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果踏出關鍵一步,會發生什麼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還在思考蔡英文的那句充滿懸疑的話:「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背後可能涉及的場景到底是什麼?
蔡英文總統9/18宴請總統官邸宴請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率領的訪問團,並提到「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
(圖片來源:蔡英文官方粉絲頁)
然後我很快注意到,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在9月19日離開台灣之後,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在9月20日就把她的推特頭銜更改為「台灣駐美大使」。
本文同步發表於吳嘉隆的VIP論壇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專題,訂閱不同專題將可進一步閱讀不同的付費內容。

台美中三方關係正發生變化

美國已經把駐北京大使技術性召回美國,與北京的關係降為臨時代辦。所以,如果打算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跟中華民國恢復邦交,那麼會立刻出現一個問題:技術上會有需要先照會台灣,然後,與台灣討論中共可能的反應。
因為對台灣的外交承認,意味著美國與台灣發展成官方關係,也就是結束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這樣當然對中共構成很大的刺激。美國等於在質疑與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這是中共的惡夢。
所以推演一下,如果中共因此有強烈的反應,甚至在台灣海峽爆發戰爭,那麼台灣有什麼打算?
我在猜想,也許蔡英文是針對這樣的問題,做出回應: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
如果台灣跨出關鍵一步,中共是否會開第一槍?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就算中共不想開第一槍,美國也正在設法逼他開第一槍。其實中共早就知道,或者感覺出來,美國是在「主動尋求對抗」,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中共還是朝著火車對撞去一路狂奔。
難怪蔡英文早就以中華民國總統的立場說了硬話:「國家主權,寸步不讓」!
總覺得川普是不是早就寫好劇本,存心挖坑給習近平跳,把美國大選前的「10月驚奇」提早在九月就上演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嘉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習近平團隊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差錯,一定要跟美國對著幹,完全違背鄧小平當年的指示?為什麼中共的制度會產生出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關稅爭議上判美國敗訴,中國勝訴。這個問題說起來其實還挺滑稽的。中國本來沒有資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為世界貿易組織是市場經濟體的國際組織。中共在2001年加入的時候,還不是市場經濟體⋯⋯
東沙島的地緣政治位置太妙了,往東北方向就是台灣海峽,往東就是巴士海峽,往南就是南海,往西就是海南島。這簡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美中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壓力,並沒有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而轉移,恰恰相反,更加嚴重。
美中會怎麼開戰?地點會在哪邊?我猜想會是印度。一切只剩開戰的理由,因為印度與美軍都做好開戰的準備了。事實上,印度原本就存在對中國開戰的理由⋯⋯
台灣與美國加強關係,我相信各政黨應該都會贊成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不同調,問題也許出在搶功勞。
習近平團隊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差錯,一定要跟美國對著幹,完全違背鄧小平當年的指示?為什麼中共的制度會產生出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關稅爭議上判美國敗訴,中國勝訴。這個問題說起來其實還挺滑稽的。中國本來沒有資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為世界貿易組織是市場經濟體的國際組織。中共在2001年加入的時候,還不是市場經濟體⋯⋯
東沙島的地緣政治位置太妙了,往東北方向就是台灣海峽,往東就是巴士海峽,往南就是南海,往西就是海南島。這簡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美中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壓力,並沒有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而轉移,恰恰相反,更加嚴重。
美中會怎麼開戰?地點會在哪邊?我猜想會是印度。一切只剩開戰的理由,因為印度與美軍都做好開戰的準備了。事實上,印度原本就存在對中國開戰的理由⋯⋯
台灣與美國加強關係,我相信各政黨應該都會贊成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不同調,問題也許出在搶功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