail
以前聽過一個笑話:「是啊,電影是夢工廠。你有你的夢,但工廠是我們的。」如今工廠失火,除了各自緊擁冰凍的夢,還不知道未來要如何繼續實現。眼下台灣尚且激流中穩舵,夏季影展停辦惹人傷感以外,馬照跑舞照跳,銀幕照樣一亮一暗。政府限制百人室內活動還能自嘲:「大家不知道電影院已經很久沒有單場超過一百人了嗎?」
Thumbnail
以前聽過一個笑話:「是啊,電影是夢工廠。你有你的夢,但工廠是我們的。」如今工廠失火,除了各自緊擁冰凍的夢,還不知道未來要如何繼續實現。眼下台灣尚且激流中穩舵,夏季影展停辦惹人傷感以外,馬照跑舞照跳,銀幕照樣一亮一暗。政府限制百人室內活動還能自嘲:「大家不知道電影院已經很久沒有單場超過一百人了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