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路上看美國房子(上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Frank Lloyd Wright為自己及家人蓋的Taliesin(在威斯康辛州的Spring Green)。
在公路旅行中,有很多的車窗風景,是美國房子。美國的建築,極有可談,更極有可看。尤其一個個舊時村鎮自車上那樣的經過看去,簡直太賞心悅目又太馳騁想像了。
尤其是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前段的建築,是人類住得極好卻又常蓋得不那麼故作「恆存千年」的那種「只是給人住的」平民式屋舍,是最好的真實鎮民建築。而太多的大建築家像Frank L. Wright、Cass Gilbert、Bernard Meybeck、Richard Morris Hunt….他們雖設計無數的名作,但他們幼時是看這類房子住這類房子長大的。並且很諷刺的,有時他們設計的房子,以我的視角,未必比那些老年代無名的家宅更好。以Oak Park的房子言,Wright的房子那麼多,但比旁邊的老早就存在的「土著宅」,竟然你站在那些宅子前流連更久。
Cass Gilbert在紐約蓋的Woolworth Building,Louis Sullivan在聖路易蓋的Wainwright Building,McKim, Mead & White蓋的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何其的宏偉,但那是公共建築。他們自己住的,有可能只是小小的木造house。不,多半也不見得,他們或許在大城市的郊外,會建成「別墅式」的家園,像另一個建築師Charles Platt,他在芝加哥郊外的Lake Forest蓋的Villa,或是在紐約郊外Mt. Kisco的Woodston所為。
只是不可能蓋得太豪奢。像Greene & Greene兄弟幫產業大亨David B. Gamble蓋在洛杉磯郊外Pasadena 的Gamble House,或是Julia Morgan幫報業大亨赫斯特(William R. Hearst)蓋在中加州San Simeon的台灣旅遊團常稱的「赫式古堡」(La Casa Grande)等。或像McKim, Mead & White在赫德遜河邊Poughkeepsie鎮為Vanderbilt蓋的Vanderbilt Mansion。
但也不可能太過簡略,只是一幢木造兩層樓,僅五、六房間,中型前門門廊,小型後院的那種中產階級平民家宅。
如果是,那這個建築師就更厲害了。如果是,那這幢小小木造house必然有其高明雅緻之處。
當然,一定有這樣的建築師。只是如果他已是名家,多半會把自家蓋成,好比說,像Frank Lloyd Wright為自己及家人蓋的Taliesin(在威斯康辛州的Spring Green)。
Wright 生於一八六七年,是中國的孫中山、吳稚暉、黃賓虹同樣的時代。但孫中山等人他們能在中國大地上住上比較建築清亮、光線空氣透爽的房子嗎?先別說是否可以按自己意思或社會上懂建築或過日子觀念之人的意思來建造房子?
但明朝的文徵明、文震亨、馮夢龍(1574~1646)所住的蘇州有多少的好房子、好園林,甚至到清朝的沈三白(1763~1825),在蘇州過日子的品味,也必不差……
然自清中期至民國初年,再到今日,蘇州的建築,或全中國各地的建築,能透露出百姓把日子過得自在、過得簡略中見舒適、甚至在美感上也可以教老外欽羨的那份情景嗎?
我這裡無意說中國沒蓋好、美國蓋得好這個論題。只想說,在美國,車行中看人住的房子,真是好多濃郁的,人在土地上生出房屋的美好感覺。主要是人怎麼想事情、人怎麼活命過日子、人怎麼表露他的美,都可以在房子外頭一瞥就瞥到了。
美國穿城過鎮,沿街走巷,太多房子寓目,幾乎不會想到哪幢房子是建築師的手筆。從沒這個念頭。只會眼裏看到「哪幢是好看的」、「哪幢是怎麼看都順眼的」這種觀念。
也於是,這就是最真實的美學。這就是老百姓的美學。所以一看芝加哥附近Wright設計的房子,馬上知道這是他的房子,而完全忘了去審視這幢房子美不美,忘了先打量這房子本身的外觀。故而有時這類名家的作品,反而使你不去自然地、自發地察看它本我的美醜。
所幸這樣的房子,在整個美國大地上不算多。
那些只是住人的、容納家庭的、各式各樣的房子,已經教人目不暇給了,也已經可以想像出極多的小鎮故事了。並且自車窗看去已感到頗能洞悉了,絕不需進到屋內去窺矣。
這就是我門外漢的哲學。只看,不深究。
一條路上看過去,如果是 good neighborhood(好社區),往往一幢幢木造二樓或三樓,間插著一些一樓平房,不管是可容納八人十人的大型家庭,或只住一兩人的小房子,皆有一個必然的有機外觀,即:它還是它自己聳立在那廂的大小。就像人一樣,有個子大的,有個子小的,但就是一個人的大小。是一個「一體感」的房子。而不是增建的、延伸的、添補加大的。
就因為這種人味,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相貌。每一幢都不一樣。但每一幢和另一幢皆有相近的結構與基本的佈局。
但就是每一幢不一樣。這有一點道出了早年每人是按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建出來的。尤其是拓荒年代。他們自己砍木自己豎柱架樑蓋出來的。這種「自己要的樣子」,流露在哪怕已是建商成群蓋出來的這整條街上的幾十幢房子裏。
不記得曾經聽過有人說,一九四四年以前的家宅,猶保持老年代的風味。
的確,五六十年代以後蓋的房子,你就能看出工藝已漸粗略。七八十年代蓋的,更隨便了。
或許因為每幢建得不一樣,每幢皆是木頭撐建起來的,令美國house予人一種充滿歡樂、充滿童趣的「玩具感」。不知道會不會是這個原因,我開車繞街穿巷看房子永遠看不膩。莫非每個玩具後面還有更花樣精巧的另個玩具?
