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二月看的四本書 : 分別是《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我媽的寶就是我》、《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我的兒子是兇手 : 一個母親的自白》~之前是放在臉書粉絲專頁上, 因為寫不了太多字,但希望好看的書能被更多人閱讀,所以採用簡單介紹與心得的方式!請點開有興趣看的那幾本來閱讀~
1.《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過程精彩緊湊,讀完心情沉重。
日本的社會案件,一名21歲的女孩上學途中在街頭被刺死,兇手是她的恐怖前男友指派的。然而遇害之前,女孩與她的家人經過好幾個月的蒐證、向警方求助,卻被警方吃案;事件發生後警方幾度想隱瞞她求助過的事實,混淆媒體;作者清水潔所在的雜誌社,不是警察開記者會時會被邀請的媒體俱樂部成員,反而因此能不被混淆真相,甚至搶先警察取得第一手資訊,協助破案。這本書的視角是清水潔作為負責當時案件的記者,他為了真相做了哪些事,又是什麼動力讓他敢與警察、與主流媒體,以及與相信警察說的每句話的社會大眾對抗?可能因為記者需要搶在報章雜誌出刊前整理文字資料,作者的思路很快,讓整本書很緊湊,不小心犧牲睡眠把它看完了。看完之後只覺得難過,好多層次的難過,為了女孩、為了女孩的爸媽與朋友、為了作者,此外其實也一點點為了那個恐怖情人。
2.《我媽的寶就是我》讀了輕鬆開心~
作者陳又津的母親是印尼華人,她作為不被疼愛的女孩勇敢來到臺灣,頂著一個充滿標籤的身份在社會中生存,把她的女兒拉拔長大。辛苦的母親在女兒眼裡是充滿愛的人,把她承受的苦粹煉成滿滿的愛給了女兒。有個很可愛的段落說,母親沒有把外婆常說的「我不喜歡你」用來情感勒索,而是用行動證明對女兒的愛,「用女人的勞碌命,在餐桌放滿我愛吃的菜」。
3.《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溫暖又富含深意。
作者是慈濟大學解剖課的教授,這本書是的敘事是照課堂上解剖大體的順序,來教導讀者認識人體。然而我最有興趣的地方,其實是作者分享大體老師是怎麼來的,以及她對生命敬重的態度。過去大體老師是路邊的無名屍、沒有家人的榮民,運送到學校時已有屍臭;後來在證嚴法師的提倡下,許多人簽署捐贈同意書,讓現在的學生有便於學習的大體老師能練習操作。學校為了讓學生重視眼前的「老師」,設計一系列的活動與解剖的規定,包含先向大體老師的家屬訪談,了解老師生前的性格、故事,以及要求學生在解剖完要把身體恢復原狀,保護老師的遺容等等,這些無非是要提醒學生,大體老師與未來的病患,都是一個個重要的生命。作者對生命的態度讓我很敬重,也提醒了我去思考死亡這件事。
4.《一個母親的自白》沉重、辛苦。
1999年美國科倫拜高中發生校園槍擊案,槍手是學校的兩位學生,他們在無差別攻擊後雙雙自殺。自此美國出現校園槍擊的模仿風潮,美國社會對相關事件的敏感度變得很高。這本書是其中一位槍手狄倫的母親所寫的。她非常細膩地陳述她如何重新去理解她的兒子,因為槍手的形象與她面前的兒子天差地遠,這個槍手不像媒體所說是個性殘暴、被爸媽慣壞,在事情發生前真的看不出徵兆;然而她事後閱讀兒子的日記,諮詢大量的學著者醫師,才發現他一直壓抑內心的巨大壓力。社會希望她兒子是個本來就有問題的人,只是他的家長疏於照顧而沒有察覺,實際上她的父母對小孩的關愛是非常多的。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孩子或家人,讓彼此能以最最真實的面貌互相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