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Insight:補習文化

2020/10/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補習"恰似已成為台灣學生的主要課餘活動,過去曾統計過,在台灣補習班的數目遠超出便利商店,由此我們可看出補習般在台灣已成市場導向,當然不只台灣,大多數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等等也同出現類似情況。這樣的普及度讓補習變成了一種文化般的存在,而這不禁讓我們思考,補習真的有用嗎? 為何台灣的補習風潮如此興盛?補習文化的背後又隱含著哪些現象?
針對此題目,我們匯集了來自有補習以及沒有補習的學生他們決策的理由與想法

#被迫補習

A同學:
我一點都不想補習,是爸媽擅自為我報名全科班的,他們覺得大家都有補感覺我沒補很奇怪,每天放學就是到補習班報到按表操課,學校功課已經應付不完每天還有補習班的作業真的很辛苦。但說實話,本校有些老師上課很敷衍,課本習作隨便帶過而已,補習真的救了我很多,讓我在考試掌握度上的確比較高,不過我覺得有些課目真的沒必要補,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

#自願補習

B同學:
我的家人給我的自由度很高,我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補習,我本身是念公立學校,學校的老師教學品質以及給予學生的資料多寡參差不齊,我自己是在開學一個月後真的覺得某些科目老師給予我的東西不及我所需,因此決定去補習。補習班的選擇很重要,我也是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老師,我學到很多學校沒有教的,也得到更多補充資料。

#不補習

C同學:
我自己在學校課業的掌握度很高,所以沒有補習,而且聽很多人說補習班老師都喜歡講笑話,很多人去那裏也是打屁聊天花父母的錢去那邊吹冷氣,學校課業顧不好一直在應付補習班作業,真的本末倒置。
D同學:
家裡經濟無法支付。
彙整以上同學的心得,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人補習的動機,不脫離幾個因素
父母的意見、學生課業掌握度。而仔細看背後的關鍵成因,就是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所衍生出的市場導向。
台灣的學習風氣不免俗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幾乎所有一流的大學錄取條件第一關就是成績,再好的課餘活動表現,成績不過就是淘汰。這樣的制度下,首先造成的就是家長與學生的恐慌,因此家長願意砸大錢把孩子送去補習,最終引發羊群效應。而台灣在學校教師管理上也出現很大的問題,根據法規,若老師未犯及性侵罪學校無權將老師開除,意思就是盡管他教學品質再差,他仍然能在教學領域下站穩腳跟。因此就造就了老師台上隨意講課,學生臺下寫補習班作業此情況。
補習並非錯誤的存在,所有的存在來自於他的被需要。依照自己需求選擇是否補習當然是有助於本身的行為,補習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管道。但令人惋惜的是,台灣普遍的情況並非如此,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已扭曲大眾的價值觀,讓補習成了一股盲從風潮。
最後連結到genz,體制下的補習風潮中,我們不應盲從世俗的價值觀,而是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學習這件事。找出學習對自身的意義,而後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學習方法,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價值。
    Gen Z
    Gen Z
    "Proactiveness is not a slogan" 我們是一群想要將Proactiveness這個理念散佈出去的高中學生 想更認識我們也請追蹤我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定期更新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