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讓法國文化衝擊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EMILY IN PARIS》是NETFLIX在十月推出一套十分有趣的劇集,除了有美麗的法國景色外,更顯示出法國人和其他國家文化的獨特處。EMILY是一個做市場推廣的美國女生,被公司派去法國巴黎一間公司工作。她帶著美國文化進入法國,出現不少有趣的文化衝突。法國人著重活在當下和率性而為,不理他人和未來。雖然我們會立即想到一堆惡果(如一夜情和婚外情的普遍傷害家庭和下一代),但法國文化對「過份計劃和著重他人」的我們有很大反省。美國文化跟香港相似,讓我們代入EMILY的眼光,接受法國人對我們的文化衝擊。

性感或性別歧視

其中一集的主題是「性感或性別歧視」(SEXY OR SEXIST)。EMILY到達一位賣香水的客戶拍攝廣告的場地,了解客戶產品,客戶說廣告主題是「給你一個美夢」。但她驚訝原來廣告是由一位全裸的女模特兒在橋上走過,然後有多個穿西裝的男士看著她。這引起EMILY和客戶的爭議。客戶形容模特兒很性感,EMILY問是性感或性別歧視?是女士的美夢或男士的美夢?男人物化她,權力在男人手中。但客戶說權力在她手上,她美麗動人,全裸上陣,搶奪其他男人眼球。這個爭議顯示出兩地文化差異。雖是同一件事,但EMILY看重「其他人」,也即是穿西裝的男士,得出「權力在男人手中」和「不尊重女人」的結論。法國客戶則看重「當事人」,也即是女模特兒,得出「權力在女人手中」和「令男人臣服於她」的結論。這個看重「他人」和看重「自己」的文化差異引伸了其他有趣事件。

在你面前說你壞話

由於法國人十分著重自己當下的感受,率性而行,不會考慮你如何看我。劇中一句經典對白是「中國人會在你背後說你壞話,法國人會在你面前說你壞話。」而EMILY的上司和同事正正說話直率不客氣,不帶半點保留,但又不致於向你破口大罵,只是沒有半點討好你或保持自己形象的意圖。而EMILY剛剛相反,她希望同事們能喜歡她,因此盡力拉攏關係,約他們吃午飯,又希望討好上司,天天準時上班和細心打扮。當然,這些努力都付之流水,甚至給予同事們很大工作壓力。

運動後吸煙?

美國人(及香港人)做不少事情都是功能性,為明天打算。而法國人則是即時性,活在今天。以運動為例,EMILY天天早上都跑步,有一次看到幾個穿運動服的女人做完運動,在健身室門外邊吸煙邊談天,她報以奇怪的眼神,然後偷偷拍了照放上INSTAGRAM,記錄她在法國看到的奇聞。為何我們和EMILY看到一個人做完運動後吸煙會覺得奇怪,甚至形容這行為「矛盾」?因為我們做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明天」有健康的身體,將來可以做更多事情,自然不會運動後吸煙,破壞自己身體。而這是十分功能性的思考。而法國人做運動的目的就是「現在想做」,沒有其他長遠原因如健康。因此當他們做完想做的運動後,如果想吸煙就自然會吸煙,沒有其他原因,因為「現在想吸煙」。

#美麗女人

法國人的率性而行和不理世俗眼光,也能應用在女性的美麗上,反映另一個文化差異。在美國或其他文化的角度,我們會覺得EMILY符合我們對「美女」的形象,即是甜美可人。她的談吐舉止大方得體,常常臉帶笑容,總會說正面和令人開心的話。出席活動和上班都會悉心打扮,在衣著和化妝上花上一番心思,務求明麗動人。相反,她的法國上司是一個中年女性,充滿個性,說話直率不留情,不會常帶笑容,衣著沒有花巧,都是素色為主,甚至看不出有甚麼化妝的跡象,她是典型的法國女人。但她展現另一種更美的形象,甚至吸引了一個比她年青和有妻子的男人,成為他情婦。法國女人總是讓人有種「不費力的優雅」,或許是背後那種忠於自己、氣定神閒、從容不迫的自信,令人覺得眼前一亮。她們不會時時刻刻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緊張別人覺得自己美不美,反而時刻熱愛自己的身體,不需為誰負責,活得坦然。在亞洲及美國等地,美的定義是「別人覺得我美」,在法國,美的定義是「我覺得我美」。

