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如何看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倫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爾斯戴維多夫曾作過一個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實驗。
他帶領著研究團隊到非洲的納米比亞,探訪森林裡的原住民辛巴族,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指稱藍色的詞彙。實驗方式是,他以電子螢幕向辛巴族人展示一個由十二個方塊圍成的圓圈,其中有十一個綠色方塊跟一個鮮藍色方塊,結果他們都選不出哪一個是藍色的。
另一個測驗是方塊全是綠色的,只是其中有一個呈現一點很淡的黃色色調,結果他們每一個人對這非常微不足道的色差都描述出來。
實驗的對照組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英語中有藍色這個詞彙,所以他們很輕鬆就指出綠色塊裡的藍色,但卻看不出綠色泛黃的那個色塊。住在森林裡的辛巴族他們語言中有很多詞彙形容不同層次的綠,所以他們能輕而易舉辨認出綠色色塊中些微的不同。
我們一直以為有眼睛應該就可以看得到,而且我看到的顏色是紅色的,你看到的也應該是,我看到的是圓形的,你看到的當然也是圓的,但事實上卻不是,我們看的東西,除了從眼睛送訊號進大腦之外,究竟看到什麼,是由大腦依過去經驗來解讀,而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解讀的結果當然也就不同。
換句話說,我們的感官系統(視聽味嗅觸……)無時無刻把外界的訊息傳送到大腦,大腦在收到部分訊息但還沒完全收錄完就會開始進行分析解讀,也就是大腦必須用過去的經驗幫大腦先形成某種「猜想」,這種來自「上層」的假設往往會主導「下層」來自感官系統的搜尋。
講的更仔細的話可以說,我們接收辨識訊息的過程是「從下而上」跟「從上而下」兩者同時進行,而且不斷交互作用,交互比對。從下而上的歷程進行方式是,根據刺激的特質,如顏色、形狀,再從過去累積的背景知識中選取符合這些條件的東西出來,形成初步假設,這些可能的假設有很多,大腦會再依據後面不斷傳上來的最新訊息,推翻不對的假設,最後留下來的就是最符合由下而上跟已有背景知識的假設。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背景知識,就形成不了假設,就看不到應該看到的東西,這也是辛巴族為什麼沒有辦法辨識藍色,因為他們的背景知識裡沒有藍色這個概念。
這個現象當然不是只有發生在辛巴族身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假如不知道要看什麼,腦海裡沒有這個東西的背景知識,東西擺在眼前,我們也看不見,我們時時刻刻都有「看」,但不一定「看見」。
知道這點後,就能了解溝通的困難,每個人的背景知識不同,你說的對話方可能解讀不同,你以為是清清楚楚的道理,對方卻完全無法接受,若我們明白我們的認知受限於我們過往的經驗時,或許就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這個有時會令我們發狂的世界。
我們一直以為有眼睛應該就可以看得到,而且我看到的顏色是紅色的,你看到的也應該是,我看到的是圓形的,你看到的當然也是圓的,但事實上卻不是,我們看的東西,除了從眼睛送訊號進大腦之外,究竟看到什麼,是由大腦依過去經驗來解讀,而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解讀的結果當然也就不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因為奧運選手的機位與住宿房間引起全民關注,其實奧委會從地方到國際一直都是超官僚又充滿利益糾葛的組織….  這次東京奧運真的是好事多磨,這麼盛大且全球矚目的比賽,居然「閉門」舉行,大概也是史無前例吧!  少了門票收入,少了觀光客,這次日本政府可真是虧大了,不過辦奧運要賺錢不容易,但是各國努力爭取,
     獨居是趨勢,年輕時一個人住很開心,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起居就會增添許多問題,因此「獨居老人」也就變成一個必須動用社會資源關注的議題。  依據內政部的定義,符合獨居老人定義,也就是依此定義才能獲得福利措施或補助,有四項條件:  第一,六十五歲以上單身獨居。  第二,兩位以上老人(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算
