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艾蜜莉在巴黎》

2020/12/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習慣通宵煲劇的人來說,一夜KO《艾蜜莉在巴黎》基本上是不值一提的。能夠成為討論度極高的話題之作,《艾蜜莉在巴黎》當然不是獨沽一味的愛情喜劇。從Sexy VS Sexist,到 You live to work VS We work to live,Happy ending VS French ending。職人劇、爭議性角力,從來是美劇架輕就熟的搶fo方程式。
先撇開美國人看巴黎的偏見,大美國主義的納悶。某程度上,追看《艾蜜莉在巴黎》,我也是出於一份共鳴。
雖然出差沒踩過狗屎,當然也沒收過蕾絲內衣。我的職場經歷,倒跟艾蜜莉有八成相似。我的舊公司也是間知名的法國公司。除了來自巴黎的「黃馬褂」。我的直屬老闆是荷蘭人,大老闆是澳洲人,大大老闆是英國人。猶如聯合國的辦公室內,充滿著不同文化的衝擊。法式招呼在我是習以為常的了。問題是,如果個個像天菜主廚我接受。現實中的法國同事,卻往往跟型男沾不上邊。這麼多年以來,就只有一個法國大叔,勉強稱得上是型男。雖然個子不高,倒極富「安東尼」的風采。
至於劇中那錯綜複雜的感情關係,職場多年也見怪不怪的了。正所謂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在我的舊公司,高層甲是高層乙的情婦,然後下屬ABCDE彷彿若無其事的充當佈景版。以權謀私、公器私用,那裡是法國人的專利?大概是訓練有素的關係,大家對地下關係都相當敏感。作為經驗豐富的花生友,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當事人的自視過高。他們往往以為可以欺騙全世界,誰知人家都拿著板凳等吃瓜了(港稱「剝花生」)即便一個眼神,一句口頭禪,都是茶餘飯後的笑點。老實說,沉默的花生友也得感謝這些痴男怨女。不然,刻板的辦公室也未免太苦悶了吧。
劇集評論兩極化。有人覺得劇中的巴黎很不巴黎,情節亦相當牽強。那裡有廿來歲的OL能夠天天名牌時裝秀。當艾蜜莉穿著誇張的搭配走在巴黎街頭,那份違和感令我彷如觀看《穿Prada的惡魔》。據說兩劇的造型設計也是同一班底。然而,這樣照板煮碗也未免太馬虎了吧。我所認識的法國同事大都喜愛簡約穿搭。慵懶的髮髻、偏中性的襯衣、oversized的衛衣、舒適的平底鞋,都是吸睛的法式風格。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99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