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14天檢疫後,為何又翻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N Engl J Med. 2020 )提出 :

【12.7%】的人,會超過14天後才呈現陽性!什至有【7.3%】會18天後才呈現陽性。

b. 在5月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內科學年刊 )也指出 :

估計在毎10萬人口中,有【101個人】是超過14天才才呈現陽性的。

c. 在8月「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 」國際期刊這篇文章也指出 :

有【10%】的病人,會超過14天隔離檢疫才才呈現陽性。


貳、篩檢工具和疾病盛行率

任何的篩檢工具,一定會有偽陽性和偽陰性。產生的這些誤差,除了工具的敏感度和精密度,另一個就是這個疾病的盛行率了。

檢測的精密性或叫精準度( precision ) 又與盛行率有關,那精準度( precision ) 會隨著盛行率而改變。

我們常用檢驗工具PCR、快篩兩種檢測工具的精準度( precision ) 與盛行率的關係也隨之改變:

當盛行率低時 :

raw-image

圖顯示當盛行率低 至 0.0018時,PCR工具的精準度( precision ) 會落在94%左右,而快篩工具的精密性則約12%。此時當以 「PCR工具」為主要篩檢。

當盛行率高時 :

為有明顯症狀的入境旅客、當確診個案有親密接觸的人,當有從高風險地區入境,其盛行率高時,使用「快篩」當然是可以接受的工具。

raw-image

圖顯示PCR的精準度幾乎是100%,而快篩的精準度也近乎90%了。

非常大的誤差,就存在於不同疾病的盛行率。鎖定了,高風險族群,高風險的區域,透過快篩是非常簡易、快速、精準。

参、病毒變異🧬太大了

病毒可依分布地分為8大類:始祖是所有病毒變異起點A,之後陸續演化出B、C、D、E、F、G、H。A與B早在12月底就出現。8種病毒分區攻佔全球:B橫掃中國、C攻陷歐洲、D在英荷港、E佔領美西、F跨西、韓、澳、中;而G以歐陸為主,H越洋登陸美東。台灣除了E類,其他種類都有;比例最高的分別是來自中國的B類,與傳播最快、分佈在美東的H類。

raw-image

A : 始祖是所有病毒變異起點A,之後陸續演化出B、C、D、E、F、G、H。

B:這些變異影響了各蛋白質,但這些變異在現有序列中並未再產生大規模傳播。C:S蛋白是病毒感染人類的關鍵,惟變異位點並不在與人體細胞膜受體(ACE2)結合趨勢(RBD)上,可能不影響感染強度。

D:NSP3負責把病毒的各蛋白質剪開,影響被感染細胞的蛋白質。

E:ORF8蛋白的功能尚待研究,NSP13可能是病毒用於展開RNA。

F:這些變異影響了各蛋白質,不過現有序列中未再產生大規模傳播。

G:N蛋白是用來保護病毒基因RNA的殻。

H:ORF3的功能在於把宿主細胞膜戳破,讓在其中複製的病毒外傳。

全球最大規模流行,靠的是已經變種更適宜在人群傳播病毒🦠:G型病毒為首

會不會是種族基因不同所引發的不同變種病毒感染,目前尚未知。所以各國入境旅客攜帶了不同各種奇妙的變異入境,這真是人類感染歷史上,具大的挑戰,因為

COVID19 太變異多端了

肆、為什麼要 「14天隔離檢疫 」 + 「7天自主健康」?


raw-image

依上述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

【14天】隔離檢疫後+ 【7天】自主健康

這才是「99%」最安全的隔離措施!

而【 5天】隔離檢疫,要小心,有近「50%」仍然有漏洞之漁!

即使滿了14天隔離檢疫,也要小心,仍有近「10%」仍然有漏洞之漁!這樣,就懂了吧!

