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五識身相應地 第一 P.3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彼所緣者謂色,有見有對。
凡眼識所緣⋯⋯我覺得「攀附」的意象對理解兩者之間的相對關係很有幫助,這個意象會使「緣」字變得很生動。凡「眼」-視覺感官與物相繫而能知見的這一局部,就是世界在人眼中的表象的顯現。這是一組對生的關係,有眼所識,就一定有對應的所識之物,故「有見有對」。其區分歸納大致類似伽利略以第一物質原理和第二物質原理區分物性⋯⋯其實不太記得是不是伽利略了⋯⋯第一物質原理是眼所能識的表徵,第二物質原理是不可見但可知、可感的特質。
撇開伽利略,此處區分現象世界的歸納原則的範疇界定為-眼所能見、意識所能知覺、區辨的特質,也就是現象本質或環節中顯現的部份歸於顯色,其範疇包括了表象世界中一切視覺感官所能知覺的物質顯現。

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
因為「顯色」是能為眼所見、能為意辨識所知覺的物色,故此,於是眼識所行、意識所識的結論,「我看見一個什麼」,顯色指的就是那個「什麼」,是於視覺感官中所呈現的整體。我看見今晚的月光是白色的,這時能了眼識所行的物質「顯色」就是「白色的月亮」,所以說它是綜合視覺感官所識別的一個結論,在這個結論之前,「眼識所行」-辨識的旅程包含了從抬頭主客相對的一刻,我的視線瀏覽了光色、包含光色的強弱以及形狀、大小、遠近,達成「白色的月亮」為此次「識」的歷程作一個結論。如果以旅程來比喻,「顯色」就是這一次視覺旅行所抵達的終點。

形色者。謂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
形色,主要依抽象的形式概念,外延為經由比較所得的相對性差異。
表色者,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由變異因於先生處,不復重生轉於異處。或無間或有間、或近或遠差別生、或即於此處變異生,是名表色。
表色,則是物質於歷時歷程中的變化樣態,也就是涵括了時間空間因素的物質展現。因於歷時經驗中主客觀條件不可能全盤重複,所以,因向前的時空條件及我的狀態而產生的特質,也許不再於另一時空條件下再度發生。這些變化所造成的現象,有些能於時空中綿延相續,有些只能短暫維持、有些是在與當下所處情境或遠或近的差距下經由比較產生、有些則是在與此刻交融互通、相互影響下產生新的現象變化,這些變化的現象,稱為「表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46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依一般常態意識如何理解"人的本體論”呢?
我們依一般常態意識如何理解"人的本體論”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學習完色法的五個分類,並學習色處的兩個分類:顏色與形狀後,內文分享的這些思考題會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到底什麼是色處、顏色、形狀等,像是思考"是色處,理應周不周遍顏色和形狀二者任一",就可以協助我們了解到底什麼是眼識所緣境等,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佛教對於眼睛所看到的物體的分類是什麼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文章通過辯論形式探討顏色和表現為顏色的關係。主要論點包括: 1.兩者有同分,如紅色。 2.顏色和表現為顏色互相周遍。 3.兩者是名相(名詞)和性相(定義)的關係。 辯論過程採用層層推理,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整個討論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顏色和非白色的四句關係。通過論式辯論方法,驗證了四種關係: 同分:如紅色,既是顏色又是非白色。 是顏色不周遍是非白色:如白色。 是非白色不周遍是顏色:如聲音。 俱非:不存在。 辯論過程中,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每個關係。整個過程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透過意念和觀想,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連結性,並且打開感知之路,體驗到更多生命的可能性。觀想的重點在於「意圖」,思想是吸引愛進入你的現實的力量。本文探討觀想的技巧以及透過觀想所能達到的效果。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影響。本研究聚焦於顏色認知的心理機制,以及顏色如何受到文化、語言和個人經驗的影響。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學習完色法的五個分類,並學習色處的兩個分類:顏色與形狀後,內文分享的這些思考題會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到底什麼是色處、顏色、形狀等,像是思考"是色處,理應周不周遍顏色和形狀二者任一",就可以協助我們了解到底什麼是眼識所緣境等,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佛教對於眼睛所看到的物體的分類是什麼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文章通過辯論形式探討顏色和表現為顏色的關係。主要論點包括: 1.兩者有同分,如紅色。 2.顏色和表現為顏色互相周遍。 3.兩者是名相(名詞)和性相(定義)的關係。 辯論過程採用層層推理,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整個討論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顏色和非白色的四句關係。通過論式辯論方法,驗證了四種關係: 同分:如紅色,既是顏色又是非白色。 是顏色不周遍是非白色:如白色。 是非白色不周遍是顏色:如聲音。 俱非:不存在。 辯論過程中,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每個關係。整個過程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透過意念和觀想,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連結性,並且打開感知之路,體驗到更多生命的可能性。觀想的重點在於「意圖」,思想是吸引愛進入你的現實的力量。本文探討觀想的技巧以及透過觀想所能達到的效果。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影響。本研究聚焦於顏色認知的心理機制,以及顏色如何受到文化、語言和個人經驗的影響。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