    對於原聲十多年來的發展,我雖然很清楚,但是實質上參與的並不多,只在協會籌備初期,以及每一、二年應好朋友羅綸有的邀請參加一些或大或小的活動,(大的如音樂會、小者如核心幹部的私人聚會)。  雖然關心原聲,但是從不擔心,因為知道有阿貫老師,羅綸有及其他許多熱情又能幹的志工全心投入,另一方面我也知道,需要我
    從很年輕時就體會到,人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就不再嚐試說服別人,改變別人,更不會期待別人會「自我反省,誠心道歉」,若真的有人能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那是「賺」到的,多年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對別人有期待」。  這種合理化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當然會有很完整的論述,但是即使我們沒讀過心理學,從小看
    七月初的天下雜誌有一篇文章討論數位威權主義,提出一般人常有的三個迷思。  首先是以為數位監控很「智慧」。認為中國有很多監控攝影機都擁有準確度很高的人臉辨識功能,尤其在前年某場演唱會中,從數萬個觀眾辨識出幾位通緝犯而當場逮捕,讓人害怕「1984」小說中的老大哥已活生生地出現。  的確,單從數據來看,全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有這樣的三個體會:「第一,沒有任何事足以確信不疑。第二,人的感情會逐漸轉化成不只男女關係而已。第三,隨著年紀漸增,會開始相信運氣,但相信運氣並不表示努力毫無意義,只是不覺得唯有努力才能開拓人生。」 我相信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有自己獨特且不同於年輕時的體會,這些有時跟生理年
    最近因為奧運選手的機位與住宿房間引起全民關注,其實奧委會從地方到國際一直都是超官僚又充滿利益糾葛的組織….  這次東京奧運真的是好事多磨,這麼盛大且全球矚目的比賽,居然「閉門」舉行,大概也是史無前例吧!  少了門票收入,少了觀光客,這次日本政府可真是虧大了,不過辦奧運要賺錢不容易,但是各國努力爭取,
     獨居是趨勢,年輕時一個人住很開心,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起居就會增添許多問題,因此「獨居老人」也就變成一個必須動用社會資源關注的議題。  依據內政部的定義,符合獨居老人定義,也就是依此定義才能獲得福利措施或補助,有四項條件:  第一,六十五歲以上單身獨居。  第二,兩位以上老人(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算
    對於原聲十多年來的發展,我雖然很清楚,但是實質上參與的並不多,只在協會籌備初期,以及每一、二年應好朋友羅綸有的邀請參加一些或大或小的活動,(大的如音樂會、小者如核心幹部的私人聚會)。  雖然關心原聲,但是從不擔心,因為知道有阿貫老師,羅綸有及其他許多熱情又能幹的志工全心投入,另一方面我也知道,需要我
    從很年輕時就體會到,人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就不再嚐試說服別人,改變別人,更不會期待別人會「自我反省,誠心道歉」,若真的有人能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那是「賺」到的,多年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對別人有期待」。  這種合理化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當然會有很完整的論述,但是即使我們沒讀過心理學,從小看
