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 | 比鬼更恐怖的事,不能睡懶覺
方格精選

短篇 | 比鬼更恐怖的事,不能睡懶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叮鈴叮—叮鈴叮—

縮在被窩裡的林萱,被熱烈的陽光直射眼皮,不自覺地抖動了身子,好似想要以此甩掉惱人的熱意,重回夢鄉。然而,熱浪隨著時間一波一波地襲來,林萱踢開了被子,把臉翻近枕頭裡,開始發出低鳴。

滴答滴答,林萱把手肘撐了起來,滴答滴答,雙腳縮向肚子,林萱緩緩地把自己撐了起來,頭卻還是緊黏著枕頭,此時,從外人角度來看,林萱拱起的身型就是一個精確的三角形,屁股還噘得老高。

滴答滴答,林萱就像一顆美味的三角飯糰。

滴答滴答,就差一顆梅子,林萱就可以化身成入口醒神的日式飯團。

叮鈴叮叮叮—叮鈴叮叮叮—

林萱再次發出低吼,雙手胡亂地拍打床面,卻只能震起一陣又一陣棉絮

叮鈴叮叮叮叮—叮鈴叮叮叮叮—叮鈴叮叮叮叮—

富有使命感的時間守衛,持續大聲嚷嚷,林萱不斷迷失拍空的雙手,終於精準地打中按鈕,時間守衛一命嗚呼,這場爭奪時間的大戰,由林萱選手取下那一勝。

嗶—

夏日神器停止運送冷風,林萱憤慨地在內心大喊叛徒!窗外飛來一隻又一隻的麻雀,窸窸窣窣的吵鬧,對於捨不得離開夢鄉的林萱來說,就像一臺又一臺的F-35在呼蕭而過,雙重打擊下的林萱,面對內憂外患的狀況,轉向牆邊靠近,打算使用水泥特有的冰涼感降低體溫,並以此遁入角落高牆來阻隔窗外回音。

焦躁的林萱,終於找回了平靜,定下心專注展開歸鄉之旅,回到夢裡。

碰!碰!碰!林萱!林萱!

「啊不用上班是不是?!手機一直叫!叫!叫!是不會起來按掉喔?!蛤!」

啪!

有力的巴掌,一把拍上林萱的頭,痛覺瞬間把林萱從夢鄉拉到現實,這一刻,林萱再次想起被老媽支配的恐懼,比鬼更恐怖。



因應筆者的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都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主要以電影戲劇評論會專注項目,偶爾有短篇、社會議論、文學討論等主題之文章,若有興趣歡迎追蹤。


喜歡文章歡迎下方給予手掌、收藏或是贊助喔!

贊助為自由打賞,你的鼓勵就是我的創作動力!
下拉至底拍手五次免費幫助我獲得平台分潤喔!

raw-image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2.1K會員
135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最讓我驕傲的一點,就是非主流音樂的蓬勃發展,自由且奔放的靈魂,能夠不受限制的大聲吶喊出生而為人的焦慮、悲傷、痛苦與幸福。臺灣即使不為自由奮戰,也不要為高牆添磚,扛住恐懼,我們不孤單,無關政治正確,言論自由有其代價,自由不是擋箭牌,道德與政治上選擇了折衷與妥協,心靈上可能就無法尋獲平靜。
情緒,好煩,講不聽,也理不清,每次情緒一來,腦袋就像被綁架了!沒有辦法克制自己,就像變成小孩子一樣,只能又哭又鬧,這樣真的好累,為什麼我馴服不了內心的情緒怪獸呢?其實以心理學來說,要照顧好情緒,得先情緒辨識才能管理,意即了解自身情緒背後需要與渴望,情緒就像我們的內在警示燈,提醒我們要照顧好自己!
通勤,意指一個人從其中一地,透過交通工具,移動至另外一地。通勤,特指工作期間的移動。然而,對我來說,通勤不只是前往一處後再往返,更是一段通往心房的旅途,通勤,也想通情。
一首熟悉的歌曲旋律,那首歌是曉潔在大學時,最愛的歌,她甚至期許自己像歌中主角一樣,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曉潔用雙手環抱著自己,指甲掐進手臂,雙眼睜大,嘴巴發抖地抿著下嘴唇,走向歌曲的來源,一座過於乾淨的電梯,電梯門緩慢地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刻著曉潔的石膏頭像。
人們都喜歡分享,孩童的笑容也總是令人療癒,但孩童並非擺飾在櫥窗的洋娃娃,孩童權益禁不起折衷,風險與傷害可能不可逆,甚至會在心中留下坑洞與傷疤。假如我們真正地珍視孩童,某些立場不能退讓,即使網紅擁有值得尊重之處,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兒童權益成為旁觀者,父母更應該省思自己的曬娃是在幫助還是傷害?
臺灣,最讓我驕傲的一點,就是非主流音樂的蓬勃發展,自由且奔放的靈魂,能夠不受限制的大聲吶喊出生而為人的焦慮、悲傷、痛苦與幸福。臺灣即使不為自由奮戰,也不要為高牆添磚,扛住恐懼,我們不孤單,無關政治正確,言論自由有其代價,自由不是擋箭牌,道德與政治上選擇了折衷與妥協,心靈上可能就無法尋獲平靜。
情緒,好煩,講不聽,也理不清,每次情緒一來,腦袋就像被綁架了!沒有辦法克制自己,就像變成小孩子一樣,只能又哭又鬧,這樣真的好累,為什麼我馴服不了內心的情緒怪獸呢?其實以心理學來說,要照顧好情緒,得先情緒辨識才能管理,意即了解自身情緒背後需要與渴望,情緒就像我們的內在警示燈,提醒我們要照顧好自己!
通勤,意指一個人從其中一地,透過交通工具,移動至另外一地。通勤,特指工作期間的移動。然而,對我來說,通勤不只是前往一處後再往返,更是一段通往心房的旅途,通勤,也想通情。
一首熟悉的歌曲旋律,那首歌是曉潔在大學時,最愛的歌,她甚至期許自己像歌中主角一樣,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曉潔用雙手環抱著自己,指甲掐進手臂,雙眼睜大,嘴巴發抖地抿著下嘴唇,走向歌曲的來源,一座過於乾淨的電梯,電梯門緩慢地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刻著曉潔的石膏頭像。
人們都喜歡分享,孩童的笑容也總是令人療癒,但孩童並非擺飾在櫥窗的洋娃娃,孩童權益禁不起折衷,風險與傷害可能不可逆,甚至會在心中留下坑洞與傷疤。假如我們真正地珍視孩童,某些立場不能退讓,即使網紅擁有值得尊重之處,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兒童權益成為旁觀者,父母更應該省思自己的曬娃是在幫助還是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