台灣節目主持小S曾為某雜誌拍封面照時,看到一個法國中年設計師十分美麗,於是問她:「妳沒有化妝,但皮膚很好,是如何做到呢?」這位設計師說:「我有化妝阿!」小S十分驚訝問:「原來妳有化妝?但我看不出來。」設計師回答:「陽光照射在我的皮膚上,這已是我的化妝品。」小S後來說:「只有法國女人才可以說出如此有自信的話。」法國女人的自信美,能讓香港女生多一個參考。

活在當下

墨西哥也是一個有極端活在當下文化的國家,他們一星期出一次糧,因為他們的薪金一星期就會用完。但香港人卻會節衣縮食積蓄多年,就是為了買樓或安享晚年,但很多時現實是花光積蓄買樓後變樓奴,或者需要花大筆金錢醫治年老的重病,令人無奈。我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新入職的香港老師感慨一星期工作七天的辛勞,卻被網民責怪「你做老師已經好好,辛苦是正常!」。香港人的奴性似乎根深柢固,但有時觀看別國文化,能讓我們跳出框框,反思自己的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安然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鄭安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12
《#想見你》被喻為台灣近年最成功的神劇。除了在金鐘奬奪得戲劇節目獎,女演員柯佳嬿更奪得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故事題材的新穎可謂令人耳目一新。不單是普通的穿越,更有附身橋段,而且背後充滿錯綜複雜的感情線,難怪這劇熱爆中港台。 故事講述27歲的黃雨萱兩年前失去了因飛機失事死亡的摯愛王詮勝,伍伯的《Last
2020/11/12
《#想見你》被喻為台灣近年最成功的神劇。除了在金鐘奬奪得戲劇節目獎,女演員柯佳嬿更奪得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故事題材的新穎可謂令人耳目一新。不單是普通的穿越,更有附身橋段,而且背後充滿錯綜複雜的感情線,難怪這劇熱爆中港台。 故事講述27歲的黃雨萱兩年前失去了因飛機失事死亡的摯愛王詮勝,伍伯的《Last
2020/05/15
2(c) 我十分同意「在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原因如下: 一,清末時期(約1905年),清政府派學子到日本大學留學,增加我國知識份子及專業人士,幫助國家改革及進入現代化。 二,民初時期(約1912年),革命黨仍未完全推翻清政府勢力,但日本商人及洋行在金錢上向民國政府贊
2020/05/15
2(c) 我十分同意「在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原因如下: 一,清末時期(約1905年),清政府派學子到日本大學留學,增加我國知識份子及專業人士,幫助國家改革及進入現代化。 二,民初時期(約1912年),革命黨仍未完全推翻清政府勢力,但日本商人及洋行在金錢上向民國政府贊
2020/04/23
一些女生認為,只要外表吸引及不斷討好男生,對他們「有求必應」,就能吸引男生愛自己,對自己更好,甚至這是她們想由炮友晉升至女友的願望。的確,這些因素會吸引男生,這也是松田健找炮友上床的目的,若這些女生不吸引,也不會找她們。但很多時對男生來說,這種吸引只是一時三刻。當松田健對一隻倉鼠的關愛及照料更甚於他
Thumbnail
2020/04/23
一些女生認為,只要外表吸引及不斷討好男生,對他們「有求必應」,就能吸引男生愛自己,對自己更好,甚至這是她們想由炮友晉升至女友的願望。的確,這些因素會吸引男生,這也是松田健找炮友上床的目的,若這些女生不吸引,也不會找她們。但很多時對男生來說,這種吸引只是一時三刻。當松田健對一隻倉鼠的關愛及照料更甚於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特別點出許多法國巴黎的刻板印象,時而覺得感同身受,時而讓人捧腹大笑! 這篇文章想從法國職場的角度出發,淺談劇中提到的職場文化與現實情況是否相同,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特別點出許多法國巴黎的刻板印象,時而覺得感同身受,時而讓人捧腹大笑! 這篇文章想從法國職場的角度出發,淺談劇中提到的職場文化與現實情況是否相同,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身為法文系畢業生,曾經在巴黎公費進修過,又在美國工作、居住多年,觀賞過《Emily in Paris 艾蜜莉在巴黎》第一季的第一集之後,就讓我一氣呵成的看完第一季,持續看完第二季,目前在期待第三季!
Thumbnail