伍、建議措施

1.更嚴峻的措施

【7天】自主健康期間,即使已滿14天檢疫隔離,他們已經走出檢疫中心,但是仍然有10%的疑慮,故當【7天】自主健康內,仍然需要2大🈲️:

🈲️交通工具 🈲️餐廳聚會

這是除了避免群聚感染、還有減少COVID19 在環境污染,尤其這些人,大都是無症狀感染者,他們才允走出檢疫隔離中心。

故【7天】自主健康內,仍然是有🈲️此措施,因為「境外移入 + 無症狀感染」者已經是主要途徑,面臨大規模流行的趨勢,當得更嚴峻的措施。

2.多一次篩檢

相信醫療人員的専業,對於疑似感染者,都得以多篩檢。全世界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無症狀感染,是主要的途徑,我們的醫療人員,由於599個案在當初採檢時有疑問,檢體有特別註記,等新的試劑出來後,採檢人員又再次檢驗,確定CT值為33,因此緊急把當事人召回。所以專業人員的積極和不放棄的精神,多一次篩檢、多一層安全保護。

3.防疫三寶 (Triple Prevention )

臺灣在COVID19 有良好的防疫措施。

臺灣研究

臺灣在COVID19 流行期間,觀察和2016-2020相比較,分析了在這段時間的流感重症、侵犯性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死亡率都完全有效的下降。這些歸功於全民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也發現,在COVID19 期間,和之前的連續5個流感疫情比較,單純在2020,日本國內流感人數也是極速下降,他們規功於日本人民對病毒🦠傳播的警戒狀態。

中東研究

卡達發現,在三月時,因為COVID19 疫情流行嚴重,當局下令關閉學校,在這時候的流感病毒🦠傳播,和去年比起來,下降了30倍左右,顯然隔離政策,仍然是有效阻擋病毒🦠傳播,而不一定是COVID19 病毒🦠而已!

陸、醫療專業判定

其實最重要的,更是醫療專業人才,他們臨床判定和高度懷疑,才是真正的最精準的判斷。例如

案599,兩次初步檢驗結果為陰性,名個案為是在居家檢疫結束後進行採檢,第一次採檢陰性,但檢疫人員覺得「數值不是這麼精確」,再次用新的試劑進行第三次檢驗,才呈現陽性(Ct值33)。

醫療的專業精神 + 民眾的防疫落實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這是必協一起團結,抗疫才能成功。

來源:

