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溫層厚實溫暖嗎?同溫層被戳穿的時刻有多不舒服、多憤懣、多噁心,同溫層就有多厚、多遮蔽你的雙眼。同溫層外很刺很扎人、很冷很寂寞,但那是世界的窗。
有科學之前,神話是解釋世界各種現象的系統性知識。在以宗教為信仰和以世界為信仰之間、現代國家和部落文明之間、理性主義之前和之後,人類和人類,對世界的觀感和認知,差距可以大到令人迷失方向。白人牧師進入剛果,只是個開頭......這本書的珍貴之處,除了文化衝擊的紀實感,最重要的是敘事方式,對我們所陌生的那一種世界觀懷有的開放態度。遇到陌生、牴觸習慣的價值或認知方式的時候,反彈和厭惡感太難免了。作者筆調的溫度,把這條路熨得比較平,好走許多。
你對伊斯蘭和穆斯林的印象是什麼?這印象來自西方、東方,還是伊斯蘭本身?作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宗教,同時也是受誤解最深的一個族群,該被正面了解,不只是道聽途說。作者是個怎麼看都很白的人,從膚色、到教育程度、到專業。但她不斷盤問伊斯蘭的內涵,也理解穆斯林的日常,甚至被阿拉伯傳統綁架的禁忌和價值,以及伊斯蘭的各種在地化。伊斯蘭和我們所熟知的道教一樣,是漫在生活裡的信仰,不只是一本古蘭經和阿拉伯式的頭巾和長刀。它充滿智慧,也充滿誤解,像人世間一切複雜美麗的事物。
一言以蔽:
〈世界人權宣言〉草案擬定的過程。戰後聯合國 56 個會員國,包括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儒教及其他社會的所有代表,如何達成一份終極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先提宗教其實有點誤導,真正眾口難調的部分,是不同社會裡不同現代化的進程。現代化是一種統一化,但許多傳統對此的排斥力道勝於對其他傳統的排斥。
這是伊利諾・羅斯福協調各方意見的過程。重點不在結論,在過程。我們至今能輕易同意的普世價值,在歷史裡都經過無數錘煉,才抽象純化到今天這個普及程度。例如人皆生而平等。這對絕大多數的傳統而言,都不是顯而易見的價值,遑論真理?各種價值的辯證,直至找出共同合意的基礎,是本書看點,也是人類文明高度的展現。
對象、主題、時間、體裁都不同的三個故事,都願意放下自身去了解完全陌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覺得很棒。