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知道的馬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到了馬祖
才知道馬祖不叫馬祖
除了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外
並沒有冠以"馬祖”的行政機關~

看了多方資料,整理了馬祖的區位及歷史
馬祖,它的正式行政區名稱為"福建省連江縣"。
是的,它和對岸的連江縣同名,而在民國38年(1949)年之後,它所轄管的島礁數目是有所變化的。

39年12月成立馬祖行政公署設有南竿、北竿、白肯、東湧、四霜、西洋、浮鷹及岱山等8區,
而42年7月13日,西洋、浮鷹及四霜陷共。
一開始在南北竿設連江縣、東湧設羅源縣、白肯設長樂縣,而到45年長樂、羅源由連江縣託管,
自此馬祖列島涵括東引、南竿、北竿及莒光四個鄉,共36個島礁,
在時代的浪潮中淘選浮現,繼明鄭時期的金門,在二戰後的冷戰時期成為西太平洋島鏈的第一道防線。

馬祖位於臺灣西北方的臺灣海峽上,列島北起東引鄉北岸(26度23分);
南到莒光鄉林拗嶼南岸(北緯25度56分);
極東東引鄉世尾山東岸(東經120度30分);
極西為南竿鄉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4分)。
距離臺灣島114海里、離金門152海浬、澎湖180海里與閩江口相距約15公里,
離福建北茭半島約9.25公里。
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6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 138公里。
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坵、小坵還有許多無人島嶼,
形成東西窄、南北狹長的地形。其中南竿是第一大島,
也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過去即被譽為上天灑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

相傳宋時,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東螺村,漁民林愿之六女默娘,
秉性嫻淑,事親至孝。某日父出海捕魚,不幸遇風罹難,默娘痛不欲生,
乃投海尋父,卒負父屍漂流至南竿島。鄉人感其孝行,厚葬立廟祭祀,尊稱為媽祖,並以其名作為列島總名以示紀念。

至於「媽祖」如何變成「馬祖」,普遍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避媽祖名諱,乃改為「馬祖」,
另一說則是軍管時期,軍方認為「媽祖」無法突顯出戰地前線精神,故去「女」字邊,增加剛猛之氣。

馬祖發現最古老的考古遺址為連江縣政府與中研院合作,於亮島挖掘出新石器時代人骨(距今約8300-7900多年前)的「亮島島尾一號遺址」,
而發現之人骨命名為「亮島人」。而研究團隊亦於「亮島島尾二號遺址」發現史前貝塚。
另東莒熾坪隴遺址出現鑑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南竿、東引等地也曾採集到宋、元時期的生活用品,如陶、貝等,
具體的事蹟則記錄在南竿仁愛村(昔稱鐵板)大王宮,石碑上寫著「林酉才喜捨中統鈔二十貫」,
中統鈔是元世祖時流通的貨幣,由此推斷南竿當時已有聚落形成。