https://covid19.nctu.edu.tw/article/1228

https://vocus.cc/editor/5f2f8ce9fd89780001c54f2d

https://vocus.cc/editor/5f3db13cfd89780001d7f242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1會員
470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2年4月, 新冠病毒Omicrom亞種終於突破了台灣防線, 開始了台灣新冠肺炎兩年來最嚴重的一波疫情.
Thumbnail
2022年4月, 新冠病毒Omicrom亞種終於突破了台灣防線, 開始了台灣新冠肺炎兩年來最嚴重的一波疫情.
Thumbnail
看公視、天下、READr等媒體如何呈現疫情間的資料新聞!
Thumbnail
看公視、天下、READr等媒體如何呈現疫情間的資料新聞!
Thumbnail
有一說:若將此地的確診人數「校正回歸」之後,應當超過三萬多人,死亡率就正常了。這個說法迄今並無官方證實。不大規模做篩檢,得到漂亮的確診統計數字,一旦疫情爆發死亡率猛飆,顧此失彼所為何來,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有一說:若將此地的確診人數「校正回歸」之後,應當超過三萬多人,死亡率就正常了。這個說法迄今並無官方證實。不大規模做篩檢,得到漂亮的確診統計數字,一旦疫情爆發死亡率猛飆,顧此失彼所為何來,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防疫期間百姓「存」多少?屢屢締造的台灣「奇蹟」 ──凋敝的民生經濟篇2  台灣疫情已步入「低度流行」期,獲得國內外的讚揚。這一場COVID-19的防疫過程,被形容成「考試」、該如何「作答」(註1),可說過程曲折,實在是轟轟烈烈。現今各縣市都試圖衝高疫苗覆蓋率(註2),仍有施打兩劑疫苗者仍然染疫(註3
Thumbnail
防疫期間百姓「存」多少?屢屢締造的台灣「奇蹟」 ──凋敝的民生經濟篇2  台灣疫情已步入「低度流行」期,獲得國內外的讚揚。這一場COVID-19的防疫過程,被形容成「考試」、該如何「作答」(註1),可說過程曲折,實在是轟轟烈烈。現今各縣市都試圖衝高疫苗覆蓋率(註2),仍有施打兩劑疫苗者仍然染疫(註3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有錢送指揮中心喪禮花籃,不如把錢抖內給我這足球球評做數據分析。 聽我講評就清楚阿橘我都是用「與目標合適的數據」的方式來分析足球,而非一昧抓一個數據亂七八糟分析,今天運用在疫情分析,將圖表更新至 6/1,希望大家不厭其煩聽我分享一次。
Thumbnail
有錢送指揮中心喪禮花籃,不如把錢抖內給我這足球球評做數據分析。 聽我講評就清楚阿橘我都是用「與目標合適的數據」的方式來分析足球,而非一昧抓一個數據亂七八糟分析,今天運用在疫情分析,將圖表更新至 6/1,希望大家不厭其煩聽我分享一次。
Thumbnail
什麼時候要使用COVID 19 抗體,做為篩檢工具? 先說清楚給民眾知道: 抗體陽性,不代表身體正遭受COVID 19 感染! 使用COVID 19 抗體,做為篩檢工具的時機: 1.追朔不明接觸者: 例子: 浙江台商 例如凊查臺灣首例死亡個案白牌車司機感染源,從相關接觸者中找到三名台商乘客。由於
Thumbnail
什麼時候要使用COVID 19 抗體,做為篩檢工具? 先說清楚給民眾知道: 抗體陽性,不代表身體正遭受COVID 19 感染! 使用COVID 19 抗體,做為篩檢工具的時機: 1.追朔不明接觸者: 例子: 浙江台商 例如凊查臺灣首例死亡個案白牌車司機感染源,從相關接觸者中找到三名台商乘客。由於
Thumbnail
從台灣出境且接受篩檢的人其實高達4萬,其中被檢驗出陽性的機率只有0.008%,這機率有多低?全球篩檢工具平均準確率大概是96%,那健康的人連續三次被誤篩出陽性的機率就是0.006%,看到這數據,那些還繪聲繪影說政府隱匿疫情的人該適可而止了吧?
Thumbnail
從台灣出境且接受篩檢的人其實高達4萬,其中被檢驗出陽性的機率只有0.008%,這機率有多低?全球篩檢工具平均準確率大概是96%,那健康的人連續三次被誤篩出陽性的機率就是0.006%,看到這數據,那些還繪聲繪影說政府隱匿疫情的人該適可而止了吧?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開始大流行之後, 幾乎人人天天都會在追蹤自己住的國家的確診數量, 大家天天都在幻想何時能夠flatten the curve (將上升曲線便平緩, 也就是病情穩定)。美國至今已經超過了100萬人確診, 也大約有6萬多人死於Covid-19, 這個數目其實相當的驚人。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開始大流行之後, 幾乎人人天天都會在追蹤自己住的國家的確診數量, 大家天天都在幻想何時能夠flatten the curve (將上升曲線便平緩, 也就是病情穩定)。美國至今已經超過了100萬人確診, 也大約有6萬多人死於Covid-19, 這個數目其實相當的驚人。
Thumbnail
撰寫:吳卓遠 副總統陳建仁3月23日晚間於Facebook以“新冠肺炎發生率、致死率與病毒檢驗陽性率的相關分析”為題發表了他對於疫情的評估,並說明台灣為何無需採行普遍檢驗的防疫策略。 擁有公共衛生專業背景的陳建仁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仍處在上升的階段,至少還要兩個月的時間才會緩和。他指出台灣因
Thumbnail
撰寫:吳卓遠 副總統陳建仁3月23日晚間於Facebook以“新冠肺炎發生率、致死率與病毒檢驗陽性率的相關分析”為題發表了他對於疫情的評估,並說明台灣為何無需採行普遍檢驗的防疫策略。 擁有公共衛生專業背景的陳建仁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仍處在上升的階段,至少還要兩個月的時間才會緩和。他指出台灣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