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語言真的能影響思考邏輯嗎?

2020/09/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使用Google Maps導航會使用「行進方向朝前」還是「北方朝上」模式?
想必大部分人都是用最直觀的前者,但有時候若想好好了解一個地方我反而會用「北方朝上」模式,更熟悉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用「行進方向朝前」永遠不會都在迷路依賴導航阿),不過就需要更強的方向感。..人的本能方向定位分為

1.「自我中心方位」:使用左右前後,軸線跟著視線一起變動,通常用於較小範圍敘述。
EX如何到你家? 「經過紅綠燈後第一個路口左轉,直走到看到左手邊有間超市,再右轉就到了。」


2.「固定地理方位」:仰賴羅盤上東西南北方位,標物不會跟著自身動作有所改變,通常用在範圍較大的區域。
EX宜蘭在花蓮的北方、嘉明湖在三叉山的東南方等。只需表明前後左右的「自我中心方位」建置在我們身體與視線上,不需要地圖指南針、甚至尋找太陽星宿判定方位,對我們還說相對直觀自然許多。

但是澳洲東北部的原住民-辜古依密舍人(Guugu Yimithirr)的語言中找不到任何「前後左右」的詞彙(世上仍有許多語言沒有這方面相關的詞彙),當他跟你報路時會說「我家就在紅綠燈的東邊往北開,一直到當你看到西邊的超市時,再往東走就到了。」

當他想和你坐同張沙發,希望你挪出點空間時他會說「你可以往南邊挪一點嗎?」這實在讓人非常驚訝,好像說這種語言的人們視覺裡都內建了方格狀的羅盤,隨時知道物體的東西南北相對位置。


把生活中的前後左右全部替換成東西南北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小心你西方的手」「我站在你的北邊」「書本可以往東邊翻一頁嗎?(可以往右邊翻一頁嗎?)」「瓦斯爐關火請往西邊轉」等等,這需要多強大的方位感阿!(我想這方法很適合左右不分的朋友..)

古人都是色盲?只看的到黑色、白色與紅色?
根據荷馬史詩的內容描述,海的顏色為「酒色般的海」「紫羅蘭般的海」,也將羊毛形容為紫羅蘭色,同時也是鐵的顏色。這現象不只發生在古希臘,翻閱許多古文明的文獻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除了古埃及),於是學者將古人判為只能看到黑、白與紅的色盲。.黑與白為視覺上的明與暗,而紅色因為波長較長是第一個被視覺所感知的顏色。依當時學界的定論,人類的視覺正不斷的在進化,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今,依據波長的長短人類依序分辨出黃色綠色藍色紫色,在未來我們即能看見「紫外線」。
當然,這理論到後來經過不斷的論證與實驗證明是錯的。先人與我們一樣擁有各種鮮豔色彩的視覺感知,感官上他們應該和我們一樣接受到同樣的多元色彩,但在顏色的認知上與我們截然不同,且當時他們沒有固定多樣的色彩語彙。
舉例來說,「大海的深藍色與天空的淺藍色」跟「淺藍色與綠色」之間的波長差異一樣,但是我們的習慣(語言表達與色覺認知)會將大海與天空歸納為同種顏色的不同色調,而不會將淺藍與綠色歸為同種顏色。
學界在這之間的來回論證就不在此多著墨,不過倒可以另外想像一個科學幻想:未來人or異星人在味覺上有上百種不同的詞彙能明確的形容食物不同的味道,有天他們翻閱我們現代人的著作文獻,發覺我們的紀錄當中只有”酸甜苦辣鹹”的味覺感知,再不然就是形容X味道像「某某水果般的甜味帶點某某食物的味道」,但語言的詞彙裡終究是沒有X味道的精準描述定義。他們就會詫異說「你們怎麼會將X食物的味道定義為”甜”!?」「你們一定是味覺發育不全的木舌!」,於是他們穿越時空向我們測試味覺,最後發覺一切正常!
只要把味覺換成視覺就很好理解了,就跟我們詫異古希臘人定義海的顏色一樣。結論就是古人不是色盲,只是色覺認知上的差異,與人類發展至今對於顏色的詞彙表達更加多元多樣。
科學好玩的地方是這世代全人類篤信的理論,很有可能在下個世代被徹底推翻。所以,我們現在所相信的世界的樣貌,也許根本不是如此。
#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4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