清嘉慶年間,連江縣居民看中馬祖島嶼豐富的漁產資源,離鄉背井移民於此,
民國初年又一波移民自福建長樂縣渡海定居,為便於捕漁作業,
以灣澳為原點,發展出一澳一村的聚落模式,也為島上帶來閩東文化及信仰。
後來切斷與大陸的臍帶,馬祖地區在原來文化架構下遂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關於馬祖的一切,我十年來的認識,再一點一點慢慢談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的沙龍
1會員
29內容數
寫一些覺得不合理的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今,馬祖的淡菜養殖業已成為當地漁民最重要經濟支柱,馬祖也成為全國幾乎唯一的淡菜產地。那麼,究竟是什麼成就了馬祖淡菜現今的亮眼表現呢? 本文除了淡菜養殖歷史外也會提到馬祖漁業時代背景
Thumbnail
如今,馬祖的淡菜養殖業已成為當地漁民最重要經濟支柱,馬祖也成為全國幾乎唯一的淡菜產地。那麼,究竟是什麼成就了馬祖淡菜現今的亮眼表現呢? 本文除了淡菜養殖歷史外也會提到馬祖漁業時代背景
Thumbnail
閩越是一片位於東南亞東北角的沿海地區,大致呈四邊形,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吳越,贛,粵相鄰,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島對望,位於從東北亞通往東南亞的海路交通要道上。閩越的陸地面積約為124, 000平方千米,大小約與希臘相仿佛。閩越的大部分地區為海拔500-1500米的丘陵山地,有
Thumbnail
閩越是一片位於東南亞東北角的沿海地區,大致呈四邊形,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吳越,贛,粵相鄰,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島對望,位於從東北亞通往東南亞的海路交通要道上。閩越的陸地面積約為124, 000平方千米,大小約與希臘相仿佛。閩越的大部分地區為海拔500-1500米的丘陵山地,有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最西邊的小澳口芙蓉澳,從林義和開發、漁業黃金歲月、戰地政務到如今是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從小在芙蓉澳長大的陳孝民大哥,見證著澳口不同時期的流動軌跡。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最西邊的小澳口芙蓉澳,從林義和開發、漁業黃金歲月、戰地政務到如今是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從小在芙蓉澳長大的陳孝民大哥,見證著澳口不同時期的流動軌跡。
Thumbnail
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Thumbnail
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Thumbnail
走在台灣各地有時會看到來自外島連江縣道地美食。馬蔥餅便是其中一種,你可能聽過但也可能沒聽過甚麼是馬蔥餅呢??透過本篇來介紹馬蔥餅發明者這間三食六島集團。 三食六島集團相關資訊:: 地址: 台中市潭子區潭富路一段117之1號 電話:​ 04 2421 4388 營業時間: 備註: ​
Thumbnail
走在台灣各地有時會看到來自外島連江縣道地美食。馬蔥餅便是其中一種,你可能聽過但也可能沒聽過甚麼是馬蔥餅呢??透過本篇來介紹馬蔥餅發明者這間三食六島集團。 三食六島集團相關資訊:: 地址: 台中市潭子區潭富路一段117之1號 電話:​ 04 2421 4388 營業時間: 備註: ​
Thumbnail
戰爭威脅、管制不便加上漁獲漸減,不少馬祖人選擇離鄉赴臺展開新生活。依附工廠及親友網絡,桃園八德成為他們主要安身聚居之地。
Thumbnail
戰爭威脅、管制不便加上漁獲漸減,不少馬祖人選擇離鄉赴臺展開新生活。依附工廠及親友網絡,桃園八德成為他們主要安身聚居之地。
Thumbnail
​ 在台灣真的是個幸福的社會,不用出國就能吃到美食。一說到媽祖這個中華民國的離島,曾經是戰地。雖然是在國內但是對於眾多台灣人是陌生的。媽祖的美食有哪些呢???大家眾所知道的可能是魚麵、繼光餅、地瓜餃之類的聯想。小編這次吃到一家來自媽祖人在台灣開店的店家,這家店舖『四鄉五島』開業至今年二十八年之久。店
Thumbnail
​ 在台灣真的是個幸福的社會,不用出國就能吃到美食。一說到媽祖這個中華民國的離島,曾經是戰地。雖然是在國內但是對於眾多台灣人是陌生的。媽祖的美食有哪些呢???大家眾所知道的可能是魚麵、繼光餅、地瓜餃之類的聯想。小編這次吃到一家來自媽祖人在台灣開店的店家,這家店舖『四鄉五島』開業至今年二十八年之久。店
Thumbnail
        偶然間和朋友閒聊到一些舊地名,除去費心思向不熟稔台語的朋友解釋一些台語讀音,其實這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探討的議題,關於歷史脈絡,也關於人文變革。就拿臺灣這個地名來說好了,臺灣二字最早並非指稱整個臺灣,而是專指現今的安平區王城里一帶,當時稱「西拉雅族臺灣社」。
Thumbnail
        偶然間和朋友閒聊到一些舊地名,除去費心思向不熟稔台語的朋友解釋一些台語讀音,其實這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探討的議題,關於歷史脈絡,也關於人文變革。就拿臺灣這個地名來說好了,臺灣二字最早並非指稱整個臺灣,而是專指現今的安平區王城里一帶,當時稱「西拉雅族臺灣社」。
Thumbnail
粵江是粵人的母親河。從記憶無法追溯的時期起,粵人便緊沿着粵江尤其西江流域繁衍生息。西江水流自雲貴高原向東南一路注入到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出海口,哺育了一輩又一輩的粵人。經由西江水路往來互通是粵人自古以來的傳統。西江豐盈的河水與眾多的支流,支撐起了西江水路的貿易來往,令西江商路上的大小城市逐漸人煙輻輳。西
Thumbnail
粵江是粵人的母親河。從記憶無法追溯的時期起,粵人便緊沿着粵江尤其西江流域繁衍生息。西江水流自雲貴高原向東南一路注入到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出海口,哺育了一輩又一輩的粵人。經由西江水路往來互通是粵人自古以來的傳統。西江豐盈的河水與眾多的支流,支撐起了西江水路的貿易來往,令西江商路上的大小城市逐漸人煙輻輳。西
Thumbnail
2018112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1集整理文稿
Thumbnail
2018112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1集整理文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