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N Engl J Med. 2020 )提出 :
【12.7%】的人,會超過14天後才呈現陽性!什至有【7.3%】會18天後才呈現陽性。
b. 在5月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內科學年刊 )也指出 :
估計在毎10萬人口中,有【101個人】是超過14天才才呈現陽性的。
c. 在8月「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 」國際期刊這篇文章也指出 :
有【10%】的病人,會超過14天隔離檢疫才才呈現陽性。
貳、篩檢工具和疾病盛行率
任何的篩檢工具,一定會有偽陽性和偽陰性。產生的這些誤差,除了工具的敏感度和精密度,另一個就是這個疾病的盛行率了。
檢測的精密性或叫精準度( precision ) 又與盛行率有關,那精準度( precision ) 會隨著盛行率而改變。
我們常用檢驗工具PCR、快篩兩種檢測工具的精準度( precision ) 與盛行率的關係也隨之改變:
當盛行率低時 :
https://covid19.nctu.edu.tw/article/1228
圖顯示當盛行率低 至 0.0018時,PCR工具的精準度( precision ) 會落在94%左右,而快篩工具的精密性則約12%。此時當以 「PCR工具」為主要篩檢。
當盛行率高時 :
為有明顯症狀的入境旅客、當確診個案有親密接觸的人,當有從高風險地區入境,其盛行率高時,使用「快篩」當然是可以接受的工具。
https://covid19.nctu.edu.tw/article/1228
圖顯示PCR的精準度幾乎是100%,而快篩的精準度也近乎90%了。
非常大的誤差,就存在於不同疾病的盛行率。鎖定了,高風險族群,高風險的區域,透過快篩是非常簡易、快速、精準。
参、病毒變異🧬太大了
病毒可依分布地分為8大類:始祖是所有病毒變異起點A,之後陸續演化出B、C、D、E、F、G、H。A與B早在12月底就出現。8種病毒分區攻佔全球:B橫掃中國、C攻陷歐洲、D在英荷港、E佔領美西、F跨西、韓、澳、中;而G以歐陸為主,H越洋登陸美東。台灣除了E類,其他種類都有;比例最高的分別是來自中國的B類,與傳播最快、分佈在美東的H類。
A : 始祖是所有病毒變異起點A,之後陸續演化出B、C、D、E、F、G、H。
B:這些變異影響了各蛋白質,但這些變異在現有序列中並未再產生大規模傳播。C:S蛋白是病毒感染人類的關鍵,惟變異位點並不在與人體細胞膜受體(ACE2)結合趨勢(RBD)上,可能不影響感染強度。
D:NSP3負責把病毒的各蛋白質剪開,影響被感染細胞的蛋白質。
E:ORF8蛋白的功能尚待研究,NSP13可能是病毒用於展開RNA。
F:這些變異影響了各蛋白質,不過現有序列中未再產生大規模傳播。
G:N蛋白是用來保護病毒基因RNA的殻。
H:ORF3的功能在於把宿主細胞膜戳破,讓在其中複製的病毒外傳。
全球最大規模流行,靠的是已經變種更適宜在人群傳播病毒🦠:G型病毒為首
會不會是種族基因不同所引發的不同變種病毒感染,目前尚未知。所以各國入境旅客攜帶了不同各種奇妙的變異入境,這真是人類感染歷史上,具大的挑戰,因為
肆、為什麼要 「14天隔離檢疫 」 + 「7天自主健康」?
依上述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
【14天】隔離檢疫後+ 【7天】自主健康
這才是「99%」最安全的隔離措施!
而【 5天】隔離檢疫,要小心,有近「50%」仍然有漏洞之漁!
即使滿了14天隔離檢疫,也要小心,仍有近「10%」仍然有漏洞之漁!這樣,就懂了吧!
伍、建議措施
1.更嚴峻的措施
【7天】自主健康期間,即使已滿14天檢疫隔離,他們已經走出檢疫中心,但是仍然有10%的疑慮,故當【7天】自主健康內,仍然需要2大🈲️:
🈲️交通工具 🈲️餐廳聚會
這是除了避免群聚感染、還有減少COVID19 在環境污染,尤其這些人,大都是無症狀感染者,他們才允走出檢疫隔離中心。
故【7天】自主健康內,仍然是有🈲️此措施,因為「境外移入 + 無症狀感染」者已經是主要途徑,面臨大規模流行的趨勢,當得更嚴峻的措施。
2.多一次篩檢
相信醫療人員的専業,對於疑似感染者,都得以多篩檢。全世界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無症狀感染,是主要的途徑,我們的醫療人員,由於599個案在當初採檢時有疑問,檢體有特別註記,等新的試劑出來後,採檢人員又再次檢驗,確定CT值為33,因此緊急把當事人召回。所以專業人員的積極和不放棄的精神,多一次篩檢、多一層安全保護。
3.防疫三寶 (Triple Prevention )
臺灣在COVID19 有良好的防疫措施。
臺灣研究
臺灣在COVID19 流行期間,觀察和2016-2020相比較,分析了在這段時間的流感重症、侵犯性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死亡率都完全有效的下降。這些歸功於全民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也發現,在COVID19 期間,和之前的連續5個流感疫情比較,單純在2020,日本國內流感人數也是極速下降,他們規功於日本人民對病毒🦠傳播的警戒狀態。
中東研究
卡達發現,在三月時,因為COVID19 疫情流行嚴重,當局下令關閉學校,在這時候的流感病毒🦠傳播,和去年比起來,下降了30倍左右,顯然隔離政策,仍然是有效阻擋病毒🦠傳播,而不一定是COVID19 病毒🦠而已!
陸、醫療專業判定
其實最重要的,更是醫療專業人才,他們臨床判定和高度懷疑,才是真正的最精準的判斷。例如
案599,兩次初步檢驗結果為陰性,名個案為是在居家檢疫結束後進行採檢,第一次採檢陰性,但檢疫人員覺得「數值不是這麼精確」,再次用新的試劑進行第三次檢驗,才呈現陽性(Ct值33)。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
這是必協一起團結,抗疫才能成功。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