    七月初的天下雜誌有一篇文章討論數位威權主義,提出一般人常有的三個迷思。  首先是以為數位監控很「智慧」。認為中國有很多監控攝影機都擁有準確度很高的人臉辨識功能,尤其在前年某場演唱會中,從數萬個觀眾辨識出幾位通緝犯而當場逮捕,讓人害怕「1984」小說中的老大哥已活生生地出現。  的確,單從數據來看,全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有這樣的三個體會:「第一,沒有任何事足以確信不疑。第二,人的感情會逐漸轉化成不只男女關係而已。第三,隨著年紀漸增,會開始相信運氣,但相信運氣並不表示努力毫無意義,只是不覺得唯有努力才能開拓人生。」 我相信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有自己獨特且不同於年輕時的體會,這些有時跟生理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記得之前我看一個玩家在實況“Vigase”這個遊戲的時候,實況主說: “為什麼很多恐怖遊戲都是丈夫殺妻或殺了一家老小而懺悔的劇情?” 我回答她:“因為很多遊戲都用男性的視角去詮釋故事,所以才會造成這種現象。” 我話還沒說完,這時有個男觀眾進來了,他一看到我說這些話,就很生氣的回答我說:
    Thumbnail
    相信很多「飢餓遊戲」的讀者與觀眾都曾經思考、想像過: 「要是我被放在那樣的遊戲裡,我會怎麼做?」 現在大家可以多想像一個問題: 「如果在遊戲之外的話,我––––或著該說是『我們』––––會怎麼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記得四年前吧?台灣曾經流行一個“Freaking Hot”的運動,內容是一群研究肥胖歧視的網紅拍攝性感寫真的行為,當時這個行為引起了網路女權的狂歡。但現在四年過去了,我在其他社群網站聽到有人提起這個活動,我問他們的想法時,他們其實覺得很不堪,其實本質上並不會激起別人的共鳴。
    改變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難,即使只是想穿上已經買了3年的洋裝,買了亮色口紅卻不敢擦,或是燙一次爆炸頭,不一定適合你,但再燙直就好了是吧?這看似很小的決定,卻是讓很多人不敢正視自己需求的第一步,久而久之你會忘記你有嘗試與探索的能力,也有遇到事實不如預期的承受力,你丟棄越來越多的選項,圈圈裡的空間很固定
    Thumbnail
    (2018女影台灣競賽《再會馬德里》、《離巢》)當我們用「孩子」的觀點在看待我們的父母時,往往都只能看到他們作為我們的「父母」時,呈上的臉面;反之亦然。而當父母僅能看待我們,作為一個孩子時,就極難理解我們,作為他人之妻、之父、之師、之友……甚至就只是我們「自己」。而反之,也亦然。
    如果我們的社會資源能建立大眾對於心理患者的理解與認識、一同關注患者心智發展的社交環境、協助解開家庭環境的結,提供社會心理諮商友善環境與教育,也許就能夠先避免很多今日在討論的後續處理狀況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記得之前我看一個玩家在實況“Vigase”這個遊戲的時候,實況主說: “為什麼很多恐怖遊戲都是丈夫殺妻或殺了一家老小而懺悔的劇情?” 我回答她:“因為很多遊戲都用男性的視角去詮釋故事,所以才會造成這種現象。” 我話還沒說完,這時有個男觀眾進來了,他一看到我說這些話,就很生氣的回答我說:
    Thumbnail
    相信很多「飢餓遊戲」的讀者與觀眾都曾經思考、想像過: 「要是我被放在那樣的遊戲裡,我會怎麼做?」 現在大家可以多想像一個問題: 「如果在遊戲之外的話,我––––或著該說是『我們』––––會怎麼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記得四年前吧?台灣曾經流行一個“Freaking Hot”的運動,內容是一群研究肥胖歧視的網紅拍攝性感寫真的行為,當時這個行為引起了網路女權的狂歡。但現在四年過去了,我在其他社群網站聽到有人提起這個活動,我問他們的想法時,他們其實覺得很不堪,其實本質上並不會激起別人的共鳴。
    改變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難,即使只是想穿上已經買了3年的洋裝,買了亮色口紅卻不敢擦,或是燙一次爆炸頭,不一定適合你,但再燙直就好了是吧?這看似很小的決定,卻是讓很多人不敢正視自己需求的第一步,久而久之你會忘記你有嘗試與探索的能力,也有遇到事實不如預期的承受力,你丟棄越來越多的選項,圈圈裡的空間很固定
    Thumbnail
    (2018女影台灣競賽《再會馬德里》、《離巢》)當我們用「孩子」的觀點在看待我們的父母時,往往都只能看到他們作為我們的「父母」時,呈上的臉面;反之亦然。而當父母僅能看待我們,作為一個孩子時,就極難理解我們,作為他人之妻、之父、之師、之友……甚至就只是我們「自己」。而反之,也亦然。
    如果我們的社會資源能建立大眾對於心理患者的理解與認識、一同關注患者心智發展的社交環境、協助解開家庭環境的結,提供社會心理諮商友善環境與教育,也許就能夠先避免很多今日在討論的後續處理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