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志之四---訪齊燕武學方建凱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最近武漢肺炎疫情大家人心惶惶

許多著名武館跟教練場也因此暫時停課

對於這個圈子來說,實在影響巨大

身邊的人有任何疑似症狀出現

大家都會緊張得半死

宅伯也在最近也不小心中標發燒

還好看診跟篩檢之後確認是流感

清明連假後又居家觀察了一周才敢出門

各位看倌們也都要保重身體阿~~

功夫練得再棒,還是要小心防疫喔~~

終於,第四篇見聞志要來了~

真的是拖了好久的稿呢.....

那我們就開始吧~~

話說前陣子政大詠春事件之後,宅伯身邊朋友聊到此事,就朝著武術圈的刻板印象傾斜,認為如果提出挑戰對方就容易下狠手,還是不要多問云云,免得受傷划不來。再來看到許多言論朝著傳武就是經不起人質疑跟挑戰才會惱羞成怒云云,那位老師有更好的做法云云...

宅伯在一邊病號一邊划臉書時,每每看到這些刻板印象出現,這些開始檢討老師作法跟武術圈陋習的言論出現,就感到挺殘念的,我們不討論這個事件本身如何,但宅伯一直希望告訴大家的事,不分傳武現武,絕大多數的武術老師都很願意在我們的請教下分享經驗跟心得,就像宅伯的這次參訪所認識的方建凱老師一樣。

這篇同時會稍微呈現一下

正常來說怎麼樣去拜訪一位老師跟提問,即使老師未必有必要回答你,該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正文開始-----------------------------------------

會找上這位方老師,也是蠻有趣的緣分

宅伯在接到兵單服役之前,當時除了在王老師處練習以及偶爾去林教練處運動外,仍然持續尋找資訊,想認識高雄這邊武術界厲害的老師,某次在吃飯時聽家人提及我的國小附近一間叫做齊燕武學的武館,趁著一次去學長處練習時向他打聽,學長說這是一位很厲害的老師,他也很常時不時去老師那邊聊天進修知識的,很推薦我去長長見識。既然學長都這麼說了,宅伯怎麼可以不去開開眼呢XD

於是從網路上找到電話跟臉書,跟方老師聯繫(一開始還講錯老師姓氏~阿糗爆了@@),表明來意之後,方老師就很大方的在電話中邀請我「這樣啊~那就這天下午我有空堂~你直接來陪我喝茶吧~」就約好了。


raw-image

按照查好的地址前往武館,停車的時候發現,這還真是我無比熟悉的地方,我小時候因為補習或游泳課,一周要至少要經過方老師武館門口四五次

你這時候開始會想,「喝茶」有沒有像一代宗師呈現的那樣,帶甚麼江湖含意之類的?當我站在門口的時候,其實也有想過這個,會不會拜訪高人之前要被考驗一下功力之類的情境,確實有一點緊張(汗

結果......還真沒有,我到的時候,方老師拿出茶壺,沖一沖之後就放茶葉跟熱水下去,也沒有像電影一樣展開架式考驗我,把杯子倒滿就拿給我了,真的是回甘的好茶阿(喝下去表情大概像這樣~。~)雖然我沒辦法品出是甚麼茶就是了。

茶一邊喝,方老師就先從我的來歷開始,問我目前的習武經歷,哪個門派、誰流傳下來的系統、教我的老師或教練是誰(還有我教練的師承,發現我有兩位教練是方老師的學弟XD),再來當然就是,怎麼知道老師這邊的。

這邊要給各位看倌呈現的,不是我壓力很大一來就要交代來歷,因為這些問題老師都是很輕鬆地跟我提問,同時他也跟我分享他過去習武的經歷,從在文化體育系國術組開始,後來在校外拜師深入習練通臂、太極、形意等系統武學、練功跟出去跟人交流切磋的經歷,所以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這是一個出外見識過「前輩」跟我的分享,而不是上對下的關係。

