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分得清楚嗎?「病毒性」和「細菌性」腸胃炎的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一篇文章〈「腸胃型感冒」到底是腸胃炎還是感冒?〉帶大家認識醫生口中的「腸胃型感冒」可能出現的兩種歧義。今天這篇文章則要進一步探討:「病毒性腸胃炎」以及「細菌性腸胃炎」的差異有哪些?我們會從病原體、症狀、治療方式以及預防方式等幾個面向來談。

病毒性腸胃炎的成因與症狀

首先,我們先來談比較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的病原體是病毒,常見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等。病毒性腸胃炎的感染跟感冒或流感一樣,較好發於秋冬季這種較冷的天氣,一方面與病毒本身特性有關,另外也可能與秋冬季時,人類的室內群聚較多有關。
病毒性腸胃炎的最經典特色是先吐後拉:當感染病毒性腸胃炎之後,不管是大人或是孩童,除了可能發燒外,第一天的症狀往往是以噁心感及嘔吐為主;到了第二、第三天之後,噁心、嘔吐感會明顯改善,此時症狀反而轉為嚴重的水瀉。水瀉的頻率一天常超過五次,甚至十次以上,只要一吃東西就想上廁所,且每次都會拉得非常水,這就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典型症狀。
由於病毒性腸胃炎的病原體是病毒,眾所周知大部份的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病毒性腸胃炎也不例外,因此醫生所開立的處方以及治療,基本上是所謂的支持性療法。例如:若患病初期的嘔吐及噁心感非常嚴重,醫生可能會給你一些止吐藥物,讓你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等到開始拉肚子之後,醫生則會適時給予一些緩瀉藥物,讓你不會一整天永無止盡的跑廁所。
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腸胃炎,使用緩瀉、止瀉藥物後,若靠藥物到了完全不會拉肚子的程度,反而可能是不好的。因為我們在腹瀉的時候,一方面也在將體內的病原體排除,因此若你服用特定的強力止瀉藥,導致你的腸胃蠕動整個變慢,進而完全不拉肚子的話,此時腸胃道內的病原體排泄不出去,反而可能會延長你的病程,更嚴重一點甚至會造成腸阻塞,這點應特別注意。
回顧上一篇文章的內容,孩童在罹患病毒性腸胃炎之後,因為吐跟拉的症狀往往較成年人嚴重,反而容易出現脫水狀況。因此若醫生判斷孩童已經有脫水的徵兆,且幾乎無法以口進食,便會適時安排孩童接受點滴注射治療甚至是住院,以幫助孩童撐過病毒性腸胃炎的急性期。待他們的免疫系統開始驅逐這些病原體後,拉肚子的狀況自然會減緩,進而康復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罹患病毒或細菌性腸胃炎,由於腸道內的乳糖酶會受到破壞,因此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反而會更容易拉肚子,此時建議避開乳製品,仍在喝奶的孩童可先替換成無乳糖配方一至兩週,待腹瀉症狀明顯緩解後再恢復正常飲食。

病毒性腸胃炎的預防方式


關於病毒性腸胃炎的預防,首先要提到的是輪狀疫苗的接種早期此疫苗尚未被研發出來時,輪狀病毒是造成孩童罹患嚴重之病毒性腸胃炎、甚至脫水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而現在幼童在 2 個月至 6 個月大時,可以自費選擇接種輪狀病毒的疫苗,無論是二價型或三價型的自費疫苗,都足以有效防範輪狀病毒的入侵。
但是,此疫苗畢竟只能預防輪狀病毒,其他造成病毒性腸胃炎的病原體如諾羅病毒、腺病毒目前仍是沒有疫苗的,所以針對各種病毒,關鍵還是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這類腸胃炎病毒是耐酒精的,亦及一般的酒精性乾洗手無法消滅這些病原體,所以要防範腸胃炎病毒,徹底濕洗手才是根本之道

