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艾蜜莉在巴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對於習慣通宵煲劇的人來說,一夜KO《艾蜜莉在巴黎》基本上是不值一提的。能夠成為討論度極高的話題之作,《艾蜜莉在巴黎》當然不是獨沽一味的愛情喜劇。從Sexy VS Sexist,到 You live to work VS We work to live,Happy ending VS French ending。職人劇、爭議性角力,從來是美劇架輕就熟的搶fo方程式。

先撇開美國人看巴黎的偏見,大美國主義的納悶。某程度上,追看《艾蜜莉在巴黎》,我也是出於一份共鳴。

雖然出差沒踩過狗屎,當然也沒收過蕾絲內衣。我的職場經歷,倒跟艾蜜莉有八成相似。我的舊公司也是間知名的法國公司。除了來自巴黎的「黃馬褂」。我的直屬老闆是荷蘭人,大老闆是澳洲人,大大老闆是英國人。猶如聯合國的辦公室內,充滿著不同文化的衝擊。法式招呼在我是習以為常的了。問題是,如果個個像天菜主廚我接受。現實中的法國同事,卻往往跟型男沾不上邊。這麼多年以來,就只有一個法國大叔,勉強稱得上是型男。雖然個子不高,倒極富「安東尼」的風采。

至於劇中那錯綜複雜的感情關係,職場多年也見怪不怪的了。正所謂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在我的舊公司,高層甲是高層乙的情婦,然後下屬ABCDE彷彿若無其事的充當佈景版。以權謀私、公器私用,那裡是法國人的專利?大概是訓練有素的關係,大家對地下關係都相當敏感。作為經驗豐富的花生友,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當事人的自視過高。他們往往以為可以欺騙全世界,誰知人家都拿著板凳等吃瓜了(港稱「剝花生」)即便一個眼神,一句口頭禪,都是茶餘飯後的笑點。老實說,沉默的花生友也得感謝這些痴男怨女。不然,刻板的辦公室也未免太苦悶了吧。