當然不只是社區住宅,田野遠處的穀倉、牲畜的廄寮,也多的是好建物。
但住家,最是能留住目光。不知為什麼?或許它也在回看你。譬似它在等著回答你發問。
你看著它,像是已對它說了一聲嗨。輕聲的,幾乎沒動嘴形的。
而它,也或正要回你,只是還不知說些什麼。只能先看著你。再說,你瞬間就又開走了⋯⋯(未完待續)

追蹤、訂閱《理想的下午2020》,每月$120元即可閱讀每月更新的八篇散文,從歌頌「小時段也是全宇宙」的角度,談把飯吃好、日本賞美與美國狂遊。
► 點此查看更多訂閱方案,也歡迎收聽 方格子X迷誠品 合作的 Podcast 節目【舒國治 X 李明璁|EP2 旅行文學代名詞舒國治】,與你分享為什麼是理想的「下午」。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K會員
114內容數
你理想的下午,是什麼樣子?在《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中,舒國治將引領讀者一起從美食、遊記、生活所感,踏往理想午後的真諦。在理想的下午,好好珍惜那突然浮出的美妙空檔,抬頭看一眼夕陽的光暈,啜一口台北人理應擁有的白葡萄酒,嚼幾片彈牙香滑的鵝肉,在咖啡館翻一下日本人精心編出的不懂日文之人也能讀的雜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舒國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問我,如果想去美國做一趟公路旅行,能推薦一條路線嗎?以下便是我的建議:在 ①紐約 下飛機,先待上兩三天逛逛曼哈頓。吃吃館子、看幾個美術館、散步中央公園。然後驅車向南,先到紐澤西的 ②Princeton,看看大學,略事休息。下一站去 ③費城。或許住一晚。甚至不止一晚⋯⋯
很多人問我,如果想去美國做一趟公路旅行,能推薦一條路線嗎?以下便是我的建議:在 ①紐約 下飛機,先待上兩三天逛逛曼哈頓。吃吃館子、看幾個美術館、散步中央公園。然後驅車向南,先到紐澤西的 ②Princeton,看看大學,略事休息。下一站去 ③費城。或許住一晚。甚至不止一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走在夢想的路上】在分享謝哲青透過旅行中的體驗與成長,分享了對於夢想、人生的感悟和反思。書中充滿了對於未知的探索及對於生活的深度思考。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
04/27/2011 當我向山走去時,其實正一步步走向最真實的自己。   13公里通往嘉明湖的山徑,由零晨摸黑上山開始,直到上了稜線之後的大霧。 摸黑上山,點亮頭燈,只能照亮著前方幾公尺的山路。 稜線上在大霧中,能見度又由五十公尺,到嘉明湖前又變到只有二十公尺。 但是人在迷霧的山林中,反
Thumbnail
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產品製造進入品牌世界時,總是難以擺脫產品製造這樣的思維:「怕顧客感到厭煩所以一直推出新產品」。皆川明也給了很好的回答:你必須知道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反映在產品上的核心元素是什麼?然後用這個重要的元素維持不變的去創造改變。這樣品牌才能「累積」。
若祇看殘缺 世界殘缺 人人殘缺 自己也是 所幸殘缺才能互補得 物我圓滿 人我圓滿 榫頭跟卯眼圓滿彼此 洞見自身所缺 才可能完整 小草自卑而後自強為大樹 有鳥蟲相遇相守相知相惜 盲目隨俗常常索然無味 逐流跟風往往自殘相殘 或許人生不值得活 這件事情應該值得投入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好看且劇情跟角色們玩得那麼狂放,我覺得都要基於把毛毛這個角色寫得很精準,如果這個角色不合理,那就會討厭,就撐不起來所有想玩的東西。 「所謂渣男」男友家豪說的「一頭熱」,其實可以總結毛毛這個人。不只是家豪所指是當同婚通過後毛毛也吵著要結婚,根本沒想過對方到底想不想,更是
Thumbnail
歷久不衰的問題大部分都跟"感情"有關 關於愛不愛這一個問題: 網路上那些觀看次跟搜尋度超高的標題不外乎都是:如果男人有做到這些,表示他愛你!如果你的另一半沒有對你有這些表現表示他不夠愛你! "愛"確實有一個標準存在! 但是同時也不應該拿這套標準去審核每一個人對於愛的表現