細菌性腸胃炎的成因與症狀

細菌性腸胃炎正好與病毒性腸胃炎相反,反而是在夏季特別容易流行,它的病原體有所謂的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海洋弧菌等等,為何細菌性腸胃炎容易在夏天流行呢? ⋯⋯
▣ 付費訂閱後即可閱讀全文,內含蒼藍鴿醫師對「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的症狀細述,也告訴你該如何有效預防腸胃炎。「一人讀全家補」,每月持續訂閱「蒼藍鴿的小兒家醫知識大補帖」,擁有正確的醫學保健知識,對許多疾病防範未然,從根本掌握孩子、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56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蒼藍鴿的小兒家醫知識大補帖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4.4K會員
50內容數
如果你重視知識來源根據,希望汲取醫學新知,歡迎訂閱本專題,讓我來為你把關內容,提供更正確的醫療資訊。我會將艱澀的醫療知識轉譯為大家都能輕鬆閱讀的醫學科普文章,逐一打破生活中常見的醫學謠言,輔以實例說明,帶大家建立正確保健觀念,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蒼藍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三天已經跑了兩家診所。第一家診所說他是得了腸胃炎;結果第二家診所又說,他是得了腸胃型感冒。醫生,他到底是腸胃炎,還是腸胃型感冒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詳細解析:到底什麼是腸胃炎,什麼是腸胃型感冒?這兩者有何不同?治療方式又有什麼區別呢?
每當孩子感冒,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醫生往往會開出一連串的藥物,並叮囑三天之後,如果症狀沒有改善,一定要記得回診追蹤。但通常三天藥物吃完回診,緊接著又是連續三天的藥物,如果疾病沒完全好就又來三天……許多家長心裡常有疑問:「究竟醫生開這些藥,是不是每一種都一定要吃完?」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在醫院的兒科急診輪訓服務,也因此常見到抱著發高燒孩童的父母親,衝進診間的場景。當父母進到診間,除了希望醫生找出孩童發燒的原因外,常會鞭炮似地詢問一連串關於感冒發燒的問題,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醫生,最近是不是因為天氣太冷,我的小孩子才會著涼感冒?」
前幾天看到一則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標題是《新冠病毒恐變異!疑似引發恐怖川崎氏症!》這個新聞標題實讓我非常無言,一來是此標題實在沒什麼邏輯性可言,二來這樣的新聞一出來,想必又要引起不少家長的恐慌及焦慮了。在破解這則新聞前,我們得先來了解好發於5歲以下的小朋友的「川崎氏症」。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三天已經跑了兩家診所。第一家診所說他是得了腸胃炎;結果第二家診所又說,他是得了腸胃型感冒。醫生,他到底是腸胃炎,還是腸胃型感冒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詳細解析:到底什麼是腸胃炎,什麼是腸胃型感冒?這兩者有何不同?治療方式又有什麼區別呢?
每當孩子感冒,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醫生往往會開出一連串的藥物,並叮囑三天之後,如果症狀沒有改善,一定要記得回診追蹤。但通常三天藥物吃完回診,緊接著又是連續三天的藥物,如果疾病沒完全好就又來三天……許多家長心裡常有疑問:「究竟醫生開這些藥,是不是每一種都一定要吃完?」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在醫院的兒科急診輪訓服務,也因此常見到抱著發高燒孩童的父母親,衝進診間的場景。當父母進到診間,除了希望醫生找出孩童發燒的原因外,常會鞭炮似地詢問一連串關於感冒發燒的問題,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醫生,最近是不是因為天氣太冷,我的小孩子才會著涼感冒?」
前幾天看到一則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標題是《新冠病毒恐變異!疑似引發恐怖川崎氏症!》這個新聞標題實讓我非常無言,一來是此標題實在沒什麼邏輯性可言,二來這樣的新聞一出來,想必又要引起不少家長的恐慌及焦慮了。在破解這則新聞前,我們得先來了解好發於5歲以下的小朋友的「川崎氏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Thumbnail
腸病毒屬(Enterovirus)是屬於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下的成員,腸病毒屬下層有13種病毒,又可細分為3百多種血清型,其中的7種會感染人類,包含了各種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es, PV)、腸病毒(enteroviruses, EV)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豬胃潰瘍是成因相當複雜的疾病,很難判斷哪一個才是關鍵因素。 👩‍⚕如果您的飼料磨碎/配方纖維比例/飲水/餵飼等有不錯的控管,族群也非特別高瘦肉比的體系,且發生胃潰瘍的豬不分性別,公母都有很高發生率,您可能要思考環狀病毒是否造成豬場的隱性損失。 🫁環狀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血症,更容易讓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諾羅病毒主要常見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少數患者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腹部痙攣、胃痛、倦怠感、頸部僵硬等表現,感染後 1-3 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諾羅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接觸」,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 常見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Thumbnail
腸病毒屬(Enterovirus)是屬於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下的成員,腸病毒屬下層有13種病毒,又可細分為3百多種血清型,其中的7種會感染人類,包含了各種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es, PV)、腸病毒(enteroviruses, EV)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豬胃潰瘍是成因相當複雜的疾病,很難判斷哪一個才是關鍵因素。 👩‍⚕如果您的飼料磨碎/配方纖維比例/飲水/餵飼等有不錯的控管,族群也非特別高瘦肉比的體系,且發生胃潰瘍的豬不分性別,公母都有很高發生率,您可能要思考環狀病毒是否造成豬場的隱性損失。 🫁環狀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血症,更容易讓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諾羅病毒主要常見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少數患者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腹部痙攣、胃痛、倦怠感、頸部僵硬等表現,感染後 1-3 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諾羅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接觸」,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 常見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