劇集評論兩極化。有人覺得劇中的巴黎很不巴黎,情節亦相當牽強。那裡有廿來歲的OL能夠天天名牌時裝秀。當艾蜜莉穿著誇張的搭配走在巴黎街頭,那份違和感令我彷如觀看《穿Prada的惡魔》。據說兩劇的造型設計也是同一班底。然而,這樣照板煮碗也未免太馬虎了吧。我所認識的法國同事大都喜愛簡約穿搭。慵懶的髮髻、偏中性的襯衣、oversized的衛衣、舒適的平底鞋,都是吸睛的法式風格。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快樂村長的沙龍
100會員
46內容數
快樂村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8
沒有文字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空間。 也許沒有了文字交流所能夠帶來的喜悅,卻也可以避免一些因為詞不達意所帶來的誤會。人與人之間,沒有阻隔。因為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傳情達意。看著對方眼睛說話。當中的真誠、溫暖,一些文字無法傳遞的信息,方可以透過人類最基本的本能來表達。或許,上帝製造人類的時候。如果有上帝。
2023/10/08
沒有文字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空間。 也許沒有了文字交流所能夠帶來的喜悅,卻也可以避免一些因為詞不達意所帶來的誤會。人與人之間,沒有阻隔。因為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傳情達意。看著對方眼睛說話。當中的真誠、溫暖,一些文字無法傳遞的信息,方可以透過人類最基本的本能來表達。或許,上帝製造人類的時候。如果有上帝。
2021/01/07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麻甩,我笑他人不懂得。」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麻甩系女子,請珍惜善待。因為她們都是性情中人。會陪你吃麥記、吃老爺爺炸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友。她們不會偽裝,看著那澄澈的雙眼你就會知道。雖然直率,卻是真心不騙。可以的話,不妨對她們好一點.....例如留留言、拍拍手、追蹤支持也可以XDD
Thumbnail
2021/01/07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麻甩,我笑他人不懂得。」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麻甩系女子,請珍惜善待。因為她們都是性情中人。會陪你吃麥記、吃老爺爺炸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友。她們不會偽裝,看著那澄澈的雙眼你就會知道。雖然直率,卻是真心不騙。可以的話,不妨對她們好一點.....例如留留言、拍拍手、追蹤支持也可以XDD
Thumbnail
2021/01/06
「對我,你是愛還是喜歡,講!」 「愛和喜歡有什麼分別?」 「別裝蒜,快講!」 「愛。」 「嗚嗚,那你是不喜歡我了。」 「喜歡。」 「分手吧,原來你是不愛我的。」
Thumbnail
2021/01/06
「對我,你是愛還是喜歡,講!」 「愛和喜歡有什麼分別?」 「別裝蒜,快講!」 「愛。」 「嗚嗚,那你是不喜歡我了。」 「喜歡。」 「分手吧,原來你是不愛我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特別點出許多法國巴黎的刻板印象,時而覺得感同身受,時而讓人捧腹大笑! 這篇文章想從法國職場的角度出發,淺談劇中提到的職場文化與現實情況是否相同,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特別點出許多法國巴黎的刻板印象,時而覺得感同身受,時而讓人捧腹大笑! 這篇文章想從法國職場的角度出發,淺談劇中提到的職場文化與現實情況是否相同,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身為法文系畢業生,曾經在巴黎公費進修過,又在美國工作、居住多年,觀賞過《Emily in Paris 艾蜜莉在巴黎》第一季的第一集之後,就讓我一氣呵成的看完第一季,持續看完第二季,目前在期待第三季!
Thumbnail
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身為法文系畢業生,曾經在巴黎公費進修過,又在美國工作、居住多年,觀賞過《Emily in Paris 艾蜜莉在巴黎》第一季的第一集之後,就讓我一氣呵成的看完第一季,持續看完第二季,目前在期待第三季!
Thumbnail
在進入新職場前,總會對接下來未知的生活環境有所擔憂,也害怕自己在職場上沒辦法經營好人緣,雖然有人說職場即戰場,在職場上的確不容易找到交心的朋友,但經營職場好人緣,將自己的人脈擴大也絕對是值得的行動喔! 今天就讓我們從五部職場電影與影集中,學習要如何經營職場好人緣吧!
Thumbnail
在進入新職場前,總會對接下來未知的生活環境有所擔憂,也害怕自己在職場上沒辦法經營好人緣,雖然有人說職場即戰場,在職場上的確不容易找到交心的朋友,但經營職場好人緣,將自己的人脈擴大也絕對是值得的行動喔! 今天就讓我們從五部職場電影與影集中,學習要如何經營職場好人緣吧!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美劇_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 如何建立起一個人在異國生活的心理健康 這是妳的人生,妳要決定自己要什麼,不是要皆大歡喜。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美劇_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 如何建立起一個人在異國生活的心理健康 這是妳的人生,妳要決定自己要什麼,不是要皆大歡喜。
Thumbnail
我很喜歡巴黎,但她基本上就不是個浪漫的城市 法國小說《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是少數我先看過電影,其後才讀的小說。買這本小說時,完全不知道我在十年前看過了電影——女主奧黛莉·朵杜的作品我幾乎都有看,大部分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小說讀下去發現這故事怎麼有點deja vu
Thumbnail
我很喜歡巴黎,但她基本上就不是個浪漫的城市 法國小說《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是少數我先看過電影,其後才讀的小說。買這本小說時,完全不知道我在十年前看過了電影——女主奧黛莉·朵杜的作品我幾乎都有看,大部分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小說讀下去發現這故事怎麼有點deja vu
Thumbnail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是近期Netfilx中討論度最熱烈的喜劇,已有許多文章分析劇中的時尚穿搭、異國風情、文案策略等,成功地創造出話題。主角 Emily 是從美國總公司外派至法國巴黎的行銷主管,因不黯當地語言及文化,甫到任時便碰了許多軟釘子。
Thumbnail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是近期Netfilx中討論度最熱烈的喜劇,已有許多文章分析劇中的時尚穿搭、異國風情、文案策略等,成功地創造出話題。主角 Emily 是從美國總公司外派至法國巴黎的行銷主管,因不黯當地語言及文化,甫到任時便碰了許多軟釘子。
Thumbnail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Thumbnail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