Thumbnail
在陪伴孩子生涯探索的路上,除了透過多元活動的體驗,還能進一步做什麼引導呢?如果能夠引導孩子整合自己的經驗,看見自己的亮點,知道自己發揮了哪些能力、如何運用這些能力,從中去發覺自己的興趣熱情,對於未來想培養哪些能力也逐漸會有想法。
上次去台中的時候 看到一台好大的公車 上面就貼著大大的包你發廣告 但在台北、桃園、台南等地好像都沒有看過類似的廣告 是因為包你發在台中比較有名嗎? 還是台中比較多人玩這個遊戲 感覺在台北知名度好像比較不高 我問了身邊幾個朋友不是沒玩過就是沒聽過 好奇問問大家 真的有在路上看過包你發的廣告嗎? 第一次
之前在網路上就有看到這間老人益生菌推薦的廣告,沒想到有一次我在路上就看見他們好笑的推銷過程。風和日麗那天,我跟我朋友一起去搭捷運,在捷運門口就有一些人在發傳單,我們是好人,因此每個給我們傳單的人我們都有拿。我們遠遠就看見有一名女子嘴裡默默喊著老人益生菌推薦...是甚麼樣的情況吸引了我跟朋友前往察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走在夢想的路上】在分享謝哲青透過旅行中的體驗與成長,分享了對於夢想、人生的感悟和反思。書中充滿了對於未知的探索及對於生活的深度思考。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
04/27/2011 當我向山走去時,其實正一步步走向最真實的自己。   13公里通往嘉明湖的山徑,由零晨摸黑上山開始,直到上了稜線之後的大霧。 摸黑上山,點亮頭燈,只能照亮著前方幾公尺的山路。 稜線上在大霧中,能見度又由五十公尺,到嘉明湖前又變到只有二十公尺。 但是人在迷霧的山林中,反
Thumbnail
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產品製造進入品牌世界時,總是難以擺脫產品製造這樣的思維:「怕顧客感到厭煩所以一直推出新產品」。皆川明也給了很好的回答:你必須知道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反映在產品上的核心元素是什麼?然後用這個重要的元素維持不變的去創造改變。這樣品牌才能「累積」。
若祇看殘缺 世界殘缺 人人殘缺 自己也是 所幸殘缺才能互補得 物我圓滿 人我圓滿 榫頭跟卯眼圓滿彼此 洞見自身所缺 才可能完整 小草自卑而後自強為大樹 有鳥蟲相遇相守相知相惜 盲目隨俗常常索然無味 逐流跟風往往自殘相殘 或許人生不值得活 這件事情應該值得投入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好看且劇情跟角色們玩得那麼狂放,我覺得都要基於把毛毛這個角色寫得很精準,如果這個角色不合理,那就會討厭,就撐不起來所有想玩的東西。 「所謂渣男」男友家豪說的「一頭熱」,其實可以總結毛毛這個人。不只是家豪所指是當同婚通過後毛毛也吵著要結婚,根本沒想過對方到底想不想,更是
Thumbnail
歷久不衰的問題大部分都跟"感情"有關 關於愛不愛這一個問題: 網路上那些觀看次跟搜尋度超高的標題不外乎都是:如果男人有做到這些,表示他愛你!如果你的另一半沒有對你有這些表現表示他不夠愛你! "愛"確實有一個標準存在! 但是同時也不應該拿這套標準去審核每一個人對於愛的表現
Thumbnail
在陪伴孩子生涯探索的路上,除了透過多元活動的體驗,還能進一步做什麼引導呢?如果能夠引導孩子整合自己的經驗,看見自己的亮點,知道自己發揮了哪些能力、如何運用這些能力,從中去發覺自己的興趣熱情,對於未來想培養哪些能力也逐漸會有想法。
上次去台中的時候 看到一台好大的公車 上面就貼著大大的包你發廣告 但在台北、桃園、台南等地好像都沒有看過類似的廣告 是因為包你發在台中比較有名嗎? 還是台中比較多人玩這個遊戲 感覺在台北知名度好像比較不高 我問了身邊幾個朋友不是沒玩過就是沒聽過 好奇問問大家 真的有在路上看過包你發的廣告嗎? 第一次
之前在網路上就有看到這間老人益生菌推薦的廣告,沒想到有一次我在路上就看見他們好笑的推銷過程。風和日麗那天,我跟我朋友一起去搭捷運,在捷運門口就有一些人在發傳單,我們是好人,因此每個給我們傳單的人我們都有拿。我們遠遠就看見有一名女子嘴裡默默喊著老人益生菌推薦...是甚麼樣的情況吸引了我跟朋友前往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