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的建構-生物和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突破「無知」的壁壘》書中,宗教師們用反省的態度指出了「近代自我」;意義是生活在現代社為中,作為個人認識自我的一種基礎。自我,這樣的設定框架,在佛法裡面被視為是「無明」,因著自我錯覺的框架,執著於種種設定,是痛苦的根本來源。
書中的養老教授提出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以及我們所依附存的「自我」,其實都是相當脆弱的存在。以佛法來說,一切都是因緣法的無自性;科學的話就是因果條件與自然定律。因而自我的設定和意志追求的強化,使當代人們陷入煩惱和創造巨大痛苦。
要了解這種框架性的錯覺,可以從兩個角度, "生物學”的「自我」和”社會性”的「自我」。這樣的切入點,提供了我們理解真相的管道,那就是人的「自我感」,第一會基於生物性基本需求、本能衝動,例如覓食..安全..繁衍..哺育,這些是所有生物體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存在。
第二就是社會建構的"自我",例如台灣社會制度都是建構在"個體人權力與保障"的基礎下,以家庭為單位目標的運作去穩定秩序。所以工作、家庭的維護,就成為一個人基本生活動力的最大核心。
總結來說,在佛法的角度,這些都只是世間所框架我們身心思維網絡的自然現象。如果要破解,首先就要釐清處作為一個人,所構成的基本生存要素。其次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格主體,所扮演的互動角色。
最後我們就能夠更深遠地反省,作為一個「自我」,究竟是在哪些洋蔥包裹之下,而體驗到的如夢又幻識的真實經驗。當身心逐漸往清晰醒覺,又實際當下的角度,好好活著,那麼證悟的日子就不遠了。
推薦閱讀《突破「無知」的壁壘:科學與佛教的震撼對話!有助打破大腦的「自我」框架,消除煩惱最佳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5733?sloc=mai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根緣療癒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往的時代,人們不會把愛放在嘴邊,因為太珍貴,難以啟齒。現在的小孩,可以放心、大膽的說愛,生活的溫度,竟也暖了起來...
過往的時代,人們不會把愛放在嘴邊,因為太珍貴,難以啟齒。現在的小孩,可以放心、大膽的說愛,生活的溫度,竟也暖了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當思維不再被視為純粹個體的產物,而是過去經驗、文化、社會與環境的綜合結果。個體的存在不僅依賴於思考,更在於外在力量的塑造與延續。正如現象學家所指出,意識與世界並非二元對立,而是共存於一個動態的整體中。這種觀點重新詮釋了自我與存在的關係,強調自我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環境與經驗而流動的現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物質生存與精神生存之間的矛盾,意識作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如何在自我確立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定義與感知。透過創造虛像,我們努力為存在賦予意義,卻也可能落入意識設計的陷阱。面對情緒的豐富性,讀者將思考何為真正的生存價值。
Thumbnail
為何自我肯定如此重要?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我們會認為它真實存在,而不是幻覺。同樣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也會構成我們的現實,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如人、能力不足或有任何負面想法,這種認知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並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你就會表現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對自己的存在,沒有基本肯定的人,就無法擁有基本價值感。 生命基本價值感的意義是指:人都有其長處與天賦所在,不會十全十美、完美萬能,而是活在人世,都有自己可以貢獻與施展的能力與力量。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當思維不再被視為純粹個體的產物,而是過去經驗、文化、社會與環境的綜合結果。個體的存在不僅依賴於思考,更在於外在力量的塑造與延續。正如現象學家所指出,意識與世界並非二元對立,而是共存於一個動態的整體中。這種觀點重新詮釋了自我與存在的關係,強調自我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環境與經驗而流動的現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物質生存與精神生存之間的矛盾,意識作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如何在自我確立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定義與感知。透過創造虛像,我們努力為存在賦予意義,卻也可能落入意識設計的陷阱。面對情緒的豐富性,讀者將思考何為真正的生存價值。
Thumbnail
為何自我肯定如此重要? 當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時,我們會認為它真實存在,而不是幻覺。同樣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也會構成我們的現實,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如人、能力不足或有任何負面想法,這種認知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並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你就會表現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對自己的存在,沒有基本肯定的人,就無法擁有基本價值感。 生命基本價值感的意義是指:人都有其長處與天賦所在,不會十全十美、完美萬能,而是活在人世,都有自己可以貢獻與施展的能力與力量。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