同時我交代的來歷也清楚的讓老師知道,我並非以不良意圖來找老師的,在雙方建立這樣基本的信任之後,你說我有沒有提出我(認為在傳武上)的問題?當然是有的,我展開訪武除了想增加見識之外,我的確有我自己想要尋找的答案。

但顯然不會用「只能打農夫」這種方式來提問,那不是提問,是挑釁,就不用期待這樣的方式會獲得甚麼好答案。

方老師待我十分的客氣,但從他所說的經歷中,你可以大概窺見他年輕時也是某種程度在第一線的傳奇人物,特別是幾段受人挑戰試手的街頭擂台,聽得我超熱血的阿,所以在聽我講完我的經歷後,方老師也不避諱,直切要點的問我說,我這次來找他是否想要問甚麼問題?

機會來了,就要把握!我問了一個坦白講很基本,但我當時仍然困惑的問題:「我不懷疑我練的傳武招式是能用,也能在與人交流中找機會使出來的,跟同是傳武的人交流倒沒問題,但很多時候與現武交流,就算讓我贏了幾場,卻總覺得贏的不是如我所想的方式,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想過,也許是我資質比較駑鈍才會問,你說這算不算一種挑戰傳武價值的問題?其實也算,只不過這個挑戰來自於宅伯我的經歷跟困惑,而不是一種質疑。

方老師這時頓了頓,喝了口茶說:

「來,我們來試試」站了起來

照這個劇情,大家又想看我被揍了對嗎?大家要失望了~並~沒~有~^^

就在茶桌旁,老師把手一抬一立就站定

跟我說:「看你想用甚麼方式來打,用拳擊或搏擊的方式也行,別緊張,我們試試看有沒有辦法找到你要的感覺。」

我先照著當年跟著同學一起參加自由搏擊社的暑訓的薄弱記憶,以刺拳接直拳的方式進擊,在接觸到老師的前臂阻擋時準備以左鉤拳往老師肋下打,老師嚴格來說也沒攻擊,只是維持原來手勢,朝著我壓近來,速度並不快,但我在那個時機點卻沒辦法跳步遠離,就這樣被開門吃進來,老師甚至沒有換過動作。

就我原來所想的功力差異,我絕對沒機會打到,但並沒有想到我在老師動作只是擺著而已的狀態下我也來不及逃掉。

第二次我嘗試了用我喜歡用的傳武方式,稍微好一點讓了過去,但老師轉了向,我並沒有真正的迴避掉攻擊,反而也卡住我自己的攻擊

要比喻的話,像是個永遠指著你的逼近的棍尖,連變化都沒有,就這樣逼近而已。

方老師笑了一下停手,說了他的想法:「我的問題也許在功體可以改善」,雖然我已經當時已經練了四年左右,但並沒有對上過真正有功體又會打的選手級過(的確是),所以遇到有功體的人壓進會被破勢~他認為我接下來要訓練的,理論上是運用我的體重來增加功體進擊的壓力,畢竟很多傳武的招勢,都建立在功體壓迫的瞬間進行,才會有比較高的完成度,而非只是打到而已。

也很巧的,正好李師父國術館的李居林老師也來找方老師聊天,方老師簡單介紹我的來歷後,就順勢請李老師陪我進行一場一般的傳武過手,他在旁邊看我的情況

這場過手我印象非常深刻,在不特別以功體壓迫我的情況下,我試圖以我常用的採手反掌砍掌,翻手撐掌,鎖手托塔,掛手劈掌之類的方式進擊,李老師一一接下之後也開始用一些如捅槌、鑽拳、劈掌等較為單純的動作向我攻擊,雖然知道老師明顯在讓我,才會出這麼單純的攻擊方式,但我的身體卻只因為這些攻擊就開始偏斜,而且僅僅三招之內我就處於一種被壓著打的狀態了,即使我開始使用腳步來爭取空間(李老師是沒動步上前的),也沒辦法改變,到方老師喊停我都沒再找到方式打進去,而且歪來歪去躲躲閃閃沒能在還手了。

方老師說,剛剛他沒攻擊只是逼近就破我勢,現在李老師沒逼近你,用單純的方式攻擊也開始讓你身體偏斜,我想這也許就是你想找的感覺,你要不要試試看用功體走看看?

