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閱讀《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清水潔 | 現實總是比虛構要來的荒誕

2020/10/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是一起發生於1999年10月26日的真實案件,一名二十一歲的女大生豬野詩織在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人刺殺身亡。當時在《FOCUS》週刊工作的作者清水潔被派來現場採訪,而本書就是在闡述作者訪問的經過,但在揭露真相之餘,也會分享他個人經歷和見解,讓內容比一般報導多了些關懷和反思。

關於恐怖情人

「這樣妳還是要跟我分手的話,我會把妳逼到發瘋,讓妳遭到天譴。妳爸就等著被裁員,家破人亡吧。別把我跟一般男人相提並論!我絕對不會原諒你背叛我、瞧不起我的女人。我會動用我的人脈,就算傾家蕩產,也要把妳徹底搞垮。妳聽好了,我才不會自己動手。只要有錢,自然有人願意替我效勞。懂了沒!妳只要乖乖聽話,像以前那樣穿我給妳的衣服,跟我在旁邊笑就是了。」—P.68
這句話是害死詩織的兇手小松和人說的。他是豬野詩織的男友,為了掌控女友,無所不用其極,會請徵信社調查女朋友,收買她的朋友來監視,電話騷擾她的男性朋友,以及不斷出言恐嚇不准分手。
「為了妳,我敢割自己的手。」
「求求你,不要這樣!」—P.69
不過最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詩織在世時,小松曾拿刀質問詩織願不願意為他割腕,說完便劃傷自已,一副願為女方犧牲的樣子。網路有分享女方錄來存證的聲音檔,音檔中的小松也是反覆強調可以為詩織赴死,荒謬的就是這個口口聲聲把死掛在嘴邊的男人,在女方死後展開了逃亡生涯。
書開場時,其實我先入為主覺得情殺案件已經發生了,警察只要逮捕男方就好,作者何必大動干戈寫成三百多頁。後來才發現是自己錯了,這男的太誇張了,僅僅因為得不到女朋友的愛,便動用身邊所有的資源只為了毀了女方。從一連串的騷擾直至殺死對方,可謂瘋狂沒有道理可言。在這偏執的價值觀裡,是個人眼界狹隘了。真的,遇到神經病,如果不是本事過人,千萬以保護自己為優先,和極端的人講理是行不通的,快報警吧。

崩壞的警察制度

「命案偵辦也是,警方應該擁有壓倒性的公權力,偵辦狀況卻遠不及一本攝影雜誌的採訪內容,這到底算什麼?我覺得這件事就是個象徵,暴露出結構性的問題。我想要提出的,就是這樣的問題。」—P.267
這又是另個頁數增加的原因,警察體制有弊端,下層隱瞞,上層不重視,導致搜查進度嚴重落後。相反的,作者頻頻發刊揭露,產生影響力,警察才在輿論壓力下有作為。為了伸張正義,清水潔做起了本該警察做的責任,去聆聽家屬的聲音,尋找一切的線索,盡量實事求是,但調查案子的過程他也幾度遊走在法律邊緣,例如長時間監視偷拍跑或去警局下通牒,這些舉動都很可能使他陷入被報復、打壓的處境中。
在桶川事件一年後,2000年12月22日豬野家向埼玉縣警提出行政訴訟,詩織的死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礙於當時沒有實質的法律能制裁跟蹤、騷擾等行為,難成案且會影響績效,警察不太願意受理,甚至離譜到竄改報案文件。種種跡象都顯示在體制上出了問題,心理學領域有個非常有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曾提出一個論點,不好的情境和權威會影響人們,讓好人也會變成壞人,而人民的保母是不是也因此沒有作為,這問題很值得去探討。可惜的是上層為了息事寧人只是草草懲處幾名失職的警員結案,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處理至今到處都在上演,讀到這段還蠻感慨的。如果問詩織的死換來了甚麼,大概就是日本立法通過「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防止相同憾事再發生吧!

日本記者生態

回到公司辦公桌後,我把報導標題寫在紙條上,交給總編。
「成為跟蹤狂犧牲品的美女大學生的『遺言』」。
以「美女大學生」作標題,真的是周刊的宿命,但是我完全不打算寫什麼「死者是眾所公認的美女」之類的內容。我想要寫的事詩織留下的「遺言」。我想要以命案的概要及島田和陽子所說的內容為中心,在保護它們的身分的前提下,詳細寫出詩織遭到的跟蹤和騷擾。—P.96
雖然作者沒有如其他媒體含沙射影受害者是拜金女所以自作自受,但為了討生活最終逃不了用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看看現在的新聞媒體也未曾不是這樣,隨意對報導中的人物或事件貼上各式標籤,詩織的父親曾說過:「我的女兒被殺了三次:一次是被兇手殺死的,一次是被不受裡的警方殺死的,一次是被媒體殺死的。」可見新聞的渲染力多麼很可怕,有多少媒體在其中是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客觀陳述事實的呢?反觀民眾也是,新聞往往像是將書中任一個章節抽出來報導,並不能看清事情的全貌,在接收資訊的同時,千萬記得不要被煽動了。
在日本新聞圈有個稱為「記者俱樂部」的特別組織,只有俱樂部的成員有資格得到政府給的第一手消息。桶川案中,反映出俱樂部成員盲目接收警方給的資訊沒有再求證,進而對受害家屬造成傷害的問題。作者在書裡屢次對俱樂部進行批評,而「記者俱樂部」問題也經常被外界拿出來議論,但至今它還是存在著。
書的尾聲,小松和人在無路可逃的處境下選擇走上絕路。這裡有點微妙,媒體是雙面刃,報導真相的同時也會傷到人,某方面來看不能否定不是在作者週刊的推波助瀾下,才導致這樣的結局。閱讀時,我一直在思考小松的成長背景,他曾經對詩織哭訴過被父母拋棄,可是在死後母親是有來認屍的。不過在網路上怎麼查都沒看到相關資料,後來想想這樣也好,日本社會對加害者家屬非常嚴苛,或許沒消息是好事,免得又釀成另一場悲劇。
最後,真的很佩服清水潔敢於將採訪歷程寫成書,尤其書內很多對事件批判及感想的言論,而他打擊的對象個個都有權有勢,一不小心就容易反被打壓,只能說他真的是新聞界的一股清流。
圖片來源:清水潔的臉書

每篇文字都是自己所愛而寫,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選擇自行輸入小額贊助,不限金額都是給予我繼續寫下去的鼓勵,謝謝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會員
28內容數
手拿一本書,沈浸在紙張構築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