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人類是傾向相信陌生人還是不相信陌生人呢?
邏輯上來說,如果人類能知道別人在欺騙他們,那對我們的生存應該很有幫助,數百萬年的演化「應該」培養出人偵測細微欺騙跡象的能力。
先觀察我自己
原則上我買水果時不挑的,我挑老闆!(我爸媽翻白眼)總喜歡說老闆你幫我挑,買個三次就知道這攤好不好
我傾向相信陌生人!
懷疑是很耗能量的,而且我相信人是會被引導的,你釋放信任,對方也比較願意善良。或許這就是沒遇過真正壞人吧!買貴水果的代價我還付得起
說小事可以輕鬆,大事件也是如此嗎?人人都如此嗎?
作者説了三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案例
美國情報局古巴專家蒙提斯2001年被發現她其實是古巴間諜,長達16年,而且她在美國情報局還是一路快速升遷的紅人,後來發現其實她從加入美國情報局的第一天就是間諜,在1996年曾有一度被懷疑,但調查者也輕易錯過線索。
2009年被揭發史上規模最大龐氏騙局500億美元的馬多夫投資基金,奇怪的是5年前其投資者之一的復興科技就覺得懷疑,但調查後居然也只是賣出一半基金,不是全部,事件爆發後他們説:我們覺得如果是真的應該也會有别人注意到吧。
被判45項兒童性侵罪成立的大學足球教練山達斯基,在2001年就被看到和年輕隊員一起在淋浴間,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直到10年後才開始調查,2011年11月被逮捕。
為什麼我們對察覺別人的謊言如此笨拙,你以為我們很擅長察覺別人的謊言才對啊,但人並沒有。
我們實際做法是:先相信,直到我們的懷疑和疑慮達到再也無法自圓其說的程度,然後我們才停止相信
為什麼我們「預設成真」呢?
因為信任是最有效率的
心理學家萊文主張,在演化過程中,對人類最划算的是,從偶爾被欺騙換得有效率的溝通和社會和諧,偶爾被騙是做生意的成本,放棄這套策略的代價遠為高昂;試想如果華爾街的每個人都預設質疑,那沒有詐騙,但空氣中將瀰漫濃重的懷疑和偏執,將使華爾街不復存在。
「如果你不從信任的狀態開始,就無法與他人發生有意義的社會接觸」
這句話真的是打中我!
人終究是群居動物。記得口語魅力培訓師王介安說:溝通鐵則就是永遠明白任何人說的任何一句話,一件事都是要認同!
人心中最深層的渴求就是被認同與被信任吧!
不被信任的痛苦感受應該我們每個人都曾有,大大小小被欺騙的經驗我們也有,矛盾的是一般的人在抱怨不被信任的同時也因為過去經驗而不願更信任別人
跨得過去這關的人就能跳到不同層級,堅持「信任」,堅持滿足別人所求,最終帶來效率效能,這就是一般人跟領導者成就的差異;個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企業之所以能擴大規模,也必須透過建立制度解決人之間有限信任的問題。
再來兩個謎題
1938年9月,英國首相張伯倫搭上生平第一次的飛機,前往慕尼黑,親自會面希特勒,張伯倫想避免世界大戰,但希特勒頻頻好戰的聲明,他想親自評估,希特勒是可以講理的人嗎?值得信任嗎?
張伯倫在信件中寫道:「我想我的印象是,他是一個說話算話的人。」更在之後再飛到德國兩次談話好幾個小時,但,結果是張伯倫與希特勒的協商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蠢事之一。他誤判了希特勒的意圖。
張伯倫的行事跟我們所有人都一樣,相信從個人互動蒐集的資訊是絕對寶貴的。我們直視對方的眼睛,觀察對方的外表與行為,然後做出結論。然而邱吉爾一直相信希特勒完全是一個口是心非的惡棍,但他對希特勒的認識只來自他的閱讀
為什麼在面對陌生人時,我們無法分辨他們是否對著我們說謊?
紐約法官索羅門面前是涉嫌各種犯罪而遭逮捕的人,他必須決定被告是否必須交付保釋金,如果要,保釋金是多少?是否要讓這個完全陌生的人自由,或讓他入獄等候審判?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決定,尤其牽涉孩童及情緒失常者更難。所以索羅門做了大部分人會做的事,也跟張伯倫一樣:他直視這個人的眼睛,嘗試感受他的本性
而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是:一組科學家建立了一套人工智慧系統,輸入給法官的相同資訊(被告的年齡和犯罪紀錄),人類對機器的競賽,誰做出的決定名單在被保釋後犯的罪最少?準時出席庭審的人最多?
結果電腦名單上的人在等候庭審期間犯罪的比率比紐約市法官釋放的少25%!機器大贏人類,甚至在AI中有1%的被告名單被列為高風險,絕不該被釋放,但人類法官在處理同樣這組壞人時,卻釋放了這些人的48.5%!
為什麼面對一個陌生人,有時候反而讓我們比不見面更難了解他們?
我自己也是深深迷信,親自跟人面對面,感覺3分鐘也好才相信真實性與直覺,這樣判斷不好嗎?
作者葛拉威爾說前述兩個謎題的核心問題就是:我們深信我們了解別人勝過別人了解我們。我們認為我們自己可以根據薄弱的線索來看穿別人,下判斷,我們對別人有獨到了解,但反之卻不成立,我們不會這樣對待自己,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微妙複雜的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特別的,卻高估自己了解別人的能力
作者說:如果我在這本書能說服你一件事,但願那就是:陌生人並不簡單。
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有多難?
我自己的經歷中,有一段時間總是遇到奇怪、不那麼好、說話不誠實的人,影響工作事業,回想起來,那是因為我自己的心本就混亂,更加失去判斷力,容易被騙被誤導,心就更混鈍。那心為何亂?因為我時時掛心著自己的生活、收入,我自己的心情感受,心裡漲滿了「我」,怎麼還能有清楚的判斷力
我們以為自己觀察到的最真實,但實際上我們是用自己的角度去解讀,忘了不同文化、不同表現方式、不同生長背景、不同個性的人反應不同。
我們對陌生人所置身的情境其實並不了解,卻輕易妄下定論
其實是自己被自己騙了
回到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
2015年,白人警察對一名年輕的非裔女子布蘭達一次毫不重要的臨檢,布蘭達被逮捕並關進牢房,三天後她在牢房裡自殺。
時值「珍視黑人生命」運動,警察對黑人施暴一度是美國人重要議題。在今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發生的黑人佛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壓窒息致死案,造成全美社會的抗議暴動。一時焦點辯論,可以是種族歧視、社會階層、壞警察,火熱討論,但當焦點過去,我們忘了布蘭達,忘了佛洛伊德,直到下一次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因為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是因為種族歧視、社會階層、壞警察?
實際情況是什麼?那一天在德州鄉下的公路邊,布蘭達與白人警察安辛尼亞發生什麼事?
或其實布蘭達之死是一個社會不知道如何與陌生人談話的結果
解密陌生人的過程中,解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