接下來我們花了一些時間,老師示範給我看功體破勢的感覺,與我一直以來使用的手法破門感覺非常不同,當然光一小時的時間要做到多好很難說,到現在我都還沒把握能真的隨時隨地做到這件事,但這一小段的經歷,也讓我好像看見一個過去或許也聽其他老師說過,但實際上並不真的「知道」的新體悟。

而我們重新坐下來喝茶的時候,老師問我對於傳武上擂台這件事有甚麼想法,我大概說了自己對於傳武上擂台「大概只剩兩成動作可用,造成模式必須大改,很多人會因為這樣反應遲緩,沒有特別針對賽制訓練的話會因為顧及哪些動作不能出,所以慢半拍無法連續的問題,這成為一大弱勢。」老師表示他也有想到這點,「而且時代到現在,其實街頭與人動手的需求並不高,確實是需要走上競賽擂台才會被看見。」這也許是為甚麼中國要搞出一套散打的系統賽制。

雖然方老師本身也有在教學生參加散打項目比賽,但他也說「某種程度上,那還是需要將現有的傳統武術動作進行大改造跟刪減才有辦法上去用,中國傳統武術本身的特色在徒手的部分其實還是需要另一種適合的賽制的,不然你看散打選手的攻擊方式最後也很常是呈現三拳兩腿接腿摔的狀況,那特色還是呈現不出來,我們其實在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raw-image

以我的程度自然是沒辦法給方老師甚麼建設性的意見,我想的到的也只有賽制規則調整,跟其他特定系統武術的賽事取經來看看怎樣呈現比較好,但這不會只有我想的到,老師們早就想過了XD

如果看倌看到這邊,開始有近幾年在高雄已經舉辦數屆的「傳統招式技擊比賽」印象的話,大家想對了,方建凱老師跟李居林老師兩位老師正是這項賽事的其中兩位建立者及裁判(還有其他許多老師共同努力下的結果),我剛好聽見的就是他們在討論怎麼建立賽制的時期。

後來宅伯也在某屆的賽事前往觀看,許多在傳武界的大老師們,跟宅伯一些學長學姊師兄師姐都有下場,那個精彩阿,許多招式也在過程中被應用出來被大大證明了一把,不得不說是傳武的現代里程碑。


raw-image

作為歷史人,從聽聞方老師提起到去現場見證這一切,已經足夠讓我興奮的了~參賽?之前是有想過,但現在變成鍵盤武者,上去就是被打爆的份阿,不要這樣虐我XDD

除了聊到這場適合傳武技擊的賽事之外,因為離中秋也很近了,方老師也大方邀請我參加他們的中秋烤肉,席間除了吃肉(超飽),還因此見到幾位高雄這邊的老師們,聽到很多武林的八卦,聽見自己的教練還在學校時期被這幾位學長整的故事,默默的很同情教練阿,但又笑到不行,光是這樣其實就是一場很值回票價的傳奇故事講座了,只不過當事人都是活生生的傳奇之一

當然也少不了聊到一些武術技法啦、兵器操作啦之類的探討,聽得我很後悔沒帶筆記本來全部抄下來,對於圈外人來說這就是閒聊跟各自分享心得,但對圈內人來說,對我這種功力低弱的菜鳥來說,聽大老師們閒聊,隨便撿哪一塊回去都是千金不換阿,我後來甚至靠著其中一位老師分享的法子,就在一場兵器比賽裡面初賽險勝了之前的亞軍1分(教練級的),原本以為注定被淘汰當砲灰了(雖然後來還是別人被幹掉了沒拿名~~)

這次的拜訪,自然是收穫滿滿的回去了,現在功力增長多少不敢說(擦汗,但當時的經驗值的確在後來我自己練習的部分加分了不少~被揍這頓非常值得阿~~(嚴格來說老師們都沒揍我啦只是比喻請放心XDD)

後來放假回高雄,偶爾有空還是會去找老師喝茶閒聊,幫腦袋進修或肩膀維修一下~~(方老師除了是知名武術老師之外同時也有幫人做傳統整復,技術很好的喔~~)

