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lesson: 電影回顧:一窺【窗邊的小荳荳】的書中世界

2020/10/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窗邊的小荳荳》(日語: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是日本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徹子所著的自傳隨筆集。其內容是描述作者(主角荳荳)在被傳統教育的排斥下,來到了一間校風自由、多元小學「巴氏學園」中,所經歷的愛與成長。因為書中用純樸真摯文字,鮮活細膩地描繪出荳荳的純真,與這所小學獨樹一格的教育方式。這本書在日本國內曾創下800萬冊銷售記錄,成為二戰後最暢銷的書籍。至今仍是全球教育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小林校長-尊重

從書本開頭荳荳的媽媽聽到其他小學老師的抱怨可以得知,荳荳是一個想法很多卻無從宣洩了孩子。但因為過去的小學老師都只希望學生能夠安靜的學習新知,所以像荳荳這樣學生上課一直插嘴,老師也只是不斷制止。這樣一方面讓老師深感困擾,荳荳也覺得自己總是不受重視。然而,在荳荳與「巴氏學園」的小林校長初見面時,小林校長竟然不厭其煩地恭聽荳荳自言自語四個小時,還不停地詢問「還有嗎?」、「然後呢?」,而荳荳覺得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真正可親的人,因為從來沒有人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初次會面,就讓小荳荳感受到校長對她的尊重,讓她開始喜歡校長,喜歡學校,喜歡上學。書中描述到:
「在荳荳心靈深處,總覺得自己有點被疏離,為什麼和別的孩子不同,總是一個人,有著被冷眼格觀的距離感呢?直到和這個校長相處,才感到安心又溫暖,心情好多了。」
小林校長表現出身為成人和教育者對於小孩或學生最大的尊重。在現今制式化的義務教育中,老師們常常急著把課綱內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卻常常忽略了學生的聲音。人跟人的互動,尤其是教育,應該是雙向的。如果長期忽略學生的聲音,不但無法理解到學生真正的需求與想法,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而在班級中,有著比較突出的性格的學生更是需要教育者去尊重、聆聽。

上課-自我探索與多元性

巴氏學園上課的方式非常特別。老師在早上第一節課開始時,就把今天一整天每節課、每個科目的問題,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後就讓每個學生從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做。而如果大家效率很好,一個早上就全部做完了,下午老師還會帶全班去散步。
「老師能藉此清楚知到每個孩子的興趣、以及產生興趣後的學習方法、對事物的思考步驟、甚至個性。」
「對學生來說,從自己喜歡的學科開始,是很有鼓舞作用的,討厭的學科,在放學前完成就可以了。反正,一切自己安排。因此,自習的形式較多。遇到百思不解時,就到老師座位,或請老師過來解說,直到明白為止。」
從這個學校獨特的教育方式,可以看出小林校長尊重學生的興趣動機,並因材施教、適性揚才,打破科別的疆界。雖然現今教育不須完全和「巴氏學園」的教育方式一樣,斟酌參考,這個教育理念仍值得我們學習。

找錢包-信任

有一次荳荳再上廁所的時候,最心愛的錢包不小心掉到便池裡了。小林校長看到荳荳滿身髒兮兮地挖著糞池尋找掉下去的錢包(這是日本二戰後!),不但沒有責罵荳荳,還告訴荳荳弄完後要將泥土弄乾淨。荳荳也因校長這去化無形中養成了負責的行為。書中描述:
「其他人如果看到荳荳這股傻勁,一定會大叫『妳在搞什麼?』『太危險,不可以!』或是加以干涉『要我幫忙嗎?』
『弄完,要舀回去喔!』而校長只是這樣說。『他實在了不起』媽媽聽荳荳得敘述後,由衷的敬佩校長。」
「自此以後,荳荳『上廁所時,絕不往下望』,而且更覺得校長是個『可以打從內心裡去信賴的人』」
不論是日本還是台灣,同樣擁有東亞文化並在少子化影響的影響下,父母與教育者常常過度介入或過度保護孩子。教育者應該多用信任取代質疑,適度的留給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可以訓練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行動、並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再淪為對未來茫然的「考試的機器」。

電車來了-滿足探索的好奇

「巴氏學園」的教室是由好幾節電車車廂組成。有一次,學校要在半夜搬來新的電車,這個消息讓同學們都興奮又好奇不已。大家都想知道電車是怎麼運到學的。經過同學的推派,校長的三女兒去請求校長,提議晚上留在學校。而校長也同意同學們「如果想看的話,可以先回家問家人,同意了就帶著睡衣、毛毯,晚飯過後再到學校集合。」
「......一片吵嚷聲中,荳荳飛跳起來,穿過校園奔至門外。晨霧中的電車防大的車裡出現了,眼前所見真如夢幻一般。沒有軌道,從普通的道路上,電車一聲不響地緩緩開近......
……...『仔細看喔!那個叫輪軸,應用它的轉動力,可以使這麼大的電車移動喔!』校長對孩子們詳細解說。」
小林校長不但同理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更是保留了可以讓學生去「挖掘、探索、發現」的完整體驗,是最天然也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比起叫學生坐在說桌前,丟出一堆註釋、公式、定義、導論給學生,叫他們一一背起,何不讓他們用生命去感受知識的力量呢?

作者黑柳徹子在書出版後曾說:「有時候我忍不住想,如果巴氏學園至今還在,恐怕就不會有拒學的孩子了。因為在巴氏學園,即使放學之後,大家也都不想離開,而且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趕快上學。巴氏學園就是一所這樣的學校。」不論是在二戰後的日本,或是在現在的台灣,小荳荳們其實都一直在每個校園裡、在每個人心中。在講求成績和一致性的教育體制裡,一部分的我們或許能夠把自己的小荳荳藏起來、壓抑起來,但一部分學生的荳荳卻是那麼活潑,讓他們常常變成教育網外的淘汰者。隨著間流逝,我們逐漸學會忽略心中的荳荳的聲音,而那些勇敢展現荳荳的同學,或許早已淹沒在人群裡..................
這是荳荳的錯嗎?還是那些小學老師的問題?黑柳徹子曾說「小林校長持續對我說的那句「妳真的是個好孩子」,曾經帶給我無窮的力量。如果我沒有進入巴氏學園,沒有遇見小林校長,恐怕無論做什麼,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對自己感到自卑,不知道該怎麼辦,就這樣逐漸變成了大人。」如果我們能夠稍微改變一點教育方式,未來的社會能不能出現更多的黑柳徹子呢?
從這本書中,我們不但可以學習荳荳那永遠保持著事物充滿渴望理解的熱情以及想要探索的赤子之心,也理解到對的教育的方法可以大大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真正能夠受用一生的教育應該建立在瞭解、接納、尊重和關懷之上,不應抹殺學生的熱情與獨特性。或許荳荳只是50幾年前一個幸運的小孩,而且現在小林校長已經過世、巴氏學園也早已被拆毀,不過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做的,讓在這片土地上求學的孩子能夠在取得知識的同時,保有對學習的熱忱,使興趣不再被教育體制抹煞?
    Gen Z
    Gen Z
    "Proactiveness is not a slogan" 我們是一群想要將Proactiveness這個理念散佈出去的高中學生 想更認識我們也請追蹤我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定期更新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