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了妳別不高興,妳有被害妄想症——不能拒絕的愛難道不是暴力嗎】

2021/08/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根據統計,在台灣每五人有一人,曾經歷不等的性騷擾或性侵害。
以前我看這個數據是完全沒感覺的,可能是因為在學校任教,這部分只能做為教案或輔導方能涉及。但後來換了工作後,這樣的經驗就近多了,也立體了起來。
這一年看到 鄭家純 與翁立友的性騷風波,見識了在對於「性」的處理上,社會觀感可以多偏斜;一方面舉證不易,一方面是在所有犯罪中唯有「性」最容易產生 #責備受害者 的評論傾向。
是一路難受地在滿滿既視感中,讀完 #姜禾吉#他人》,幸好是懷抱希望的結局,舒緩了過程中的無助與心痛。
1、#親密暴力——#金貞雅、李鎮燮
與公司高富帥的主管交往,五度被施暴的貞雅忍不住報警,原以為在法律保護下,可以申請工作或私人的禁止接觸令,殊不知法院只判決七萬五的罰金。
即使貼文寫下這五個多月的經歷,也只是挨公司的告訴,遭受同事冷眼相待,過往不小心犯的錯也被截圖後在留言版上公審。
「我是個很溫柔的人,是你沒辦法喚醒我體內的溫柔,你難道就不能幫幫忙,讓我變得溫柔一點嗎」被當成一堆衣服蹂躪的貞雅,只感到遭受這樣的對待,也許就是因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貶低傷害—隔離孤立—時好時壞—操控限制」——這是在兩人關係中,非常典型的「親密暴力」。
被打以後更激烈的做愛,被打以後更豐盛的大餐與名牌禮物——就像是預先支付這些暴力的費用,可是我只是想活下來,為什麼大家都要我去死?
拼命搜尋各個報導,拼湊著殘破的自己,支持與反對的留言,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是誰?為什麼是我遭受這樣的對待?
「金貞雅是說謊精,宛如吸塵器的女人」這則留言,讓胸口彷彿炸裂一般。
與所有人心中的王子劉賢圭交往,楊秀珍即使婚後仍是覺得與完美丈夫隔了層膜。
如果你知道了那些事,你還會全心全意地愛我嗎?
因為母親到處與人交往而誕生的「父不詳」,秀珍從小就在整村的人指指點點下生存著,好不容易憑藉著成績而離開了小鎮,擺脫一切。
然而滴酒不沾的她,只有那麼一次,因為教授的稱讚與系上聚會;等到再次恢復意識,是渾身赤裸,沒說過幾句話的對方只丟下「我們不是在曖昧嗎」、「不是妳主動的嗎」、「妳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每天陰道內側都出現撕裂性的疼痛,難以坐下,難以走路,然後,她懷孕了。
那些無法證明的事,說出來不僅不會在法律上被承認,也只會重演被大眾說三道四的昔日罷了。
為什麼非自願的標準是由加害者施暴程度決定呢?
小說裡頭絢爛的性侵描寫如果是要證明壞人有多壞,那受害者的煎熬呢?
什麼時候閱讀這些滿目瘡痍的悲劇,只讓她想要踐踏那個毫不在意地凌辱她的人?
狠狠地叫百倍千倍的痛苦也讓金東熙嚐嚐!
讓那個匍匐在優秀男友腳下,只會巴結裝親熱的金東熙感到戰慄,讓他活在被全世界遺棄並苟且恥辱的地獄裡。
所以只有小孩,她是可以自願決定不要的。
丈夫如何溫柔,也無法癒合的傷口,日日夜夜流血。
被稱為「吸塵器」的河宥利臉蛋與身材都吸引人,但是對於愛的渴望讓女孩子們議論,讓男孩子口耳相傳是「好上的女人」。
因為穿著打扮言行不符合大眾的期待,因為不能在親密關係裡頭選擇自願的性行為,因此被冠以種種肢體語言的羞辱——河宥利在以為男友金東熙能好好對待她後,才發現他們之間只有性。
對方巧妙地利用她的心軟,利用她對於完整的愛的想望,操控她的身體。
那些縱使不情願發生的關係,被醫生告誡絕不能持續的行為,感染了性病甚至診斷出子宮頸癌。
但我又能跟誰說呢?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被理解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不貞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不值得被愛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值得這樣對待的人?
「妳這個說謊精、吸塵器,妳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即使蒐集證據好了,會不會在法庭上成為被指責「有意為之」,引誘對方犯罪後再側錄的人呢?
21歲車禍身亡的宥利,想要成為「贏」的人,想要成為付出所有感情而被珍愛的女人,想要成為集結受害者們的女人。
這本書的「他人」,
指的是像貞雅與秀珍這樣的人,因為害怕受傷而加入霸凌的群體中;
指的是像貞雅與秀珍這樣的人,寧願先放手也不願先受到傷害;
指的是女教授李康賢這樣的人,掌握權勢後仍跟著男性敷衍女學生敞開內心告解;
指的是女教授李康賢這樣的人,儘管熟知女性的弱勢,仍把女學生被性侵的事實作為武器;
指的是所有旁觀與涉及的人,不願意了解不願意傾聽不願意正視傷害;
指的是社會裡頭站在制高點的人,恣意指責對錯,嘲笑這些傷口只是想博取注意。
這些「他人」如此貼近我們,
她們也曾受過傷,但受過的傷讓她們自我懷疑,讓她們陷入認知失調的折磨,讓她們失去勇氣而選擇成為加害者。
這本書並非在點明孰是孰非,更多是在討論這些傷害背後如影隨形的疑問。
這些疑問也許有機會帶他們到遠方去,但更多時候只是讓她們墮入悲慘的深淵。
孤單、寂寞、被孤立的恐懼與痛苦,在傷害後成為人生裡持續的鞭笞。
算是繼 #林奕含#房思琪的失戀樂園》之後,直抵人心的血淋淋之作。
有時候會覺得在教育裡頭,很難有機會教導男孩女孩們,在遭遇這些對待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處理重建。
希望閱讀能讓我們勇敢,
至少成為能伸出援手的「他人」,
至少成為能先理解而非評論的「他人」。
看到這裡,想必各位也很關心性暴力的議題,願我們都能在此議題上著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ㄓˊ感書店
ㄓˊ感書店
因私人因素離開學校,期許能提供新課綱語文教育的多元資源;在學習當道的現今,不追求華麗行銷的文案,只求穩扎穩打的課程設計。 藉個人書評與接案籌募「ㄓˊ感書店實體化」,希望能藉由實體教室與線上課程,提供體制外的教育活水注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