-----------------------------------------後記------------------------------------------

希望這篇的呈現能讓各位看倌看見傳武老師們和氣熱心,提攜後進的這一面,即使如宅伯這樣的純粹愛好者等級,就算不是自己的學生,老師們也常常熱心給予提點,分享經歷心得來幫助我們進步。固然傳武現武、門派系統不同想法不同,未必觀點一致,但這不該是不尊重的理由,至少在武學領域上,我們都覺得有趣,想多了解的心並無不同。

我認為在功利名聲之外,不論是怎樣有名的大老師大前輩,即使體會跟造詣比我們深,在喜愛這個領域的心上沒有不同,如果你也喜歡,帶著敬意跟尊重前去拜訪,總會有所收穫,同時也等於交了一位得以請教的朋友。

武學領域不分傳武現武,並非拒人千里之外的神秘,撥開那層距離,那就跟任何領域的同好者或玩家聚會一樣,資深優秀玩家帶著新手玩家,給點訣竅,讓你能更好的努力,得以看見過去未能看見的景色,說到底就這麼單純而已。

本篇因為回憶與現在感觸交疊甚多,不小心打了這麼長一篇還一堆廢話

希望看倌們多多見諒啦~~

下一篇見聞志,宅伯又要被縱鶴的老師打飛了~敬請期待。

#大家保持身體健康最近沒事別出門

#不然像宅伯一樣發燒會嚇死自己

#齊燕武學訓練中心

#李師父國術館

#感謝方建凱老師李居林老師授權及熱心提點晚輩

#竟然不小心打了快五千字各位看倌辛苦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伯的玩武見聞的沙龍
8會員
13內容數
2021/02/01
這次訪武,我親身體驗了無與倫比的縱鶴拳內涵,光憑著這樣的印象,足夠讓我揣摩思索好一陣子了,更別說那些年曾經也對中國傳武有所懷疑的自己了,像是洪老師這樣的實力派高手,就這麼真實的隱身在於這個都市叢林哩,與世無爭卻又功力精深,吸引各家高手前來拜訪學習,這其實也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1/02/01
這次訪武,我親身體驗了無與倫比的縱鶴拳內涵,光憑著這樣的印象,足夠讓我揣摩思索好一陣子了,更別說那些年曾經也對中國傳武有所懷疑的自己了,像是洪老師這樣的實力派高手,就這麼真實的隱身在於這個都市叢林哩,與世無爭卻又功力精深,吸引各家高手前來拜訪學習,這其實也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1/01/24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2021/01/24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2021/01/24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2021/01/24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跟形意八卦門的緣分,要從大學時代說起 大學的時候加入國術社練習八極拳,參加了幾次集訓漸漸對中國武術累積了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他的真實樣貌並不單純是我在學校社團學的那樣,比較偏向是套路,我心裡也懷疑這樣一直練下去就可以變成高手嗎? 那時候剛好有本新的雜誌”台灣武林”,某一期裡面刊登了李老師的專訪,
Thumbnail
我跟形意八卦門的緣分,要從大學時代說起 大學的時候加入國術社練習八極拳,參加了幾次集訓漸漸對中國武術累積了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他的真實樣貌並不單純是我在學校社團學的那樣,比較偏向是套路,我心裡也懷疑這樣一直練下去就可以變成高手嗎? 那時候剛好有本新的雜誌”台灣武林”,某一期裡面刊登了李老師的專訪,
Thumbnail