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身為法文系畢業生,曾經在巴黎公費進修過,又在美國工作、居住多年,觀賞過《Emily in Paris 艾蜜莉在巴黎》第一季的第一集之後,就讓我一氣呵成的看完第一季,持續看完第二季,目前在期待第三季!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美劇_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 如何建立起一個人在異國生活的心理健康 這是妳的人生,妳要決定自己要什麼,不是要皆大歡喜。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美劇_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 如何建立起一個人在異國生活的心理健康 這是妳的人生,妳要決定自己要什麼,不是要皆大歡喜。
Thumbnail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是近期Netfilx中討論度最熱烈的喜劇,已有許多文章分析劇中的時尚穿搭、異國風情、文案策略等,成功地創造出話題。主角 Emily 是從美國總公司外派至法國巴黎的行銷主管,因不黯當地語言及文化,甫到任時便碰了許多軟釘子。
Thumbnail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是近期Netfilx中討論度最熱烈的喜劇,已有許多文章分析劇中的時尚穿搭、異國風情、文案策略等,成功地創造出話題。主角 Emily 是從美國總公司外派至法國巴黎的行銷主管,因不黯當地語言及文化,甫到任時便碰了許多軟釘子。
Thumbnail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Thumbnail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Thumbnail
最近有一部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在netfliex超火的;有點像是慾望城巿那一類的美國影集。女主角穿著美美的華服,有著不錯的職業與專長,在一堆菁英男子之間穿梭尋找愛情的故事。
Thumbnail
最近有一部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在netfliex超火的;有點像是慾望城巿那一類的美國影集。女主角穿著美美的華服,有著不錯的職業與專長,在一堆菁英男子之間穿梭尋找愛情的故事。
Thumbnail
推薦指數:★★★★★  (5/5)  單純享受巴黎美景、人物穿搭、配樂及劇情吧! 嘿!我的英文名也是Emily,至少在出社會以前我都會這麼介紹自己的英文名。 趁著雙十連假,當個馬鈴薯追完這部正在Netflix上熱播排名第一的夯劇,讓我遙想當年到愛爾蘭遊學時,Home媽在一個家庭聚餐的場合中,向英國親
Thumbnail
推薦指數:★★★★★  (5/5)  單純享受巴黎美景、人物穿搭、配樂及劇情吧! 嘿!我的英文名也是Emily,至少在出社會以前我都會這麼介紹自己的英文名。 趁著雙十連假,當個馬鈴薯追完這部正在Netflix上熱播排名第一的夯劇,讓我遙想當年到愛爾蘭遊學時,Home媽在一個家庭聚餐的場合中,向英國親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日,或是寫作靈感乾枯的時候,我會找一些好看的影集或是電影。 Netflix「餐桌上的主廚 Chef's table」和 Amazon改編的「摩登情愛」影集,是我接下來想看的兩部影集,不過好玩的是,當我打開Netflix時,我莫名的被推薦影集的「Emily in Paris」吸引了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日,或是寫作靈感乾枯的時候,我會找一些好看的影集或是電影。 Netflix「餐桌上的主廚 Chef's table」和 Amazon改編的「摩登情愛」影集,是我接下來想看的兩部影集,不過好玩的是,當我打開Netflix時,我莫名的被推薦影集的「Emily in Paris」吸引了
Thumbnail
Netflix原創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上週上線,述說出生美國芝加哥的艾蜜莉(莉莉柯林斯 飾)因工作,隻身被外派到法國巴黎,發生一連串在職場、感情、友情的際遇。
Thumbnail
Netflix原創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上週上線,述說出生美國芝加哥的艾蜜莉(莉莉柯林斯 飾)因工作,隻身被外派到法國巴黎,發生一連串在職場、感情、友情的際遇。
Thumbnail
最近很難得看了一本英翻書,自從知道自己的閱讀喜好後,我就不看英譯書了。但這次書的題材很吸引我,所以我放棄了自我原則。買書前,照慣例,試讀了幾頁,發現沒有太多英譯書常有的詞不達意的問題,封面又是我喜歡的嫩色,就馬上買下。這本書名叫做「向巴黎夫人學品味」。 想了解「品味」是假的,想了解「巴黎夫人」是真的
Thumbnail
最近很難得看了一本英翻書,自從知道自己的閱讀喜好後,我就不看英譯書了。但這次書的題材很吸引我,所以我放棄了自我原則。買書前,照慣例,試讀了幾頁,發現沒有太多英譯書常有的詞不達意的問題,封面又是我喜歡的嫩色,就馬上買下。這本書名叫做「向巴黎夫人學品味」。 想了解「品味」是假的,想了解「巴黎夫人」是真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