我們學習各種功夫,要歸功於良師益友。有些人眼明手快,找對良師,虛心學習。意猶未盡之餘,企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便到處拜師學藝。 放眼天下,我們心目中的老師,未必是真人,也許是來自一本書的作者,其言行感召你,甚至建構你的人生目標。 世事每每無奇不有,偶爾青出於藍,比如說,我們搞不清楚達文西的老師是何方
Thumbnail
我們學習各種功夫,要歸功於良師益友。有些人眼明手快,找對良師,虛心學習。意猶未盡之餘,企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便到處拜師學藝。 放眼天下,我們心目中的老師,未必是真人,也許是來自一本書的作者,其言行感召你,甚至建構你的人生目標。 世事每每無奇不有,偶爾青出於藍,比如說,我們搞不清楚達文西的老師是何方
Thumbnail
十一歲習武,十九歲當武術老師。向啟蒙老師學習武術,更習得傳承與人生。
Thumbnail
十一歲習武,十九歲當武術老師。向啟蒙老師學習武術,更習得傳承與人生。
Thumbnail
武學領域不分傳武現武,並非拒人千里之外的神秘,撥開那層距離,那就跟任何領域的同好者或玩家聚會一樣,資深優秀玩家帶著新手玩家,給點訣竅,讓你能更好的努力,得以看見過去未能看見的景色,說到底就這麼單純而已。
Thumbnail
武學領域不分傳武現武,並非拒人千里之外的神秘,撥開那層距離,那就跟任何領域的同好者或玩家聚會一樣,資深優秀玩家帶著新手玩家,給點訣竅,讓你能更好的努力,得以看見過去未能看見的景色,說到底就這麼單純而已。
Thumbnail
習武這檔事,是很有趣的,但如果你並不像宅伯一樣享受其中文化與技術樂趣兼有運動功效,也不是那種為了生活、為了比賽,或為了傳承的人,那其實習武的核心意義只有一個---為了「求生」所做的保險。 套一句宅伯的啟蒙教練說過的話: 「習武,就是在練一種最好一輩子用不到的技術」
Thumbnail
習武這檔事,是很有趣的,但如果你並不像宅伯一樣享受其中文化與技術樂趣兼有運動功效,也不是那種為了生活、為了比賽,或為了傳承的人,那其實習武的核心意義只有一個---為了「求生」所做的保險。 套一句宅伯的啟蒙教練說過的話: 「習武,就是在練一種最好一輩子用不到的技術」
Thumbnail
在去參觀之前,宅伯自認為是會摔技的,只是摔得不好,當在王老師的教練場體驗時,被體重不知道有沒有我的三分之二(當時體重90公斤),但年齡絕對是我的兩倍到三倍的前輩摔得懷疑體重的時候,我發現我真的不會摔,真的連摸到邊都不算~~
Thumbnail
在去參觀之前,宅伯自認為是會摔技的,只是摔得不好,當在王老師的教練場體驗時,被體重不知道有沒有我的三分之二(當時體重90公斤),但年齡絕對是我的兩倍到三倍的前輩摔得懷疑體重的時候,我發現我真的不會摔,真的連摸到邊都不算~~
Thumbnail
在跟學長私訊打過招呼後 趁著回高雄的假期 前往學長的教練場拜訪 這位學長 也就是今天在高雄教八極拳代表人物之一 已帶領學生在傳統武術技擊比賽中屢獲佳績的林宜賢教練
Thumbnail
在跟學長私訊打過招呼後 趁著回高雄的假期 前往學長的教練場拜訪 這位學長 也就是今天在高雄教八極拳代表人物之一 已帶領學生在傳統武術技擊比賽中屢獲佳績的林宜賢教練
Thumbnail
第一篇 總是要交代一下前後來由 廢話會有點多 正式的參觀見聞可以直接看橫格線之後的部分 今年過年前 說了要將自己的訪武回憶整理出來 原本打算在第一篇 先出賣自己社團的學長 不過幾經考量 為了避免業配嫌疑太重(或太快被學長處理掉XD) 所以留在後面再跟大家介紹 有段經歷,有兩位人物 是我想先讓大家
Thumbnail
第一篇 總是要交代一下前後來由 廢話會有點多 正式的參觀見聞可以直接看橫格線之後的部分 今年過年前 說了要將自己的訪武回憶整理出來 原本打算在第一篇 先出賣自己社團的學長 不過幾經考量 為了避免業配嫌疑太重(或太快被學長處理掉XD) 所以留在後面再跟大家介紹 有段經歷,有兩位人物 是我想先讓大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